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4 断句与翻译

合集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第十四讲文言文阅读考情分析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从考查的选材来看,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且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

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从考查的内容方面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文言实词的理解;②文言虚词的理解;③文言句子的朗读和停顿;④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⑤文言文整体阅读与大意的把握;⑥文言片段的表达技巧和经典语句的品味赏析;⑦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以及自己的个性感悟等。

考点梳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1.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2.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3.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4.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中考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例题: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恶:凶恶B.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C.妻妾之奉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解析】该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求找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文言翻译与断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文言翻译与断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 (一言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用原文语句回答)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 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三)(2016·济南)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 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 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 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 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 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 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 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的道理。

山西省太原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文名句默写

山西省太原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文名句默写

考点跟踪突破7 古诗文名句默写(一)(一)《关雎》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2016·武汉)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描写小伙子因朝思暮想而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2016·东营)《关雎》中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蒹葭》1.(2016·随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2016·鄂州)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4.《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5.《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三)《观沧海》曹操1.(2016·黄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2016·上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诗中描写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2016·重庆)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四)《饮酒(其五)》陶渊明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2016·重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016·陕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四川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4 线索与情节

四川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4 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4 线索与情节一、(2015·广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

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

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

”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

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

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

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

”我热情地说。

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术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

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的考试。

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

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

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十四讲: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 考点跟踪突破

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十四讲: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 考点跟踪突破

考点跟踪突破14文言概括、探究、感悟(一)(2017苏州)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①。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注释】①仕:做官。

②辟:征召。

③主簿:官职名。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在荒郊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

(2)凝之悉散之亲属。

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属。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二)(2017·东营)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

考点跟踪突破14 文言文朗读停顿与翻译

考点跟踪突破14 文言文朗读停顿与翻译

考点跟踪突破14文言文朗读停顿与翻译(一)(2018·甘肃兰州)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导学号:09394052)【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即墨:古地名。

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②毁:诽谤。

与后文“誉”意思相对。

③厚币:丰厚礼品。

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2)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3)自子之居.即墨也( 主管,主政)(4)封.之万家( 封赏,赏赐)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标两处)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来称赞你啊!4.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4 断句与翻译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4 断句与翻译

考点跟踪突破14断句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__穷尽,用尽___(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__到,等到__(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__已经__(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__数篇,几篇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__示例:作文不惮屡改___。

[点拨: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一、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一)断句原则: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断句必先得关注语境)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3.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二)断句技巧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再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⑵疑问代词:问人--“谁”“孰”/问事--“奚”“胡“曷”“恶”“安”“焉”/“何”可问人也可问事1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训练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2.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训练2〗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4断句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__穷尽,用尽___(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__到,等到__(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__已经__(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__数篇,几篇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__示例:作文不惮屡改___。

[点拨: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注释】①踊:yī,通“一”。

②偾:fèn,偾事,坏事。

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

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

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C.一国兴.仁(兴起)D.踊人贪戾.(暴戾)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后特征..为洛阳令B.由是搏击..豪强C.生财..有大道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A.威不能行/一令乎B.以/宣尝为二千石C.则/财恒足矣D.仁者/以财发身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5.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6.将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生产财富的人很多,消费财富的人很少。

7.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①“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_②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三、(2015·营口)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注释】①宜:合宜,恰切。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②之:往。

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

这里指小恩小惠。

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博爱之谓.仁__叫作,称作__(2)老子之小.仁义__认为……小,轻视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

4.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不一致。

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而自己所说的“道德”_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

四、(2015·连云港)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行.乎__品行、德行__(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__特殊原因__(3)累寸不已.__停止__(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__被……感动__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_(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复还终业,七年不返。

五、(2015·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点拨: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__(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__(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_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

(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