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思路ppt课件

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思路ppt课件
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炎、川崎病等,均有其自身 的特点,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时,应及时完善检查,如自身抗体、心脏 及血管超声等。
PPT学习交流
6
非感染性疾病
此外,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患儿长期发热也并不少见。 对 于患儿长期发热,感染中毒症状不重,热退后精神反应较好,未发现感染病 灶,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或病情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的血液系统受累的 表现,血生化提示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并且 质地异常 ,而无法完全用感染及其他疾病解释时,要考虑到此类疾病的可 能。例如,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疾病中常有如此表现,需要进行反复多部 位的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有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核素扫描、 相关基因的检测以明确诊断。
PPT学习交流
5
FUO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性疾病 儿童 FUO 中虽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多见,但仍有很多非感染性疾病亦可
表现为长期的发热, 与感染性疾病不易鉴别。 这类疾病中,较常见的是结缔组织病。 其中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的疾病早期表现可与感染性疾病非常相似,
表现为反复发热、炎性指标升高、多脏器受累,而关节症状并不突出。诊治 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评价。
9
总结
针对儿童的 FUO,应尽早进行病因诊断,在有指征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抗菌药 物。 滥用抗菌药物会使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长期使用易导致药物热、混合 感染等,干扰疾病诊断。对于高度怀疑感染的病例及重症病例,为避免延误病 情,建议在进行了有效的病原学检查后,给予经验性的抗菌药物治疗,并根据 病情变化及病原学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对血液系统疾病、 肿瘤、以及结缔组织病均有明显的控制病情及稳定体温的作用, 在明确诊断 前使用有可能给今后的诊断带来巨大的困难。 因此,建议如非必需则尽量不 用。 而对于高度怀疑的疾病,但尚无确切病原学依据的情况下,可采取诊断 性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最初诊断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掌握 FUO 相关疾病的特点对明确诊断十分必要,同时需要进行病 史的采集、详尽的体格检查、发热及热型的判断,停用不必要的药物,完善辅 助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检查, 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

《发热的临床思维》课件

《发热的临床思维》课件
发热的鉴别诊断
REPORTING
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通常伴随相应的感染症 状,如咳嗽、流涕、腹痛等。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反应、内分泌失调、应激反应等 ,通常不伴随感染症状。
不同病因发热的鉴别
01
02
03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伴咳嗽、流涕、喉咙 痛等症状,通常病程较短 。
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加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高 发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REPORTING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一名5岁男孩,高热、咳嗽、咽 痛2岁女孩,低热、皮疹、关 节疼痛,血沉加快,抗O阳性。
病例3
一名1岁男孩,高热、惊厥、呕 吐、腹泻,脑脊液检查异常。
病例分析思路
病例1分析思路
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根据临床表 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词:全面总结
详细描述:发热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 畏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诊断发热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同时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发热的疾病,如中 暑、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于长期发热的患
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PART 02
《发热的临床思维》 ppt课件
REPORTING
• 发热概述 • 发热的鉴别诊断 • 发热的治疗与预防 • 发热的病例分析 • 发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录
PART 01
发热概述
REPORTING
发热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明确阐述

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精品课件

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精品课件
最新 PPT
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
最新 PPT
详细采集病史的重要性
热型
热程与 热度
伴随症 状
是否发热
病史线 索
最新 PPT
一、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重复”原则
最新 PPT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也要带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最新 PPT
二、热 型
最新 PPT
稽留热
C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最新 PPT
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驰张热
C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
提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 最新 PPT
情况2
当 41
日 40

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PPT参考课件

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PPT参考课件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等
2018
10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感染性 发热
病 因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Still病、川崎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创伤及烧伤等
小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散热中枢和产热中 枢,二者相互协调,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①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波 动。 ②汗腺发育相对不足,使蒸发散热受到限制。
2018
4
小儿发热的特点
发热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平行
①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重,可不发热或 体温不升 ②婴幼儿对高热耐受性强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018
12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③年长儿体温较稳定
2018 5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发热是机体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适应内 外环境变化,保护机体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仅 是一种症状。
有利方面 advantageous aspect
①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 ②抗体生成增多; ③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增强; ④肝脏解毒功能增强等。
2018 6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41页PPT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41页PPT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

儿童发热待查ppt课件

儿童发热待查ppt课件

01
02
03
04
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 滋生,预防发热。
合理饮食
保证儿童饮食营养均衡,多吃 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勤洗手
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减少病菌侵入。
疫苗接种
根据儿童年龄和身体状况,按 计划接种相应疫苗,提高免疫
力。
控制措施
体温监测
定期监测儿童体温,及时发现 发热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儿童在发热期间食欲可能下降,可以提供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 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休息充足
及时就医
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恢复体 力,缓解病情。
如果儿童的体温过高(超过39℃),出现 严重的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 医。
05
CATALOGUE
儿童发热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药物性发热
儿童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皮 疹、喘息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等现象。
发热与疾病特点分析
热型分析
通过对儿童的发热进行热型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例如,儿童的发热 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伴随症状分析
儿童的发热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咳嗽、咽痛、皮疹等,这些症状可以帮助医生 判断病情。例如,儿童出现咳嗽、咽痛等症状,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感染。
总结词:手足口病
详细描述:该患儿出现急性 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 现疱疹和皮疹,疑似手足口 病。
诊断与治疗:进行血液检查 和病毒分离,发现肠道病毒 阳性,确诊为手足口病。采 取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 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手足口病是一种 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见于 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 播。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精选PPT干货)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精选PPT干货)
腹痛
背痛
结核、Q热、鹦鹉热、伤寒、肺部肿瘤、落基山斑点热、急 性风湿热
一过性动脉炎(栓赛)、亚急性心内膜炎、 间歇热、脑脓 肿、高安血管炎
肿瘤、淋巴瘤、巨细细胞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弓形虫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脓肿,家族性地中海热、卟啉病,间歇热、 胆囊炎
布鲁菌病、亚急性心内膜炎
➢ 心脏杂音改变——感染性心内膜炎。

2020/12/17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17
临床诊断步骤(4)
——实 验 室 检 查
➢血、尿常规,肝功能,血沉; ➢血、尿细菌培养及胸片、B超; ➢嗜异性凝集试验、肿瘤抗原、自身抗体; ➢CT、MRI、放射性核素、活组织检查。
2020/12/17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2020/12/17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14
病 史 线 索(1)
病史
可能疾病
药物和有毒物 药物热、烟雾热 质接触史
蜱接触史
间歇热、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动物接触史 鹦鹉热、钩体病、布鲁菌病、弓形虫病、猫抓热、Q病、兔咬热
肌痛 头痛 神智异常
旋毛虫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 家 族性地中海热、多发性肌炎
缔组织病。
2020/12/17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12
发热伴寒战、结膜充血、皮疹、呼吸道症 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 症状、黄疸、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血等, 根据相应特点做出诊断 。
2020/12/17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13
临床诊断步骤(2)
—仔细追问病史
包括: 发热病史
用药史 外科手术史 输血史 动物接触史 业余爱好史

《儿科常见病课件——发热》

《儿科常见病课件——发热》
儿科常见病课件——发热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讨论儿童发热相关的重要知识,包括发热的定义和 原因,不同类型的发热以及对不同系统的影响。
定义发热及其原因
1 敏感区设定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被视 为发热
2 身体自我防御
发热是机体对炎症、感染和 其他异常状态的正常反应
3 疾病引起
感染、免疫反应、药物反应和肿瘤等因素可导致发热
如果婴幼儿有持续高热或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2 高热风险
婴幼儿发热时常伴随着烦躁、 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等非特 异性症状
婴幼儿对发热的温度调节能 力不如成年人,更容易出现 高热
3 感染风险高
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婴幼儿更易感染病原体
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
1 感染性疾病
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 染和尿路感染
2 自身免疫疾病
如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 疾病等
发热的分类
急性发热
持续时间少于7天
亚急性发热
持续时间介于7天至14天
慢性发热
持续时间超过14天
体温的测量方法
• 腋温:适用于所有年龄段 • 口温:适用于3岁及以上儿童 • 耳温:适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 • 肛温:适用于0至3个月的婴儿 • 额温:适用于6个月及以上儿童
婴幼儿发热的特点
1 非特异性症状
3 神经系统疾病
如颅内感染、脑膜炎等
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引起发热的常见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 道合胞病毒
细菌感染
引起发热的常见细菌路感染包括嗜肺军团菌和链球 菌等
发热相关症状的评估
• 体温变化 • 呼吸快慢 • 面色是否潮红 • 食欲是否正常 • 排尿是否正常
发热急症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2020-11-25
20
二、热 型
2020-11-25
21
稽留热
C 4 0
3 9
3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2020-11-25 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2
驰张热
C 4 0
3 9
11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020-11-25
12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即具有一定特征 性的“定位”表现
2020-11-25
13
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
2020-11-25
2020年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最新课件)
Dr.Feng
2020-11-25
1
第一部分 概 论
2020-11-25
2
一、定义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主诉、客观体征 肛温﹥37.8ºC,舌下温﹥37.5ºC 腋下温﹥37.4ºC
分度:低热 37.5--38ºC 中度 38.1--39ºC1-25
5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发热是机体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保护机体的生 理性防御反应,发热仅是一种症状。 有利方面 advantageous aspect
①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 ②抗体生成增多; ③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增强; ④肝脏解毒功能增强等。
2020-11-25
6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Still病、川崎病等、
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理化损伤
创伤及烧伤等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
202感0-11染-25、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2020-11-25
17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寒战,继 之高热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菌血症
局部感染灶
2020-11-25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改变及 罗音、腹部压痛等
18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Ⅱ. “重复” 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
产热>散热
发热
9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2020-11-25
10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感染性 发热
非 感 染 性 发 热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不利方面 disadvantageous aspect ①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②脂肪分解产生酮血症; ③蛋白质分解破坏导致消瘦; ④大脑兴奋性增加,导致惊厥; ⑤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的活力降低,胃肠道功能紊乱。
2020-11-25
7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全身反应 病因复杂 诊断困难
天数
24
不规则热 4 0
3 9
3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见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
等。 2020-11-25
25
★ 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 应注意: •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勿滥用退热药
•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 医生遗漏或忽视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
2020-11-25
19
(一)起病急缓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 伤寒、结核等除外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2020-11-25
3
小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二者相互协调,维持体温相对 稳定。 ①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波动。 ②汗腺发育相对不足,使蒸发散热受到限制。
2020-11-25
4
小儿发热的特点
发热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平行 ①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重,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 ②婴幼儿对高热耐受性强 ③年长儿体温较稳定
14
详细采集病史的重要性 热型
是否发热
热程与热 度

伴随症状 病史线索
2020-11-25
15
一、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有的放矢的原则 两 个 原 则
“重复”原则
2020-11-25
16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也要带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
3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风20湿20-1热1-25、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
天数
23
间隙热
C4 0
3 9
3 8
1
2020-11-2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见于疟疾、肾盂肾炎等
2020-11-25
8
二、发 生 机 制 1、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外源性致热源
通过激活 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通过血脑 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2020-11-25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 白枢细) 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