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doc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二维码)(CMA章)试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工程桩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商业中心工程地点:※※※※※※※※※※委托单位:※※※※※※※※※※有限公司检测日期:※年※月※日~※年※月※日报告总页数:※※页报告编号:※※※※※※※※※※检测流水号:(技术资质专用章)※※※※※※※※※※检测有限公司※年※月※日※※※※※※※※※※商业中心试桩、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检测人员:报告编写:审核人:批准人:(技术资质专用章)声明: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或作为他用;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检测有限公司地址:※※※※※※※※※※*邮编:※※※※※※※※※※电话:※※※※※※※※※※传真:※※※※※※※※※※联系人:※※※※※※※※※※首页他原因时应明确。
(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检测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项目概况…………………………………………※二地质概况…………………………………………※三检测依据…………………………………………※四现场检测…………………………………………※五检测结果…………………………………………※六检测结论…………………………………………※七附图表……………………………………………※(注:页码须采用第※页共※方式)二、地质概况(必填)根据※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 ※场地所在部位为※,岩土层概况、相关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桩周土概况详见表2。
场区岩土层概况表2以下空白页三、检测依据1、检测依据标准及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 42/269 -2003)(按地标进行工程桩验收检测静载试验时填写)2、甲方提供的图纸、检测要求说明等3、其他依据(可缺省).以下空白页四、现场检测1、检测方法(1) 堆载法:由主梁、次梁和工字钢等组成堆载平台,上面均匀堆放混凝土预制块,构成加载反力系统。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报告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报告附录一、工程地质概况1.杂填土: 松散-稍密, 稍湿, 层厚1.60~6.40m;2.淤泥: 流塑, 饱和, 层厚8.20~15.30m;3.粉质粘土: 饱和, 可塑—硬塑, 含少量粉细砂, 层厚4.0~13.30m;3.1淤泥质土层: 饱和, 流塑—软塑, 平均厚度4.75 m;4.中砂层: 中密, 局部密实, 饱和, 厚度0.0~5.60m;5.淤泥质土层: 饱和, 流塑, 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 层厚1.40~11.30m;6、卵石: 饱和, 一般为中密, 局部稍密, 密实, 层厚1.0~5.80m;7、残积砂质粘性土:饱和, 可塑-硬塑, 为中粒花岗岩的风化产物, 层厚0.00~7.40m;7-1.辉长岩残积粘性土: 层厚0.00~4.60m;8、全风化花岗岩: 中粒结构, 散体状结构, 层厚0.0~11.10m;9、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 中粒结构, 散体状结构, 层厚0.80~14.30m;9、1砂土状强风化辉长岩: 坚硬, 辉长结构, 层厚0.0~7.40m;10、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 中粒结构, 碎块状构造, 该层揭露厚度0.80~18.80m;10、1碎块状强风化辉长岩:。
辉长结构, 碎块状构造, 该层揭露厚度0.00~9.35m;11.中风化花岗岩: 揭露厚度0.99~4.55m;11、1中风化辉长岩: 揭露厚度3.84~5.50m。
试桩位置附近参考地质剖面图和平面位置图见附图, 试桩有关参数见表1。
二、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静载试验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2003)的有关规定进行, 试验静荷载由安装在桩顶的油压千斤顶进行逐级加荷, 千斤顶所需的反力由混凝土预制块压重平台承担。
千斤顶编号为: 0809925 和0809926 ,数字压力计编号为: 080515, 检定日期匀为: 2008年10月09日;桩顶沉降由对称方向安装的位移传感器测读, 位移传感器编号为: 2180和2186, 检定日期均为: 2008年10月09日。
h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12页文档资料

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工程地质简介 (4)三、检测依据 (5)四、检测原理及设备 (5)五、检测结果 (10)六、结论 (11)附图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数据汇总表和曲线图…………………12~15 委托单位地址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检测项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检测仪器检测依据检测结论贵溪振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年月日一、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鹰潭市工业园区。
砼强度等级为。
该工程的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工程概况表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桩型桩径 (mm)桩长(m) 设计持力层基桩总数(根) 单桩设计承受力特征值(kN)试验桩施工检测参数见表1-2表1-2试验桩施工、桩身自反力平衡静载试验参数表认证证书桩号桩径mm有效桩长(含荷载箱)(m)砼强度等级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检测日期受委托,本公司对相关单位选定的根工程桩采用桩身自反力平衡静载试验法进行了检测。
现场试验时间为至。
现依据现场各试验数据提交检测报告。
二、工程地质简况根据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细砂、砂夹卵石、全风化细砂岩、中风化角砾砂岩、中风化细砂岩、强风化细砂岩、微风化角砾砂岩、微风化细砂岩。
详情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的承载力参数见表2-1。
表2-1各岩土层承载力参数表(人工挖孔桩)层号岩土名称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KPa)①粉质粘土②细砂③砂夹卵石④全风化细砂岩⑤中风化角砾砂岩⑥中风化细砂岩⑦强风化细砂岩⑧微风化角砾砂岩、⑨微风化细砂岩三、检测依据:本工程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依据现行有效的规范和设计要求,依据的规范如下:第 3 页1、《桩身自反力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DB 36/J002-2019)》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9)》;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9)》;5、本工程设计文件四、检测原理及设备4.1桩承载力自平衡试桩法自平衡试桩法是接近于竖向抗压(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一种试验方法,可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拔)极限承载力和桩周土层的极限侧摩阻力、桩端土极限端阻力。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报告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对单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评估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试验装置:
试验桩为直径为X米,长度为Y米的混凝土桩。
试验中采用液压顶千器施加荷载,并通过应变片和位移传感器监测桩身的应变和位移变化。
试验过程中,记录各阶段的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桩身的应变变化情况。
试验步骤:
1. 桩基准备,清理桩周土壤,确保桩身表面清洁,并在桩顶安装液压顶千器。
2. 荷载施加,根据设计要求,逐步施加竖向荷载,记录荷载-位移曲线。
3. 荷载卸载,在达到设计荷载或桩身出现较大变形时,逐步卸载荷载,记录卸载过程中的位移变化。
4. 观测记录,实时监测桩身应变和位移变化,并记录各阶段的数据。
5. 试验结束,当荷载完全卸载并桩身稳定后,结束试验并拆卸试验装置。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分析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 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3.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桩基的受力性能。
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评估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以上是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报告的详细描述,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浅析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浅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桥梁和隧道的工程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
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工作是为了检测建筑物基桩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进一步避免建筑物不稳定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单桩抗压静载试验是桩基施工质量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火墙,能够给地上结构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由于静载试验的受扰因素较多,在多项因素的干扰下,易导致结果缺乏准确性,甚至难以继续开展试验工作。
因此,工作人员需立足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桩型、施工条件、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形成合理的规划,有序组织试验,确保所得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我国的桩基静载试验测试技术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尤其在新中国初期举步维艰,随着现代技术的深入和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桩基静载测试技术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工程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必须做好严格的质量把控,确保工程的质量。
目前由于桩基施工技术的差异和器械设备投入不足,导致最后桩基的施工质量欠佳,桩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内容静载试验的结果能够作为验收环节的关键依据。
在实际试验中,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量,据此组织加载作业,待实际值达到预定最大试验荷载后,结束试验。
考虑到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要求,应当精准控制最大加载量,即该值一般常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2.0 倍,在此条件下试验。
1、反力装置搭设。
以现场作业条件为立足点,选择具有可行性的加载反力装置,需着重考虑装置可提供的最大反力,要求该值至少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 倍,同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反力装置均可维持稳定状态(不发生变形)。
换言之,装置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为满足装置的稳定性要求,需要从强度和变形两个角度切入,针对装置各构件加以验算。
2、荷载计量。
静载试验的千斤顶与油泵相连,试验过程中启用千斤顶,根据要求逐级加载。
现阶段,一系列自动化静载试验设备相继面市,其普遍适配的是电子传感器,由该装置完成油压压强的测量工作。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锚桩法试验数据分析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锚桩法试验数据分析摘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基桩的抗压承载力,在工程质量验收中判断其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常用试验方法包括堆载试验法、锚桩法,但是对于单桩承载力比较大,场地条件受限,场地换填处理费用较大,堆载法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经济条件。
本工程采用锚桩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过程中采用仪器自动采集数据,得到各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判断单桩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结果表明,采用锚桩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具有检测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在工程检测中广泛推行。
关键词:锚桩法;竖向抗压承载力;基桩1、引言桩基静载试验是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最简单直观、可靠的一种试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可以为桩基设计提供依据,判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2]。
刘小宁[3]通过对桥梁工程单桩进行静载试验并分析其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过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出了指导意见,分析了静载试验方法的优劣以及今后发展方向。
彭曦[4]基于实际工程抗压静载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基桩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潘学忠[5]依托京沪高铁大胜关大桥项目,采用锚桩反力静载设备进行抗压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卢铖昀[6]基于尼日尼亚拉伊铁路项目,采用锚桩反力法对桥梁桩基进行静载试验,总结了中国与欧(英)标准中锚桩反力法的静载试验的差异性。
本文依托南京江北新区工地,受限于场地条件无法满足堆载要求,设计提出采用锚桩法进行单桩竖向静载抗压试验,通过分析研究静载试验数据,得到单桩的抗压承载力,并判断其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南京江北新区,地块紧邻长江,地面土层多为杂填土和素填土,土层密实度、均匀性较差,考虑到场地条件不满足堆载条件以及换填成本较大,故设计单位提出采用锚桩法进行检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次需要检测试桩共三根,桩径均为1000mm,桩长为63米,桩端持力层为③-4中粗砂层,设计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0000kN。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理论及曲线形态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理论及曲线形态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
该试验旨在研究土体的抗压性能以及单桩在垂直向受力后的变形特性。
需要选择适当的试验桩,并将其嵌入土层中,一般嵌入的深度应大于桩的直径。
在桩顶设置一个静载平台,用于施加垂直向的静载。
然后,需要在试验桩上设置一系列的测点,用来测量桩身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测点的设置位置通常包括桩顶、桩身中部和桩底等处。
在进行试验时,首先通过加载系统施加静载于试验桩的顶部,逐渐增加试验荷载,测量不同荷载下桩身的垂直沉降量。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到桩身出现明显的沉降或荷载不再增加为止。
试验完成后,可以根据荷载与沉降数据绘制出桩身的荷载-沉降曲线。
一般来说,这条曲线呈现出以下几个典型的形态:1. 初始阶段:在荷载较小的范围内,桩身的沉降量相对较小,曲线基本处于水平状态。
2. 弹性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桩身的沉降量逐渐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线性关系,即沉降量与荷载成正比。
3. 塑性阶段:当荷载达到一定程度时,桩身的沉降量迅速增加,曲线开始弯曲,出现非线性的变化。
这是由于土体内发生了一定的变形,土体失去了原有的弹性。
4. 破坏阶段:当荷载继续增大时,桩身的沉降量急剧增加,曲线向上急剧突破,这阶段称为破坏阶段。
此时,土体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的强度,出现了较大的压缩变形。
通过分析试验曲线的形态,可以了解土体的力学性质以及桩身的承载能力。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桩身的单位侧阻力、极限桩身承载力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数据可以得到桩身的荷载-沉降曲线,以及桩身的承载能力。
这对于工程设计和土体力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操作方法及结果研究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操作方法及结果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桩基础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进行研究,以期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实际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实验检测;方法;结果研究引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目前检测桩承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
在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时,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桩的受力特性、施工工艺和相关规范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偏小的情况常见于桩端持力层为淤泥质土层或软土层、桩端持力层为砂土、岩石等特殊土质桩;在检测过程中,应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分析。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方法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分为两种检测方法:一种是通过施加静荷载模拟桩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的受力情况,主要有常规加载方式(油压式静载仪、气压式静载仪等)和液压式静载仪。
另一种是加载反力装置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通常需要安装反力装置来施加荷载。
反力装置通过与油缸连接,将油缸内的油施加到反力装置上,从而使反力装置产生反力作用于桩身。
加载反力装置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通过安装在桩顶的加载设备来施加荷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可以评估桩基承载力,但需要一定的检测时间和费用。
另外,由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需要在固定的位置进行,因此不适合在大型工程中进行。
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压重式静载试验:压重方式是在桩顶施加垂直荷载,用千斤顶将桩顶的重量施加到桩身上,通过对桩的上下端施加压力来模拟桩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的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