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相关法规、标准的情况介绍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其内容涵盖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
了解和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仅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也是每个消费者应当承担的义务。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该法于2009年通过,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其宗旨是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国家食品安全。
该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食品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其次,我们要了解《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规。
这些法规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安全行业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明确食品安全的具体要求,保障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进行。
同时,还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规定了食品安全监测和评估的具体程序和要求,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需要我们了解。
比如《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是针对特定类型的食品制定的,对于这些特定类型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专门的要求和规定。
最后,我们要了解一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还规定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保障食品安全。
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相关法律法规食品相关法律法规1.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9年颁布的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综合法律。
该法旨在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维护公众健康。
食品安全法涵盖了食品生产、销售、流通、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并规定了相关的监管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2. 食品药品管理法食品药品管理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9年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
该法规定了食品和药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食品和药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方面。
食品药品管理法的颁布旨在加强食品和药品的监管,提高产品质量,保护公众健康。
3.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规,用于进一步明确和详细规定食品安全法的内容。
该条例包括了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4.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办法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07年发布的一项规定。
该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规范,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该办法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标准、检验监测等具体要求。
5.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2年发布的一项规定。
该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该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6.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管理办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管理办法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3年发布的一项规定。
该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公平、公正和科学。
该办法规定了食品抽检的范围、标准、程序和结果处理等具体细则。
7. 食品安全问题投诉处理办法食品安全问题投诉处理办法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04年发布的一项规定。
该办法旨在规范对食品安全问题投诉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及时解决投诉,维护公众权益。
该办法规定了投诉受理的程序、调查处理的要求,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一、食品安全法的背景和意义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法是各国政府制定的维护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二、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发展和体系1. 食品安全法的历史和发展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1982年,中国首次颁布了《食品卫生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 食品安全法的体系框架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包括了食品安全法、相关食品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法规等。
其中,食品安全法是核心和基础,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则是在食品安全法的指导原则下制定的具体规定。
三、中国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以下是该法的几个重点内容:1. 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要求食品生产环节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环节提出了严格的监管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标准要求、原辅料的选择和使用标准、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要求等。
2. 食品经营环节的监管要求食品经营环节是食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食品销售许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的标准要求、食品进货查验等。
3.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要求食品流通环节是从食品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也是食品安全法重点监管的环节。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流通环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食品包装和标签的要求、食品留样等。
4. 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机制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机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安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食品安全法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明确了其职责和权力,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法律法规1.《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国家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检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该法律对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包括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方面。
2.《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对《食品安全法》的具体细化和详细规定。
该条例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和要求。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国家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方法、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内容。
二、标准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的基本标准,它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国家标准主要包括食品的生产工艺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等。
2.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行业组织或专业机构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
行业标准通常是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制定的,但在特定行业中更为具体和细化。
行业标准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方法和要求。
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局部约束力的标准。
不同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地方标准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确保当地食品安全的要求。
总结: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法律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合理选择食品,共同维护社会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1 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对生产、销售、运输、储存、餐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进行规范。
1.2 食品安全的管理原则:公开、透明、科学、法治、安全。
1.3 食品安全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1.4 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政府、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
1.5 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监督检查、处罚追责、公开曝光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依据:食品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内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方法、标志和标签、包装规范等。
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执行: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相关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监督检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9-2023年)》3.1 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目标: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全民学食品安全和全面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3.2 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风险监测等。
3.3 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实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和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4.1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制定目的: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规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4.2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内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监督抽检、召回、处罚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4.3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执行:各级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实施条例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及时发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和数据。
简要注释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法,对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食品安全的管理原则:公开、透明、科学、法治、安全,是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标题: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制作人:(您的名字)制作日期:(制作日期)一、引言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其安全性、质量和健康性关系着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目前实施的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以及解释相关术语,给泛博消费者提供便利。
同时,也提醒泛博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遵守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积极推进食品质量与安全。
二、食品法律法规1.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领域的基础法律,于2022年通过,并于2022年及2022年两次修改。
该法规定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并明确了相关部门应对违法行为进行的处罚措施。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我国制定的对食品产品及其相关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规范性文件,对于控制食品污染、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包括了一系列行业标准、技术标准、检验标准等。
3.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是我国食品药品监管的基本法规,主要规定了负责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的部门、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以及其监管的主要领域、监督力度和检查方法等内容。
4.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是针对《食品安全法》制定的实施规定,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规范要求与作业流程,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执行。
三、食品标准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用量、用途、检验方法和标志等,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防止食品安全问题。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部份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2- 食品卫生标准:GB 31621-20223. 地方性食品标准地方性食品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为规范本地食品格业而设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当地经济特色产品的生产操作和质量标准等问题。
四、注释与法律名词1. 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食品安全:指食品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质或者微生物,能够保证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习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习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保障食品安全是国家的法定职责。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法律,于2009年通过,并于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该法律主要包括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监督管理等内容。
1. 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了食品的安全性、可追溯性、优先预防、科学管理等。
这些原则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和原则。
2.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质量负有责任,包括确保食品安全、合规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3. 监督管理《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严查违法行为并依法给予处罚。
此外,监督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和公开,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于2015年12月1日发布,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是对《食品安全法》的补充和细化,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的可行性。
2. 食品标签《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标签的内容和标识进行了规定。
食品标签应当标明食品的名称、成分表、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相关信息。
3. 食品安全追溯《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食品行业相关主要法律法规和标准

食品行业相关主要法律法规和标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我们所摄入的食品是安全、健康和符合质量标准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规范食品行业。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涵盖了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是食品行业中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该法明确了食品安全的定义,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安全、进行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如实标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等。
同时,它也规定了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
除了《食品安全法》,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这部法律主要针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规范,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包装、标识、质量检测等方面。
它强调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如农药、化肥、兽药等的使用规范,以确保农产品在源头阶段就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在食品标准方面,国家标准是最为权威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的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等都有明确的限量规定。
以食品中的微生物为例,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中允许存在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限。
这有助于防止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食物中毒等问题。
此外,还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通常是由相关的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适用于特定的食品行业领域。
地方标准则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的,旨在满足当地食品生产和消费的特殊需求。
在食品生产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遵守良好生产规范(GMP)。
GMP 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厂房设施、设备布局、人员卫生、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生产出的食品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食品销售环节,也有一系列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法
123号令
GB 7718-2011
√
√
√
X
√
√ 部分有要求
√ 增加联系方式
√
√
√
√
√
√
√
√
√ 添加剂通用名称X √ 增加食品添加剂项X
➢ 背景: 食物过敏是客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在现阶段 我国对食物过敏尚缺乏风险分析的情况下,食物过 敏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沟通工作应当分阶段逐步 开展。
标示内容-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
➢ 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在标签内 容
对于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要求在标 签上标示不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
标示内容-定量标示和规格
➢ 配料的定量标示
特别强调添加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含量 特别强调配料或成分含量较低或无时,应标示含
量
➢ 净含量和规格
净含量:净含量+数字+法定计量单位 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在同一展示版面标示 固、液两相物质食品应标示固形物含量 规格的标示:单件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和件数
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 存条件
对于关乎商业秘密的内容如未在标签上表示,则 应当在说明书或合同中注明。
22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标准的主要变化
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框架
立项制定/修订
GB2760 的发展
➢ GBn50-1977 ➢ GB2760-1981 ➢ GB2760-1986 ➢ GB2760-1996 ➢ GB2760-2007
2760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 用的,不需要标示
17
附录B 食品添加剂在配料表中的标示
示例
➢ B.2.1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 ➢ B.2.2 功能类别名称 +国际编码 ➢ B.2.3 功能类别名称 + 具体名称 ➢ B.2.4 功能类别名称 + 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
*(过敏原或个别无INS编码) ➢ B.2.5添加剂单列项
定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如苯甲酸
B.1.5食品用香精的辅料 ➢ 生产、贮存和应用必需 ➢ 符合QB/T1505《食用香精》规定 ➢ 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品种和使用量 ➢ 在最终食品中不起技术功效目的
B.1.6食品用香精标签 ➢ 符合QB/T4003《食品香精标签通用要求》规定
➢ 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仍然执行现行的GB7718,2010 年6月1日以后,还执行质检总局的《食品标识管理规 定》
13
预包装食品标签法规要求的比较
标识项目 1 食品名称 2 食品的产地 3 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 4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5 净含量
6 配料清单 、配料定量标识
7 企业所执行的标准号 8 质量等级 9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 10 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11 中文说明:
说明: ➢ 该条文是对标准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和共同使用范围的着色剂、防腐
剂、抗氧化剂在其共同的使用范围内混合使用时如何确定各自使用量的 规定。 ➢ 不具有同一功能或具有同一功能没有相同的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不受 本条约束; ➢ 其中着色剂要求具有同一色泽,如同是红色或蓝色,如果一种添加剂是 红色,一种添加剂是蓝色,即使其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在使用时也不 受本条的约束。 ➢ 按照该条要求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
B.2食品用香料分类: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改变
使用原则
➢ 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 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 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 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标准替代情况 ➢ 增加了2007年至2010年卫生部公告内容 新旧标准的主要变化 ➢ 标准名称 ➢ 标准格式
➢ 查询方式的修改:删除了原标准中表A.2 ➢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修改
(营养强化剂挪到新GB14880,消泡剂纳入助剂) ➢ 修改了食品分类系统 ➢ 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用香料的分类; ➢ 增加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
食品添加剂的现状
法规环境: ➢ 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问题 ➢ 对食品添加剂的严格监管 ➢ 对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认知
新标准 ➢ 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标准 ➢ GB 26687-2011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制/修订的标准 ➢ 食品添加剂规格标准——指定和制定 ➢ 食用香精——立项修订为安全标准 ➢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安全标准—— 起草过程中
以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 范围: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不包括增味剂 B.1.2 ➢ 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自限性 ➢ 列出了没有加香必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类别 B.1.3 ➢ 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品种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 新增
B.1.4 ➢ 同时具有香料和食品添加剂功能的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2760规
剂名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每个添加剂品种规定的主要内容
➢ 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
➢ 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 ➢ 食品添加剂的CNS号
GB7718 食品添 加剂标示
➢ 食品添加剂的INS号
➢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 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修改了个别添加剂名称: 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成分及其含量。”
12
目前标签管理的现行规定
➢ 质检总局《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7年102号令)
➢ 质检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2009年123号令)
➢ 卫生部等七部委2009年6月《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 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52号)
“在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之前,原有食品相关标准继续有效。”
直接向消费者提供
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
不适用于食品储运包装标签和散装食品 标识。由于储运包装不属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
食品包装,旨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不必要 按预包装食品标签标注。
标示内容-食品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
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 功能类别名称+具体名称/国际编码(INS号) 与其他配料一同标示或建立添加剂项 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不包括其制法 小于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的添加剂,若符合GB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1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
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2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19
附录C 部分标签项目的推荐标示形式
推荐标示形式,参照选用;可调整;应容易识读,并与推荐形式基 本涵义保持一致。
➢C.1净含量和规格 ➢C.2日期 ➢C.3保质期 ➢C.4储存条件
非强制性标示内容-致敏物质的标示
➢ 八大类,参照CODEX STAN 1,规定对配料中的食品 过敏原在配料表中以易辨识的名称标示,或在配料 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 加工助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要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 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
谢谢!
➢ 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框架
➢ 前言 ➢ 正文 ➢ 范围
术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食品用加工助剂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 附录
– 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 B食品用香料名单 – C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 D胶姆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 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23个) – F食品分类系统 (16大类)
➢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1年6月20日实施)
确保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 严格审查产品配方中食品添加剂使用 ▪ 食品添加剂否有合法有效的证照 ▪ 标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不断改版
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12年4月26日前改版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11年6月20日前改版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14880-xxx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涉及标签改版,过渡期未知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 xxxx-xxx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涉及标签改版,过渡期未知 食品营养标签标准》
其他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
是否涉及标签内容,过渡期?
保持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原则
关键点: ➢ 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
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标准的主要变化
背景
➢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食品安全标 准应当包括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 标识、说明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