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知识
藏医药基础知识

历史及现状——奠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宇妥· 宁玛元丹贡布 (公元708—833)
九大名医之首,吐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藏族医学理论奠基人,而且
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公元8世纪末终于 著成举世闻名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为藏医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标志着藏医学从此走向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四部医典 其它医学 阿拉伯医学 中医学 印度医学 《四部医典》 苯医理论
八世纪
历史及现状——奠基
四部医典
藏文名《据悉》,全名是《甘 露精华八支秘诀串》,囊括了 藏医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 媲美中医的《黄帝内经》。
根本医典 论说医典 秘决医典 后续医典
藏文名为札 居,藏医学 基础理论概 况 协居,理论部分: 生理、病理、病 因、病机等。 门阿居,最庞大部 分,临床百科全书, 总分404种,细分 600种疾病。 其玛居,临床技 能手册:临床应 用、用药指南。 亦是总结性部分, 前三部医典补充。
2006年,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国的藏药企业有百家以上,西藏有40余家,青海有20多家,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的分布。 可生产360多个藏药品种,制定出国家标准,部分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藏药产业 在2007年的产值达到了6.6亿元,增长速度30%每年。
职业医生出现
公元3世纪第二十七代吐蕃王托托日 年赞时期,藏区出现专门从事医事活动 的医生,天竺医生也开始来藏区行医。
历史及现状----萌芽
小 结:藏族先民创造了藏医药
诸多资料表明,藏族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青 藏高原生活,他们在同自然和疾病斗争的漫长过程 中,逐步积累丰富的医药知识,进而创造了藏医药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学问辅导导语: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主要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以下是具体内容。
1.藏医基础学问(1)五元学说: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五元学说认为,五元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
五元之间有相克相生关系。
土元"沉,稳,坚,黏';水元"重、寒、湿、润';火元"热,轻,锐,腻';风元"轻,动,糙,燥';空元"空,虚'。
(2)三因学说: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源于五元。
但藏医的.三因学说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3)阴阳(寒热)学说:与中医阴阳学说内容基本相同。
2.藏药基础学问(1)藏药理论: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2)配伍①配伍方法:分按味配方,按性、效配方,按化味配方。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配伍原则:分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找温柔配伍原则,加减原则和寒、热药性分别配伍原则。
(3)治疗方法:有平静法、补益法等十八法。
(4)剂型:主要有汤、散、丸、糊、酥油丸、灰丹剂、膏剂、药酒、胶囊等。
(5)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饮食禁忌和妊娠禁忌。
(6)部分重要常用方剂及功效。
七十味珍宝丸:开窍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
二十五松石丸: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二十五珊瑚丸:醒脑开窍,疏筋通络,化瘀止痛。
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仁青芒觉:解毒消炎,降水通淋,祛腐生肌,利尿消肿,滋补强身。
仁青常觉:消炎解毒,健脾和胃,活血消肿,止痛。
佐珠达西: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七味红花殊胜丸:清热消炎,保肝利胆,退黄止痛。
五味岩精丸:清肝泻热,利胆退黄。
藏药知识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 • 地球四大超净区之一。 • 青藏高原举世无双,素有“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之称。
藏医和藏药,就是这块土地孕育出的中华民族医药奇葩
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 • 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 • 地理地貌复杂,环境无污染等独特的自 然条件; • 不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药用资源;而且 药用资源大多数为主产和特有,具有生 理、生态方面的特异性。
中柔重稳温钝腻六效源自五无中的土元,因为土元的属性为重稳 钝等,可治隆病的糙轻凉硬细浮特性)
藏药配伍
一、配伍方法:按味、性、效配伍的方法。 1、按味配方 2、按性、效配方 3、按化味配方 二、配伍原则 1、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2、温和配伍原则 3、加减原则 4、寒热药性分别配伍的原则。
得天独厚的藏药资源
• 2、三因学说 隆、赤巴、培根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 “赤巴”为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 水、土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 液。
藏医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胚胎学 • 生理学 • 解剖学 • 治疗方法
胚胎学
• 藏医对胚胎的发育过程描绘很细致,对怎样受 孕、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 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 • 藏医形象的描述胎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 (水生动物)、龟期(爬形动物)、猪期(哺 乳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 即与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在一千多年前就 有了比较科学和恰当的比喻。
• 佐太 “佐是炼制,太指灰、粉末,“意思是 煅烧成灰。通过把多种金属、多种矿物、多种 草药和汞一起反复炼制,使其毒性去净,从而 作为不少“珍宝药”的配伍成分,入药应用。 佐太在其中能起到“减毒增效”、“去毒存 性”的作用,从而使珍宝类藏药功效倍增。 • 金灰:藏医通过特殊工艺,将黄金炮制成灰黑 色的软泥,以配伍入药。添加金灰的藏药在功 效和贵重程度上非一般药物可比。古时,此类药物为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第四章

希日:属五元之火,是机体阳成热能的基物 巴达干:属五元之土和水,是机体阴或寒性的 基物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ຫໍສະໝຸດ 不属于七素的是( ) A. 骨 B. 血 C. 肉 D. 脂 E. 汗 答案:E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2)七素:又称七精。分别为精华、血、肉 、脂、骨、髓及红或白精,是机体的构成物 质。白骨精虽(髓)坏,也是血肉之(脂) 躯。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二、维吾尔医基础知识(新增)
总的来说,维吾尔医药学是在吸收了中医药 学和希腊-阿拉伯医药学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 独特的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诊治疾病的技术 和方法。
主要包括爱日康(四大物质)、密杂吉(气 质)等12大学说的内容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6、用药禁忌 (1)妊娠用药禁忌 一般毒剧、刺激性 药、峻烈泻剂和具有稀血(活血)、破 痞功能的药孕妇禁用;缓泻剂和具有利 尿、活血化瘀功能的药孕妇慎用。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容易出多选题 (3)老年、儿童用药禁忌 对老年、儿童一般 禁用峻泻剂和内有草乌且味数少的制剂。 (4)饮食禁忌 用药期间尽可能忌食过寒或过 热性、酸、辣等刺激性食品和生水、生食物,以 及具有与病证不和的饮食。另外,蒙医认为浓茶 、猪肉、山羊肉和荞麦等,为用药期间必忌之饮 食。
3)三秽:稠、稀、汗等三种排泄物,是七 素生化过程中的产物,对诊治疾病有重要参 照意义。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4)蒙医辨证施治主要内容包括治则、立法、 处方、疗术等。
此外,尚有“脏腑说”、“黑、白脉说 ”、“温病理论学说”和治疗方法,指导着 蒙医临床实践
藏药功效与作用

藏药功效与作用藏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藏药以其独特的药材、制剂、疗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从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藏药的起源与分类藏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对草地、森林、山地和河谷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结果。
藏药的分类较为复杂,根据其性味、功效、药用部位等方面进行细分。
根据性味来分,藏药可分为寒凉药、平和药、热药等。
寒凉药,又称寒丸类药物,性味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凉血等功效。
如野扁豆、地龙、黄芪等。
平和药,又称平和类药物,性味平和,具有调和气血、舒展筋络等功效。
如葛根、山茱萸、太子参等。
热药,又称热壮类药物,性味燥烈,具有温阳、助火等功效。
如蠲热草、桃仁、附子等。
根据功效来分,藏药可分为益气药、活血药、祛风湿药等。
益气药,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活血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
如丹参、红花等。
祛风湿药,能够祛除风邪,消除湿气。
如乌草、二仙草等。
根据药用部位来分,藏药可分为种子药、叶片药、整株药等。
种子药,以草果、苍耳子等为代表,能够抗菌、止咳、平喘等。
叶片药,以常青树叶、大黄等为代表,具有泻下通便、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整株药,以贝母、白头翁等为代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等功效。
二、藏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藏药具有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补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温补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阳气,改善体质。
如杜仲、巴戟天等。
2. 补气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补气作用,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增强体质。
如党参、白术等。
3. 活血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活血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如丹参、红花等。
4. 清热解毒作用:藏药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清热、解毒、消炎。
藏药服用方法

藏药服用方法藏药是指藏族传统医学所使用的药物,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藏药独特的药理作用及特殊的制药工艺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中药形式。
然而,藏药的服用方法与常见的中药有所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藏药的服用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藏药的基本形式藏药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草药、粉末、丸剂、胶囊、煎剂等。
草药是指未经加工或者经过简单烘焙处理的植物体,如藏红花、藏草、藏鸡肠等。
草药常用于泡水或者煮汤的方式服用。
粉末是将藏药草药进行研磨后制成的细粉,常用于冲泡饮服。
丸剂是将藏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的辅料进行压制而成,直接饮用或者煎水服用。
胶囊是将藏药粉末装入胶囊中,口服后溶解在胃酸中释放药效。
煎剂是指将藏药加水煎煮后,将煎剂分为多次饮用。
二、藏药的服用方法1. 泡水服用:将草药或者粉末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静置片刻,待药物溶解后可饮用。
对于一些具有苦味或气味较重的藏药,也可以加入适量蜂蜜或其他天然调味品来改善口感。
泡水服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吸收藏药的药效。
2. 煎剂服用:将藏药和适量的水放入锅中煎煮,待汤液沸腾后转小火继续煮约15-30分钟,煮至剩余水分适量,然后倒入杯子中,等待凉至适宜的温度后饮用。
煎剂服用的好处是可以更充分地提取藏药的有效成分,同时避免草药或粉末对胃黏膜的刺激。
3. 丸剂和胶囊服用:将丸剂或胶囊用温水直接服用,或者打开胶囊将其倒入杯中加水冲泡后饮用。
丸剂和胶囊的服用方法适合快节奏的生活中,方便携带,剂量准确,效果明显。
三、藏药的服用注意事项1. 在服用藏药之前,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不同的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同,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用。
避免滥用药物或者盲目选择。
2.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药方法和剂量进行服用,不得超量或者减量使用,避免药物过量或者不能发挥疗效。
3. 如果服用藏药出现不适症状如过敏反应、腹泻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避免大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
藏药讲解稿

谢谢大家 扎喜得乐
石榴 日轮 丸
【别名】十味石榴丸。 【国药准字】Z54020100 【配方】石榴 西藏梭子芹 小豆蔻 冬葵果 肉桂 天门冬 喜马拉雅紫茉莉 荜拨 蒺藜 红花。 【性状】棕黄色水丸;性温、味酸、甜、微辣、 气微;无毒性。 【规格】0.65*54丸/瓶,每10丸重3g。 【作用类别】泌尿类药,归肾脏。 【功能主治】温补胃肾。用于消化不良、腰腿冷 痛、小便频数、脚背浮肿,阳痿,遗精等症。
七味 铁屑 丸
【别名】“达西堆孜玛” 【国药准字】Z54020097 【配方】铁屑(诃子制) 寒水石(奶制) 藏 木香 广木香 甘青青兰 红花 柞驯膏。 【性状】黑色水丸;性凉,味涩;气香;无毒性。 【规格】1g×20丸/瓶;1g×20丸/袋。每丸重1g。 【作用类别】肝胃病类药,归肝胃。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保肝健胃。用于肝区疼 痛,肝脏肿大等症。
七味 红花 殊胜 丸
医保品种
【配方来源】《四部医典》后续论-散剂方 【国药准字】Z54020092 【配方】红花 石灰花 印度獐牙菜 诃子(去 核) 麻黄 藏马兜铃 毛瓣绿绒蒿。 【性状】棕褐色水丸;性凉、味苦、气微香;无 毒性。 【规格】100丸/瓶;1*36丸/盒。每丸重0.5g。 【作用类别】肝脏类药,归肝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保肝退黄。用于新旧肝 病,老伤引起的肝血增盛,肝肿大,巩膜大,巩 膜黄染,食欲不振等症。
二 相关产品讲解
十味 诃子 散
【配方来源】《四部医典》后续论-散剂方 【国药准字】Z54020117 【配方】诃子(去核) 茜草 红花 刀豆 小 豆蔻 多脉茵芋叶 柞驯膏 紫草茸 印度獐牙 菜 刺柏膏。 【性状】棕灰色粉末;性凉,味微酸、苦;气芳 香;无毒性。 【规格】45g/袋或30g/袋。 【作用类别】泌尿类药,归肾、膀胱。 【功能主治】清肾热,利尿。用于肾炎,腰膝酸 痛,尿频或尿闭,血尿,尿道结石等症。
藏医藏药简介

藏医药简介一、蔵医基础知识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易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型;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
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
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
1、龙译成汉语是风,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气”。
它的功用是生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
龙一旦失调,就会出现心、肺、肝、胃、肠、肾、骨、胆、血液等器官机能的疾病。
因龙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又分为下述的五种龙:(1)维持生命的龙(索增龙),索增龙,位于人体头顶部,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
是维持人体生理正常活动,保持命脉正常运化的龙,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嗝,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如索增龙失调,则引起命脉发病,精神错乱,乃至死亡。
(2)上行的龙(紧久龙),紧久龙,是主气血上行的龙,位于人体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管部位。
作用是司语言,增气力,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若失调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导致上半身生病。
(3)主消化的龙(麦娘姆龙),麦娘姆龙,是主消化的龙,主要位于人体胃脘部位,运行于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
功能是人体的消化机能,负责把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部分分开,补偿损失,并促使血液生成和成熟起来,若失调,消化系统就会出现紊乱,导致腹中生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药的地域
•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 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 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青藏高原藏药资源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 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 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 著名药材:雪莲花、藏红花、冬虫夏草、红景 天、羚羊角、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等等
吐蕃王庭专用的贡品
金诃藏药的特点
• • • • • • 正宗 天然 独特 安全 历史悠久 疗效显著
谢谢
中柔重稳温钝腻六效源自五无中的土元,因为土元的属性为重稳 钝等,可治隆病的糙轻凉硬细浮特性)
藏药配伍
一、配伍方法:按味、性、效配伍的方法。 1、按味配方 2、按性、效配方 3、按化味配方 二、配伍原则 1、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2、温和配伍原则 3、加减原则 4、寒热药性分别配伍的原则。
得天独厚的藏药资源
藏药与中药、蒙药的区别
• 中医是二元论(阴阳),五行,药理是四元(寒凉温 热)五味(辛甘酸苦咸)。 • 蒙医基本原理是三根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 七素(七精,精华、血、肉、脂、骨、髓及红或白精) 三秽(稠、稀、汗3种排泄物);药理是五元(土、水、 火、气、空)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五元(水、土、火、风、空), 三因(隆、赤巴、培根);药理以五元学说和六味、 八性、十七效理杂质。 (2) 淘,即将药物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待药 沉淀后,倒去上面浮水,取了下面的沉药备用 或将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将水面上浮上来的杂 质除去后的药物,跟水一起流下来,沉淀在下 面的石子倒掉,药物再清洗后晒干备用,这种 办法多用于各种种子的先料。 (3) 泡,如将铁等物质同诃子一起,泡拌一定 时间待其溶化后,晒干备用。
藏药知识
李瑞娜
2008年9月11日
主要内容
藏药概述 藏医理论 藏药理论 藏药的独特优势
什么是藏药
• 藏药是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古印度医药学 和古阿拉伯医药学之长,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 特的 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 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 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 藏药。
• 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 损害,症状一般为口眼斜歪、四肢麻木 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 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 语蹇言等。
治疗方法
• 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排出法、引 吐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滴鼻法、 利尿法、外治法
藏药理论
• 藏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 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 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锐 • 十七效:柔、重、温、润、稳、寒、钝、凉、 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 。(其
部分重要常用方剂
• 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 五味松石丸、六味安消散、仁青芒觉、 仁青常觉、坐珠达西、七味红花殊胜丸、 二十五味鬼臼丸、洁白丸、大月晶丸、 十三味鹏鸟丸、三十五味沉香丸、二十 九味能消散、十一味金色丸、五味岩精 丸、降脂丸、八味沉香散
藏医理论
1、五元学说 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 稳 坚 粘”,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水元“重 寒 湿 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 火元“热 轻 锐 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 熟; 风元“轻 动 燥 糙”,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 空元“空 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 2、三因学说 隆、赤巴、培根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 “赤巴”为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 水、土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 液。
藏医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胚胎学 • 生理学 • 解剖学 • 治疗方法
胚胎学
• 藏医对胚胎的发育过程描绘很细致,对怎样受 孕、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 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 • 藏医形象的描述胎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 (水生动物)、龟期(爬形动物)、猪期(哺 乳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 即与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在一千多年前就 有了比较科学和恰当的比喻。
生理学
• 强调人体机能的调节与平衡。 •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 秽物。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 肌肉、脂肪、骨骼、 骨髓和精液。这七 种物质都是有形的物质,构成人体的主 要物质。而三种秽物则是指粪便、尿液 和汗液。
解剖学
• 经脉分为白脉和黑脉。 • 黑脉泛指血管,包括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 白脉泛指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 延脑、脊髓、及多种神经。
藏医药典籍
在藏医药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 • 《月王药诊》、《无畏的武器》公元7世纪 • 《四部医典》公元8世纪,宇妥·元丹贡布. 它囊括了藏 医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涉及到生理解剖、 胚胎发育、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临床各科等。 • 《晶珠本草》1835年,帝玛·丹增彭措。本书分类科学, 至今在植物分类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学的分类上仍 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仍是研究藏药的重要参考书。
• 佐太 “佐是炼制,太指灰、粉末,“意思是 煅烧成灰。通过把多种金属、多种矿物、多种 草药和汞一起反复炼制,使其毒性去净,从而 作为不少“珍宝药”的配伍成分,入药应用。 佐太在其中能起到“减毒增效”、“去毒存 性”的作用,从而使珍宝类藏药功效倍增。 • 金灰:藏医通过特殊工艺,将黄金炮制成灰黑 色的软泥,以配伍入药。添加金灰的藏药在功 效和贵重程度上非一般药物可比。古时,此类药物为
藏药与中药、蒙药的区别
• 中药理是四气(寒凉温热)五味(辛甘 酸苦咸)。 • 蒙药理是五元(土、水、火、气、空) 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藏药理以五元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 效理论为指导。
• 药物采收不同:中、蒙药是跟着季 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 份含量最高时采集。 • 藏药多全草类入药,采用阴干 • 未经污染 • 高效的药物成份未被破坏。见效快 • 直入病灶,从根本上治疗。
水火合制法
(1) 淬,如将寒水石块放在高温中烧药, 然后立即放入牛奶中淬火后完全溶化的白色药 泥,晒干后备用。 (2) 煮,如将“马钱子”去毛后放入牛奶 中煮后洗净晒干备用。 (3) 蒸,如将不用去毒处理的肉类药物蒸 熟后凉干备用。
• 在藏药药材的炮制中,对矿物药材的炮 制最为神奇 • 如: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铁屑在植物 药水中浸泡3-5天,就会变成黄泥一样 的物质。
藏药植物的特征
• 生理特征:抗寒、抗旱性强;光合作用 有效积累高。 • 形态特征 • 药理特征:药用有效成份高,生物活性 强 (这种特性是其它地区的药用植物难以比拟和无法替代的)
炮制工艺神奇多样
在藏药的生产中,炮制工艺占有 重要地位,对藏药的药理功效具有重 要作用。
火制法
(1) 煅,例如:海螺直接置于火上煅烧或将大蒜放 入罐好,口封好,放在明火上间接煅烧。 (2) 烫,如羚羊角砍成细条,埋入沙中并烧火加热, 待药角产生微黄并变软时取出备用。 (3) 炒,如自然碱直接放入铁锅中拌炒或将刀豆, 放入铁锅中,加细沙拌炒。 (4) 炙,如热炼过的寒水石加等量的藏北方块自然 盐拌炒后,再倒入青稞酒加盖盖好闷泡过夜后,取出 晒干备用。 (5) 熬,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 • 地球四大超净区之一。 • 青藏高原举世无双,素有“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之称。
藏医和藏药,就是这块土地孕育出的中华民族医药奇葩
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 • 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 • 地理地貌复杂,环境无污染等独特的自 然条件; • 不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药用资源;而且 药用资源大多数为主产和特有,具有生 理、生态方面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