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农事学(3)第十讲“小麦抗条锈性鉴定”.ppt

合集下载

小麦条锈病-8页

小麦条锈病-8页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西欧和北美太平洋沿岸麦区广泛发生。

在我国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黄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

1950、1964和1990年发生的三次大流行,分别使我国小麦减产60亿、36亿和25亿kg。

小麦条锈病在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症状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

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

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

小麦上三种锈病的症状有时容易混淆。

田间诊断时,可根据“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加以区分。

在幼苗叶片上夏孢子堆密集时,叶锈病与条锈病有时亦难以区分,但因条锈病有系统侵染,其孢子堆有多重轮生现象。

病原学名: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sp. tritici Eriks.,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病原形态:夏孢子堆长椭圆形,0.3~0.5mm×0.5~1mm,裸露后呈粉状,橙黄色。

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32~40m×22~29m,孢子壁无色,壁厚1~2m,内含物黄色,具6~16个发芽孔,排列不规则。

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灰黑色。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36~68m×12~20m,顶端壁厚3~5m,褐色,上浓下淡,柄短,有色。

小麦条锈菌迄今尚未发现有性态,故锈孢子和性孢子不详。

图2-1 3种小麦锈菌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上为夏孢子堆,下为冬孢子堆)1:小麦条锈菌2:小麦秆锈3:小麦叶锈菌病原生物学: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度较低。

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3℃,最高温度20~26℃,最适温度7~10℃;侵入适温9~12℃。

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

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

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作者:黄虎周平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0期摘要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开展抗病育种工作必须开发准确而简便易行的抗病性鉴定技术,通过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选育出优良品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基本要求;鉴定方法中图分类号 S435.12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144-02抗锈性鉴定是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锈病自然流行或人工接种发病的条件下,鉴别植物材料的抗病性类别和评定其抗病性程度。

抗锈性鉴定主要用于抗原筛选、杂交后代选择和高代品系、品种的比较评定以及抗锈性研究。

1基本要求小麦抗锈性是由其抗病基因决定的,但抗病基因的表达只有当小麦与条锈病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后,即发生病害后,通过调查发病的表现,才能被人们认识。

同一个基因型,由于条锈病菌毒性不同或环境条件不同,其抗病性表型也不相同。

因而抗锈性鉴定中,只有在小种毒性和环境条件为已知数的条件下,测定的病情数值才能作为抗锈性的代表值,当两者未知或不能给以确定峰值时,只能以已知抗锈品种为参考系(对照品种),用同一小种病菌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所测得的发病情况与对照品种相比较,才能确定供试品和的相对抗病程度[1]。

对抗病性鉴定有以下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根据育种目标或研究目的,确定所应鉴定的寻象病害或对象小种,所期望的抗病情类别和应达到的抗病性水平。

(2)结果准确。

鉴定结果就能代表自然流行条件下的发病水平以及在生产中的损失程度。

为此,要采用可靠的鉴定方法,并保证发病适度。

室内鉴定时,应对接种体和环境条件加以严格控制。

田间鉴定时,需要取诱发病害的措施,使用标准的感病和抗病品种作为参考系,要有完整的调查记载能够分析病原变量与环境变量的效应。

(3)全面衡量。

对重要抗原材料、杂交后代或品系、品种,应全面鉴定其潜在的抗病能力。

有条件的,需针对多种小种,在不同生育阶段,在变动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鉴定。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jpf

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jpf

小麦条锈病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摘要】植物的抗病和感病是寄主和寄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小麦抗条锈病为例,掌握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方法。

识别不同品种对同一病原物的抗病反应类型,熟悉病害严重度调查的方法。

【关键字】小麦条锈病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植物的抗病和感病是寄主和寄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抗性的强弱实在一定条件下针对特定的病原物而言的。

植物抗性的差异表现为病害发生的轻重或者蒙受损失的多少。

发病的轻和重,既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不同。

植物不同发育阶段的抗性有时是一致的,如苗期测定是抗病的,到成株期测定也是抗病的。

但也有不一致的,在苗期测定是感病的,到成株期测定是抗病的,一般称作成株期抗性。

也有些病害在苗期测定是抗病的,成株期反而是感病的。

【1】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很大的重要病害,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小麦条锈病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以小麦抗条锈病为例,掌握大田病圃抗性鉴定方法。

识别不同品种对同一病原物的抗病反应类型,熟悉病害严重度调查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菌有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小麦GA23、小麦AG12、小麦诱导材料、小麦免疫材料)。

1.1.2菌种:小麦条锈病菌当地流行小种。

菌种在小麦感病品种麦苗上繁殖。

1.2方法(大田苗圃鉴定)1.2.1观察记载记载各品种的反应型,品种的抗性根据侵染型而定,其鉴定标准如下:抗病反应型:免疫(0)——不产生夏孢子堆,叶色正常,完全无症状。

近免疫(0;)——不产生夏孢子堆,但发生过敏反应(有过敏性斑点),有枯死斑点和失绿反应。

高抗(1)——夏孢子堆很小,数量很少。

常不破裂,周围有清晰的枯死反应。

中抗(2)——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周围有枯死和失绿区。

秆锈夏孢子堆通常长在绿色组织上,四周有一失绿环或枯死环围绕,形成“绿岛反应”。

感病反应型:中感(3)——夏孢子堆中等大小,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但有轻微失绿现象。

小麦条锈病—复习版ppt课件

小麦条锈病—复习版ppt课件

1894年Eriksson & Henning将其改名为Puccinia glumarum;
1915年丹麦访问学者(F. Kolpin Ravn)在美国 Arizona州发现条锈菌,而后来发现1892年的标本中 含有条锈菌; 在1956年,Cummins & Stevenson将Puccinia glumarum改名为Puccinia striiformis;
R: resistant; S: susceptible
28 S S S S S S S S S R S R R R R S R R R
29 S S S S S S S S S R S S R R R S R R R
30 S S S S S S S S S R S S R R R S S R R
31 S S S S S S S S S R S S R S R S S R R
32
4.8 9.1 11.7 28.8 34.6 29.2 29.5
33
2.5 5.4 7.0 4.2 8.8 13.8 26.7
3. 侵染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3.1 侵染过程
3. 侵染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3.1 侵染过程 夏孢子(uredospore, urediospore, urediniospore),
3. 侵染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3.2 影响因子
温度:萌发侵入温度范围为1~ 20℃,最适温度 7℃;侵入后生长温度范围为1~ 30℃,最适温度 10~ 20℃。(Warm temperatures limit germination of spores and infection, but they are less inhibitory of growth within the leaves.) 湿度:萌发和侵入阶段要求植株表面必须存在 液态水;在潜育阶段,环境湿度对于条锈菌的生长 没有直接影响;在产孢阶段,环境相对湿度越高则 越有利于产孢。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

2017/5/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1
夏孢子堆
2017/5/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秆锈病
12
冬孢子堆
夏孢子堆
2017/5/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秆锈病
冬孢子
13
二、病原
1. 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柄锈菌属。
2017/5/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4
夏孢子堆
冬孢子堆 条锈菌
2017/5/22
叶锈菌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小麦锈病
2017/5/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知识点导学
识记小麦三种锈病症状特点
识记小麦锈病侵染源、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掌握小麦锈病的识别要点及预测方法
理解三种锈病症状之间的关系
掌握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2017/5/22
2
条锈病
小麦三种锈病共同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一、症状
叶锈病
秆锈病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湿度较大
偏施氮肥,追肥过早 生理小种变化 条锈病在什么情 况下流行?
17
病原 2017/5/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冬前长期预测。
根据秋季小麦苗期病情、气象预报。
早春中期预测。
根据上年秋苗发病情况、冬季温度、病菌 越冬情况和早春气候条件。
穗期短期预测。
根据当前病情及近期天气预报。
2017/5/22
栽培措施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湿度较大
偏施氮肥,追肥过早 生理小种变化
病原 2017/5/22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20
(三)秆锈病
越夏
春季流行
侵染秋苗、 冬季为害

小麦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PPT课件

小麦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PPT课件
20
2、小麦麦叶蜂
• 麦叶蜂又名齐头虫、小粘虫、青布袋虫, 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从叶边缘向内咬成 缺口,严重时将全部叶尖吃掉。
• 麦叶蜂在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充足, 夏季气侯温度高、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适 其发生,危害重。沙质土壤麦田比粘性土 受害重。
21
2、小麦麦叶蜂
22
小麦麦叶蜂防治措施
• 药剂防治:一般危害在小麦挑旗后到抽穗期, 应掌握在3龄幼虫前,可用4.5%氯氰菊酯乳 油或50%辛硫磷乳油4000--6000倍液均匀 喷雾,每亩用药液30公斤喷洒。
5
2、小麦白粉病
• 症状特征: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病部 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该病可侵害 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以叶鞘和叶片为 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发病时, 叶面出现直径1-2毫米的白色霉点,后逐渐 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 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
6
小麦白粉病
30
2、禾本科杂草
• 麦田禾本科杂草,俗称野麦子,种类主要有雀 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野燕麦、看麦 娘、硬草等,其次还有棒头草、碱茅、日本 看麦娘、蜡烛草、早熟禾等。
31
看麦娘
32
节节麦
33
野燕麦
34
2019/12/4
35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一、小麦主要病害
• 1、小麦锈病 •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 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
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 出粉状孢子。

小麦锈病的发生和ppt课件

小麦锈病的发生和ppt课件

2018/11/14
14
商丘市二职专
秆锈病发病规律
秆锈菌以夏孢子传播,夏孢子萌发侵入温 度要求为3—31℃,最适18--22℃。小麦秆 锈病可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 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 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 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 量外来菌源外,大面积感病品种、偏高气 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
2018/11/14 13
商丘市二职专
叶锈病发病规律
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麦区一般都可越夏,越 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可 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孢子,随风扩 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 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 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 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
商丘市二职专
小麦锈病的发生和
商丘市二职专
小麦锈病 俗称黄疸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 和秆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 害最重的一类病害。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 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 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锈病发生严重时,导致小麦减产,甚至颗粒 无收。
2018/11/14
2018/11/14
16
2
商丘市二职专
条锈病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 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 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 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 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 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2018/11/14
3
商丘市二职专
2018/11/14
2018/11/14 15
商丘市二职专
防治方法

防治小麦锈病

防治小麦锈病

防治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

其发病特点为:条锈猖獗,叶锈普遍,秆锈成灾。

1.发生特点。

①为害症状。

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表面出现褪绿黄斑,不久产生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叫做夏孢子堆。

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条锈、叶锈)或粉疱(秆锈),叫作冬孢子堆。

小麦锈病的冬孢子一般不起作用,主要以夏孢子或菌丝体在小麦上越夏、越冬。

三种锈病的通常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②传播途径。

小麦三种锈病的病原菌都是严格的专性寄生菌。

主要以夏孢子不断延续为害,根据空中孢子捕捉测知,夏孢子可随气流上升到5000米以上的高空.并传送到1000千米以外的地方去,造成小麦受害。

③发病环境条件。

一是湿度,三种锈菌的夏孢子,在叶面有水滴、水膜或空气湿度饱和的条件下,都能萌发侵入寄主。

因此,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二是温度,三种锈病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条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9-16℃,叶锈为15-22℃,秆锈为18-25℃。

因此,一般是条锈病在春季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三是栽培管理,一般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氮肥偏施过多过迟、植株密茂荫蔽、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均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为害,发病常较重。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锈良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如栽培川麦42、川育19、鲁麦21、烟农24号等。

适时早播,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后期过多追施氮肥,及时开好排水沟,注意消灭自生麦苗等,都有减轻锈病的作用。

②药剂防治。

小麦拔节到抽穗期,条锈病点片发生,病叶率在1%左右,立即进行全田防治;小麦孕穗到抽穗期,叶锈病点片发生,病叶率达5%左右立即进行防治,扑灭发病中心;小麦扬花到灌浆阶段,在秆锈病普遍发病初期,病秆率达1%-5%,立即进行全田防治。

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千克种子用60克拌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 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
一、实践目的
抗锈性是小麦品种选育的重要育种目标。
条锈病在自然条件下,并非每年均严重发 生。因此,在抗锈育种时,除在发病的麦 田中进行直接鉴定外,常用人工接种的方 法进行诱发鉴定。掌握小麦条锈病的接种 及鉴定方法,并评定各品种对条锈病的抵 抗能力。
二、鉴定方法
(一)幼苗接种鉴定
表 15-1 小麦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级别 0 1 2 3 4 5 6
孢子堆占叶面 积%
0
<5
6~ 10
11~ 25
26~ 40
41~ 65
>66
三、作业
参加小麦抗锈性鉴定全过程,填写于下 列表中,对各个品种(系)的抗锈性进行综 合比较评价。
小麦抗锈鉴定记载表
品种
菌种 类别
接种 时间
接种 方法
鉴定 时间
1、幼苗接种方法
(1)针抹法: (2)喷粉法: (3)喷雾法:
2、幼苗鉴定:
0级:免疫型。叶片全绿,无病斑。 0;级:高度抵抗型。叶片无孢子,绝大部分为绿色,只 有点滴枯死部分。 1级:抵抗型。叶片上有极小的孢子堆,孢子堆周围有退 绿和枯死斑。 2级:中度抵抗型。叶片上孢子堆较多较大,叶片呈淡黄 色或褐色。枯死部分多于孢子堆部分。 3级:中度感染型。叶片上孢子堆较多,孢子堆很大,叶 片全淡黄色或褐色。枯死部分小于孢子堆部分。 4级:高度感染型。叶片普遍出现大孢子堆,孢子堆甚至 可联合形成宽而粗的条纹,叶片既无枯死也无退绿现象。
感染 型
严重 度
普遍 率
备注
(二) 成株接种
1、接种方法
注射接种法:用注射器斜刺入叶鞘中 将孢子悬浮液注入。如气候干旱,在 接种前或接种后适当灌水,以提高接 种的成功率。接种后,约经2周即可 发病 。
2、 成株鉴定
(1) 定性鉴定:同幼苗。
(2) 严重度:着生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片面 积的大小。
(3) 普遍率:即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百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