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

合集下载

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摘要:本文通过对靖远县某工程预制桩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简要叙述预制桩的施工工艺对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预制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贯入度1工程概况1.1工程场地地质概况该工程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地貌单元为黄河右岸Ⅱ级阶地。

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为杂填土、黄土状粉土、粉土、细砂、卵石和泥岩及砂岩。

具体情况如下:①杂填土,层厚为1.9~2.9m。

层底高程1399.70~1400.25m。

土黄色或杂色,松散,稍湿。

以粉土及卵石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及炉渣,该层遍布整个场地表面。

②粉土,层厚1.9~3.8m。

层底高程1396.34~1398.18m。

土黄色,稍密,稍湿~湿。

干强度中等,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局部含钙质结核并夹粉质粘土。

③粉砂,层厚0.7~3.0m,层底高程1395.15~1395.64m。

黄褐色,稍密,很湿~饱和。

为均粒土,级配极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

该层仅在局部钻孔中出露。

④粉质粘土,层厚1.8~2.2m,层底高程1394.5~1395.46m。

棕红色,软塑~硬塑,湿~很湿~饱和。

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稍有光泽,约含10%的钙化物。

该层在局部钻孔中缺失。

⑤卵石,层厚0.6~1.5m,层底高程1393.96~1395.04m。

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

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80%,粒径以2~6cm 为主,最大13cm,磨圆度好,分选性较好,粉土及砂土充填,充填物约占10%。

⑥细砂,层厚0.2~1.1m,层底高程1393.26~1394.15m。

褐色,稍密,饱和。

级配不均匀,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局部含卵砾。

⑦卵石,钻入深度2.8~10.5m(该层未穿透),层顶埋深7.1~9.0m,相应高程1393.26~1395.18m。

青灰色,密实,饱和。

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和石英岩,骨架颗粒约占70%,圆砾20%,余为粉土及砂土充填。

技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大全

技术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大全

2023至2023年度地基基础检测选择入围单位项目技术标目录1.检测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试验规定及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检测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或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静载荷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低应变法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锚杆基本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锚杆验收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水安静载试验静载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应变法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质量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一、适用范围及检测目的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2.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二、检测工程量1.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①.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2.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①.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④.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检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检数在50根以内则不应少于2根。

三、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四、检测人员(拟)五、检测装置、仪器及设备1.反力装置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有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等,主要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该种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①.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②.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③.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2.荷载、沉降测试装置①.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

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

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

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衡量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关键试验之一,对于桩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桩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的详细说明,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装置、试验参数和试验数据处理等内容。

一、试验目的1.测定桩基的竖向静载荷性状曲线,确定桩的竖向承载力、刚度和变形特性。

2.观察桩基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识别桩基的安全性能。

3.研究桩基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桩土系统的力学特性参数。

二、试验方法1.分段加载法:根据预测的载荷-沉桩曲线,按照一定的加载步骤逐渐增加荷载,观测桩身沉桩量和变形情况,并记录荷载与沉桩量之间的关系。

2.恒定荷载法:在试验中持续施加恒定荷载水平,观测桩身的变形,并记录荷载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3.反应法:在桩顶布置反力传递装置,通过将荷载施加到桩底,测量桩顶的反力大小来确定桩基的承载性能。

三、试验装置1.试验桩:试验桩的选取应符合工程要求,通常为标准桩或模拟桩。

试验桩的长度和直径要足够满足试验需要,并且具备较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2.荷载施加装置:荷载施加装置要能够精确控制施加荷载的大小和速度,通常采用液压试验机、液压缸或液压顶杆等装置。

3.变形观测装置:变形观测装置包括沉桩量测量仪、顶升测量仪、倾斜传感器、应变计和沉桩孔的测量设备等,用于实时观测和记录试验桩的变形情况。

4.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数据采集装置进行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试验参数1.试验荷载:根据桩基的设计荷载水平和工程要求确定试验荷载的大小。

试验荷载一般按照逐步增加或恒定荷载两种方案进行。

2.试验步骤及加载速度:根据试验目的和桩土体力学特性确定试验的加载步骤和加载速度。

通常采用分段加载法,每段荷载持续时间应适当,以充分观察桩身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变形特征。

3.变形观测点位置和观测时间:根据桩身的变形特点和实际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变形观测点位置,并在试验过程中连续观测和记录桩身的沉桩量、弯矩和应变等数据。

桩的静载荷试验

桩的静载荷试验
反力装置用锚桩或用用堆载其稳定性及重心是关键加载千斤顶检测装置百分表检测沉降变形自动压力及沉降读数仪锚桩压重平台支墩与试桩建有足够间距压重平台应考虑平台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土上的压力应小于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0加载量测装置及安装加载千斤顶轴线与桩轴线一致如多台加载其合并轴线与桩轴线一致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小时后,进入下一级卸 载,其中按5分.15分.30分.60分测读沉降量。 因此是时间控制的,不是以沉降稳定为标准。当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并维持5 分.15分.30分.60分读一次,后如未稳定,则 每隔30分一次,一般维持3小时。如有特殊要 求,可另定。
11
B)快速荷载法——加载后,每级荷载维持1小 时,按5分.15分.30分.45分.60分测读桩顶 沉降量;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分钟,按5 分.15分.30分.60分.90分、120档次读数。 不管何种加载法,每级卸载可取加载值的2倍,分 级等量卸载;加载应均匀、连续、防止突加载 冲击,并维持荷载其变化幅度不应超过分级荷 载的10%。 12
R k 的确定 D)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标准值 求出相同条件下试桩结果的平均值
1 n Rm = ∑ Ri n i −1
及小值平均值 Rm + Rmin ′ Rm = 2 计算标准差 S x 及离差系数 Cx
1 S x = (∑ R − nRm ) n −1 i −1
2 i 2 n
Sx Cx = Rm
5)试桩数量 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应少于总桩 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
6)试验方法 最大加载量的确定——如为设计提供依据,必 须加载至桩周土破坏;如为验收,应不小于竖向 抗压承载力的设计值1.6倍,特征值的2倍。 9

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荷载试验报告

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荷载试验报告

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荷载试验报告《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上机作业作业内容桩的静载试验数据处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班级学号姓名南京工业大学二〇一四年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单桩竖向抗压试验仪器、原理及方法三、试验数据、试验曲线及说明四、检测成果汇总、分析意见及结论五、小结扬中新世界花苑1#楼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荷载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1. 工程项目概况1.1 委托单位:江苏新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2 建设单位:江苏新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3 工程名称:新世界花苑1.4 工程地点:扬中市开发区新扬村,明珠湾西侧,凯旋山庄南侧1.5 勘察单位:扬中市明珠勘察测绘工程有限公司1.6 设计单位:华美(福建)建筑设计院1.7 监理单位:扬中市明珠建设监理有限公司1.8 施工单位:扬中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1.9 单桩承载力设计极限值:1560kN1.10 桩端岩土层:⑦层含砾细砂1.11 检测单位: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检测目的:检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检测方法:慢速维持荷载法检测日期:2013.11.12 — 2013.11.17试验桩位选定:由建设方按设计要求选定2. 工程地质概况根据扬中市明珠勘察测绘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各岩土层名称如下2.1 层杂耕土:土质松软,孔隙发育,植物根密集,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1.50m,平均0.63m;2.2 层粉质粘土:土黄色,软塑,饱和,水平层理发育,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10~2.90m,平均2.15m;2.3 层粉砂夹粉土:灰色,松散,饱和,粉砂以长石、石英砂质,局部夹稍密状粉土,摇震反应迅速,场地普遍分布,厚度0.90~9.90m,平均 2.54m;2.4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深灰色,流塑,饱和,钻进中有CH4气体溢出,含有机质成分,稍有光泽,摇震反应中等,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局部为粉砂夹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60~18.50m,平均7.06m;④-1层粉砂:为④层夹层,部分地段缺失,层位不一。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1、试验方法(1)方法选择本次静载荷试验采用堆载反力法,加载采用快速试桩法。

(2)加何与量测荷载由油压千斤顶反力加压,量测系统使用压力传感器、电子秤及高精度大量程百分表。

(3)荷载分级依据规范及设计的要求,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为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

加载时,每级维持1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45′、60′,加下一级。

卸载时,每级卸载测读15分钟,按5′、15′测读二次。

卸至零荷载时,测读两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60′、90′、120′。

(5)终止加载条件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荷:①在某级载荷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

②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量且沉降稳定。

③达到桩身材料的极限强度以及试桩桩顶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

④按总沉降量控制:总沉降量宜按100mm控制。

2、试验设备(1)反力架装置:保证提供不小于最大试验荷载》1.2的反力;(2)千斤顶:200t分离式油压千斤顶;(3)量测系统:油压、或200t压力传感器,电子显示器;50mm量程高精度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3、现场准备(1)试验场地必须道路畅通平整;(2)场地需提供三相动力、220V照明电、堆载所需的黄砂;(3)临时住房一间。

4、试验要求(1)静载荷试验宜在龄期(休止期)28天后进行;(2)设备安装(见附图1)①反力系统能提供足够的反力;②千斤顶、反力架的重心应与试桩重心一致;③基准桩与试锚中心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④量测系统的精度、量程满足规范要求,并定期校验。

低应变动力测试低应变动力测试采用应力波反射法。

即锤击桩顶,激发一瞬态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传至波阴抗界面(缺陷或桩底)而产生反射波。

通过安装在桩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来接收反射波,并结合应力波各种特征,综合判断桩身质量。

1、测试要求检测前要求开挖至桩顶标高,保证被检测桩桩身直立,桩头完整。

单桩竖向静载抗压

单桩竖向静载抗压

一、工程概况表1二、工程地质描述三、试验仪器、原理、方法(一)试验仪器表2 名称型号(规格)编号有效日期校验单位千斤顶压力表百分表静载荷试验是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最直接的方法,它直接模拟将来桩基受力状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试验时,利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用连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方程换算荷载。

(三)试验方法1、采用2台规格型号为QW-500型5000kN油压千斤顶并联加载,并使千斤顶的合力中心与桩轴线重合,用油压表控制压力大小,根据千斤顶率定方程换算荷载。

油压表精度为0.4级,表面最大量程为100MPa,沉降采用4只50mm行程百分表观测。

2、试验前将配重物一次性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3、加载时由平放于检测桩顶面中心的千斤顶将反力传递给主梁,再传给次梁及平台上的配重物。

4、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

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达到设计要求极限荷载为止。

5、加载分级:试验加载分级情况见表5。

6、静载试验示意图如下:图1四、基桩施工情况检测桩为3根钻孔灌注桩, 由江苏东地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施工记录见表3。

表3根据试验现场实测数据,每根检测桩绘制Q-s曲线、s-lgt曲线各一幅。

78#桩检测时间为2013年9月9日22:00~9月10日23:00,历时1500分钟。

当试验加载至6400kN时,经120分钟沉降观测,桩顶本级沉降量4.74mm,累计沉降量21.69mm,卸载至零时的残余沉降为14.55mm。

98#桩检测时间为2013年9月8日17:00~9月9日18:00,历时1500分钟。

当试验加载至6400kN时,经120分钟沉降观测,桩顶本级沉降量5.50mm,累计沉降量24.24mm,卸载至零时的残余沉降为16.61mm。

150#桩检测时间为2013年9月6日17:00~9月7日18:00,历时1500分钟。

当试验加载至6400kN时,经120分钟沉降观测,桩顶本级沉降量5.41mm,累计沉降量23.66mm,卸载至零时的残余沉降为16.29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施工现场利用堆载荷重加载反力装置,按慢速维持荷载法确定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原理以及利用q—s曲线、s—lgt曲线分析实验数据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极限承载力、承载力特征值、慢速维持荷载法、沉降量、回弹量、q—s曲线、s—lgt曲线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heavy load of loading counterforce device, according to slow maintain load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iles of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test method, principle and the use of q-s curve, s-lgt curv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method experimental data. keywords: limit bear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bearing capacity, slow maintain load method, the settlement, the springback quantity, q-s curve, s-lgt curve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慈溪香格国际广场二期项目,建筑高度208.5m,地下3层,地上54层,该工程抗压试桩采用φ1000mm、长55.40-60.60m的钻孔灌注桩(桩底采用后注42.5级水泥浆4t),现对该工程中的一根试桩223#(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8600kn)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桩基施工情况见表1),试验采用堆载荷重,加载反力装置按
慢速维持荷载法确定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本工程下一步的设计与施工及桩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二、试验目的及场地力学指标参数
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及其在各级荷载(q)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变形情况(s)、场地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

2、本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各土层详细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下表2,各试桩桩周土情况见附图。

三、试验方法及原理
1、试验加载方式
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每小时内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时加下一级荷载。

2、试验加载装置
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利用钢梁与立柱在试桩上方搭建伞型堆载平台(平台直径22.5m,高8.5m),在平台上方堆放足量的泥土,在桩顶表面中心设置柒只320t(f)油压千斤顶,用油压千斤顶进行加(卸)载,压力表控制加(卸)载量,同时在试桩顶上两侧对称设置四只百分表以观测桩顶的沉降变形情况。

3、基本要点:
3.1试验加载分级不少于九级,每级加(卸)载量详见每根桩的单桩
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数据汇总表。

3.2沉降观测:
(1).加载时:
每级加载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直至达到相对稳定(≤0.1mm/小时),并连续出现两次后加下一级荷载。

(2).卸载时:
卸载值为对应加载值的两倍,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5、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至零后,再连续观测三小时,并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

4、试验的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4.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5.桩身破坏。

本次所做的三根试桩的试验终止条件皆满足条件3。

四、试验成果与分析
4.1承载力评定标准
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出现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注:当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4.2试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量(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数据汇总表)及q—s曲线、s—lgt曲线(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曲线图)。

4.3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汇总表
4.4具体情况是:
223#试桩(桩径ф1000mm,桩长60.60m):按规定荷载级别加载到第一级荷载3440kn时,桩顶累计沉降量为0.59mm;加到第四级荷载
8600kn时,桩顶累计沉降量为3.90mm;继续加载到第九级荷载17200kn时,桩顶累计沉降量为19.40mm。

卸载后测得桩顶回弹量为9.86mm,桩顶残余沉降量为9.54mm。

从试验过程及q—s曲线、s—lgt曲线分析,在荷载加至最大试验荷载(17200kn)时,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其q—s曲线呈缓变形,相对的s—lgt曲线能趋于稳定。

五、试验结论
通过现场试验资料分析:223#桩的极限承载力为17200kn;本工程同一条件下ф1000抗压桩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8600kn。

参考文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