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科学养猪内容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3课《科学养猪》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3课《科学养猪》科学养猪能提高猪肉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学习养猪知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加一些养猪劳动,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养猪。
饲养方法:1、调制饲料猪饲料必须进行加工,并按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确定精、粗、青饲料及其它副料的比例。
调制饲料特别应注意以下两点∶(1)精饲料的种类应多样化,不能有什么喂什么,不要长期使用单一的饲料。
(2)调制好的饲料既要有足够的数量,使猪能吃饱,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
2、喂料喂料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
(1)定时。
相对固定喂料时间。
刚进圈的小猪应少量多餐,日喂4—5 次。
肉猪一般日喂3—4 次,每次喂料时间间隔应大体一致。
(2)定量。
喂猪的饲料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j猪的增重。
每次喂量以猪吃后槽内还有少量剩余,睡觉安稳,见人走过不吵闹,下次喂料时槽内无剩余而猪又有良好食欲为准。
(3)定质。
猪的饲料品种组合不要变动太大。
品中更换时,新旧饲料的量要逐渐增减,使猪的消化机有适应新饲料的过程。
同时,各种饲料要求质优,不能使用霉变的饲料。
3、坚持生料饲养料喂养是将调好的饲料不经蒸煮直接喂猪。
生料喂猪,既可节省饲料,猪又长得快。
生饲料的调制,有以下几种方法∶(1)干粉料把粉碎后的各种干粉料(精粗副料)比例配合,充分拌匀,投入食槽。
用干粉料喂猪应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每天还应投给2—3 次青饲料。
(2)湿饲料将经过加工的各种粉料按比例混,加适量清水拌匀。
含水量以抓一把湿饲料,用力握紧能挤出一两滴水为宜。
喂湿饲料也需另外供给清洁饮水。
(3)粥汤料这是一种传统的喂法。
把加工过的各种饲料按需要加入约 4 倍的水,充分拌匀,即可喂者。
粥汤料,夏季宜稀薄,冬季宜浓稠。
采用粥汤料不另供饮水。
4、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圈舍的清洁干燥有利于猪体健康。
对于硬圈,要经常扫除粪便,每天扫除2—3 次为好。
扫除时间可放在三顿饲料之间进行,扫除后应用水冲刷。
炎热季节结合降温全面冲刷。
平时宜部分冲刷,冬天不需要每天冲刷。
《养猪学》——精选推荐

《养猪学》名词解释:1、温热环境:指直接影响猪体热调节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和热辐射。
2、口蹄疫:由小核糖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3、联合育种:通过一定组织方式,利用公共的性能测定站和人工受精站,在饲养相同猪种的选育场之间形成稳定的种质交流,从而把各独立种猪场的猪群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选育群,提高了育种效率和育种水平。
4、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的猪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群,具有较强的生活力,生产性能高于双亲均值的遗传现象。
5、争斗行为:指动物个体间在发生冲突时的反应,由“攻击”和“逃避”两个部分组成。
6、遗传相关:指一头种猪某两个性状的遗传潜力(育种值)之间的关联程度。
7、产业化经营: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按合同形式有机联合起来的经营模式。
8、功能关系:指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之间在管理和生产中的关系。
9、猪的杂交繁育体系:指为了满足杂优商品猪的高效稳定生产而组织的一套供种体系,主要由纯种的选育、种猪的扩繁和商品猪的杂交生产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由育种场(核心群)、繁殖场和商品场来承担相应的任务,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供种。
10、必需氨基酸:指那些在猪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猪体正常代谢的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1、必需脂肪酸:对幼猪来说,为了生长发育,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其机体不能合成的3种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油酸(二十碳四烯酸)。
营养上称这3种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12、哺乳仔猪: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
13、断奶仔猪:指出生4-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
14、繁育体系:指为了满足杂优商品猪的高效稳定生产而组织的一套供种体系。
15、反交: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作为父本,瘦肉型品种作为母本的杂交称为“反交”。
16、经济杂交:指采用遗传上有差异的不同品种或不同专门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使之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猪,大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曲周职教中心宋书贞教学目的:根据提高农村养殖技能培养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现有农村畜牧业生产情况,紧紧链接有关畜牧行政部门、养畜户,依据农民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实施产、学、合作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方法:有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养猪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约7-8千年之久),养猪一向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但长期以来,养猪只是为了解决人民生活肉食需要,农民养猪是为了解决农田的有机肥源和猪肥育出售后挣点零用钱,养猪虽然扎根于千家万户,但都是传统饲喂方式和自给自是的小农经济,从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才真正走出家庭副业,向商品经济转化,促使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正向着质量型和效益型的方向发展第一节猪的品种一、引入猪种体貌特征:1、体长,体驱前部轻,后躯发达。
2、全身被毛洁白3、耳大、向前倾4、乳头7—8对生产性能:1、产仔性能出产10头,经产11—12头2、日增重800克3、料肉比2.4:14、瘦肉率66%该品种具有繁殖力较强、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优点,但对饲料营养条件要求高,体质较弱,四肢细、抗逆性差、发情不明显,少数个体肉质较差等缺点。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可饲养,适宜集约化养猪场和规模猪场。
外貌特征1、体大,背平直2、被毛洁白3、耳小、直立4、乳头7对左右生产性能1、产仔数出产10—11头,经产12头2、日增重900克3、料肉比2.3—2.6:14、瘦肉率65%大约克夏猪生长快、产仔多、仔猪初生重大、瘦肉率高、适应性好等特点,但部分个体肢蹄不够结实,易发生蹄病,应加强饲养管理。
约克夏可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饲养,较适宜集约化养猪场和规模猪场。
外貌特征1、全身毛色红棕色,深浅不一2、身腰长,背弓,呈半月板状,臀部肌肉发达3、耳中等大小,前部下垂。
猪的起源与科学养猪

日本已有100日龄达110公斤的记录
(我国有100d—100kg)
43
三、野猪进化过程中的变异
3、繁殖的变化
野猪 每年秋末冬初一次发情 较为丰富的饲料季
体内贮积一定营养 妊娠产仔在最有利生存的春季 产仔也由4—6头/胎 妊娠时间140天
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爪哇、苏门答腊和新 几内亚的亚洲野猪
家猪:
分布范围要大得多,几乎遍及全世界,其品种
也千差万别、多种多样
21
一、猪的起源
家猪与野猪(F1)
22
一、猪的起源
23
一、猪的起源
24
一、猪的起源
动物学分类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学名: Sus Scrofa domestica
25
野猪特点:
31
一、猪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亚洲猪和欧洲猪存在着很大的遗传差异, 表明两者应有独立的起源
中国野猪与中国家猪更为接近,暗示着中 国地方猪可能只有一个单一起源
欧洲家猪和亚洲家猪分别起源于欧洲野猪 和亚洲野猪,即现代家猪有着两个母系起源 中国家猪的单一起源,而各地猪种的不同 32 表型应为人工长期选择的结果
一、猪的起源
家猪起源新解:
野猪的驯化最早由中东地区的人类祖先完成,此后随着原始 人类部落的迁徙和交流,家猪才扩散到整欧亚大陆
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组,对欧亚大陆7个地区686只家猪与野 猪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其中许多野猪的DNA来自博物馆 收藏的野猪下颚和牙齿标本 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家猪还是与本地区的野猪在基因上更加相 似,欧洲地区的家猪与中东地区的家猪有着明显区别 这说明不仅欧亚大陆上各大地区的人类祖先相对独立地驯化野 猪,而且不同区域的原始人类也是独立将野猪驯化成家猪的
养猪技术大全

养猪技术大全第一章猪的营养与饲料第一节猪的营养需要一、能量二、蛋白质和氨基酸三、矿物质四、维生素五、水第二节猪常用饲料一、青饲料二、青贮饲料三、粗饲料四、能量饲料五、粗蛋白补充饲料六、矿物质饲料七、添加剂饲料第三节日粮配制技术一、配制原则二、猪饲养标准三、配制方法四、典型日粮配方第二章仔猪生产第一节猪场建设一、场址选择二、猪场布局三、猪舍建设四、工厂化养猪圈栏数量计划第二节公母猪的选择一、品种选择二、种猪的选择三、后备猪的培育第三节商品猪生产杂交方式确定一、杂交方式二、杂交优势三、杂交亲本的选择四、我国商品瘦肉猪生产的杂交模式第四节猪的配种一、性成熟与初配年龄二、母猪发情与发情鉴定三、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四、适时配种五、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六、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第五节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一、妊娠诊断二、预产期推算三、胚胎生长发育四、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第六节母猪分娩与接产一、产前准备二、接产与助产三、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第七节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一、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特点二、猪乳房的特点和泌乳机制三、泌乳母猪的日常管理第八节初生仔猪的护理养育一、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二、初生仔猪的护理和养育三、适时断奶第三章肉猪生产第一节肥育前准备一、圈舍的消毒二、仔猪的准备第二节配制肥育日粮一、肉猪生长发育和营养需要特点二、注意问题第三节肥育猪的饲养管理一、肥育猪的饲养二、饲粮调制三、管理要点四、适时出栏第四章猪病防治第一节猪场的卫生管理一、猪场的消毒制度二、猪场废弃物的处理三、猪的疫苗免疫四、猪的用药五、猪群发病后的紧急处理六、猪购入与卖出时的检疫第二节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一、猪瘟二、口蹄疫三、猪伪狂犬病四、猪细小病毒感染五、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六、猪传染性胃肠炎七、猪流行性腹泻八、猪轮状病毒感染九、猪流行性感冒十、非洲猪瘟十一、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十二、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十三、猪痢疾第三节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一、猪丹毒二、猪肺疫三、仔猪副伤寒四、猪大肠杆菌病五、猪链球菌病六、猪气喘病七、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八、猪梭菌性肠炎九、猪坏死杆菌病十、猪李氏杆菌病十一、猪破伤风十二、猪布氏杆菌病十三、猪钩端螺旋体病十四、猪炭疽病第四节猪寄生虫病一、猪囊虫病二、猪旋毛虫病三、猪弓形体病四、猪球虫病五、猪疥螨病第五节猪普通性疾病一、感冒二、仔猪营养性贫血三、仔猪低血糖症四、产前瘫痪五、产后瘫痪第六节猪中毒病一、有机磷中毒二、酒糟中毒三、食盐中毒四、猪亚硝酸盐中毒五、磷化锌中毒六、氟乙酰胺中毒七、猪赤霉菌毒素中毒八、马铃薯中毒九、菜籽饼中毒十、棉籽饼中毒十一、呋喃类药物中毒十二、磺胺类药物中毒十三、蓖麻籽中毒土方防治猪瘟蛇1条,捣碎一次喂给。
如何科学养猪提高养殖效益

如何科学养猪提高养殖效益科学养猪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猪是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其养殖效益对农户、养殖户和整个农业产业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科学养猪以提高养殖效益,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优质饲料的选择和合理的养殖环境设计。
一、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科学养猪的关键。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合理的场地选择和规划能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充足的空间、良好的通风和排水系统能够减少猪只患病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猪只的生长和发育。
2. 种猪选择与繁殖管理:根据不同的养殖目标,选择合适的种猪进行繁殖。
定期对种猪进行体检,保证其健康状态。
合理安排种猪的配种及妊娠期、分娩期的管理,确保繁殖效益的最大化。
3. 饲养环境和设施:提供良好的饮水系统和饲喂设施,确保猪只取食和饮水的方便。
合理设置猪舍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舍内清洁,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科学养猪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方法:1.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养殖需求,定期为猪只接种疫苗,预防常见的猪病。
同时,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方法,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2. 定期检查:定期请兽医进行对猪只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对发现的疾病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免疾病扩散。
3. 卫生与消毒:保持猪舍的卫生,经常清理废弃物和污秽物。
定期进行猪舍的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三、优质饲料的选择合理选择优质饲料对猪只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饲料的建议:1. 饲料搭配: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能够提供猪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确定适宜的饲料比例。
2. 饲料质量监控:选择优质的饲料供应商,并对饲料的质量进行监控。
确保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要求,避免使用过期或有质量问题的饲料。
3. 饲料投放管理:合理安排饲料的投放时间和方式,确保猪只充分摄取所需的饲料。
养猪十大基本常识

养猪十大基本常识一、选择适宜猪场养猪之前,首要任务就是选择一个适宜的猪场。
要考虑猪场的环境、卫生条件、饲料供应、兽医服务等因素。
只有选择一个优秀的猪场才能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科学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养猪的核心。
猪的饲喂量、饲喂频次、饲料种类等都需要科学掌握。
同时,猪圈的清洁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猪圈的清洁能减少猪病的传播。
三、合理的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供猪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猪的生长和发育。
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四、预防猪病预防猪病是养猪过程中的关键。
要定期给猪进行疫苗注射,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五、合理的繁殖计划合理的繁殖计划能够提高生猪的繁殖效益。
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繁殖,注意控制繁殖的数量,保持生猪的健康和品质。
六、控制环境温度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幼猪。
要保持猪舍的适宜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对猪的影响,确保猪的生长和发育。
七、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是防止猪病的有效手段。
定期对猪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八、科学消毒猪圈的消毒工作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科学选择消毒剂,按照消毒规程进行消毒,确保猪圈的卫生状态。
九、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减少猪之间的竞争,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根据猪的品种、年龄和猪舍的大小,制定合理的养殖密度。
十、注意饮水供应给猪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非常重要。
饮水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也需要特别注意,确保猪能够及时、充分地获得水源,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以上就是养猪十大基本常识,养殖者们在养猪过程中要注意这些要点,从而确保养殖业的顺利进行。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养猪技术手册

科学养猪技术手册(修改版)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我国养猪业水平与国际水平比较据FAO(国际粮农组织)1998年信息,中国养猪业与国际水平比较情况如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肉类总产量约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5.6%,而猪肉总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4.2%,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猪肉占肉类的比例为67%,是一个在肉类中以食猪肉为主的国家。
但是,我国的养猪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差距更大,这从猪的出栏率可以看出:我国猪的出栏率在1998年为100.9%,而发达国家为150.9%,美国为177.9%,从出栏率这个最能反应一个国家养猪业水平的数据来看,我国约占发达国家的67%,占美国的56.7%,这说明我国的养猪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养猪业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时代,目前的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必须进一步提高养猪业的科技水平,换句话说,我国养猪业的科技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有志献身于养猪事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战斗在养猪生产第一线的同仁们应经常想到的一个问题。
第二节规模养猪生产的工艺参数简述目前,我国养猪生产已经走出落后的传统养猪方式,开创了现代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的新局面。
猪场管理者必须了解养猪生产的工艺技术参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生产的科技水平。
规模养猪生产的工艺参数大致有以下几方面,据品种的不同,生长发育参数略有差异。
1、种公猪:10月龄的初配体重为130-150公斤,每头种公猪负担25-30头母猪。
种公猪年更新率为30%,每3头成年公猪选留一头后备公猪。
2、种母猪:(1)妊娠期平均114 天(2)哺乳期 4、5、6周(28、35、42天)(3)空怀期 14天(7-21天),发情周期21天,母猪断奶后5- 10天发情配种,一情期受胎率为85-90%。
(4)成年母猪年淘汰率为25%,后备母猪应为成年母猪数的25-30%。
(5)父母代母猪每窝活产仔猪10头。
哺乳期存活率为90%,即每窝存活仔猪9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养猪
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苗、配料、管理和防病等方面都有讲究。
要养好猪并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办不到的事。
要把猪养好,养出效益来,必须掌握科学养猪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为此,下面就主要讲下喂养育肥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养猪户养好猪,进而养出好的经济效益。
一、创造良好的养猪条件
(1)良种: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猪的地方品种繁多,多达数十个。
(2)良料:要养好猪,我们应搞清猪的营养需要及其功能,同时还要学会识别真假、好坏的饲料,为养猪准备新鲜、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3)良舍:猪栏的建设,要选在相对地高一处,以便于排水排便。
同时要考虑透光透气,防暑避寒。
(4)良管:建好栏、选好苗,准备好优质饲料后,就要进行优良的管理。
二、改进喂养方法
(1)、熟改生喂:饲料生喂,既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又能节省人力和燃料,还可防止亚硝酸盐中毒。
除马铃薯、芋头、南瓜、木薯含淀粉高的饲料煮熟喂有利消化外,其他饲料均可生喂。
(2)、稀改干湿喂:养猪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法。
干喂需很多唾液和胃液浸湿饲料,干粉也容易引起咽喉炎和使猪呛鼻;稀喂看起
猪吃得很饱,但长势却很差。
(3)、单一饲料改混合喂:单一喂养法营养不全面,猪长势慢,饲料利用低。
改为混合喂养,就是把多种饲料合理搭配,混合在一起喂。
既充分利用己有的饲料,又补充一些其他饲料,营养全面了猪就会快速生长,饲料的报酬高了,也才能养出效益。
三、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不同体重的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一样,体重11-45kg为21℃,体重45-90kg,舍温18℃最适宜,而体重135-160kg的猪,舍温16℃最适宜。
如推广应用塑料暖棚猪舍和栏内厚垫草的方法。
(2)适宜的光照条件和通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适宜。
肉猪一年四季都必须通风,但是,在冬季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矛盾,不能只注意保暖而忽视通风,造成猪舍空气卫生状况不良,使猪的增重降低和饲料消耗增加。
(3)适宜的空气成分注意猪场绿化,及时清除和妥善处理粪尿、污物等,使猪舍通风良好和做好猪舍清洗和消毒工作。
四、肉猪饲养管理技术
(1)适宜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在每头猪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肥育期以10-16头为宜,最多不超过20头。
饲养密度大小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不同,通常随猪体重增大,每栏饲养猪头数相应减少。
(2)合理调制饲料饲喂肉猪的配(混)合饲料,一般宜生喂,如
大麦、玉米、米糠等,生喂营养价值高。
(3)适宜的饲喂次数我国饲养肉猪普遍日喂3次,现有不少的猪场和农户已实行日喂2次,这是比较适宜的。
每日喂2次的时间安排在清晨和傍晚。
(4)饲喂方式和喂量肉猪的饲喂方式,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2种。
如果既追求日增重高,又要求胴体瘦肉多,可采用前期自由采食与后期限制(能量)饲喂相结合的饲喂方法。
并供给充足而清洁的饮水。
五、饲养管理
发酵舍养猪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没特殊的地方。
(1)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发生;
(2)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工作;
(3)进入发酵舍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
(4)保持适当的密度: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
一般7-30kg的猪0.8-1.2平方米/头,30-100kg的猪1.2 -1.5 平方米/头;
(5)使用发酵床菌种之二厌氧发酵的生物饲料;
(6)注意通风管理,带走发酵舍中的水份,天气闷热时,开启风机强制通风,以达到防暑降温目的;
(7)日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把猪太小的猪挑出来,单独饲养。
六、发酵床垫料养护的注意事项
(1)通透性管理:应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25cm左右,通
常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
(2)垫料补充: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表层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
(3)湿度控制: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45~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温度。
床面不能太干燥,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
(4)喂料: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90%。
可定时定量,亦可自由采食。
(5)温度控制:夏季翻撬频次降低(7-15天一次),冬季频次增加(5-7天一次)。
夏季如室温过高,可采取强制通风、水帘降温、喷雾降温等措施。
(6)消毒:利用发酵床养猪,猪只本身很少得病,连感冒的机会都很少。
(7)防疫: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正常的免疫程序不可减少,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尤为重要,但抗生素等药品的用量可逐步减少,减少量一般可达到50%以上,规模化猪场全部采用该项技术,正常运行半年以后,药品使用量还会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