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成功之道

合集下载

成败晋商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0篇)

成败晋商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0篇)

成败晋商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成败晋商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0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晋商和徽商成功的最关键不在勤劳,而在于官商勾结

晋商和徽商成功的最关键不在勤劳,而在于官商勾结

晋商和徽商成功的最关键不在勤劳,而在于官商勾结明清盐业专卖下的官商勾结,先后成就了富甲天下的晋商和徽商。

“成也官,败也官”,明末开中制改变,晋商被迫退出盐业;而在清末废除盐商垄断特权后,徽商就无可奈何地走向了衰落。

经常有人说,晋商和徽商的成功是由于“勤劳”和“诚信”。

勤劳是中华民族之美德,连斯密、伏尔泰这样的洋人也赞扬过,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诚信的故事也车载斗量,为什么其他人不成功呢?晋商和徽商成功的原因很多,当然要包括山西人的诚信和徽州人的“徽骆驼”精神,但最关键还在于官商结合。

山西人和徽州人是在盐业专卖的制度下靠与官府的勾结而成功的。

盐业专卖在明代演变为开中制。

明初,蒙元势力在北部边疆成为心腹大患,明政府在从辽东到甘肃的九个边防重镇驻有80万军队,后勤保障成了大问题,于是,利用所控制的盐业专卖权,让商人把粮食等物资运到边疆,以换取盐引(领取和销售盐的凭证),到指定盐场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销售。

这就是开中制。

最初,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开中制从事盐业贸易,并没有什么资格限制,为了防止官员腐败,还禁止达官贵人参与其中。

但盐业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官员就利用其特权垄断了这个行业。

晋商和徽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晋商起源于盐,并不是山西人多地少,人民勤劳走上了经商之道,而是有可以交易的食盐而走上了经商之道。

晋商从南部起家,正在于这里有运城的池盐。

但是如果不是借助于官府的势力,在盐业专卖制之下也只能受尽官府盘剥小打小闹,或者成为私盐贩子。

小打小闹和走私违法都不可能造就这一个大晋帮。

晋商的真正起家靠的是官。

也就是说,晋商是通过官商勾结来挖到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积累的。

晋商第一代富商大多有官场背景。

最典型的大概是蒲州(今永济县)的张王两家了。

王家经商从明代的王瑶和王现兄弟开始。

这兄弟二人转辗全国许多地方,但也只是小有成就。

王氏的真正大富是从事盐业,靠的是权力。

王瑶的三子王崇古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

晋商五大经营谋略

晋商五大经营谋略

晋商五大经营谋略讲求经营谋略,在经商活动中把握正确的经营术是商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明清晋商成就斐然,与其经营谋略应用得当有关。

他们正确地吸收古人的经商经验,在经营活动中善于审时度势,灵活机动,薄利多销,慎待相与,重视信息。

1、审时度势:战国时大商人白圭把经营术概括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晋商颇精此道,他们有商谚称:“屯得应时货,自有赚钱时”;“人叫人,观望不前,货叫人,点首即来。

”明代蒲州商人王海峰,当蒲州人大多西到秦陇、东到淮浙、西南到四川经商时,他却深思熟虑看中了到人们不愿意去的长芦盐区去经商。

当时长芦盐由于官僚显贵、势豪奸绅上下勾结,使这一盐区的运销不能正常进行,商人纷纷离去。

但王海峰在了解该盐区运销史、盐政情况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断然决定在长芦盐区经商,并向政府提出了整顿盐制、杜绝走私的建议。

后来,长芦盐区经过整顿,盐的运销又繁荣起来,盐商又蜂拥而至,长芦盐区的税收也随之比过去增加三倍多,王海峰也成为这一盐区的著名富商,动辄万金毫不在意。

明代大学土张四维说:“海峰王公者,雄奇人也。

……胸中有成筹矣,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

”又有盂县商人张芝,尤善审时度势,“时邑帽贾素有毛毡冠于南者,值吴三桂反,道梗莫敢行,芝出廉价收其货毅然往,至半途适藩削平,国家偃武修文,货售如流水,……家计因之而裕。

”洪洞人王谦光经营山东盐,“累致万金,时盐运日弊,知已不可为,乃决计弃去。

后山东盐务果益疲,商大困,人自危,时谦光谢业已久,不受其害,人皆服谦光远见。

”阳城王重新“性沉厚,饶智略,少贾于外,不数载,资雄一方。

”又有王海者“幼从父贾河南,……才能颖敏,智谋勇略雄一方”。

这些例证都说明,善于审时度势,是经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灵活机动: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消费者要求也不断变化,故商业活动必须灵活机动,善于组织顾客最需要的货源,才能达到购销两旺。

如旅蒙商经历200余年长久不衰,其中有一条经验就是组织货源有针对性,营销方式灵活。

晋商文化精髓20个字

晋商文化精髓20个字

晋商文化精髓20个字
晋商文化精髓可以用“诚信、勤奋、谨慎、团结、创新”这20个字来概括。

1、诚信:晋商以诚信为本,注重信誉和口碑,讲究“一诺千金”,在商业活动中始终坚守诚信原则。

2、勤奋:晋商勤劳刻苦,不怕吃苦,勇于创业,不断追求卓越,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谨慎:晋商在商业决策中稳健谨慎,重视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冒险和投机行为。

4、团结:晋商注重家族和乡亲之间的团结合作,形成了紧密的商业网络和互助机制,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5、创新:晋商敢于创新,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为商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这些晋商文化精髓不仅是晋商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应该借鉴和学习的优秀品质。

《晋商成功之道》课件

《晋商成功之道》课件
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人才选拔与培养
总结词
晋商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机制, 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并注重培养和激励。
详细描述
晋商在选拔人才时,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品德、能力和 潜力,而非仅仅看重学历或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面 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全面评估应聘者的素质。 在培养方面,晋商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定期培训、师 徒制、轮岗锻炼等,以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拓宽视野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晋商还设立了激励机制 ,如晋升制度、奖金制度等,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
传统工艺
晋商的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和历史文化内涵,是晋商文化遗产的 重要组成部分。
晋商在商业经营中传承了许多传统工 艺,如制茶、酿酒等,这些工艺至今 仍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商业文书
晋商在商业活动中留下了大量的商业 文书,如账本、合同等,这些文书记 录了晋商的商业活动和商业思想。
PART 06
PART 05
晋商的文化传承
晋商的家族文化
家族凝聚力
晋商家族注重团结和凝聚力,通 过家族的力量共同应对商业挑战

家族传统
晋商家族传承着丰富的家族传统, 如家规、家训等,这些传统对晋商 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 用。
家族教育
晋商家族注重教育,培养出了许多 优秀的商业人才,为晋商的商业活 动提供了人才支持。
艰苦创业
总结词
晋商在创业过程中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辛,敢于拼 搏。
详细描述
晋商在创业初期往往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困难 和挑战。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经 营模式和发展道路。同时,他们也注重勤俭节约、精打细算 ,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晋商成功之道

晋商成功之道

►大德通票号1921年稽核分号号规: “每年正月初八日,选派稽核一二人分巡各庄。 当选员不拘住家住外,临期带祁信前往。稽核之事 如左:专查内外事件;帐簿折据;本号人位优劣; 审查社会之情形,定进退之标准。”
“稽核员往返各处之川资旅费,一切零用,开单 结讫,各庄不得酬送分文。己身臵买衣物等件,实 记实结,运费厘税,一同结讫,以取正己正人。” “稽核员每到一庄,协同首领,对本庄伙友,宣 读章程一遍,然后依章程次第认真实行查核。如有 违章情事,若系伙友所犯,稽核与首领权事之轻重, 有黜陟之权,不待商祈,勒令回祈出号。此层务须 破除情面,勿稍瞻徇,有负职责。”
(3)对于工作人员,规定凡分号经理,务须尽 心号事,不得懈怠偷安,恣意奢华;凡一般工作 人员,强调和衷为贵,职务高者,对下要宽容爱 护,慎勿偏袒;职务低者,也应体量自重,不得 放肆。 (4)严禁陋习。规定不论何人,吃食鸦片,均 干号禁。前已染此弊者,责令悔改,今后再有犯 其病者,依号规分别处理。各分号难免有赌钱之 风,今后不管平时过节,铺里铺外,老少人等, 一概不准,犯者出号。游猖戏局者,虽是偶蹈覆 辙,亦须及早结出,刻不容缓,严行禁之。
►乾隆《祁县志》:定襄邢渐达,“十五岁而 孤,……而自事生业,艰苦备尝,不辞劳瘁,自 奉俭约,……盖自服贾以还,一切货物往来,俱 存宽厚”。
7、渠本翘与保晋公司
四、组织架构
1、东家——掌柜——伙计三级结构 2、股份制:银股与身股
五、管理制度
1、掌柜全权管理 (1)全权授权经营:大掌柜一个人决定资金运用、 业务往来、人员进出和内部管理。 (2)限制东家行为。 ►不许“三爷” 进商号。 (3)联号经营。 (4)稽核分号。
六、营销谋略
1、精准的市场定位 ► 大 盛 魁 服 务 蒙 古 牧 民 组织针对性货源:肉食、砖茶、斜纹 布、蒙靴、马毡、木桶、木碗、奶壶 等等。 组织骆驼小分队:游牧生活,居住点 分散且不固定。 赊欠和物物贸易:货币经济不发达。

晋商成功的三个精神

晋商成功的三个精神

其次,群体精神是经商活动中业务扩大与商业竞争的需要。随着山西商人活动区域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商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于是山西商人从家族到乡人间,逐渐形成‘同舟共济’的群体。如明代蒲州人王氏,‘其闾里子弟,受钱本持缗券,以化居于郡国者,肩相摩趾相接也’。由此可知,从王氏那里得到资金的子弟很多。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张四维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参赞机务,王崇古官居宣大总督、兵部尚书,马自强曾任礼部尚书。三家的联姻,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清朝乾隆末年,在典当业中已出现了所谓‘江以南皆徽人,曰徽商;江以北皆晋人,曰晋商’的说法。‘晋商’这一名称的出现,说明清代山西商人已逐步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商帮。清后期,山西票号在国内8O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号,从而形成了一个汇通天下的汇兑网络,也是以乡人为主体形成的山西商人群体。
山西商人的进取心还表现在强烈的开拓精神上,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有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如著名的大盛魁商号,其创始人之一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幼年家贫,为生活所迫,曾为人佣工,在清军费扬古部充伙夫,服杂役,后来与山西祁县人张杰、史大学一起随营贸易,先是肩挑负贩,拉骆驼,后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开‘吉盛堂’商号,其后改名为‘大盛魁’,几经磨难,终于白手起家,到雍正时大盛魁已经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号了。
敬业:是事业成功的源泉,而勤奋、刻苦、谨慎的作风,又是敬业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勤奋:这是大多数山西商人具有的良好品德。如山西定襄邢九如‘少贫乏,年十四失情,……越二载,其大父即辞世,家道益困,公以母老弟幼苦无资,不得已弃学就商,甫弱冠远服贾于京东之赤峰县,……勤劳四十余载,而家道卒致丰。’榆次人李智春,‘生贫家,幼父母卒,兄佣工,仲兄且殇,于是学商于直隶顺德府布店,数十年勤劳无间,为执事者所重,积有余资,乃旋里娶妇王氏,……三子皆成立,长商于赤城,次二、三子耕作,后家渐起。’永济人赵俊,‘为富家贾于江南,勤俭着闻’。

浅析晋商成功的原因

浅析晋商成功的原因

浅析晋商成‎功的原因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

故晋商即指‎山西商人。

山西人自古‎善于经商,这在史书中‎其实是屡有‎记载的。

明清时代,晋商雄据徽‎商、粤商、闽商、潮商、宁波商、江右商、吴越商等十‎大商帮之首‎,演出了一场‎长达五个世‎纪的大型历‎史活剧。

其舞台之广‎大,演员之众多‎,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人们也往往‎把晋商与意‎大利商人和‎犹太商人相‎提并论。

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说法。

晋商在长达‎五个世纪的‎商业金融活‎动中,长期执掌全‎国内外贸易‎之牛耳,绝不是偶然‎的,作为商帮之‎首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

首先,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

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1)进取精神,由利益而起‎动的进取精‎神,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战于‎商场的精神‎动力。

清人纪晓岚‎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

"这就是说,事业不成,甚至连妻子‎也不娶。

可见山西人‎是把经商作‎为大事业来‎看,他们通过经‎商来实现其‎创家立业、兴宗耀祖的‎抱负,而这种观念‎正是使其在‎商业上不断‎进取的极其‎巨大的精神‎力量。

(2)敬业精神,晋商的敬业‎精神,也是常为人‎所称道的。

在封建社会‎中,传统的观念‎是重儒轻商‎,故四民中以‎士为一等,商为末等。

但明清山西‎商人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商‎和士农工是‎同等重要的‎事业,都是本业,同样要敬。

晋人摒弃旧‎俗,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

榆次富商常‎氏,有清一代不‎绝于科举,但绝不轻视‎商业,而且是把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投入‎商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成功之道茶叶之路山西并非产茶之乡,但明清以来,运销蒙俄的茶叶几乎由晋商垄断。

几百年来,形成了一条由南到北经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的国际商路——以输出茶叶为主的茶叶之路。

这条由晋商拓展出的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叶之路,成为其发财致富一个历久不涸的财源。

清代学者王先谦说:“中国红茶、砖茶、帽盒茶均为俄人所需,运销甚巨。

此三种茶……向为晋商所运。

”清代著名的茶庄有100多家,其总号大多设于晋中,分号设于汉口、张家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恰克图(位于中俄边界,中俄各建城毗连,中方叫买卖城,俄方叫恰克图)以及俄国的许多城市。

财东就是晋中的富商,仅祁县一地就有永聚祥、恒中恒、大德兴、大德诚、大玉川、巨盛川、天恒川、宝巨川、长裕川等十余家茶庄。

成千上万的祁县人供职其中。

张家口,山西帮茶商竟有百余家。

其中在砖茶上以“川”字为商号标记的“两大”、“两长”字号,即长裕川、长盛川、大玉川、大昌川等素负盛名。

这四大茶庄均为清廷特允皇商,持有天子赐予的“红色龙票”,从收购、运输,直到俄蒙贸易皆通行无阻,受到各方保护。

俄蒙商人只要见此“龙票”,就争相易货,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凭证。

在堡子里鼓楼西街茶庄故址中,至今仍保存着乾隆皇帝赐给“大玉川”的一块双龙石碑,上面镌刻着它在发展中俄、汉蒙贸易中做出的贡献。

这“大玉川”就是誉满海外,由大盛魁投资十万两创建的“三玉川”茶庄。

清朝后期,每年蒙俄需中国茶叶40多万箱(蒙古24万箱,俄国17万箱,每箱55-65斤),即2000多万斤。

雍正时,恰克图的中俄贸易额每年为几万卢布;乾隆时,每年达几百万卢布;道光时,每年约1000万卢布;咸丰二年(1852年)高达1500万美元。

晋中茶商原主要采买武夷山区的茶叶,茶市在福建省崇安县的下梅镇。

初为散装茶叶,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后将散茶压制成块,状似砖,遂名砖茶(亦称茶砖),当时在茶区采摘茶叶,就地加工。

于是,晋商创办的砖茶作坊,成为江南的著名手工业,每年雇佣成千上万的农民从事此项茶叶加工。

茶由产地陆运至河口(今江西省铅山县),再水运经信江、鄱阳湖、长江至汉口。

19世纪50年代初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茶商改为采运两湖茶,而湖茶更适合俄蒙人的胃口。

以后遂主要采买湖南安化县、临湖县羊楼司、聂家市及湖北蒲圻县羊楼洞的茶。

加工后的茶先集中于汉口,由汉水至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赊旗镇(赊旗镇就是今社旗县,晋商叫它十家店,因此地有10家著名的客店专营运输兼保镖。

在此经营茶盐的山陕富商集巨资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山陕会馆,1988年被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叶驮运由此北上,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然后在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恰克图。

骆驼是沙漠之舟,通过大戈壁,比马车、牛车都安全、快速、便宜,每驼可驮200公斤,从张家口到恰克图约1500公里,40天可达。

当时条件异常恶劣,有人描述道:“绵绵斯道,几不逢人……百里逢井,数日不见人为常事。

水味则苦咸而外,腥且臭,浊且涩,犹宝如玉液。

长途举火,马矢代薪,炊灶作食。

或带水适断马矢难得,则并日而食。

……五月中旬以后,至中元日,无风,不异赤道。

若艮地狂飙,披裘不及,则冷如隆冬。

”山西商人正是以这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为自己铸就了利润的“金砖”。

山西许多人家经常教育子弟:“好好写字打算盘,将来长大住上个茶票庄”。

“坐官的入了阁,不如在茶票庄当客”(客指外出当老板)。

在众多山西茶庄中,经营对俄茶叶贸易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

常氏一门,自常万达于乾隆时从事这项贸易开始,子孙相承、历经乾、嘉、道、咸、同、光、宣七朝凡150余年。

及至晚清,在恰克图十余个较大的山西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省巨商和外贸世家。

祁县渠家“长裕川”茶庄也毫不逊色。

茶叶贸易为渠家开辟了致富财源,它以专营茶叶发达,继而兴学堂。

办实事。

长裕川财股、身股各半的20股生意中,渠家除其财股之外还有两三分身股。

每逢开账分红,一股便可得七八千两白银,折合白洋一万余元。

至于其资财多少难以想象。

在抗战爆发,日军侵祁期间,日军在长裕川老号院中挖防空洞时一下掘出白银40万两。

由此可见渠家的殷实富有。

从小伙计做起实现发财的梦想,须有坚忍不拔和一以贯之的精神。

不管别人的嘲弄,只要默默地坚持到底,换来的就是别人的羡慕。

日本流传着一个江户时代精诚开启金石的故事。

江户时代有一位具有十万石诸侯地位的“松之位”艺妓,就是名播一时的“高尾大夫”。

她所接的客人只限于诸侯或富商巨贾,是一般武士或商人高不可攀的一朵花。

有一次,一位在染房作工匠、名叫老久的年轻人,在街上目睹风闻已久的高尾大夫风采时,竟看得目瞪口呆,一动也不动。

老久于是暗自下定决心,开始省吃省用,拼命工作,想与她幽会一次。

三年之后,老久储蓄了15两黄金,来跟高尾大夫相会。

临别时这位艺妓说:“请再光临。

”他竟然回答:“我得再等三年才能再来一次。

”这位艺妓觉得奇怪,得知老久为了跟她共度一宵,竟然苦干了三年,遂被他的诚实、纯真所感动,说:“我这里的年限一满,就嫁给你。

”据说,后来这位艺妓果真和老久结婚,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创立了全江户第一的染房。

全球闻名的日本松下公司老板对此感慨万千,说这种把一件事认真贯彻到底,实在有气魄、有胆量。

人生有超越得失的一面,对自己所决定的,即使赌注一命也要勇往迈进,又有什么不可呢?历史上很多成功的晋商都是从小伙计做起,他们的韧力与这种精神和气魄何其相似!早年间,把新进店铺学做生意的小伙计美其名曰“相公”。

由相公熬成师傅,最少要经过三年艰辛的日子。

无论寒暑,学徒每日天不亮就得起床。

一睁开眼就马不停蹄地忙开了:先到灶房生火烧水,随即悄悄上柜房替掌柜倒尿盆,然后是里里外外地洒水打扫。

待掌柜起床,又须立即去叠被褥,端洗脸水。

掌柜的净面完毕,呼噜呼噜地抽水烟,学徒偷空把冲好的鸡蛋汤捧至面前。

等这些事告一段落,火旺锅煮,赶紧下米搭笼,淘菜揉馍。

开饭时,要给掌柜和师傅们端送,并且双手捧举碗碟,恭恭敬敬搁放。

伺候老板吃喝完后,自己才敢狼吞虎咽地用点简易饭菜。

开完饭,快速洗锅涮碗,收拾灶具,之后,马上去站柜台。

当营业员的学问很多,一见顾客进店,先是笑脸相迎,继而察颜观色,介绍商品,任其挑选,务必将买卖做成,不能让买主走掉。

那时,有些乡绅喜欢代邻居赊账置婚丧嫁娶物品。

这是较大的主,甭瞧是欠账,由于货价暗暗提高,所赚利润比出现款尚高。

因此凡遇这样的人进店,掌柜的早有嘱咐,要求格外热情接待。

他们一到,相公们便立刻迎上前去,“张爷”、“李爷”地呼唤,接着是为其打土撩衣,请入柜房,泡香茶,端点心。

时至中午一时左右,相公去煮午饭,伙计们仍在营业。

午餐毕,相公仍去店面卖货。

掌灯时分,始允许搭板上门。

晚间,除帮助师傅们清点整理货物、安排掌柜的休息外,自己还要学打算盘,练毛笔字或熟悉记账知识,不到11点睡不了觉。

在“六必居”酱菜园当店员,更为吃苦。

冬天不许生火,说是怕烟熏火燎酱菜走味。

“三九”、“四九”时节,直冻得小伙计们牙关打颤,浑身发抖。

后边场子里负责腌制酱菜的工人,一个个手脚开裂偌大的口子,甚至流脓淌血,针扎般疼痛,许多人冻下了病根。

当时门面上无坐凳,只能站着,好多学徒娃们的腿都立得肿过。

更特别的是数了九,仍和夏季一样,让伙计吃凉馍。

据此,流传着“要想活受屈,就进六必居”的顺口溜。

正是这些小伙计经过学徒时期的多年磨炼,逐渐锻炼成熟悉业务,能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商号人才,还有不少人成为叱咤风云的商号经理和主管业务人员。

若无精诚的意志,万难开启“掌柜”的金石之门。

最早的期货经纪人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期货交流所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并根据合约规定的条款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的交易行为。

期货交易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回避现货价格风险。

现代有组织的期货交易产生于美国芝加哥,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开始从事农产品的远期买卖。

从历史进程看,期货交易是由现货交易发展而来的。

业界认为,在13世纪比利时的安特卫普、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18世纪日本的大阪,就已经出现了期货交易的雏形。

殊不知18世纪的中国包头,也有了这种贸易形成的雏形——“买树梢”,发明者就是晋商乔氏鼻祖乔贵发。

最早踏上包头这块土地的汉人是山西的旅蒙商人,紧跟着是开荒种地的山西北部农民。

当时。

清廷解除了汉蒙贸易的禁令之后,曾随康熙皇帝的亲征部队随军服务的小商贩们,由于他们最先了解蒙古地区的道路交通,通晓蒙古人的习俗语言。

特别是了解汉蒙商品的巨额差价,所以他们捷足先登,率先占领了这个市场。

巨额的差价和随之而来的巨额利润刺激这些商贩们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刺激更多的买卖人涌向这里。

这些买卖人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为根据地,南下汉口,北上蒙古,形成了庞大的经营规模。

大批的买卖人和众多的运输工具驼、骡、马等需要大量的粮食,而当时从归化城到包头有大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等待开垦,于是晋北的农民纷纷来口外开荒种地。

到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清廷颁布了劝耕劝垦的政策后,开垦的人更汹涌而来。

这样,一方面有大批的从事汉蒙贸易的商人需要粮食,一方面又有大批的垦荒种粮的农民提供粮食,于是在二者中间的空档上又出现了中间阶层:粮店和草料铺。

他们从农民那里购买粮食,以满足旅蒙贸易商人的需要,从中获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专业粮店和草料铺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经营手段日趋提高。

同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激烈的竞争更促进了业务素质和经营手段的提高,比经验,比胆量,比经营艺术,比战略目光,直到比冒险精神。

于是,“买树梢”这种极需胆量、冒险精神和战略眼光的期货交易方式的雏形出现了。

乔贵发在与那些春来冬去的农民打交道中觉出,由于对粮价剧烈波动的担惊受怕,这些农民普遍有一种求稳的心理;另外,他们冬去把卖粮的银子全部带回,春来时却舍不得多带文钱出来,在春夏之季他们往往因手头拮据,急需银子。

根据农民的这两个特点,乔贵发发现了发财的机会:在他们刚刚春种夏耘,尚未秋收时,便给他们一个粮价,让他们“稳住”,同时按这个粮价付给他们部分银子,帮他们拮据的手头宽裕起来。

他给了农民两个方便,自己也得了两个方便:放银子的高利息,和比秋天买粮价低得多的价格。

农民或急于得到现钱,或乐于得到稳定的粮价,纷纷与乔贵发合作了。

乔贵发在春夏之际按定价付了部分银子,到秋天不管实际粮价多高,他会按定价如数收回粮食。

这个差价去掉利息便是他的赚头了。

乔贵发善于算计,更有眼光,他往往在去年粮价暴跌农民们心有余悸,而实际上今年粮行行情可能上扬的时候做这种生意。

赚头大,胆量大,操作难度大,这种风险、利润都很大的买卖,让同行们瞠目结舌,望洋兴叹,很快乔贵发的草料铺成了包头地面上财力最雄厚的商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