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理综物理试卷(含答案)
高三理科综合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0级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模拟)理科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15页。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Cl—35.5 Na—23 Li—7本卷有两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右图所示,物质A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B是一种淋巴因子,可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物质C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物质D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A、B、C、D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B.与A、B、C、D四种物质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A、B、C、D四种物质分别为胰岛素、干扰素、抗体、抗利尿激素D.物质A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物质B、C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植株B.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物、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枝条的表现型一致D.动物细胞的培养基中,一定要加入动物血清3.对下列四幅图所对应的生物活动叙述错误的有几项()①.(1)图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②.(2)图曲线A可以代表池塘中腐生生物呼出的CO2量变化,曲线B可以代表池塘中藻类吸收或放出CO2量变化HOCH 2CH 2OH+2O 2 HOOC —COOH++2H 2O Cu △ ③.如果(3)图表示某生物的次级卵母细胞,那么,在通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最多数目为4个④.(4)图中表示的过程能发生在植物叶肉细胞、动物肌肉细胞、酵母菌、噬菌体中。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B.开普勒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C.库仑指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D.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正电荷2、某段高速公路对载重货车设定的允许速度范围为50~80 km/h,而上坡时若货车达不到最小允许速度50 km/h,则必须走“爬坡车道”来避免危险,如图所示.某质量为4.0×104 kg的载重货车,保持额定功率200 kW在“爬坡车道”上行驶,每前进1 km,上升0.04 km,汽车所受的阻力(摩擦阻力与空气阻力)为车重的0.01倍,g取10 m/s2,爬坡车道足够长,则货车匀速上坡的过程中( )A.牵引力等于2×104 NB.速度可能大于36 km/hC.上坡过程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D.上坡过程增加的机械能等于汽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3、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固定在小车上的杆用长为l的轻绳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将小球拉至水平右端后放手,则小车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mlM m+B.MlM m+C.2mlM m+D.2MlM m+4、随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假设深太空中有一颗外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有( )A.该外星球上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上第—宇宙速度的2倍B.在地面上所受重力为G的物体,在该外星球表面上所受重力变为2GC.该外星球的同步卫星周期一定小于地球同步卫星周期D.该外星球上从某高处自由落地时间是地面上同一高处自由落地时间的一半5、如图所示的虚线呈水平方向,图中的实线为与虚线成30°角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图中OM与电场线垂直,且OM=ON。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一诊物理试题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一诊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关于下列对配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过山车从轨道高处冲下来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图2中橡皮条弹力对模型飞机做功,飞机机械能守恒C.图3中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下弹性势能增加了D.图4中撑杆跳高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第(2)题质量为m的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现对其施加一大小为mg的外力,则物块运动的加速度最大为( )A.B.C.D.第(3)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伽利略巧妙利用理想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B.牛顿经过系统研究最后提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C.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用于解释磁场起源D.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第(4)题如图,AB为一光滑水平横杆,横杆上固定有一个阻挡钉C.杆上套一质量不计的轻环,环上系一长为L且足够牢固、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将轻环拉至C左边L/5处并将绳拉直,让绳与AB平行,然后由静止同时释放轻环和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则关于之后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还可以回到AB杆的高度B.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C.小球到达最低点之前一直做曲线运动D.小球在最低点对绳子的拉力大小小于3mg第(5)题如图,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A.B.C.D.第(6)题加速度大的物体( )A.位置变化一定快B.速度一定大C.速度变化一定大D.速度变化一定快第(7)题如图所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在真空中水平放置,M、N为板间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 M经过M点在电场线上向下运动,且未与下板接触,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 N折回N点.则A.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由M指向N B.粒子在M点的速度一定比在N点的大C.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N点的大D.电场中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第(8)题用水平方向的力F把物块A紧压在竖直墙壁上不动,当力F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的合力减小B.A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减小C.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A受到的墙壁弹力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物理试卷(答案完整)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物理试卷A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美丽的成都,景色怡人。
以下成都美景的形成,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西岭雪山,雪花漫夫飞舞B.问道青城,寺内暮鼓晨钟C.荷塘月色,湖面荷花飘香D.花舞人间,处处化团铭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甲醛扩散在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吸盘能紧贴在瓷砖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晒太阳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3.关于内能、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C.0℃物体的内能为零D.热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4.下列对热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中,正确的是()A.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B.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增加C.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D.小蒸汽轮机利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来工作5.1kg20℃的水吸收4.2×105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①80℃②100℃③120℃C ④130℃A.1B.2C.3D.46.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7.如图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8.关于热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热机效率B.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C.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D.在压缩冲程中内燃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9.小宇自制了一个简易的验电器,如图所示,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效果还真不错!关于验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验电器可以直接检验出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B.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工作的C.验电器的金属箔用塑料片代替效果会更好D.在阴雨天气使用验电器效果比在晴朗干燥天气效果更好10.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有的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如图所示,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A.B.C. D.11.关于电源和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是由大量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B.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会有电流C.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和电源1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4.8V,1.2VB.6V,1.2VC.1.2V,6VD.1.2V,4.8V1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2018全国高考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面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物理试题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理综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下面是柏尧同学物理笔记的一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②寒冬的长江烟波浩淼,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③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④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⑤柴油机、蒸汽机、汽油机工作时都是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2个B.3个C.4个D.5个第(2)题以下物理量属于矢量且单位正确的是( )A.功(J)B.电场强度(V/m)C.电势差(V)D.磁感应强度(Wb)第(3)题战绳作为一项超燃脂的运动,十分受人欢迎。
一次战绳练习中,某运动达人晃动战绳一端使其上下振动(可视为简谐振动)形成横波。
图(甲)、(乙)分别是战绳上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传播方向为P到Q。
波长大于、小于,P、Q两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质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反B.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C.该列波的波速可能为D.从至,Q质点运动的路程为第(4)题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于P点,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现将物块由O点静止释放,OP为弹簧原长,物块到达最低点A点。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5gB.O、A两点的距离为C.从O点到A点,物块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O点到A点,物块的回复力先减小后增大第(5)题在物理学中建立“质点”、“点电荷”等类似概念,从科学思维角度上来说,这种建立概念的方法属于( )A.控制变量B.类比C.模型建构D.等效替代第(6)题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量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方法:AB是圆的直径,从A点斜射入一束单色光,观察从圆弧面上第一次出射的光线CD,调节光在A点的入射角,直到CD与AB平行,测得此时光在A点的入射角为θ,则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A.B.C.D.第(7)题如图所示,水平的平行虚线间距为d,中间有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试题 和详细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能、动量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力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F弹=ma,F弹=k(x0-x),kx0=mg,联立解得F=ma+ kx,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高中物理。
3.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4 cm。
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
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 a、b的电荷同号,B. a、b的电荷异号,C. a、b的电荷同号,D. a、b的电荷异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对小球c所受库仑力分析,画出a对c的库仑力和b对c的库仑力,若a对c的库仑力为排斥力,ac的电荷同号,则b对c的库仑力为吸引力,bc电荷为异号,ab的电荷为异号;若a对c的库仑力为引力,ac的电荷异号,则b对c的库仑力为斥力,bc电荷为同号,ab 的电荷为异号,所以ab的电荷为异号。
设ac与bc的夹角为θ,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库仑定律可得,F ac=k’,F bc=k’,tanθ=3/4,tanθ= F bc / F ac,ab电荷量的比值k=,联立解得:k=64/27,选项D正确。
2018年全国卷3(物理)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全国Ⅲ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 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α+2713Al →n +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B 】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15.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C 】 A. 2∶1 B. 4∶1 C. 8∶1 D. 16∶116. 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 0,周期均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Q 正等于【D 】A. 1∶ 2B. 2∶1C. 1∶2D. 2∶117. 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v2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 】 A. 2倍 B. 4倍 C. 6倍 D. 8倍18.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高2018 届一诊模拟理综物理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 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
则()A.绳子上拉力一定为零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地面与物体B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A、B 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15.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将原来在地面上静止的重物向上提起,重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前3 s 内拉力功率恒定B.最后2 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C.前3 s 内与最后2 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最后2s 运动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减小16.如图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重量M,B 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A.F=mg B.F >(M+m)gC.F=(M+m)g D.Mg<F<(M+m)g“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km 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
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B.沿轨道Ⅰ运动至P点时,需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C.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D.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正功,它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45º的斜面底端正上方高H=6.4m 处,将质量m=1kg 的小球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时位移最小,重力加速度g=10m/s2,则()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8m/sB.小球落到斜面时的速度4。
C.小球落到斜面上时重力的功率为4D.小球从抛出到落到斜面的过程中动量变化大小为4kg.m/s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R2 、R3 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0 为定值电阻,R1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开关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子恰好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逐渐增大对R1 的光照强度,电阻R0 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R3 中有向上的电流B.只调节电阻R3 的滑片P2 向上端移动时,电源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R3 中有向上的电流C.只调节电阻R2 的滑片P1 向下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D.若断开开关S,带电微粒向下运动2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固定的半径R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水平匀强电场平行于轨道平面向左,P、Q 分别为轨道的最高、最低点。
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在轨道内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场强E 3mg.要使小球能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4q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过Q点时速度至少为B. 小球过Q点时速度至少为C.小球过Q、P 点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6mgD. 小球过Q、P 点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7.5mg21.交警正在调查发生在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的一起汽车相撞事故。
根据两位司机的描述得知,发生撞车时汽车A 正沿东西大道向正东行驶,汽车B 正沿南北大道向正北行驶。
相撞后两车立A即熄火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叉接在一起后并排沿直线在水平路面上滑动,最终一起停在 路口东北角的路灯柱旁,交警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事故报告图。
通过观察地面上留下的碰撞痕迹,交警判定撞车的地点为该事故报告图中 P 点,并测量出相关的数据标注在图中,又判断出两辆车的质量大致相同。
为简化问题,将 两车均视为质点,且它们组成的系统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 恒,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生碰撞时汽车 B 的速率较大B. 发生碰撞时汽车 A 的速率较大C. 发生碰撞时速率较大的汽车和速率较小的汽车的速率之比约为 12:56.0mB2.5m灯柱AB北P东D. 发生碰撞时速率较大的汽车和速率较小的汽车的速率之比约为 2 3 : 5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174 分)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
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6 分).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多个力学实验。
(1)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2)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改变小车质量后, (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阻力;(3)用此装置探究“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为了尽可能准确,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不挂钩码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 (填“需要”或“不需要”)固定纸带;②调节滑轮高度,让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3(9 分).为确定某电子元件的电学特性,做如下测量:(1)用多用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0”倍率的电阻档测量,发现多用表指针偏转过大, 因此需选择 倍率的电阻档(填 “×10”或“×,并_ 再进行测量,之后多 用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测量结果为 Ω.(2)某同学想精确测得上述待测电阻 Rx 的阻 值,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 .电流表 A 1(量程 50mA 、内阻 r 1=10Ω)B.电流表A2(量程200mA、内阻r2 约为2Ω)C.电流表A3(量程0.6A、内阻r3 约为O.2Ω)D.定值电阻R0=30Ω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Ω)F.电源E(电动势为4V)G.开关S、导线若干回答:①为了使电表调节范围较大,测量准确,滑动变阻器调节方便,测量时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供电电路部分已画出,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实验电路。
②若电表的读数分别为I M、I N,则R x 的计算式为R x=(用题中字母表示)。
24(12.如图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è,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ì,用细绳竖直悬挂一质量分)为m 的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小球的高度为h,当烧断绳的瞬间,用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2)拉力至少为多大才能使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
25(20 分).如图所示,绝缘轨道C DGH 位于竖直平面内,圆弧段D G 的圆心角为è=37°,DG 与水平段CD、倾斜段GH 分别相切于D 点和G 点,CD 段粗糙,DGH 段光滑,在H 处固定一垂直于轨道的绝缘挡板,整个轨道处于场强为E=1×104N/C、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
一质量m=4×103kg、带电量q=+3×106C 的小滑块在C 处由静止释放,经挡板碰撞后滑回到C D 段的中点P处时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 C D 段长度 L =0.8m ,圆弧 D G 的半径 r =0.2m ,不计滑块与挡 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滑块可视为质点。
求:(1)滑块与 C D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ì; (2)滑块在 C D 段上运动的总路程;(3)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时的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
物理答案参考答案14D 15C 16B 17D 18B 19AD 20BC 21AC 22(每空 2 分)答案:(1)不需要(2)不需要 (3)需要23(共 9 分)答案:(1) ×10(1 分),欧姆调零(1 分),70(1 分)(2)①如图所示,M 为 A 1,N 为 A 2 (4 分);② (2分);24 解:(1)设小球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上,下落高度为 h ,对小球有:h=gt 2,解得:t=;(4 分) (2)斜面体至少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h •对斜面体:x=at 2,解得:a=gcot è,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有:F ﹣ìMg=Ma 所以有:F=ìMg +Mgcot è=(ì+cot è)Mg 。
即当烧答:(1)小球经时间到达地面;(2)拉力至少为(ì+cot è)Mg 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
25 解:(1)滑块由C 处释放,经挡板碰撞后第一次滑回P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①解得②(6 分)(2)滑块在C D 段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ìmg=0.01N、电场力qE=0.03N,滑动摩擦力小于电场力,故不可能停在C D 段,滑块最终会在D GH 间来回往复运动,到达D点的速度为0.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qE•L+(﹣ìmgs)=0﹣0 ③解得④(6 分)(3)GH 段的倾角è=37°,滑块受到的重力m g=0.04N,电场力q E=0.03N qEcosè=mgsinè=0.024N,加速度a=0.所以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的最大动能为滑块第一次运动到G点的动能.对C到G过程由动能定理得:⑤滑块最终在D GH 间来回往复运动,碰撞绝缘体有最小动能对D到G过程由动能定理得:=Eqrsinè﹣mg(r﹣rcosè)=0.002J ⑥(8 分)答:(1)滑块与C D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ì为0.25;(2)滑块在C D 段上运动的总路程2.4m.(3)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时的最大动能0.018J,最小动能为0.002J.34 解.(15 分)(1)ACE(2)①(5 分)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过E点的法线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由几何关系可知△DEB 为等腰三角形D E=DB=L/4由几何知识可知光在A B 边折射时折射角为30°,所以n=sin45º/sin30º解得:n=√2②(5 分)设临界角为è,有s inè=1/n,可解得è=45°,由光路图及几何知识可判断,光在B C 边发生全反射,在A C 边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根据几何知识可知E F=L/2则光束从A B 边射入玻璃砖到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所需要的时间t=(DE+EF)/v 代入v=c/n 可解得:t=3√2L/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