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考核评价标准

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考核评价标准
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考核评价标准

海淀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考核评价标准(试行)

项目 标准要求 考核评价方法 标准

1. 组织 管理 (14分) 1.1临床科室应当设立输血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每年专题会议和教育培训活动不少于2次。 查阅文件、会议

记录、教育和培

训资料;

考核相关临床科室医师掌握有关合理、科学用血知识情况 5分 1.2每年科室应组织开展临床用血工作专项检查,不少于2次。 现场实地察看; 查阅资料、记录等

5分 查阅资料,现场询问

2分 查阅检查记录 2分

2. 输血 文件 管理 (5分) 2.1 查阅输血科(血

库)记录;走访当地采供血机构 2分 2.2 查阅资料;向供血单位了解情况 2分 2.3 抽查相关临床科室出院病历,查看用血情况

1分

3. 输血 申请 (6分) 3.1 实施临床输血前应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署合格率100%。 抽查运行病历2份,出院病历2份,查阅《输血治疗同意书》

2分 3.2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

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报批率应达100%。

查阅资料 2分 3.3 经治医师应逐项、准确、清楚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医护人员或专人送交输血科备血。

抽查《临床输血申请单》 2分 4. 临床 用血 4.0临床输血符合适应症(适应证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抽查相关临床科室出院病历

4.1 4.1.1血液输注符合原则: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抽查相关临床科30分

(80分

外科

输血

(30分)

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量达血容量20%~50%时,

要加输一定量的红细胞;超过50%时还需输注新鲜冰

冻血浆、白蛋白;超过总血容量80%以上时再加输血

小板和冷沉淀。

室出院病历

4.1.2 红细胞制品使用符合适应证。血红蛋白>

100g/L,可以不输注;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

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

因素决定。

4.1.3 血小板使用符合适应证。患者血小板数量减

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血小板计数>

10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

,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

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

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

4.1.4冷沉淀使用符合适应证。外伤病人有第Ⅷ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ⅩⅢ因子、纤维蛋白原及

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

4.1.5 新鲜冰冻血浆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凝血因

子缺乏的患者。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

渗血;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

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

障碍;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

8ml/kg)。

4.1.6全血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

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

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4.2.

内科

输血

(25分)

4.2.1 急性贫血的输血原则:轻度失血(失血量<

600ml)不输血;中度失血(失血量800~1000ml)

时如出血已控制可不考虑输血;重度出血(失血量

在1500ml以上)要输血。抽查内科输血的

出院病人病历

25分

4.2.2 慢性贫血的输血原则:Hb<60g/L,伴有明显

症状者;某些暂时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的遗传性血液

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给予输血,纠正贫血

到一定程度,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贫血严重,

而又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

4.2.3 红细胞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60~90g/L的病人,如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时,可以考虑输注。

4.2.4 血小板使用符合适应证。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计数10-50×

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4.2.5新鲜冰冻血浆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4.2.6 普通冰冻血浆使用符合适应证。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4.2.7 洗涤红细胞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4.2.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使用符合适应证。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 ),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4.2.9全血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4.2.10冷沉淀使用符合适应证。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

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

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4.3. 儿科 输血 (10分) 4.3.1新生儿急性失血的输血指征:有呼吸困难,HCT

<0.40;有血容量不足表现,面色苍白、心率>160

次/分,收缩压>50mmHg ;48小时内失血量血容量的

10%,HCT <0.45。

抽查儿科输血的出院病历

10分 4.3.2 新生儿慢性失血的输血指征:生后一周内HCT

<0.30,心率>160次/分,伴心脏扩大的中度至极重

度贫血;Hb <100g/L 伴有贫血症状;Hb <130g/L 伴

严重呼吸困难;出生时Hb <130g/L ;失血量已达血容

量的10%。

4.3.3 早产儿贫血的输血指征:与急性失血有关的

休克;72小时内,累积丢失血容量>10%;Hb <130g/L

或HCT<0.4并伴有急性心肺疾病的早产儿;早产儿生理性贫血Hb <80~100g/L 或HCT <0.25~0.30,临床因贫血已产生不利的影响;贫血导致充血性心衰者

,可于2~4小时内小心输注浓缩红细胞5ml/kg 。

4.3.4新生儿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输注适应证:严重

败血症伴粒细胞低下(出生第1周内中性粒细胞〈3

×109/L ,出生1周后〈1×109/L ),经足量抗生素

治疗48小时无效并对G-CSF 无反应者。

4.3.5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适应

证:常规血小板<20×109/L 。以下特殊情况下,阈

值调整为早产儿<50×109/L ;正在出血的患儿<50

×109/L ;病态早产儿或需作侵入性操作术患儿<

100×109/L 。

4.4. 移植 输血 (5分) 4.4.1骨髓移植患者血小板使用适应证:血小板<15×109/L 时可预防性输注,有出血倾向者应及时输注。 查阅骨髓移植病人出院病历 5分 4.4.2骨髓移植患者粒细胞使用适应证:粒细胞<0.2×109/L,或有感染征兆而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5. 自身 输血 (5分) 5.1对符合自身输血条件的患者,应动员其实施自身输血,并有相关记录。

查阅记录 1分 5.2自体输血率。三级医院达到15%、二级医院达到10%以上。 查阅有输血记录的出院病人病历 1分 5.3对身体一般情况良好的行择期手术患者,有贮存式自身输血使用适应证的,应动员术前自身储血。

同上 1分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用血,将临床医生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1)《临床输血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兔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后疗效的评价情况 2.科室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

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输血科评价:医务科授权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送报医务科。 4.医务科评价:根据送报材料和抽查,医务科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三、考核管理 1.对于1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2.对于连续2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用血权限降级处理,医务科将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3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3.对于连续3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或未按照用血规定用血,违反用血技术操作的医师取消其用血资格,医务科给予批评教育,本人做自我批评报告,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6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评价结果将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的重要指标,以便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XXXXX医院

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

xxxx医院关于下发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的通知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你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的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的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xxxx年xx月xx日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医院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见附件):(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2、科室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

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输血科评价:医务部授权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送医务。 4、医务部评价:根据报送材料和抽查,医务部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三、公示与管理 以上检查结果将在全院《医疗质量、安全督查简报》公示,并按医院用血奖惩措施进行处理,措施如下: 1、对于1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2、连续2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用血权限降一级处理,医务部将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若连续3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3、连续3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或未按照用血规定用血,违反用血技术操作规范的医师取消用血资格,医务部将给予批评教育,医师做自我批评报告,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若6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评价结果将作为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认定的重要指标,以便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安全、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二十八条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输血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 三、临床用血评价主要包括对科室用血合理性评价和医生合理用血评价。 四、科室用血合理性评价由医务科组织成立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小组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历至少10份,检查内容包括: (1)科质控小组对本科临床用血质量的管理及月评价; (2)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3)输血申请是否符合规定; (4)是否有输血前感染性筛查; (5)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6)《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7)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和输血后疗效评估; (8)输血医疗、护理医疗文书是否记录规范; 五、医生合理用血评价主要为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估: (1)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输血后评估包块输血后疗效评价和输血不良反应评估。输血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在输血治疗后第二天应根据输血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或出凝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并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在评估表中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评估在《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中记录。 (3)医生合理用血评价不适用于临床急诊抢救患者用血、择期手术术中大出血抢救用血、自体输血、稀有血型输血和新生儿输血,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住院患者临床用血和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必须执行。 (4)《临床用血评估表》一式两份,科室质控小组留存一份,报送血库一份。 六、医院对科室用血合理性评价检查结果实行公示,通报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整改措施,考核结果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七、各科室主任作为科室临床合理用血主要责任人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确保临床合理用血质量的不断提高。

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

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 我科抽取8月份临床输血申请单120份,其中紧急用血申请25份,手术备血申请25份,常规用血申请65份,大量用血申请4份,特殊用血申请1份。根据输血性质(紧急用血、手术用血、常规用血、大量用血、特殊用血)、有无临床诊断、输血目的是否正确、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申请时间和用血时间是否相同(是否提前备血)、申请医师是否有资质等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如下: 一、抽取申请单无申请用血资质统计: 二、抽取申请单中无临床诊断统计

三、抽取申请单中输血目的填写不正确或未填写统计: 一、经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全。8.3%的申请单无临床诊断,15.8%的申请单输血目的 不正确。 2、在抽查的申请单中,我院常规用血普遍存在不提前备血的情况。根据《临床输血 技术规范》的要求,除紧急输血可以同一天申请外,常规用血和手术备血应至少提前一天申请,大量用血或特殊用血需至少提前三天申请。申请用血并未按照要求提前备血,备血不及时是大量用血、特殊用血及手术用血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据统计25例常规用血均未提前一天备血,未临时申请,全部不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在25例的手术备血中,5例为当日申请当日备血,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还会遇到手术当天查血型的情况,均不符合要求,存在大量用血或术中用血供血不及时的隐患,加大了患者的不安全性。 3、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医生输血适应症把握不好,尤其是血浆的临床适应 症,掌握较差,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提供凝血因子,改善凝血机制,并不是补充血容量、提高胶渗压和提高免疫力。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为12.5秒,通常PT应大于正常值的1.5倍,即PT约15.5秒以上才符合输注指征。 4、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的要求,临床输血申 请必须经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申请。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些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 000 ml~1 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医院领导重视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输血科主任及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切合本院实际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保定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了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合理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用血,讲临床医生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1)《临床输血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后疗效的评价情况。 2、科室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和李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输血科评价:医务科授权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送报医务科。

4、医务科评价:根据送报材料和抽查,医务科每季度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三、考核管理 以上检查结果将在医院《》公示,并按医院用血奖罚措施进行处理,措施如下: 1、对于1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2、对于连续2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用血权限降级处理,医务科将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3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3、对于连续3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或未按照用血规定用血,违反用血技术操作的医师取消其用血资格,医务科给予批评教育,本人做自我批评报告,组织其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连续6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评价结果将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的重要指标,以便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

*** 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 二O一六年九月

目录 ***临床输血规范实施细则 (1) ***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 (11)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14) ***门急诊病人输血管理制度 (16) 输血前后评估 (19) ***临床紧急用血制度 (21)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22)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27) 自体输血管理 (29)

***临床输血规范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臵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全血≥1600ml或红细胞制品≥10U,主治医师提出申请、

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全血800-1600ml或红细胞制品6-10U,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全血<800ml或红细胞制品<6U,主治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后方可备血;一个住院期间输血量累计≥3000ml 或20U的患者再次输血时,须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后方可用血。急诊用血按规定办理手续。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患者或授权人应写明“我已了解输血的风险性及并发症,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名,存入病历。《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住院患者输血前必须进行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入病历保存。 第八条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掌握各类成人输血指证,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病程记录完整详

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些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医院领导重视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输血科主任及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切合本院实际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赣州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了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组织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及本院《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并邀请省内输血专家来院,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5、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负责医师填写,临床科主任签字核准。,科主任应写报告陈述原因报医务科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

xxxx医院关于下发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得通知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得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与“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您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得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得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得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与医师用血权限得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日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得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得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与医师合理用血与输血后疗效评估得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得评估、输血过程与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得评价:主要评价就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得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得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就是否有输血治疗得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得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 (1)《临床输血申请单》得填写就是否规范; (2)输血前就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就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就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就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5)大量用血就是否有审批; (6)就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得评估,输血过程与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临床用血检查考核表

临床用血检查考核表 各科室: 现将临床合理用血检查考核表下发,请各科完善用血检查、正确填写、合理用血,医务科和输血科将开展检查,检查结果将与个人业绩考核和科室年终目标考核相挂钩。希各科结合临床用血检查考核表认真对待输血工作。 医务科 输血科 2012年7月1日 (

临床医师合理输血月评价记录 科别姓名性别:男/女病例号临床诊断 ABO血型 Rh(D)

酒钢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检查考核表病区:住院号:经治医生:责任护士:

输血治疗病历记录质量检查督导表 住院号患者姓名(第页)门诊号

临床输血管理须知 1、医务部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2)医务部为启动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的批准机构。 (3)输血申请单需填写完整,特别之一经治医师和主治医师分别签字,输血前化验结果需填写,输血妊娠史需填写。 (4)输血适应症,特别是血浆的适应症要严格掌握。血浆严禁用于补蛋白、提高营养、提高免疫力和搭配用血。血浆的适应症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用于大面积创伤、大面积烧伤、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PT及APTT>正常对照值的1.5倍。红细胞悬液的适应症如下:外科:当创伤出血患者血红蛋白<70g/L须输入红细胞。血红蛋白>100g/L通常无须输入红细胞。血红蛋白70--100g/L是否须输血应根据是否存在进行性器官缺血、进行性出血、血管内容量不足和氧合不佳等危险因素决定。内科: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5)输血前除血型检查外,还需感染筛查(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肝功能)。 (6)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一次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0个单位的,需由患者所在科室组织讨论、科室主任签字,经输血科(血库)审核后,再报医务部门批准(急诊抢救用血除外)。同时,同一患者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见附件):(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2、科室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检验科血库评价:医务科授权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送医务科。 4、医务科评价:根据报送材料和抽查,医务科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三、公示与管理 以上检查结果将在全院《医疗质量、安全督查简报》公示,并按医院用血奖惩措施进行处理,措施如下: 1、对于1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2、连续2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情况的医师,给予用血权限降一级处理,医务科将给予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

XXXX医院关于下发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的通知 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你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的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的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 )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5 )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 (6 )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 效果评价制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切实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第19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和第28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之规定,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指输血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等。 二、本制度规定不适用于临床急诊抢救患者用血、择期手术术中大出血抢救用血、自体输血、稀有血型输血和新生儿输血。医师在对上述五种不列入评估的类型进行输血时,应在“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手术科室)”(附表1)和/或“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非手术科室)”(附表2)中相应选项处注明

三、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住院患者临床用血和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必须遵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四、临床用血前评估: 1、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 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 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 案。 2、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 须按照“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血 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手术科室)”(附表 1)和/或“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运行住院病例输 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表(非手术科室)”(附 表2){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 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 在评估表上签名。 3、医师应将输血前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 中。 4、患方签署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时的态度也是用血 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考核试题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考核测试题 1、自身输血的三种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年月日起实施,实行无 偿献血制度。 3、国家提倡周岁至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4、两次捐献全血间隔时间为个月,成分血捐献间隔期为天。 5、红细胞悬液在条件下保存。 6、洗涤红细胞在条件小时内输注。 7、冰冻红细胞在条件解冻后小时内输注。 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在条件小时内输注。 9、新鲜液体血浆在条件小时内输注。 10、冷沉淀在条件下保存年。 11、全血在条件下保存。 12、辐照红细胞的适应证:。 13、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 14、自身输血的优点:、、、。 15、贮存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 16、临床输血实施原则:、、。 17、红细胞悬液的适应证:、、、。 18、洗涤红细胞的作用:。 19、献血者一次捐献全血的量为毫升。 20、国家鼓励、、率先献血。 21、献血者参加献血时需要出示或。 22、冰冻红细胞的适应证:、、、。 23、机采浓缩血小板的作用:。 24、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证:、。 25、冷沉淀的适应证:、、。

26、献血的体重要求为:男≥kg、女≥kg。 27、血红蛋白< g/L或红细胞压积< 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 28、急性失血时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输注的比例为。 29、内科输血,血小板计数在/L之间时,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 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30、内科输血,血小板计数< /L时,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31、手术及创伤输血,血小板计数> /L时,一般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32、无偿献血者在本市献血累计毫升以上可终身免费用血。 33、手术及创伤输血,血小板计数< /L时,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34、足月新生儿Hb< g/L为贫血。 35、手术及创伤输血,血红蛋白在g/L之间时,根据患者贫血情况 等决定是否输注浓缩红细胞。 36、手术及创伤输血,血红蛋白< g/L时,应考虑输注浓缩红细胞。 37、内科急性溶血的治疗原则:、、、。 38、外科输血速度老年或心脏病受血者约每分钟ml。 39、每年的月日为“世界献血者日”,其目的是为感谢自愿 无偿献血者。 40、妊高征扩容剂选择:根据受血者是否有、、等 情况选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临床合理用血标准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标准 一、总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2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悬浮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v 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ioox 10/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v 50X 10/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X 10/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 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或APT卜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

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FFP: 5~8ml/kg) 4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 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30%。 5附注: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 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血红蛋白〉 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血的增加及 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会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x 10/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 (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惩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x 10/L妊娠性血小板)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9 9 99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1.目的 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血。 2.职责 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用血指征进行评估,并评价用血疗效。 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医务处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3.制定依据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4.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用血前评估:由医师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结合病人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判断是否符合相应输血指征、需要输注的成分及输注量。 输血后疗效的评价:输血后48小时内,医师应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包括症状有无改善、实验室指标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 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本科室的输血病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根据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输血科每月依据输血申请单填写质量、临床用血情况、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通知执行情况等,对临床用血进行评价。 医务处对临床用血的评价 4.6.1定期抽取病例,根据患者病案资料,组织专家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合理用血情况。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例至少20份。检查内容包括: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 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条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血,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的评价主要包括用血合理性的评价和输血后疗效的评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是看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是指在输血后,医师要给予输血治疗后疗效评价,看患者输血后较输血前有无疗效或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制定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制度,将检查结果在全院通报,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严格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血。 1、检查人员: 由医务科组织成立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小组; 2、检查方法:每季度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历至少30份; 3、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 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督导检查标准(2016版)

附件 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督导检查标准(2016版) 被检查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章) 一、管理部分(300分) 评估内容标准分评估方法扣分评估记录一、组织机构与职责(100分) 1.1医疗机构应与采供血机构签订供血协议。否决项现场查阅、 医疗机构是否有供血协议书。 1.2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服务,应具有能处置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急救条件。否决项 现场查看 医疗机构是否具有能处置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急救 条件。 2.明确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 任人,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用血日常管理工作,医务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临床用血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5 查文件、交谈 1.未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扣2分; 2.医务、输血部门不共同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扣 5分; 3.医务部门未明确专人负责临床用血相关的行政事 务管理工作扣3 分。

3.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其他用血医疗机构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5 查红头文件、交谈 未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组)不得分。 4.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组)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 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应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5 查文件、交谈 1.人员组成未覆盖全院主要用血科室或人员有变动 没做及时调整不得分; 2.工作组未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不得分。 5.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组)和各成员职责明确。10 查文件,抽查成员2名 没有明确委员会(工作组)和各成员工作职责不得 分。 5.1制定本机构临床用血各项规章制度、具体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进行全员培训,监督实施。 5.1.1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 3 查院级文件 未建立或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得分。 5.1.2建立输血前核对制度。 3 查院级文件 未建立或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得分。 5.1.3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 度。将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和用血权限认定,明确评价周期,并在科室和院内公示。4 查院级文件 未建立或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