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鉴赏

民歌鉴赏
民歌鉴赏

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容摘要】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里,民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要深入了解各地方人民的生活,就要从当地民歌谈起。文中以《高亢的西北腔》为例,通过感受、体验西北三首不同地方的民歌音乐情绪,对民歌,西北民歌的体裁以及三首民歌旋律曲调的分析,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民歌;西北民歌;音乐文化;

正文:

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作为一名西部的回族回族音乐教育与工作者,我当然要谈谈我们西北民歌了——我们民族的花儿了!。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

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的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信天游”的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西北民歌的骨干音是1 2 5 6,多为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届时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气氛颇为热烈。

花儿分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河湟花儿曲调丰富多彩,

“令”多达一百余种,歌者多是自编自唱。有时也有对唱,但人数不是很多,三五一群,一人唱完一首,大家随之呼应“欧——欧”之类的尾音,以烘托气氛,激发情绪。而洮岷花儿曲调则比较朴实单纯,只有少数的几个“令”,多集中在花儿会上演唱,相互答问对唱。

花儿的曲调极为丰富,不同的曲调用不同的“令”来表示,每个“令”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而西北民歌另一代表——“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陕北民歌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尤其是受到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的影响,“信天游”的个性特点十分明显。

情歌是信天游的精华,民间叫酸曲儿。其中比较著名的歌曲如《兰花花》、《走西口》等,这些歌曲体现出“信天游”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即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信天游”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连续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信天游”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中国民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独特而优美的旋律经由以后一代代艺术家的创新,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比如李季创作的《王贵和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都是经由“信天游”这种格式创作并传唱一时的。

为了进一步认识、说明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了解“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下面就以教学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脚夫调》做具体的概述。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五大类,民歌则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又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并且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音乐文化里要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首先就从民歌谈起。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在我们西北地区民歌体裁有流行于甘、青、宁的“花儿”,陕西、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信天游”及山西西北地带的“山曲”等。

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曲调即属于“河湟花儿”。其歌词采用了“民间格律诗”的形式,运用“双句双字尾”格式,上句是2+2+3的七言奇数句结构,下句是3+3+2八言偶数句结构。下例歌词结构是: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是—容易—摘起难,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通过曲调分析及听赏,学生发现这首歌曲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旋律幅度较大,节奏舒展自由,在开头的起唱句:“上去—高山—望平川”↗便是全曲最高音,并且结尾落有自由延长音,值得注意的是乐曲中的衬词的应用对整个曲调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如:(者、哎、呀、啊、那)等,衬字、衬词、衬句的应用也体现了“河湟花儿”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花儿界常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说法。

山西民歌—《刨洋芋》是一首表现农民收获后喜悦心情的歌曲,与山西流行体裁“山曲”所反映的题材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歌曲。旋律曲式由四个短句构成,第一短句(1—3小节)是歌曲旋律发展基础;第二句采用“合头换尾”的形式,将第一句予以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短句,使乐句进一步得到强调;第四短句又采用“合头换尾”的手法,将第二短句予以变化,使人得到一种完满的收束感。用两种演唱方式:(1)山西方言独唱,亲切质朴,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2)无伴奏女生合唱,由原创民歌改编而成。歌曲演唱风格轻快活泼、幽默风趣,表现农民春满喜悦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陕北民歌—《脚夫调》属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题材里,信天游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因而这里的生产贸易几乎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户们长期行走早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于是顺乎自然地以歌唱自娱。《脚夫调》流行在绥德、米脂一带,音调高亢有力,激昂奔放。词曲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乐段由上下两句构成,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上句:三月里太阳红又红,下句:为什么我赶脚人儿这样苦闷。并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歌曲的开始处便是“徵—宫—商——徵(5—1—2—5)连续向上的“双四度框架”音调,并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的感觉。下句一气呵成,旋律大幅度

一泻而下,表达脚夫们一种低沉、压抑、愤恨不满情绪。

关于民歌的说法学术界众说纷坛,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中央音乐学院周青青教授对民歌定义是“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汪毓和先生认为“民歌是形民间艺术题材...同广大群众的生活、习俗以及方言等等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课堂里,部分学生也提出个人关于民歌定义的不同看法,认为民歌在人们劳动的时候,为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演唱的歌曲。民歌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而成,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改造日渐完善起来。以上仅是对民歌定义给出一个普遍的认同,当然有关民歌定义及概念还存在众多说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民歌普遍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意志和意愿,民歌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广大人民精神追求的食粮,西北民歌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也折射出西北人民的性格情趣和意志愿望。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的: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下四川》《无锡景》 2、分析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劳动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 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 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大二开始选修课程了,琳琅满目的课程,但是我被民歌欣赏这门课程吸引住了。一是由于自己比较热衷于唱歌,而是从小以来对名族歌曲的莫名喜爱,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们课。非常幸运的是,在人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选课成功了!所以我跟自己说,要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为我们讲课的是张清华老师,是在音乐方面比较资深的,第一节课,他给我们放满一张音乐名人,看看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我认真地看了看,认识的还真屈指可数,不由得有些羞愧,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积累过少。随之他给我们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遥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三大类。张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歌曲。其实号子这一类的歌曲大多来源于劳动中,是为了振奋人们的精神,打发无聊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演唱者大多都是靠吼叫表达一种干劲,鼓励人们坚持劳作,或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吟唱调如儿歌、摇篮曲、叫卖调等都属于此类。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谣曲其艺术形式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嘻游歌等。时调是小调中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其结构严谨,旋律发展规范,唱词考究。常带有乐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变化发展的“弹性化”表现功能,常被地方戏曲或曲艺吸收为曲牌。十大时调为: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和杨柳青调。 张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经典的民歌演奏乐器。有笛子,二胡,扬琴,古琴等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适合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情感。期间有穿插了一些西洋乐器的介绍。中西结合所演奏出来的曲子让每一种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十分打动人。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欣赏小提琴谢协奏曲《梁祝》。小提琴所代表的英台,大提琴代表的山伯,还有笛子间或穿插其中,给人的感受十分难忘。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快的,我们的民歌鉴赏课结束了,可音乐的世界是永无止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需要音乐的陪伴,民歌鉴赏让我可以更好的去体会中国民歌的美! 1001403-26 张帆 2011.12.16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1)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飘逸的南国风专题 【研究任务名称】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因素 【小组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分六个讨论小组,每组十人。 【任务完成期限】1课次 【情境】 1.问题情境导入——认识民歌 2. 对比欣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的民歌 1、提出问题导入:如果有一天你站到世界的舞台上,你将展示一首什么歌? 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请同学说出自己选择的歌曲,并谈谈为什么选择这首歌。从而引出民歌。 2、你是怎样理解民歌的? 分组讨论和交流: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常见体裁。 3、分组听辨比赛:你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并说出理由吗? 采用抢答比赛的方式,请同学们判断所播放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为什么? 活动二:南腔北调大比拼 1、听歌: (1)对比欣赏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感受其不同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和南方歌曲《对鸟》,进一步体验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南北方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 2、唱歌:学唱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南北民歌的不 同韵律、风格。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弥渡山歌》的曲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分别从节奏、旋律走向运行、语言特点、调式等方面对两地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填写分析表格,最后展示比较结果。 活动三:赛歌会 “你还会哪些西北民歌和南方歌曲?” 分南北方两大组以“赛歌会”的形式比赛演唱本地区的歌曲,进一步体验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风格。 活动四:刨根问底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将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资源列表】 1.提供数字化多媒体系统。 2. 3.提供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及南方民歌,供学生使用。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 成因 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发表论文。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在这种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川江号子,便成为劳动号子中极富感染力的一种。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保持了号子的基本特点,即一领众和。领唱者即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者通过多样化的领唱,来指挥和协调船夫们的动作。不仅透出浓郁的川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乐观、开朗、顽强、坚毅的性格,及与大自然抗争的豪迈气概。第二,黄土高原的“信天游”。黄土高原的民歌,作为“黄土地的歌”,有“信天游”、“山曲”、“顺天游”、“爬山调”、“花儿”等,节奏大多舒缓而自由,音调悠长而飘逸,具有即兴演唱的特点。如;《蓝花花》这首歌中唱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采”,这种极富地方风情的语言与浓郁的陕北音调紧密相连,充分展示了这首民歌的独特的声韵、节奏和语调的美。第三,青藏高原民歌。青藏高原绵延千里,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区的山歌辽阔舒展,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歌曲《青藏高原》虽然是一首新创作的歌曲,但它却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特点,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青藏高原民歌的风格。这首歌曲旋律深情优美,跌宕起伏,宽广豪放,犹如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牵动着人们情感的波澜。歌曲一开始用很强的力度喊

高中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 作者:XYY01891 所属学段:音乐所属学科:高中一年 级教案版本:国家统编教程上传时间:2011-12-29 21:28:50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

民歌鉴赏

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容摘要】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里,民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要深入了解各地方人民的生活,就要从当地民歌谈起。文中以《高亢的西北腔》为例,通过感受、体验西北三首不同地方的民歌音乐情绪,对民歌,西北民歌的体裁以及三首民歌旋律曲调的分析,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民歌;西北民歌;音乐文化; 正文: 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作为一名西部的回族回族音乐教育与工作者,我当然要谈谈我们西北民歌了——我们民族的花儿了!。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

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的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信天游”的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西北民歌的骨干音是1 2 5 6,多为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届时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气氛颇为热烈。 花儿分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河湟花儿曲调丰富多彩,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班级:12楼宇姓名:季梦寒学号:123030911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研究发现,古老传统的民歌流传于我国各个民族中,并将民族的传统保留下来。而且部分民歌已经超越了国族界限,用来歌咏全人类的心声,并出现了古典民歌和现代民歌之分。现代民歌虽然从形式上依然将古典民歌的色彩、风格美等延续下来,但是它丰富了传统民歌的内容,提升了民歌的深度。 一、我国民歌流变的现状 (一)大连新金民歌流变 “新金民歌”属于辽南系列的民歌,本种文化历史悠久,并在民间流传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例如在李世民出征时,因为战乱死伤惨重,军中的士兵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祈求李世民病愈。这就是大连新金民歌的起源,后来这个起源传播到民间,就逐渐地演变为庆祝丰产和喜庆的事情,特别是在庆祝时打单鼓是新金民歌的重要特点。在发展过程中,新金民歌集成和改编了许多的民歌小调,被文艺工作者逐渐发掘出有太平鼓的民歌形式。该种民歌的舞蹈者多才多艺,身兼多职,有效地发扬了“新金民歌”。 辽南民歌体现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他们的歌给人们力量,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总是充滿了正能量。辽南民歌借鉴了小调,深受满族萨满歌舞影响,其歌曲中又有民间鼓乐、影调戏和东北二人转的风格,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山东文化特征。从新金民歌来看,它具有热情奔放,质朴诙谐的特点,在婉转细致的声音中其歌曲高亢嘹亮、咬字清晰,口腔放松。新金民歌在演唱方式上通常采用“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也有说唱结合和观众互动的形式。新金民歌也有歌颂爱情、劳动场景、四季风光以及天伦之乐等内容,这些内容得到了百姓们的传唱,发展同时也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 辽南民歌的体裁有单鼓音乐类、皮影音乐类、小调秧歌类、古曲类、新民歌、劳动号子,伴奏方面涵盖扬琴、三弦、阮、笛子、唢呐、

音乐鉴赏民歌

音乐鉴赏民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是婉转流

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林工号子,工地建工号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打硪歌)等等很多种。 3演唱方式

《我爱你中国》歌曲分析

《我爱你中国》歌曲分析 邓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79年,作词为瞿琮,作曲为郑秋枫。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从歌词上来分析: 一:歌词采用我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其中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秧苗硕果、青松红梅、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清波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歌词由三部分构成。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引入全曲。节奏较自由,气息宽广,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坞,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这是歌曲的主体部分,节奏较平缓,旋律逐层上升,委婉、深沉而又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从曲式结构上来分析: 曲式结构图:(数字为小节数) 如图所示,这首曲子为单三部曲式,中间的部分共有三部分,音乐的第19小节到26小节为A部分,为呈示部,其中19小节到22小节为a,23小节到26为b。27小节到34小节是B,是为中段,其间的27小节到30小节为c,31小节到34小节为d。从35小节开始到42小节是再现部分。接着是A、B、A’的整体反复接二房子到尾声。 从旋律发展手法上来分析: 一:变化重复。 二:节奏重复。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浅析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座宝藏,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沉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部分,其多元的、独特的性质是由于中国地域多样性所致。因此,了解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了中国民歌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进一步熏陶。笔者从中国民歌的历史发展出发,浅谈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歌;传承;发展 前言: 近年来,传媒技术发展尤为快速,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文化交流与发展使世界趋向一体化。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凭借着独特的文化风格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因为中国民歌也成为音乐界探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很多网络、电视、校园里边的民歌大赛,更加推动了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歌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了解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尤为关键,笔者将从中国民歌的综述、中国民歌研究意义以及如何做好中国民歌的传承发展进行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以及实效性的帮助。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要了解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国民歌。民歌通俗来说就是流行于民间的歌曲,是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经过一定的口头传唱而发展成的音乐艺术。民歌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还是民间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中国民歌诞生极早,有研究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民歌的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使民歌的传承更加彻底。《诗经》便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百多篇民间作品。而后面涌现出了很多经典的民歌作品集,比如众所周知的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著名的明清诗歌等。民歌的区域性极强,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笔者按照不同的要求对民歌做以下分类。 (1)按照体裁形式划分。按照体裁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号子(车夫号子、运工号子、船夫号子)、山歌(普通山歌、游牧山歌、其他山歌)、小调(风俗小调、舞歌小调、时调)等。 (2)按照歌曲的内容划分。歌曲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生产劳动歌曲、歌颂祖国的歌曲、歌颂生活的歌曲等。 (3)按照地域类型划分。地域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东北民歌、西北民歌、华北民歌、西南民歌、闽南民歌等等。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

浅谈我对中国民歌唱法的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8223238.html, 浅谈我对中国民歌唱法的理解 作者:吴婷婷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民族风格的发扬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对中国的汉民歌了解的基础上,谈一谈对民歌唱法的理解。 [关键词]民歌;特点;演唱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被统计在册的民族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见,民族音乐在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是指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活跃着的,以传统艺术形式为依据的新民族音乐作品。如:新民歌、新戏曲音乐、新曲艺音乐和新民族器乐曲等。 民歌的发展是扎根在社会的深厚土壤里的,它的形成、发展、变迁等等与地理学、民俗学、生态学、人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先民就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繁衍出一个个农业部落,走上了原始农业的道路,并奠定了民歌历史的久长。 远古的民歌形式就有:采集歌、狩猎歌、网罟歌、畜牧歌、耕作歌、祭祀歌、情歌等几大种类。 从古至今中国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也改变了经济、政治格局,地理环境的变迁推动了民歌沿袭与变革。 汉族民歌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田歌、牧歌、渔歌、船歌等。 各民族的民歌在小的封闭状态中独立的发展着,并保存了各民族的自身特色,具有各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同时,各民族在大的封闭状态下又互相渗透着,形成了中国民歌共有的特征,具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对民歌唱法产生影响的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