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教师的行为语言规则

合集下载

蒙台梭利介绍

蒙台梭利介绍

2.有准备的环境与教师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提供有选择的适 宜的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积极的成长。有准备的环境与教师从精 神环境与物质环境两方面论述。
物质环境 “儿童之家”提供丰富的教具和刺激,保证儿童在环境中可以自由进行操作活动,并
保证教具都是按照真实生活中的器具比例缩小,可以介绍生活中实际工作内容的。同时 “儿童之家”的环境严格按照要求有秩序的摆放、操作。儿童可以自由活动,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教具,但操作步骤和过程是有严格规定的。 精神环境
2.心理发展阶段性
在整个儿童期,儿童心理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各
自不同的教育重点。
0~3 岁 心理形成的胚胎期,教育重点在于帮助幼儿获得丰富适
宜的刺激。
3~6 岁
儿童个性的形成期,教育重点是营造积极情境,促进良 好亲子关系和个性形成。
6~12 岁 儿童成长具有稳定性,是获取学识和艺术才能的时期,
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针对人的各种器官,专门设计 了各种有独创性的教具。这些感官教具大致有以下重要特点及使 用要领:
第一,教具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不同种类,每一类教具基本上 都由若干部件组成,所有部件除了某一维度(如大小、重量、频 率、高低等)有量的差异外,其余性质相同。
第二,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 第三,教具能控制儿童犯使用不当的错误。即使儿童在操作 过程中根据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一旦使用不当, 就要推到重来,直到正确为止。 在实施感官教育时,蒙台梭利还强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为感官教育主要针对儿童的敏感期而拟定,而敏感期的出现是 服从个体发展规律的,因此感官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育重点由感觉练习转向抽象智力活动。
12~18 岁 青春期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案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案

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教案教具构成:计时器或钟表适用年龄:3岁以上。

教育目的:1、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2、培养听觉专注力,感觉时间的流逝。

操作方法: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铃声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重复一两次。

变化与延伸:换不同教具让幼儿听声音。

注意事项:1、也可用钟,听滴嗒声,或者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来做。

请幼儿闭眼集中注意力,睁眼也不能破坏安静环境。

2、闭眼时间2-3分钟。

活动名称:寻找声音教具构成:眼罩、头饰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1、听觉辨别方位及发出声音的人。

2、提高专注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

操作方法:1、请小朋友戴上眼罩和头饰扮演小狐狸,请其他小朋友在做线上运动的圆圈上组成圈,将他围在其中。

2、给位小朋友围着“小狐狸”在圈上朝一方向走,边走边说“小狐狸蒙眼睛,谁也看不见了,我们和它捉迷藏,猜猜我们在哪里?”3、转圈的小朋友说完歌谣后蹲下,老师指定一位小朋友,示意他叫道“小狐狸”,然后“小狐狸”指出声音传的方向,并顺声过去,“抓住”发出声音的人。

4、请小朋友轮流扮演小狐狸,反复练习。

变化与延伸:听其他声音活动。

注意事项:1、不要将小狐狸绊倒。

2、其他小朋友不发出声音。

活动名称:给乐器找朋友教具构成:碰铃一对,沙锤一对,摇铃一对,响板一对适用年龄:3—4岁。

教育目的:直接:用听觉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以相同的声音做出回应。

间接: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分辨力。

操作方法:教师宣布今天的语言活动是“给乐器找朋友”,请8位幼儿参加活动。

教师将幼儿分成2组,背对背坐在一起。

教师将乐器分成2组分给2组幼儿。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指定一位幼儿奏响手中的乐器,其他参与活动的幼儿听到后要对声音作出判断,与这位幼儿手持相同乐器的幼儿要同样奏响手中的乐器以回应。

感官教育的三大原则

感官教育的三大原则

感官教育的三大原则父母纵然不是幼教专家,但却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若能坚守下述三个原则,依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坚持蒙氏的原理:让孩子自由地适应,你只为他准备环境,和诱导他去接触你所设计过的教具(一般人所谓的益智玩具)。

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订下“教”他的进度,以免孩子被“盯”得厌恶学习,害怕你来“教”他。

(2)衔求品名(形状、颜色、名称、用途等)的认识,再逐渐进入确实、精细的程度。

(3)由听(妈妈讲说)到看(实物接触),并充分利用五官,再进入手脚“做”的阶段。

如此方有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蒙氏早期感官训练的学习三阶段学习分三个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幼儿对教具有更好的认识,可以让你了解幼儿能把握多少吸收多少,才能落实你的训练。

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必须用于所有的每一个教具的介绍,也可以用于识字教育上。

当你要开始示范任何一种教具,须指示幼儿用不同物体加以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

例如:大-小、大-较大-最大、大-稍大-较大-很大-最大;小-较小-最小小-稍小-较小-很小-最小;至于长-短、轻-重、粗-细、硬-软等等,也是逐次渐进的做精确的认识。

凡物体的感性层次,都要让孩子从五官的接触,到心智的刺激,逐次地、确实地得到深刻的印象。

这样“做”是让孩子聪明、精灵的基本方法。

父母亲要有计划地去做,有耐性有恒心地去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更应知道,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集中心智,所以也就越要讲求方法,才会收到效果。

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让孩子有厌烦的感觉。

以上所说,是感官教育,由物体性质的直接认知到“量”和“比较观察”的间接培养,是要从一岁到四岁都要下功夫的。

至于感官认知,学习三阶段的次序和具体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进行:第一阶段:本体的认识──其目的是在建立实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先由物体──名称)譬如家中用的由小到大,可以装在一起成套的糖果盒,就是很好的教材,父母亲用双手拿起整个盒子向幼儿说:“这是红圆形的糖果盒。

蒙氏教育_语言教育实践

蒙氏教育_语言教育实践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语言教育方面,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理念、实践方法、以及在我国幼儿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理念1.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潜能。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儿童的语言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2. 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认为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语言知识。

3. 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蒙台梭利认为,情感体验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动,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4. 强化语言实践与应用蒙台梭利强调语言实践与应用,认为儿童应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

二、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实践方法1. 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蒙台梭利语言教育注重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包括实物、图片、音乐、故事等。

教师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引导儿童在环境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

2.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可利用蒙台梭利教具,如字母卡片、拼图等,帮助儿童认识字母、学习单词。

3. 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形式,激发儿童的语言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强化语言实践与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语言实践与应用。

教师可组织儿童参与各种语言活动,如讲故事、唱儿歌、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儿童观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儿童观
1.教师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即帮助 儿童生命成长的启导者、 设计者、教育环境的提 供者、儿童工作的观察 者、自由活动的保障者、 儿童发展的协助者、儿 童与家长的沟通者。
二、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2.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要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5)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 执着地观察儿童。
二、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3. 蒙台梭利教师的特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与儿 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二、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3. 蒙台梭利教师的特质
(7)活泼地与儿童在一起,但不 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 耐心、 尊重 心、 责任心 (9)机警、 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 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LO GO
第二章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 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 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 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 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 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 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 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 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 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 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方式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学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

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奖惩制度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

热点关键字:蒙台梭利;特点;学前教育人们在重新审视我们的幼儿教育的时候,蒙特梭利教育法这一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法,它使人们重现找到了幼儿教育的革命性方法。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1870-1952)曾帮助过世界上许多的人,是饮誉全球的教育家。

蒙特梭利教育法是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

其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蒙台梭利教师观

蒙台梭利教师观

蒙台梭利教师观,也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观,是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论。

蒙台梭利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主张为儿童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和支持儿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以下是蒙台梭利教师观的一些核心特点和原则:
观察和尊重:教师应该通过仔细观察儿童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创造环境:教师的责任是创造一个丰富、激发好奇心和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教育材料和工具,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角色模范:教师应该成为儿童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示范来启发和激励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引导和支持: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儿童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

他们应该观察儿童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教育活动和材料,以帮助儿童自主地探索和学习。

自主学习:蒙台梭利教师观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认为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自主地选择和控制学习活动,从而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蒙台梭利教师观强调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尊重和引导,为儿童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教师观对儿童的综合发展和自我实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教师的语言规范与引导

幼儿教师的语言规范与引导

幼儿教师的语言规范与引导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规范,并能够适时地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语言规范和引导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地展示良好的语言规范。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准确、简洁、明了。

他们应该避免使用模糊、含混或不明确的词语,以免给幼儿带来困惑或误解。

此外,教师还应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清晰的发音,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语言模型。

除了语言规范,幼儿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引导是指教师创造条件,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参与到语言交流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到对话、讨论和表达中。

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发展自信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的语言规范和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幼儿教师的良好语言规范可以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语言榜样。

幼儿往往会模仿身边成人的语言和行为,教师的语言规范可以帮助幼儿在模仿中掌握正确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

其次,教师的引导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到语言交流中。

幼儿喜欢玩耍和互动,通过引导,教师可以将语言交流融入到游戏和互动中,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此外,幼儿教师的语言规范和引导还可以帮助幼儿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可以学习到新的词汇,运用学到的词汇进行表达,并且在对话和讨论中得到实际运用的机会。

幼儿教师的语言规范和引导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细节,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他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习惯,尽可能减少模棱两可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鼓励他们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次,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时,应该创造一个积极、鼓励的氛围。

他们可以用肯定的语言回应幼儿的表达,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对话和讨论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教师的行为语言规则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教师的行为、语言规则
I、早晨见到孩子都要充满热情的向孩子问好。

“早晨好、中午好、下午好”
2、凡是要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对话:“我可以……吗?”(规则除外)。

3、凡是都使用请。

“请离开”、“请帮忙”、“请让一下”、“请等待……”
4、不可以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正确的方法和积极地语言告诉孩子,这样的教育观念能使孩子长大后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终身受益。

(1)给孩子建立这样的观念:“错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错误可以帮助我们成功”——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成人。

(2)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指出错误。

(3)请使用这样的语言:“如果这样做会更好”,“请试一试这种方法”。

5、对孩子帮你做的每一件事情,老师都必须对孩子说“谢谢”。

老师帮助孩子做的事情也对孩子说“请说:谢谢”,或者说“你忘了什么?”老师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创造一种文明的生活环境,这样孩子就自然地学会了礼貌。

6、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次纠纷(“请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请描述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你们会自己解决吗?”)再进行判断。

帮助孩子建立准确的是非概念。

解决纠纷能帮助孩子发展道德观、价值观;辨别是非、善恶:理清思维,发展认知。

这一过程是让孩子走进自己的思维,重复自己的故事,了解对方的想法。

7、在更多的时候,请使用身体语言和行为语言,以身作则,尽量少使用语言本身。

尤其是对4岁以下的孩子(以保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执拗的敏感期),对4岁以上的孩子请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规则例外),并使用秩序化的语言。

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最好的办法是示范给孩子,让孩子通过模仿进行,这样会延伸儿童的感觉。

学会选择,就学会了选择生活。

8、当孩子哭闹的时候:
(1)倾听孩子;
(2)允许孩子生气和哭闹,给孩子宣泄的机会,让孩子知道生气的过程是自我调节的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待哭闹的新孩子,方法是带他们四处走走;并同他们交谈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使孩子放松,并在老师身上建立安全感;
(3)倾听孩子的时机和过程是和孩子建立感情和赢得孩子信赖的最好的机会。

9、每一位规则范围内的成人必须遵守规则,孩子也必须遵守儿童行为规则。

(1)用爱的形式鼓励和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和建立秩序,把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给他说清楚,再把标准说给他。

(2)用语言和神态提示孩子“你忘了什么?”
(3)如果孩子明知故犯,请用平静而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老师爱你,但这件事不可以这样做”
(4)认真处理所发生的问题,直到解决为止。

(5)给孩子时间,让孩子有自我反省的机会,帮助孩子建立自省的智能。

(6)让孩子有勇气给别人道歉、有勇气要求别人道歉,并学会有勇气拒绝别人。

我们需要依靠规则,建立一个文明、秩序、平等、公平和能使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展潜能的环境;我们需要依靠规则,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由,使其接受自然法则的约束而获得正常的成长;我们需要依靠规则,建立孩子与成人之间、孩子与环境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我们也需要依靠规则,建立一个秩序化的环境,以配合儿童内在秩序的发展,这样才能建构儿童的自律和智能。

10、孩子情绪焦虑时(大哭大闹不让老师靠近),告诉孩子“老师爱你,老师会陪着你”然后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孩子愿意和你接近。

表达对孩子的爱,这是倾听孩子并和孩子建立深厚情感的最佳时机。

11、教师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在行为和心理上控制孩子,不得惩罚、威胁、暗示和吓唬孩子,不得将自身的成长经验转嫁给孩子。

当某些问题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时,暂时不做处理,可作为科研内容在教研活动中集体解决。

处罚和吓唬孩子的教师不合适成为一名教师。

12、请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并带孩子一起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帮助别人建立这样的生活习惯。

13、帮助孩子处理在进入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与人交往的方式,避免产生尴尬坦然面对陌生人和特殊的场合,建立高贵的语言、举止和品行。

①在公共场所的基本札仪、举止规范;
②当需要打扰别人时,该如何使用社交语言;
③如何面对陌生人;
④如何在餐桌上与人交谈;
⑤如何学会感激和赞美别人。

14、请在周一给孩子修剪指甲、避免刻意伤害。

让我们一起学会用爱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孩子会使我们终生受益,我们将在孩子的身上学会如何使用爱的方式去处理我们的生活,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就会成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完善人格的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