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人机工程学汽车驾驶员座椅2
人体工程学技术在车辆驾驶员座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人体工程学技术在车辆驾驶员座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车辆驾驶员座椅是汽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能和避免潜在的健康问题,人体工程学技术在车辆驾驶员座椅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体工程学技术在车辆驾驶员座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考虑驾驶员的身体尺寸和体型。
驾驶员的身体尺寸和体型差异很大,因此座椅设计应该尽量适应不同驾驶员的需求。
座椅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等尺寸应该能够调节,以保证驾驶员的舒适度。
此外,驾驶员座椅还应根据驾驶员的体型特点进行特殊设计,比如提供不同大小的头枕、腰靠支撑等,以确保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健康。
其次,关注驾驶员的身体姿势。
良好的身体姿势不仅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能,还有助于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不适感。
为了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座椅应该具有可调节的背部角度和座垫倾斜角度。
此外,座椅还应提供足够的支撑,包括头颈、腰部和腿部支撑,以帮助驾驶员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并减轻腰背负荷。
第三,注重驾驶员的视野和观察。
驾驶员需要全面、清晰的视野来观察道路状况和掌握驾驶信息。
因此,在座椅设计中,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确保驾驶员的前方视野不受阻挡。
此外,座椅头枕的高度和角度也应该能够调节,以使驾驶员可以方便地观察后方交通状况。
另外,座椅的材质和颜色也应该能减少反射和眩光,以提升驾驶员的观察能力。
第四,考虑驾驶员的安全性。
座椅是保护驾驶员的关键部分之一,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安全性。
座椅应具备良好的固定系统,以确保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地保护驾驶员。
座椅还应采用抗冲击材料,以减少碰撞时对驾驶员的伤害。
此外,座椅上的安全带也应具备良好的设计,既要保证驾驶员的安全,又要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最后,开发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辅助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辅助功能被应用到车辆上,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在座椅设计中,可以考虑加入一些辅助功能,比如座椅按摩功能、温度调节功能、通风功能等,以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原理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原理第一篇: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原理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原理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理论在产品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
而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汽车,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以驾驶员为中心还是以乘坐人员为中心,都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并且各种主、被动保护措施也使人们在突发危险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伤害,确保人的安全。
总之,汽车设计中的各种设计都应该将人的因素考虑其中,确保了以人为主的设计原则,使汽车更完美地服务于人们。
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机工程学概念以及汽车座椅中应用的人机工程学原理。
关键字:人机工程学汽车座椅结构人机工程学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是工业工程研究的众多重要学科领域之一。
所谓的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以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在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称为汽车人机工程学,它是以改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和车内人员的舒适性为核心,以人的安全、健康、舒适为目标,力求使整个系统总体性能达到最优。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原理汽车的座椅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座椅的合理设计关系到驾驶员及乘坐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汽车座椅的设计必须以人为基本,根据人体的基本尺寸等进行设计,不仅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而且能够营造舒适、安全的驾乘环境,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座椅的结构性设计:欲使坐姿能形成接近正常的脊柱自然弯曲,躯干和大腿之间必须有大于135°的夹角,并且座椅的设计应使坐者的腰部有适当的支撑,以使腰曲弧形自然弯曲,腰背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来源:佳工网日期:2011-12-12 点击:13摘要: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合理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气候的反应等两大方面。
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以期达到对汽车驾驶座椅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引言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
舒适而操作方便的驾驶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1]。
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合理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气候的反应等两大方面。
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
1. 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任何系统实际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2]。
显然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研究的范畴。
人机系统的安全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即以人为本。
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设计和使用高度复杂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必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1.1 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1)坐姿时脊柱形态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
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央,是构成人体的中轴。
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3]。
可见,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座椅设计分析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驾驶座椅设计分析摘要:汽车驾驶座椅关系着人们开车时的个人感受,为了让汽车驾驶座椅质量得到保障,就要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满足驾驶员的生理需求,以此来提高驾驶舒适度与安全性。
本文对汽车驾驶座椅设计进行分析,并对以人机工程学为核心的汽车驾驶座椅设计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汽车驾驶座椅设计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汽车驾驶座椅;座椅设计;驾驶舒适性引言:汽车座椅是影响驾驶、乘坐舒适度的关键设施,舒适的驾驶座椅不仅能够降低驾驶员开车期间的疲劳程度,还能让驾驶员的各种操作变得更加顺滑。
在人机工程学设计中,可以针对驾驶员的生理舒适性来对座椅进行性调整。
因此,有必要对人机工程学背景下的驾驶座椅设计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座椅设计质量。
一、人机工程学背景下驾驶员坐姿与座椅之间的关系驾驶员的坐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坐姿习惯都各有不同,结合坐姿来调整座椅,往往能够让驾驶员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如果座椅无法匹配驾驶员的生理需求,驾驶员的身体肌肉就容易在过度紧张中影响到驾驶效果。
从坐姿角度出发,人体在坐着的时候,将会由脊椎、胯骨、腿脚来支撑身体,承受人体重量的主要关节是腰椎与胯骨。
在坐到椅上时,如果坐姿不良,就容易出现骨盆下陷的情况,长期的不端正坐姿将会导致腰酸背痛、驼背等情况。
人在坐姿情况下,脊椎期就像是杠杆,若头部前倾,骨头与韧带就将会生成向后的拉力,若力量超出了韧带的极限,就将会对人体背后的肌肉造成影响,肌肉在力的作用下,将会逐渐出现酸痛的情况。
二、舒适坐姿情况下的驾驶员生理特征在坐姿情况下,各节脊椎骨的受力情况将会呈现由上至下逐渐增加的情况,其中腰椎将会承受最大的身体重量,这是脊椎的人体生理形态。
而且因为腰椎需要进行弯腰、侧曲等动作,所以往往更加容易在压力下受损。
从侧面角度对脊柱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脊柱能够呈现出颈、胸、腰、骶四个部位弯曲,其中颈腰向前、胸骶向后。
人在坐姿情况下,此时大腿与上身的重量要通过座椅来进行承受,人体处于骨盆下的坐骨结节是主要受力部分,坐骨结节外面的皮肤将会让动脉血液供应得到保障。
人机工程学汽车驾驶员座椅2

(2)初步确定H30硬点参数,H30和汽车的类型相关,对A类车H30<450mm,
A47 78.96 0.15z 0.0173z 2
H点确定和设计的程序
(4)确定H点布置工具线绘制
x 97.5 936 .6 0 .613879 z 0 .00186247 z 2 x95 913 .7 0 .672316 z 0 .00195530 z 2 x90 885 .0 0 .735374 z 0 .00201650 z 2 x50 793 .7 0 .968793 z 0 .00225518 z 2 x10 715 .9 0 .968793 z 0 .00228674 z 2 x5 692 .6 0 .981427 z 0 .00226230 z 2 x 2.5 687 .1 0 .895336 z 0 .00210494 z 2
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手伸及界面的形状
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汽车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手伸界面(曲面表格示范)
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与手伸及界面有关的驾驶室内尺寸
检验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步骤:
1)测量驾驶室的以下几项尺寸(图3-36)。
H 30、A40、W 9、A18、L11、H 17、A42
1):随后选定95百分位,50百分位,5百分位来确定适意线曲线函数,这样 正对不同百分位点有不同的H点到PRP的相对水平距离 ,当然作为最总设计H 点(SgRP)点,我们通常用95百分位人群来标定 2):这样我们基本确定了设计H点(SgRP)的在侧视图上和油踏板的相对 位置 3):确定H点在汽车俯视图方向位置即确定SgRP点的在Y轴上的位置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要素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要素作者:许英朱序璋宏刚摘要: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合理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振动、微气候的反应等两大方面。
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以期达到对汽车驾驶座椅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l y( T% _- Q. j8 h9 r作者:许英朱序璋宏刚摘要: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合理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振动、微气候的反应等两大方面。
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以期达到对汽车驾驶座椅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引言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
舒适而操作方便的驾驶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合理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振动、微气候的反应等两大方面。
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
1. 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任何系统实际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
显然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研究的畴。
人机系统的安全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即以人为本。
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设计和使用高度复杂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必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摘要: 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驾驶座椅,从驾驶员生理特性与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 安全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完成了对汽车驾驶座椅从分析—设计的系列开发过程。
关键词: 汽车驾驶座椅; 人机工程学; 驾驶舒适性: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 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
舒适而操作方便的驾驶座椅, 可以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目的,就是使设计出来的座椅能够满足人机工程学标准, 这样一来, 所谓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也就转化为针对驾驶员舒适性的设计。
当然对于座椅设计来讲, 对其安全性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人机工程学原理出发考虑, 一个性能优良的驾驶座椅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如: 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而稳定的坐姿, 符合人体舒适坐姿的生理特性; 减轻传给驾驶员身体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负荷,满足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的要求;将驾驶员置于良好视野的位置, 保证他能安全而有效地完成各项操纵作业;为驾驶员提供一个相对于各种操纵机构的合适位置, 使他能方便地进行操作; 考虑提高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性,当发生翻车或撞车事故时,将驾驶员约束在驾驶座椅上且处于一定的容身空间以内。
1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安全舒适的汽车驾驶座椅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坐姿舒适性(静态舒适性) ; 二是振动舒适性(动态舒适性) ; 三是操作舒适性; 四是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两个方面) 。
上述要求具体到驾驶座椅的设计中满足驾驶员坐姿舒适性的座椅尺寸结构设计、满足驾驶员振动舒适性的座椅抗振减振设计、满足操作舒适性的座椅空、间位置设计以及满足驾驶员的安全性的汽车驾驶座椅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汽车驾驶员座椅2讲解

0.587L6
0.176H 30
12.5t
Xh
Zc 638mm H 30 Zh
27
四: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ISO3958适用于以下尺寸轿车 (1)座椅背靠角在9°~33°-A40 (2)最后H点到锺点的垂直距离127~520-H30 (3)H点的水平调节范围130-TL23 (4)转向盘直径330~600-W9 (5)转向盘倾角10-70-A18 (6)转向盘中心到锺点距离66~152-L11 (7)转向盘中心到锺点的垂直距离530~838-H17
3)因为振动的传递与所采用的座垫材料有关,所以正确选 择弹性元件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座椅动态特性
频率比
/ 0 .......... ...(0 k m)
相对阻尼系数
/ 2 km
频率响应函数
H jz~q
1 2 j 1 2 2 j
振幅响应
1
二:眼椭圆在车身视图上的定位(绘制眼椭圆)
眼椭圆在车身视图上的定位
二:眼椭圆在车身视图上的定位(绘制眼椭圆)
(1)椭圆倾角计算:椭圆的三轴线相互垂直,轴线A
方向平行于汽车坐标轴方向
y
对于A类坐标可以调节的眼椭圆长轴A x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根据H点的
调节轨迹倾角A19计算:
18.6 - A19
z2 z2
x10
715 .9 0.968793
z 0.00228674
z2
x5 692 .6 0.981427 z 0.00226230 z 2
x2.5
687 .1 0.8953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装置
座垫风扇
电动导轨
六:座椅相关法规---尺寸
躯干线
CTR.
b a
HIP POINT
c
d
H点
e
e
e
座椅间距离要求
单位 : mm
座垫、靠背部尺寸要求
项目
国家
韩国 北美
欧洲
澳洲
尺寸
可调 间距 不可 调
a ≥ 400 b ≥ 400
e ≥ 460 e ≥ 650
a ≥ 400 b ≥ 400
e ≥ 460 e ≥ 650
二:眼椭圆在车身视图上绘制(绘制眼椭圆)
26
三:头廓包络的定位和绘制
X c 664mm 0.587 L 6 0.176H 30 12.5t X h Yc W 20 Z 638mm H 30 Z h c
27
四: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置。
二:眼椭圆在车身视图上的定位(绘制眼椭圆)
眼椭圆在车身视图上的定位
二:眼椭圆在车身视图上的定位(绘制眼椭圆)
(1)椭圆倾角计算:椭圆的三轴线相互垂直,轴线A y方向平行于汽车坐标轴方向 对于A类坐标可以调节的眼椭圆长轴A x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根据H点的 调节轨迹倾角A19计算: 18.6 - A19 (2)椭圆中心计算:椭圆中心三坐标分量X c , Yc和Zc分别以PRP,y零平面和过AHP 水平面为定位基准计算公式为 CM CF X 664 0 . 587 L6 0 . 176 H30 12 . 5 t cos c 2 Ycl W 20 32.5 Ycr W 20 32.5 CM CF Z 638 H 30 cos c 2 H 30为座椅高度,t为变速器类型,有离合踏板为1否则为0 L6为方向盘中心岛PRP的前后距离,CM,CF为男女眼镜分布的 上下1 - p点
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手伸及界面的形状
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汽车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手伸界面(曲面表格示范)
驾驶员室内操作手伸及最大空间界面的确定
与手伸及界面有关的驾驶室内尺寸
检验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步骤:
1)测量驾驶室的以下几项尺寸(图3-36)。
2)计算综合因子G值:
ISO3958适用于以下尺寸轿车
(1)座椅背靠角在9°~33°-A40 (2)最后H点到锺点的垂直距离127~520-H30 (3)H点的水平调节范围130-TL23 (4)转向盘直径330~600-W9
(5)转向盘倾角10-70-A18
(6)转向盘中心到锺点距离66~152-L11 (7)转向盘中心到锺点的垂直距离530~838-H17
踏板平面角
1:踏板平面角为鞋底与水平面的夹角
78.96 0.15z 0.0173z 2 式中,z为H点到AHP的垂直距离(H30,cm),
它反映了容纳驾驶员群体乘坐的座椅高度
H点确定和设计的程序
(1)初选踏板AHP,PRP点的高度(和地板平面的距离,AHP点的高度根据 经验值作为指导。 a:建立整车坐标系;地板高度确定; b:确定前轮中心的X和Z轴的坐标; c:初步确定前围防火板的位置,考虑汽车布置空间,当轮系参数确定, 发动机总成和传动总成形式确定,确保必要安装和安全控件,防火板的位置就 能确定; d:随后确定油门踏板的安装位置;确定初步PRP和AHP点的和安装地板 相对高度位置, 轿车H30小些,跑车最小,Suv较大,越野车最大,这是一个经验取值。 (3)确定踏板平面角A47
驾驶员座椅
设计注意事项: (1)设计过程之前产品考虑工艺性,不应设计难以加工的
结构。
(2)设计之前,要考虑配套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料包括配套 企业供应零件质量分级表、外装零件装配间隙和公差设定、 开发生产零件性能测试计划、大型模具的试模计划和质量管 控点等
(3)设计产品试制后的可能的缺陷应该从设计本身涉及的
a ≥ 400 c ≥ 400 d ≥ 400
-
800 ≥ a ≥ 400 (1人用)
-
六:座椅相关法规---尺寸
170
H/REST 最上端
254 65
254
254
H/REST 最下端
635 100
TORSO LINE HIP POINT
高度要求
BUCKET
宽度要求
北美
(FMVSS 202)
BENCH
3)计算手伸及界面的基准面HR纵向离踵点的距离d,即
H 30、A40、W 9、A18、L11、H 17、A42
G 0.0018 H 30 0.0197 A40 0.0027W 9 0.0106 A18 0.001L11 0.0024 H 17 0.0027 A42 3.0853
五:调角机构(2)
五: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头枕
当受到后方的冲击时,保证乘客的头脑后部的安全. 上下可调 自适应翻转 结构示意
五:技术应用
车辆受到后方撞击时, 头枕会向乘客头部后上方推出, 以防止乘客 颈部受伤,增大安全性 。
后方撞击时上移
铰链
发条 弹簧悬置
五:技术应用
DVD头枕 可外置太 空记忆棉 靠背风扇 侧面气囊
1):随后选定95百分位,50百分位,5百分位来确定适意线曲线函数,这 样正对不同百分位点有不同的H点到PRP的相对水平距离 ,当然作为最总设计 H点(SgRP)点,我们通常用95百分位人群来标定 2):这样我们基本确定了设计H点(SgRP)的在侧视图上和油踏板的相 对位置 3):确定H点在汽车俯视图方向位置即确定SgRP点的在Y轴上的位置
人体工程学操作范围 1—眼点 2—肩点 3—人体工程学操作范围中心E
4—胯点H
用眼椭圆校核转向盘和 仪表板的位置
乘客座椅设计中的几何参数
乘客座椅的几何参数
一:设计中H点的位置线(完成设计H点(SgRP)定位) A类车的位置线方程
x97.5 936 .6 0 .613879 z 0 .00186247 z 2 x95 913 .7 0 .672316 z 0 .00195530 z 2 x90 885 .0 0 .735374 z 0 .00201650 z 2 x50 793 .7 0 .968793 z 0 .00225518 z 2 x10 715 .9 0 .968793 z 0 .00228674 z 2 2 x5 692 .6 0 .981427 z 0 .00226230 z x 2.5 687 .1 0 .895336 z 0 .00210494 z 2
(6)确认车身数模的配合问题 。
驾驶员座椅
设计驾驶员座椅从人机工程学出发,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安装位置,座椅尺寸外形应以驾驶员操作需求为基 准。 (2)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而且其减压弹簧等 刚度设计应和汽车整车震动频率相匹配,应有良好的动静态
特性。
(3)外形设计应和整车设计主调一致。 (4)不仅考虑舒适性,也应考虑安全性能。 (5)设计工艺性。
4)建立三个正交平面组成的坐标系:基准面HR、驾驶员座 椅对称平面以及通过最后H点的水平面, 5)测量车辆上欲检验的操作钮件在上述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6)根据2)中算出的G值及已确定的男女驾驶员比例,从ISO3
958标准所制定的表中找到相应的表格。
五:座椅的构成
头枕 安全带固定点 靠背垫 背靠框架 靠背部
LEVER
五: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背靠
保证BACK部的最佳形状, 乘客的位置维持及强度保证。
管状构造
冲压钣金骨架
五: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靠背
保证驾驶员在长距离驾驶时的腰部舒适度. 靠背调节旋柄 凸轮式 滚筒轴式
不可调弹簧支座
靠背支撑块
五: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角度调节总成
通过调整的强度,保证乘客的安全.
五:调角机构(1)
W 20 0.15(W 3 W 7) W 7
4):最后进行人机界面校核,确定SgRP的修正值
H点确定和设计的程序
注意:当然以上设计步骤是设计厂商并不知道座椅参数,座椅设计是在
设计H点确定后,并进行适当匹配设计,这种设计给后续带来较大的麻烦,经 常表现为座椅设计和原本设计H点的参数有较大差异。 但是,当我们有座椅参数,知道座椅安装方式,那么,我们可以确定座椅 调节的四角行程(最后最低,最后最高,最前最低,最高最低)而成的四边形 (大致呈平行四边形)的形心线,形心线和H点(通常为95%百分位)适意曲 线函数在侧视图上的交点可作为最终的设计H点,即(S gRP)点在汽车侧视图 上的位置点。 最后,汽车设计参考点和车身座椅踏板水平距离,汽车地板平面垂直高度, 和汽车车身纵向对称中心水平的距离。进而可建立SgRP点在整车坐标体系的位
头部高度要求
单位 : mm
国家 项目
中国 FR ONLY ≥ 700
欧洲
(ECE17.07, EEC96/3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澳洲
(ADR 22/03)
一般规定 高度
(H/REST 最下端)
FR ONLY ≥ 700
FR & RR
捷克/波兰/斯洛文尼亚
FR ONLY ≥ 700
≥ 800/750, ≥ 700 ≥ 750/700, ≥ 700 FR : BUCKET ≥ 170 BENCH ≥ 254 RR : ≥ 170 ≥ 100
尺寸、材料参数的问题出发结合工艺缺陷和工装缺陷进行修 正。
测量基准面
人体基准面的定位是由三个 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 和横轴)来决定的。 矢状面;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水平面; 眼耳平面。
测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