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赏析

合集下载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咏柳》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言】《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诗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诗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诗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赏析】首句诗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诗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诗。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诗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诗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诗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曾巩《咏柳》全诗赏析

曾巩《咏柳》全诗赏析

曾巩《咏柳》全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曾巩《咏柳》全诗赏析曾巩《咏柳》全诗赏析《咏柳》是宋代诗人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赏析

《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赏析

《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赏析《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翻译及赏析《咏柳》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终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咏柳》贺知章唐诗全诗赏析,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翻译春柳犹如碧玉妆扮格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活的剪刀。

《咏柳》解释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许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方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装扮。

④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肯定表示准确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许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季节。

⑧似:似乎,犹如,好像。

《咏柳》简介贺知章(公元659年-公元744年),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

公元695年(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来宾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闻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咏柳》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喜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

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其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方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致的丝带,奇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二年级下册《咏柳》译文及赏析

二年级下册《咏柳》译文及赏析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青绿色的玉。

这里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

一,满,全。

古文中的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很多的意思。

[4]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

这里比喻轻柔婀娜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5]细叶:指柳枝上长出的新叶。

[6]裁:裁剪。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8]似:如同,好像。

译文:高高的柳树就像用碧玉装饰而成,万条低垂的柳枝犹如绿色的丝带。

不知道这细叶是由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歌咏了早春嫩柳的迷人风姿,赞颂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

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里的“碧玉”既可指真实的玉,又暗含“碧玉小家女”(《碧玉歌》)中“碧玉”之意,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秀美的女子。

古典诗词常借用柳树的形象美来形容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肢,但此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将柳树化身为美人。

用“碧玉”来比柳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是年轻的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同时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整理

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整理

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整理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很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全部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保藏。

古诗《咏柳》原文及赏析篇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点出了柳迎春的特点。

柳树可分为垂柳和旱柳。

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

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叶灌木。

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根生长为主,许很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周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供应丰富的养分。

主干通常在2-3米处就长出分枝。

光滑松软的枝条状若丝涤,纷纷下垂。

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形如少女之黛眉,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们极为熟识的.诗句。

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柳树发芽早,落叶迟。

早春二月,它已鹅黄着枝,轻罗笼烟,初绽的嫩芽象少女朦胧的睡眼。

当你走近它时,伸手摸一摸,就会感到她似发丝的柳条是多么松软。

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六月,天际海角随处可见柳絮那飘忽不定的倩影。

它们也许在查找自己扎根落户的归宿吧!柳树落叶极晚,当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劫掠大批的黄叶时,柳树却依旧枝叶婆娑,绿意融融。

柳树的绿又有它独特的魅力。

那淡淡的似雾的翠绿,使人有清爽超俗之感。

当你置身于浓浓绿意之中,即使心情不好,也会顿扫心中抑郁郁闷之情。

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易种易活。

谁不知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呢?柳不仅以绰约风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制造一个凉爽世界。

柳条可以编制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箩筐、篱笆、帽子等。

柳叶有一种淡淡的涩味,然而咬一口又觉得很甜。

柳芽嫩叶可做风味独特的茶或菜。

柳树可谓粉身碎骨为人类了。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意思及全诗赏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唐·贺知章《咏柳》[意思]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注释: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赏析]这两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

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

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清人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

”无不由此化出。

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

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译文: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于越州(绍兴)。

第一句是写树。

从字面意解,就是说,这柳树是用碧玉妆扮而成的。

“碧”,翠绿色。

“玉”,美者颜如玉。

这是从颜色苍翠来写柳的姿色之美。

这样解释似乎有点不大解渴。

倒不如从拟人化的角度来分析,以物比人,蕴含深情。

这是诗人将柳比喻成美人。

写“柳”象美丽的姑娘那样美。

南朝.宋《清尚曲辞.吴声歌曲》有《碧玉歌》三首,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贺知章《咏柳》赏析:碧玉妆成的春风颂歌

贺知章《咏柳》赏析:碧玉妆成的春风颂歌

贺知章《咏柳》赏析:碧玉妆成的春风颂歌古诗《咏柳》是一首经典的咏物诗,通过描绘柳树的美妙形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及注释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译文二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

不知道这绿叶是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

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剪裁。

似:如同,好像。

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

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

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意象:这句诗将高高的柳树比作“碧玉妆成”,用“碧玉”来形容柳树的嫩绿晶莹,既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手法: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柳树与碧玉相比,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能看到那翠绿欲滴的柳树。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意象: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柳枝的柔美与轻盈,将下垂的柳枝比作“万条绿丝绦”,既突出了柳枝的数量之多,又展现了其随风飘拂的轻盈之态。

典故:这里的“绿丝绦”可能暗用了《南史》中关于杨柳的典故,但化用得自然无痕,让人感觉不到其出处。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设问:这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春风的描绘。

《咏柳》诗歌赏析

《咏柳》诗歌赏析

《咏柳》诗歌赏析《咏柳》诗歌赏析《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译文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1、咏:歌颂、赞美。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赏析/鉴赏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喻美人苗条的身段,阿娜1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柳》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一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
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一系列艺术构思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乐府吴声歌曲古辞《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南朝梁萧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马茂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