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1.4 功率 教案

合集下载

9年级物理苏科版 上册教案《 功率》

9年级物理苏科版 上册教案《 功率》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11.4 功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关于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应用,另一部分是功率的测量。

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功率的含义,会利用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和测量。

难点是学生对功率含义的理解。

第一部分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健身教练通过改变健身操的节奏来控制成员的运动量,为什么?”引入课题。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由学生根据图片讨论相关问题。

第一、二个问题由学生单独完成,第三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做功快慢。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迁移到做功快慢的比较,这样的教学复习了旧知识,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内容。

关于功率公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对于功率的单位和一些功率值由学生阅读课本,介绍瓦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一些物体功率的介绍,使他们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功率,从而增加关于功率大小的感性认识。

功率公式的应用,教师补充几个例题让学生完成,巩固一下。

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印象深刻,又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部分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之前学习的内容理论性较强),然后引出下一个问题讨论如何测量猴子爬到竹竿顶端的功率,让学生总结方法,说明需要测量仪器。

教学过程中通过登楼活动认识功率概念以及测量猴子爬杆的功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与设计表格,同学交流评估方案的优劣与实验结论、教师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形式更富吸引力,课堂具有更多的生成性。

在每一环节中均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准确、恰当、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信,使整个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充分展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关于人上楼时的功率。

由于这个活动需在室外完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先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下一课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

教法分析:根据学科、教材特点及相关的课程标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1.4《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章节为11.4《功率》。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3. 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功率越大,表示做功的速度越快;功率越小,表示做功的速度越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难点:功率公式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汽车加速、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关注做功的快慢。

2. 概念讲解:介绍功率的概念,解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公式推导: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推导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4. 关系探究: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功率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功率公式的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布置一道有关功率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行驶了500米,用了3分钟,求小明的功率。

答案:功率P=W/t=500J/180s≈2.78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讲解、实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4功率 教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4功率 教案设计

《11.4 功率》教学设计
3
⑷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⑸想一想:
a.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跑步等)
b.健身教练为什么能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来控制学员的运动量?
5、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两台机器,甲做了1000J的功,乙做了2000J的功,则()
A.甲的功率大
B.乙的功率大
C.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一样大
D.无法比较
例2:如图所示,某工人在30s内用力F将重为8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已知A与地面的摩擦力为重力的0.25 倍,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这个工人所用拉力F
及做功的功率大小分别是()
A.200N 40W B.200N 80W
C.100N 20W D.100N 40W
例3:某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0kW,恰能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4.5km,其间发动机共做功_______J,汽车行驶时受到的
阻力为_____N。

当汽车上坡时,只能保持36km/h的速度匀速
行驶时,此时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_______N。

答案:⑴D ⑵D ⑶9×106J,2000N。

3000N。

三、复习巩固
小结: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2.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含义?
3.如何测你上楼的最大功率?
四、作业



思。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4 功率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4   功率  教案

教案课题三、功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通过知识迁移,由速度类比出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3)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运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运用功、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设计实验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

教法及教具秒表,刻度尺,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讲练结合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手写)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1)测量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写出物理量名称及符号)(3)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和。

(4)人上楼时的功率的表达式是:P=(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表)阅读〗课本第19页:马力——功率的一种单位1马力≈W反思悟学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思考〗人体活动过程中通常要克服哪些力做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当1、甲用力推一辆小车。

经过3分钟小车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50米,乙用同样大小的力推另一辆小车,经过6分钟小车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那么( )A.甲和乙做的功一样多B.甲做的功多堂检测当堂检C.乙做的功多 D.乙的功率是甲的功率的两倍2、在进行“谁上楼功率大”的比赛中.某同学从一楼到四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A.3W B、30W C、300W D、3000W3.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A.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C.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D.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4、一个体重为400牛的学生在10秒内跑上4米高的楼,则(1)这位同学所做的功为多少(2)功率是多少?5、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40N的泥桶,若动滑轮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均不计,工人在10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9m,则拉力做的功是多少?拉力的功率是多少?6、一辆汽车重为5×104N,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lmin,已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的0.06倍.求:(1)汽车在1min内行驶的距离(2)汽车在1min内做的功(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9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11.4 功率》01名师教学教案设计

9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11.4 功率》01名师教学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11.4 功率》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四节《功率》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功》知道功是做功多少的物理量的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在做相同功时,为什么一个用时多一个用时少,来进行认识功率这一物理量,本节课旨在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做功快慢的,而功是做功多少的物理量,也为在九年级下册的电功率做一个铺垫,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速度的类比加深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从而锻炼学生的类比思想。

三、学情分析1.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机械,以及功,并且能够算出物体在不同状态下所做的功。

2.由于刚刚学习完功,在引入功率后,学生对于功率与功两个物理量很容易混淆,不仅是物理意义,包括单位,所以在讲课时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着重突破。

3.在九年就下册中也将学习电功率,所以在本节课中通过家用电器的铭牌简单介绍电功率,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的概念并且能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

并且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功率。

3.了解功率的国际单位和实际单位。

4.通过类比速度的建立过程,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5.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功率这个物理量,并且知道感受功率单位的大小。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功率,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并会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能够区分功与功率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带铭牌的充电器,插板学生准备:回顾功的定义,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回顾如何研究速度这个物理量的。

六、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实物展示法,多媒体展示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用多媒体投影出课本图11-33)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他上楼需1.5min。

有一次,跑步上楼只花了40s。

在这两种情况下:1.小明的重力哪一次做得功多?做功大小怎么计算?2.做功相同,为什么花的时间不同呢,这说明什么呢?做功不仅有多少的问题,还有快慢的问题,怎样表示做功的快慢呢?我们用功率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4 功率教案2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4 功率教案2

功率教案苏科版功率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四章第五节内容。

为了比较做功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功率的概念。

它上承功的概念,下启热机功率、电功率,是重要的一节。

本节内容有功率的定义,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公式。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功率概念§了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了解一些机器的功率及意义§ 学习类比方法(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3. 教学重、难点由于功率知识贯穿物理学始终,又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功率概念学生没有前期知识和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理解困难,在建立功率概念的同时,又要进行认识方法的渗透,所以功率概念的建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法分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学生特征为依据,教学内容为基础,本节课教学采用“实验——问题——讨论——归纳——应用”的教学模式。

具体程序是:(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活动中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解决方案。

(3)、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建立功率的概念。

(4)、应用功率概念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程序1、由于功率概念是建立在功的知识基础上,所以在课前复习功的计算公式以及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2、为了引入做功也有快慢之分,同时与复习问题相辅相成,用一具体功的计算问题做引课材料,既达到进一步复习的目的,又不着痕迹地提出了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3、在新课教学中分为三个组块第一、设计实验,两组学生比赛搬砖。

目的是为建立功率的概念,包括描述做功的两种方法,与速度概念的类比,学习功率的公式、单位,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完成德与教育目标。

第二、设计学生跳台阶实验,主要目的深化功率概念,帮助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完成知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第三、提出人跑步功率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进行课堂反馈,检查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4《功率》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依托,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

同时,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功率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为例,如电风扇、电视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电器在工作时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器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讲解功率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并解释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做功/时间。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器在工作时的功率。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巩固:安排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计算不同电器在工作时的功率。

并通过解答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活动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对功率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能够熟练地运用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功率的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功率实验,增进家长对学校教学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1单元简单的机械第四节功率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1单元简单的机械第四节功率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1单元简单的机械第四节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1单元简单的机械第四节,主要讲述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做功 / 时间。

3.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 = 1J/s。

4.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了解功率与做功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2. 重点: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率的日常生活实例,如:为什么汽车的发动机功率越大,行驶速度越快?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单位。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功率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的作用,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力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求物体所做的功和功率。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功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的作用,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力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已知力F的大小为10N,求物体所做的功和功率。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做功 / 时间3. 功率的单位:瓦特(W)4.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的作用,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力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已知力F的大小为10N,求物体所做的功和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
2.知道功率的概念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W和P=Fv 难点: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功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导入
(请你帮忙)工地上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学生回答的方法可以总
结为两种:一种是人工,一种是机械。

1、两种方法对砖做功一样多吗?
2、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引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
理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中不仅做功多少很重要,同时做功的快慢也很重要。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参照比较运动的快慢运用类比法,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总结,并得出功率的定义)
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①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做功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板书: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功与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W
功率的定义式:P=
t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功率的常用单位:kW(1kW=103W)、MW(1MW=106W)
介绍为什么用瓦特做功率的单位(瓦特的贡献)
小资料:用图片打出一些运动物体,让学生猜的功率的单位
如: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1_____;长时间运动的功率可达70_____
抽水机的功率大约是1.2_______;
轿车的功率可达66________
马长时间拉车的功率约为450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功率的计算
例题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解先计算起重机做了多少功,再求单位时间做的功,这就是功率
起重机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F=G=mg=0.7×103 kg ×10N/kg=7×103 N
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4m
所以起重机所做的功是 W=Fs=7×103 N ×4m=2.8×104 J
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是 P=t
W =s J 15108.24 =1,9×103 W (学以致用) 汽车行驶中,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长的上坡路段,司机要加速还是减速才能确保汽车顺利到达坡顶?为什么?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P = F v
当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P=t W =t
Fs =Fv 可得公式P=Fv 学生根据知识点讨论教师总结:
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由P = W/t = Fv 可知,减速可增大牵
引力使车顺利上坡
小活动:学生设计实验:
小红和爷爷想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率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价
检验教学成果:知识擂台赛(闯关篇,冒险篇)
作业布置:书后习题
教学反思;
1.在帮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时,可以由速度的定义、电功率的定义来类比分析,引出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也可以让学生由平时生活中表示某人快慢的比较入手,如小学时联系写字的快慢等等,总之,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率是所做的功与完成功所用时间共同决定的。

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

2.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活动比赛,比较做功的快慢,来理解功率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