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出题1
物理化学选择题题库

物理化学选择题题库*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 p (B) V (C) T,U (D) T, p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A) 不变(B) 升高(C) 降低(D) 无法判定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2) 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A) |W1|> |W2| Q1> Q2(B) |W1|< |W2| Q1< Q2(C) |W1|= |W2| Q1= Q2(D) |W1|> |W2| Q1< Q2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A) 降低(B) 增加(C) 不变(D) 增加、减少不能确定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A) 较快(B) 较慢(C) 一样(D) 不一定8. 始态完全相同(p1,V1,T1)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p0)膨胀。
当膨胀相同体积之后, 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A) 范德华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B) 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C) 范德华气体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D) 范德华气体的焓变与理想气体的焓变相等9.ΔH =Q p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 (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C) 电解CuSO4水溶液(D) 气体从(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373 K, 104 Pa)10.在100℃和25℃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A) 100 % (B) 75 % (C) 25 % (D) 20 %11.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A) 一条(B) 二条(C) 三条(D) 三条以上12.某理想气体的γ =Cp/Cv =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A) 单原子分子气体(B) 双原子分子气体(C) 三原子分子气体(D) 四原子分子气体13.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14.当以5 mol H2气与4 mol Cl2气混合,最后生成 2 mol HCl 气。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1. 气相反应 A +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A) p(A)- p(B) (B) p - 2p(A)(C) p - p(B) (D) 2(p - p(A)) - p(B)2.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A) 单分子(B) 双分子(C) 三分子(D) 不能确定3. 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 c0/k,则该反应是:(A) 一级反应(B) 二级反应(C) 零级反应(D) 三级反应4. 某反应 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5. 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 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为:(A) 0 级反应(B) 1 级反应(C) 2 级反应(D) 3 级反应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 当 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 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A) 4.5% (B) 90%(C) 11% (D) 50%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A) 简单反应(B) 单分子反应(C) 复杂反应(D) 上述都有可能8. 1-1 级对峙反应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k2)(A) t = ln(k1/k2)(B) t =1/(k1-k2)×ln(k1/k2)(C) t = 1/(k1+k2)×ln[2k1/(k1-k2)](D) t= 1/(k1+k2)×ln[k1/(k1-k2)]9.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II 的活化能 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A) 提高反应温度(B) 延长反应时间(C) 加入适当催化剂(D) 降低反应温度10.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1. 饱和分子间反应活化能一般都是:(A) 比较小(B) 167kJ/mol 以上(C) 不需要活化能(D) 400kJ/mol 以上12. 在反应 A B C,A D 中,活化能 E1> E2> E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A) 较高反应温度(B) 较低反应温度(C) 适中反应温度(D) 任意反应温度13. 反应2A → P 为二级反应,其半衰期:(A) 与无关(B) 与成正比(C) 与成反比(D) 与[A]成反比为反应物 A 的起始浓度。
物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物质的量浓度(C)与摩尔浓度(c)之间的关系是:A. C = cB. C = 1000cC. C = 1/cD. C = 1000ρc/M2.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温度不变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B. 体积不变时,温度与压力成正比C. 压力不变时,温度与体积成反比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个不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A. ΔU = Q + WB. ΔH = Q + ΔUC. ΔS = Q/TD. ΔG = ΔH - TΔS4. 一个化学反应的熵变(ΔS)为正值,这意味着:A. 反应是放热的B. 反应是吸热的C. 反应的混乱度增加D. 反应的混乱度减少5. 根据拉乌尔定律,当两种液体混合时,混合物的蒸汽压等于各组分蒸汽压的:A. 质量分数之和B. 摩尔分数之和C. 体积分数之和D. 质量分数乘以摩尔分数答案:1.D 2.D 3.B 4.C 5.C二、填空题1.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______,单位是______。
答案:相对分子质量;g/mol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3.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______而不产生其他效果。
答案:功4. 物质的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关系是 C = ______c。
答案:1000ρ/M5. 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完美晶体的熵趋近于______。
答案:零三、简答题1. 什么是阿伏伽德罗定律?请简述其内容。
答案:阿伏伽德罗定律指的是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这个定律是理想气体行为的描述,它表明了气体分子的数目与其体积成正比。
2. 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普朗克表述?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是:不可能实现一个循环过程,其唯一结果就是从一个热源吸热并将这热量完全转化为功。
(完整版)物化试题

1、在恒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dm3的抽空的容器中,依次充入始态为100kPa,2dm3的N2和200kPa,1dm3的Ar。
若两种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力为:(答案:B)A、250KPaB、200kPaC、150KPaD、100kPa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答案:B)A、气体温度低于沸点B、气体温度不高于临界温度C、气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D、气体温度小于泊义耳温度3、在0℃,101.325kPa下,若CCl4(M=154g/mol)的蒸汽可近似作为理想气体,则密度为:(答案:B)A、1.52g/lB、6.87g/lC、3.70g/lD、3.44g/l二、热力学第一定律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答案:C)A、T,p,V,QB、m,Vm,Cp,∆VC、T,p,V,nD、T,p,U,W3、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答案:C)A、dx 为全微分B、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C、∆x = ∫dx 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D、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一定变化4、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当一部分气体进入真空容器后,余下的气体继续膨胀所做的体积功(答案:B)A、W > 0B、W = 0C、W < 0D、无法计算5、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答案:C)A、Q > 0,W > 0,∆U > 0B、Q = 0,W = 0,∆U < 0C、Q = 0,W = 0,∆U = 0D、Q < 0,W > 0,∆U < 06、某高压容器中盛有的气体可能是O2、Ar、CO2、NH3中一种,在298K时由5dm3绝热可逆膨胀到6dm3,温度降低21K,则容器中的气体是:(答案:B)A、O2B、CO2C、NH3D、Ar7、一种实际气体,μJ-T>0 则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答案:D)A、温度升高B、温度下降C、温度不变D、不能确定温度如何变化8、反应C(金钢石) + ½O2(g)→CO(g) 的热效应为,问此值为(答案:D)A、CO(g) 的生成热B、C(金钢石)的燃烧热C、碳的燃烧热D、全不是1、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物化试卷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2.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溶解度哪个大……………………(B)。
(A)大块颗粒大(B)粉状颗粒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3.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360 s,初始浓度为0.024 mol·dm-3时,半衰期为600 s,此反应为…………………………( C )。
(A)零级(B)1.5级(C)2级(D)1 级4. 有一放射性元素,其质量等于8g,已知它的半衰期1/210dt ,则经过40d后,其剩余的重量为………………………………………………………………(C )。
(A)4g (B)2g (C)1g (D)0.5g5. 在300K时,某基元反应的阀能E c=83.68 kJ·mol-1,则有效碰撞的分数值等于………………………………………………………………………………( D )。
(A)3.719×10-14(B)6.17×10-15(C)2.69×10-11(D)2.69×10-156. 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应当是…………………………………………………………………………(C )。
(A)大于25.3% (B)小于25.3% (C)等于25.3% (D)不确定7.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 p 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 p0相比…………………………………………………………………………( B )。
(A ) p = p0 (B )p < p0 (C )p > p0 (D )不确定8. 298K 时,苯蒸汽在石墨上的吸附符合吸附Langmuir 吸附等温式,苯蒸汽的压力为40Pa ,石墨表面的覆盖度θ=0.05。
物化1-4章 测验题

0 – 2197
解:298K, p\下,白锡→灰锡的
ΔtrsHm\= ΔfHm\(灰)− ΔfHm\(白)= − 2197J⋅mol-1(5分) ΔtrsSm\ = Sm\(灰)−Sm\(白)= −7.54J⋅K-1 ⋅ mol-1(5分)
15
因ΔCp≈0 ΔH, ΔS可视为常数。 温度 T时,白锡→灰锡达平衡时, ΔG (T)= 0,(5分) 根据定义式
8
二(20分)填空和选择
1、理想气体等温向真空膨胀,体积由V1变到V2,其△U 0 △S
(ΔS )T = nR ln V2 V1
,
。
2、隔离系统中进行的可逆过程△S =0 ,进行的不可逆过程 >0 △S 。 3、纯物质完美晶体 0K 时的熵值为零。 4 、 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时绝热压缩到500K, 则其焓变ΔH约为 4157J 。 5. 关于状态函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状态函数的仍为状态函数 B. 状态函数的绝对值是不可测定的 C.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都是状态函数 D. 状态函数的二阶可导数与求导顺序无关
(ΔA)T判据: 因W=0,所以(ΔA)T <−W 熵判据:因Q=0,Q/T=0, 所以ΔS > Q/T
14
五、(20分)试计算p\下,白锡和灰锡两者平衡的温度 (ΔCp≈0)?已知25℃,p\下
Sm\/J⋅K-1 ⋅ mol-1
ΔfHm\/J⋅ mol-1
Sn(白) Sn(灰)
52.3 44.76
α β
B. μ B = μ B C. μ A = μ B D.
18
α
β
α
α
β μα = μ B A
18
例题3. 将1molA物质和1molB物质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时,判断混合过程中的ΔmixH 0, ΔmixV 0, ΔmixU 0, ΔmixS 0, ΔmixG 0 ΔmixA 0。
物化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物化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三态变化中,下列哪种变化是吸热过程?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升华答案:A2.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什么关系?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无法确定答案:B3.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晶体?A. 食盐B. 冰C. 玻璃D. 金属答案:C4. 物质的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下列物质中比热容最大的是?A. 水B. 铜C. 铁D. 铝答案:A5.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布朗运动?A. 悬浮在空气中的花粉颗粒的随机运动B.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的随机运动C.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随机运动D. 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随机运动答案:D6. 物质的导热性能与其结构有关,以下哪种物质的导热性能最好?A. 玻璃B. 橡胶C. 金属D. 木材答案:C7. 物质的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A. 静止B. 有序排列C. 无规则运动D. 高速运动答案:C8. 物质的表面张力是由于分子间的哪种力引起的?A. 引力B. 斥力C. 静电力D. 磁力答案:A9. 物质的相变过程中,哪种过程不涉及相的变化?A. 蒸发B. 凝结C. 沉淀D. 溶解答案:D10. 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是指单位温度变化时,物质体积的相对变化量。
以下哪种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最大?A. 铁B. 铜C. 铝D. 水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三态变化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熔化、汽化、凝固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______,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n表示摩尔数,R是______,T表示温度。
答案:PV=nRT,气体常数3.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晶体具有______,而非晶体没有。
答案: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内部结构4. 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其吸收或释放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越______。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哪种情况下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交换?A. 系统对外做功B. 系统吸收热量C. 系统与外界无功交换D. 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2.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中,下列哪个变量与气体的体积成反比?A. 温度B. 压力C. 气体的摩尔数D. 气体的常数R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时,会伴随哪种现象?A. 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化B. 电子的自旋方向变化C. 电子的质子数变化D. 电子的轨道周期变化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 自然界中的热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气体自发膨胀C. 热机的效率达到100%D. 热机的效率小于100%5. 在化学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常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的活化能C. 温度D. 催化剂6. 根据分子间作用力理论,下列哪种分子间作用力最强?A. 范德华力B. 氢键C. 离子键D. 共价键7. 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离子的电荷数B. 离子的半径C. 离子的浓度D. 离子的摩尔质量8.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的定义,下列哪种情况下反应是自发的?A. ΔG > 0B. ΔG < 0C. ΔG = 0D. ΔG 无法确定9. 在相变过程中,下列哪种相变是不可逆的?A. 固体到液体B. 液体到气体C. 气体到固体D. 固体到气体10.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增加反应的平衡常数?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B. 降低反应物的浓度C.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答案:1-5 DBBCC;6-10 DBBB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可以表示为ΔU = ____ + W。
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有关。
3.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 E_n = - ____ / 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 T K) ∆ r S(420 = 129.9 J ⋅ mol -1 ⋅ K -1 + 3.9 J ⋅ mol -1 ⋅ K -1−1 × ln(420 K − 298 K) m
298 K
420 K
∆C p .m
∆ r S(420 K)=148.6 J ⋅ mol -1 ⋅ K -1 m
(参考文献:Matti P. Rissanen,Damien Amedro,,Arkke J. Eskola,Theo Kurten,and Raimo S. Timonen *, “Kinetic (T = 201−298 K) and Equilibrium ( T = 320−420 K) Measurements of the C3H5+O2 ⇆ C3H5O2 Reaction” ,J. Phys. Chem. A 2014, 116, 3969 – 3978)
Phys. Chem. B 2013, 117, 7034 – 7046)
第五章 相平衡
Hong-xing Wang 等人在实验测定二组分系统甲醇和 2 ‑ Butyl Acetate、仲丁醇和 2 ‑Butyl Acetate 以及甲酸乙酯和 2 ‑Butyl Acetate 的气液平衡时蒸汽压及气液组成的数据,得到的结 果与 Herington’s test 在热力学上具有一致性, 并且与 Wilson and NRTL equations 计算得到的结果也相同, 并且发现这三组二组分系统并没有出现恒沸物,得到 2 ‑Butyl Acetate(SBAC)的饱和蒸汽压 满足下列关系式:
所以
∂p ( )V ∂V − nR / (V − nb) ( ) p = − ∂T = 2 ∂p ∂T ( )T − nRT 2 + 2an ∂V (V − nb) V3 = RV 3 (V − nb) RTV 3 − 2an(V − nb)2
则
α=
1 ∂V RV 2 (V − nb) ( )P = V ∂T RTV 3 − 2an(V − nb) 2
(p+ an 2 )(V − nb) = nRT V2
(2)van der Waals 方程表示为
p=
nRT an 2 − 2 V − nb V
∂p nR )V = ∂T V − nb ∂p 2an 2 nRT ( )T = − + ∂V (V − nb) 2 V3 (
因为
(
∂V ∂p ∂T ) p ( )T ( )V = −1 ∂T ∂V ∂p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有机叠氮化合物中的叠氮官能团十分活泼,对于摩擦、撞击、和电火花等十分敏感,很 难通过精确的试验来测定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俄罗斯科学家 Olga V. Dorofeeva *, Oxana N. Ryzhova 等人在采用 G4 组合理论计算的方法等链反应中有机爹淡化合物中精确的得到了有 机叠氮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文章中有这样一个反应:
∆ r H m ( 298 K ) = ∑υ B ∆ f H m ( B )
B
∆ r H m ( 298 K ) = -1 × 1924.0 kJ ⋅ mol-1 + ( −1 × −84.7 kJ ⋅ mol -1 ) + 4 × 501.1 kJ ⋅ mol -1 + 2 × 65.2 kJ ⋅ mol -1 ∆ r H m ( 298 K ) = 295.5 kJ ⋅ mol -1
文献中并且给出的 D-Sorbitol and Xylitol 热力学性质。 (1)计算当 Xylitol 溶液的凝固点为 365.31K 时,此时溶液的活度为多少? (2)若此时 Xylitol 的摩尔分数为 0.8890,求此时的活度因子 γ 是多少? 解: (1)
ln a = −
33680 J.mol -1 8.314 J.mol -1.K -1?
(2)
当反应进度为ξ =1 mol时: ∆ r H m =∆ rU m + ∑υ − ∑υ B RT
B
∆ rU m = 295.5 kJ ⋅ mol-1 -5 × 0.008314 kJ ⋅ mol -1 ⋅ K −1 × 298 K ∆ rU m = 283.1 kJ ⋅ mol -1
第一章 气体
1、 斯坦福大学 Lee-Ping Wang 等人在研究经典水分子系统模型改进使用 iAMOEBA 模型, 能够精确的计算水的极化率、蒸发焓、等压热容等热力学性质,并且给出了水的三相图,结 果与书中的水的相图比较,发现有所不同,文献中给出的水的临界参数:临界温度
Tc = 647.1K ,临界压力 pc = 2.2064 × 107 kPa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计算水(水,g)的 van der Waals 常数 a 和 b 的值。 (2)热膨胀系数的定义为 α =
1 ∂V ( ) P , 试列式表示热膨胀系数与温度、体积的关系。 V ∂T
设气体为 van der Waals 气体。 解:
27 R 2Tc2 RTc (1) 根据 a = ,b = ,代入数据得 64 pc 8 pc 27 (8.314 J ⋅ mol −1 ⋅ K −1 ) 2 × (647.1 K) 2 × = 0.56 Pa ⋅ m6 ⋅ mol −2 a= 7 64 2.2064 × 10 Pa b= 8.314 J ⋅ mol −1 ⋅ K −1 × 647.1 K = 3.1 × 10−5 m3 ⋅ mol −1 7 8 × 2.2064 × 10 Pa
ln p s = 38.7855 −
6098 + 4.2398ln T + 2.1506 × 10−18 × T 6 T
(1)请计算在 298K 时 SBAC 的摩尔蒸发焓变 ∆ vap H m 。 解:由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得:
d ln p ∆ vap H = dT RT 2 d ln p ∆ vap H = RT 2 dT d 6098 ∆ vap H = RT 2 + 4.2398ln T + 2.1506 × 10−18 × T 6 38.7855 − dT T 6098 4.2398 ∆ vap H = RT 2 2 + + 12.9036 × 10-18 × T 5 T T ∆ vap H = R ( 6098 K + 4.2396T + 12.9036 × 10-18 × T 7 ) 当T = 298时, ∆ vap H =61202.7 J.mol −1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 应用
4、Kamil Paduszyn ́ski 等人在研究绿色溶剂中的可再生原料:基于二氰胺的离子液体中 D-Sorbitol and Xylitol 的热力学相图时给出溶液的活动与凝固点降低的公式为:
ln a = −
∆ fus H m T ∆fusC p Tfus T + ln fus 1 − − 1 − RT Tfus R T T
(2)
420 K
∆ r H m ( 420 K ) = ∆ r H m ( 298 K ) + ∫ ∆ r H m ( 420 K ) = −77.8 kJ ⋅ mol −1 ∆ r S(420 K) = ∆ r Sm ( 298K ) + ∫ m
298 K
∆C p .m dT
∆ r H m ( 420 K ) = −78.3 kJ ⋅ mol −1 + (420 K − 298 K) × 3.9 J ⋅ mol -1 ⋅ K -1
-1 -1 367.2 K 365.31 K 134.6 J.mol .K 367.2 K 1− 1+ln -1 -1 .K 365.31 K 365.31 K
解得: a = 1.0624 (2)由 a x . B = γ x . B × χ B 得: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科学家 Matti P. Rissanen 等人使用温控管流反应器耦合激光光解光电 离质谱仪研究烯丙基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平衡中,直接测定了在 298K 时的
∆r Hm ( 298K ) = −78.3 ± 1.1 kJ ⋅ mol−1, ∆r Sm = −129.9 ± 3.1 J ⋅ mol−1 ⋅ K−1 ∆C p .m = 3.9 J ⋅ mol −1 ⋅ K −1
(参考文献: Lee-Ping Wang, Teresa Head-Gordon, Jay W. Ponder, Pengyu Ren, John D. Chodera, Peter K. Eastman, Todd J. Martinez, and Vijay S. Pande*, “Systematic Improvement of a Classical Molecular Model of Water ”,J. Phys. Chem. B, 2013, 117, 9956 − 9972)
(Olga V. Dorofeeva,* Oxana N. Ryzhova, and Marina A. Suntsova, “Accurate Prediction of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Organic Azides by Combining G4 Theory Calculations with an Isodesmic Reaction Scheme”, J. Phys. Chem. A ,2013, 117, 6835 − 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