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教案

合集下载

《养猪》教案--仔猪的培育

《养猪》教案--仔猪的培育

第四节:仔猪的培育目标:学习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重点: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3、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难点: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方法:讲授、讨论课时:10过程:复习导入(略)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2.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力差3.消化道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4.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得病5.体内含铁少,易患贫血病(二)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养好哺乳仔猪要抓二食(奶食、料食)、过三关(初生关、补料关与断乳关)1.抓奶时,过好初生关(1)及时吃上初乳(2)固定乳头(3)防冻、防压(二)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①防冻。

仔猪出生时的适宜温度是32~34℃,采取保温措施:如果采取常年产仔,可采用红外线灯加热。

②防压。

一般体大过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年老耳聋与初产无护子经验的母猪易压死仔猪。

防护措施是:A、加强对仔猪的护理,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

B、栏圈内设护子间C、栏圈内设护子栏D、采用高床网上分娩栏(4)仔猪寄养2.抓料食,过好补料关(1)开始补料的时间。

以7日龄左右开始较好。

(2)补料方法。

训练仔猪开始补料,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时期①调教期。

从5日龄到10日龄这一时期,将煮熟的黄豆、高粱、破碎玉米等混合料撒在圈内由母猪带领仔猪吃食,俗称”以老带少“②适应期。

从10日龄到20日龄这一时期为仔猪正式吃料时期,吃湿拌料,饲养次数每天4-6次。

(3)补料期间应注意的问题。

饲料必须清洁、新鲜,不喂霉烂、变质饲料;食槽、水槽与用具要经常洗刷和消毒;做到少喂勤添,以防仔猪饥饱不匀;补料与补水同时进行,有的猪场补水比补料更早些.(4)铁、铜、硒的补充3.断乳关哺乳仔猪到了一定年龄,离开母猪不在吃奶,叫断乳。

(1)断乳日龄。

猪自然断乳时间为8-12周龄(2)断乳方法①一次断乳②分批断乳法③逐渐断乳④早期断乳此外,仔猪生后还应做到:剪牙,防治仔猪争奶而咬伤奶头;断尾,为防治咬尾和方便配种;去势仔猪初生后1周内,将不做种用的小公猪去势。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3课《科学养猪》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3课《科学养猪》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3课《科学养猪》科学养猪能提高猪肉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学习养猪知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加一些养猪劳动,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养猪。

饲养方法:1、调制饲料猪饲料必须进行加工,并按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确定精、粗、青饲料及其它副料的比例。

调制饲料特别应注意以下两点∶(1)精饲料的种类应多样化,不能有什么喂什么,不要长期使用单一的饲料。

(2)调制好的饲料既要有足够的数量,使猪能吃饱,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

2、喂料喂料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

(1)定时。

相对固定喂料时间。

刚进圈的小猪应少量多餐,日喂4—5 次。

肉猪一般日喂3—4 次,每次喂料时间间隔应大体一致。

(2)定量。

喂猪的饲料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j猪的增重。

每次喂量以猪吃后槽内还有少量剩余,睡觉安稳,见人走过不吵闹,下次喂料时槽内无剩余而猪又有良好食欲为准。

(3)定质。

猪的饲料品种组合不要变动太大。

品中更换时,新旧饲料的量要逐渐增减,使猪的消化机有适应新饲料的过程。

同时,各种饲料要求质优,不能使用霉变的饲料。

3、坚持生料饲养料喂养是将调好的饲料不经蒸煮直接喂猪。

生料喂猪,既可节省饲料,猪又长得快。

生饲料的调制,有以下几种方法∶(1)干粉料把粉碎后的各种干粉料(精粗副料)比例配合,充分拌匀,投入食槽。

用干粉料喂猪应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每天还应投给2—3 次青饲料。

(2)湿饲料将经过加工的各种粉料按比例混,加适量清水拌匀。

含水量以抓一把湿饲料,用力握紧能挤出一两滴水为宜。

喂湿饲料也需另外供给清洁饮水。

(3)粥汤料这是一种传统的喂法。

把加工过的各种饲料按需要加入约 4 倍的水,充分拌匀,即可喂者。

粥汤料,夏季宜稀薄,冬季宜浓稠。

采用粥汤料不另供饮水。

4、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圈舍的清洁干燥有利于猪体健康。

对于硬圈,要经常扫除粪便,每天扫除2—3 次为好。

扫除时间可放在三顿饲料之间进行,扫除后应用水冲刷。

炎热季节结合降温全面冲刷。

平时宜部分冲刷,冬天不需要每天冲刷。

科学养殖猪预防疾病教案

科学养殖猪预防疾病教案

科学养殖猪预防疾病教案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猪肉的需求,猪的养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猪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困扰,这不仅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养殖猪,预防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猪病及其预防方法。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

病猪表现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

为了预防猪瘟,养殖户应该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与其他疾病的猪接触。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传染性鼻炎病毒和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病猪表现出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

为了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养殖户应该保持猪圈的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猪群拥挤。

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病猪表现出高热、厌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为了预防猪链球菌病,养殖户应该保持猪圈的干燥清洁,避免猪群受到寒冷、潮湿的环境影响。

4.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猪表现出高热、皮肤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预防猪蓝耳病,养殖户应该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与其他疾病的猪接触。

5. 猪疫苗接种。

猪疫苗接种是预防猪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户应该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同时,要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方法,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三、科学养殖猪的注意事项。

1. 猪圈的清洁卫生。

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猪病的重要措施。

养殖户应该定期清理猪圈内的粪便,保持猪圈的干燥清洁。

同时,要注意猪圈的通风良好,避免猪群受到潮湿、寒冷的影响。

2. 合理饲养管理。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养殖户应该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科学配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注意猪的饮水卫生,避免因饮水不洁导致疾病的发生。

仔猪的饲养教案

仔猪的饲养教案

仔猪的饲养教案仔猪饲养教案协议关键信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

2、使学生掌握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料选择、饲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进行仔猪的饲养和管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仔猪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

(2)仔猪的疫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2、难点(1)如何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2)解决仔猪饲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腹泻、应激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仔猪饲养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到养殖场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养殖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仔猪的饲养管理。

3、养殖场:与当地的养殖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

五、教学过程1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仔猪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仔猪的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养好仔猪?”等,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11 仔猪的生理特点讲解仔猪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体温调节能力等生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仔猪的脆弱性和特殊需求。

112 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介绍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再到育成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体重增长、器官发育等方面的规律。

12 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21 饲料选择(1)讲解仔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

(2)介绍适合仔猪的饲料种类,如乳猪料、仔猪料等,并说明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122 饲养环境控制(1)讲解仔猪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

(2)介绍如何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以及如何进行消毒和防疫。

123 疫病防控(1)讲解仔猪常见的疫病,如猪瘟、蓝耳病、腹泻等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养猪学教案教案

养猪学教案教案

养猪学教案教案教案标题:养猪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学习养猪的种类和品种。

3.掌握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养猪兴趣。

二、教学重点:1.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养猪的种类和品种。

3.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引入:提出问题:大家是否了解养猪学?你们对养猪有什么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养猪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养猪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可以通过PPT、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养猪的内容。

3.种类和品种:介绍养猪的种类和品种,包括肉猪和母猪的区别,常见的养猪品种等。

可以利用图片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养猪。

4.基本要求和技能:详细介绍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包括饲料的选择和喂养管理、环境的要求、疾病预防和控制等。

可以结合实例和案例讲解,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5.小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提问学生养猪学的关键点和要求,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养猪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践操作: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实际操作喂养和管理小猪,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养猪实践的实践和研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养猪场或采访专业的养猪户,了解真实的养猪场和行业发展情况。

六、板书设计:养猪学教案- 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养猪的种类和品种- 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七、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激发他们对养猪学的兴趣和热情。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第一篇:《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第三节:种猪生产目的:掌握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及管理技术难点:掌握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方法:讲授、自由讨论、实践课时:10 过程:引入: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亲本,在生产上一般数量较少,但要求的质量却很高。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种猪的作用巨大。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目的: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及具有较强的配种能力,即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优质的精液,提高母猪受胎率,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

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

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采用人工受精技术,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

”这充分说明了公猪的作用巨大。

因此,对种公猪必须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使“营养、运动与利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种用价值。

(一)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要求具有良好的繁殖力,产肉能力和健康的体质,所以必须从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饲养管理环境好、卫生防疫规范的种猪场引进,以防其遗传性能不稳定和有疾病的潜在威胁,;其次,再挑选的公猪必须具有雄相,身体健康,体质紧凑背腰稍短而深广,后躯充实,四肢强健粗大,睾丸发育良好。

患有疝气,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宜做种猪用。

总之,优良的种公猪应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有产生优良精子的能力,二是要有旺盛的性欲,二者缺一不可。

(二)种公猪的饲养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生产能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的饲养。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1)射精量大一次约250毫升(2)交配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3)精液组成精子占2%~5%水分约占97% 2.营养需要首先应供给种公猪适当的能量,但能量也不可供应过多,否则,导致公猪体质过肥,对其繁殖性能极度不利。

母猪养殖技术 教案

母猪养殖技术 教案

母猪养殖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母猪的生理特点和繁殖规律。

2、使学生掌握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3、培养学生对母猪养殖中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母猪不同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

(2)母猪的繁殖技术。

2、难点(1)母猪的发情鉴定和配种时机的把握。

(2)母猪产后的护理和疾病防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母猪养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母猪养殖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母猪养殖技术。

(二)母猪的生理特点1、介绍母猪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2、讲解母猪的发情周期,一般为 18 21 天,发情持续时间为 2 3 天。

3、强调母猪的繁殖性能指标,如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等。

(三)母猪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选择优良的后备母猪品种,要求体格健壮、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2)饲养上要控制生长速度,保持适度的膘情,一般在 7 8 月龄开始配种。

(3)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根据妊娠阶段的不同,调整饲料营养水平。

妊娠前期(配种后 1 30 天),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避免胚胎早期死亡;妊娠中期(31 80 天),适当控制饲料量,防止母猪过肥;妊娠后期(81 天分娩),增加饲料营养和喂量,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

(2)做好妊娠诊断,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发情情况、外部表现、超声波检查等方法进行。

(3)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应激。

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1)分娩后要逐渐增加饲料喂量,保证母猪有充足的乳汁分泌。

(2)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饲料中要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3)注意观察母猪的采食和健康状况,及时处理乳房炎等疾病。

(四)母猪的繁殖技术1、发情鉴定(1)观察母猪的外部表现,如精神状态、食欲、阴户红肿等。

(2)用公猪试情,判断母猪是否发情。

(3)检查母猪的阴道分泌物,确定发情程度。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养猪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养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 掌握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方法;3. 能够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调整养猪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猪的基本生物特性和繁殖方式;2. 猪的饲养管理要点;3.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4. 养猪环境的调控。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养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 示范法:通过示范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3. 实践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加深学生对养猪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步骤1. 猪的基本生物特性和繁殖方式介绍猪的生物特性,如耐病性强、繁殖高效等;介绍猪的繁殖方式,如天然交配、人工授精等。

2. 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 给猪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优质饲料;(2) 给猪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3) 给猪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舒适的栏舍和充足的活动空间;(4) 定期为猪进行清洁、消毒和驱虫等工作;(5) 注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饮食摄取情况,及时调整饲养计划。

3.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1) 常见的猪病,如猪瘟、口蹄疫等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 防控疾病的方法,如疫苗接种、隔离防疫等措施。

4. 养猪环境的调控(1) 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如冬季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季增加降温设备;(2) 照明的调控,如保持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3) 空气质量的调控,如加强通风换气和减少粉尘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进行养猪相关知识的选择题测试;2. 实践评估:要求学生到养猪场进行实地观察,并填写观察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用于讲解养猪知识点;2. 养猪场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养猪的实际操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养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掌握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方法,并能够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调整养猪环境。

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到养猪场进行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养猪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养猪》教案
猪场温度决定猪群健康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环境和温度是直接决定着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猪场制胜的法宝,把温度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对待是管理理念的重大提高。

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生产管理者时刻了解温度,控制温度,以最大限度减小因为温度的不适当导致的应激和对生产的影响,各阶段猪群的温度归总如下:种公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7-21℃;妊娠母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8-21℃;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20-22℃;哺乳仔猪的最适温度:29-33℃;保育仔猪的最适温度:22-25℃;育肥猪的最适温度:19-22℃。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如何把握好不同猪群的温度呢,这就是关键。

从生产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如夏季的通风、降温设备,冬季的取暖、升温设备,并要求饲养员能够每天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并做好档案记录存档。

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说,必须控制好自己猪群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最关键的因素。

如何做到有效控制猪群的温度呢,以下是经验介绍:
⑴畜舍尽量干清粪,能不用水尽量不用水,防止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猪群的应激;
⑵观察猪群的具体情况,如睡姿、采食情况等;
⑶做好通风,升温等工作;
⑷防止贼风和夏季的酷热。

温度计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依据,可是我们也不能过多的依赖温度计,一切要以猪为本,猪说了算,这就需要饲养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如产房的温度可以是21-25℃,而保温箱的温度是29-32℃,饲养员不能仅仅看温度计是在这个范围内就万事大吉了,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况来调节温度,使猪群处于最适状态。

仔猪断奶后,通常需要升温,范围是29-31℃,可是我们实际操作中,不能只看温度计是这个范围就行了,需要观察仔猪的睡觉姿势和采食情况,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

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

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剂温度,以保证仔猪的最适温度状态。

温度是猪群健康的基本保证,是能够打造猪只内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温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
屏障,所以把握住猪群的温度就是把握猪场制胜的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