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细菌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实验。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氧气的释放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首先,将水变量水平调整至同一高度,然后将一些植物叶片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中,以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

将这些叶片放置在室内光照条件下,并用漏斗收集由叶片释放的氧气。

通过测量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氧气产生量,从而得到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二:光合作用的光照适应性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光照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将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叶片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光强计测量不同强度的光照,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明显的“光饱和曲线”,即随着光照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但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实验三:光合作用的温度适应性温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将同一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温度饱和曲线”,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开始下降。

实验四: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可以将植物叶片放置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计测量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二氧化碳饱和曲线”,即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以及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定量和定性地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反应条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以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可表示为: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通过检测氧气的产生量、有机物的生成量或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指标,可以评估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碘液2、实验设备光照培养箱(可调节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真空抽气装置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等玻璃仪器四、实验步骤1、制备叶绿体提取液选取新鲜的菠菜叶片,洗净擦干后去除叶脉,称取 2g 剪碎放入研钵中。

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以及 5ml 蒸馏水,充分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用纱布过滤到离心管中,以 1000 转/分钟的速度离心 5 分钟,弃去沉淀。

上清液即为叶绿体提取液,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测定氧气的产生量取两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标记为 A 和 B。

在 A 瓶中加入 5ml 叶绿体提取液和 5ml 碳酸氢钠溶液,B 瓶中加入 5ml 蒸馏水和 5ml 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对照。

将两个锥形瓶同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30 分钟。

培养结束后,使用真空抽气装置将瓶中的气体抽出,通过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氧气,并用量筒测量氧气的体积。

3、测定有机物的生成量另取两个洁净的试管,分别标记为 C 和 D。

在 C 管中加入 2ml 叶绿体提取液和 2ml 碳酸氢钠溶液,D 管中加入 2ml 蒸馏水和 2ml 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对照。

将两个试管同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 小时。

培养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液体取出,在沸水浴中加热 10 分钟以终止反应。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课题:光合作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观察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
3.运用科学知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践。

三、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物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是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特殊生物代谢过程,包括光吸收、合成叶绿素、光化学分解水、质量交换,以及根部吸纳水、提取养分,并通过有机物的合成,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小苦苣苔:将小苦苣苔拿出,放在室温下;
2.准备实验用具:将绿色磁性钢球、蓝色磁性钢球、小叶片、杯子和太阳光放入实验室;
3.将小苦苣苔拆开,将磁钢球放在杯子中,用放大镜观察;
4.照射小叶片:将小叶片放在杯子里,用太阳光照射;
5.包括叶片和磁钢球放在室温下,定时观察;
6.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
实验开始前,绿色磁钢球离叶片距离约20 cm,蓝色磁钢球离叶片距离(即叶面与磁钢球之间的距离)约40 cm。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摘要】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生化过程,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本实验利用水培法观察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氧气的释放量来评估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1.引言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化过程,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它是维持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本实验通过控制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来研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验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小麦幼苗、水培液、光照强度调节装置、叶绿素提取液、透明塑料袋等。

2.2实验方法2.2.1准备工作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水培液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孵化。

待幼苗生长至2-3片叶时,将其移植到透明塑料袋中。

2.2.2实验组设置将小麦幼苗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分为4组。

第一组作为对照组,置于室外自然光照下。

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通过光照强度调节装置来控制。

2.2.3测定叶绿素含量在实验结束后,从每组的小麦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然后使用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量。

2.2.4测定氧气释放量在实验过程中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小麦幼苗的氧气释放量。

使用气体分析仪检测袋内氧气浓度的变化,计算氧气释放速率。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叶绿素含量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自然光照组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而其他光照组的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叶绿素合成,进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速率。

3.2氧气释放量变化通过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小麦幼苗的氧气释放量可以评估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一 光合作用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一 光合作用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合作用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LICOR6400便携式光合蒸腾仪测定光合速率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氧气的生成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的生成量来表示。

该仪器采用气体交换法来测量植物光合作用,通过测量流经叶室的空气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叶室内植物的光合速率。

中CO2三、实验材料、设备1.实验材料大小合适的小麦活体叶片2.设备和仪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蒸腾仪四、操作步骤1.开机预热将LICOR6400光合仪打开预热30分钟,目的使LICOR6400光合仪性能更加稳定。

分析器调零2.CO2按照显示器中的提示进行操作,待数值稳定后按确认键确认分析器调满3.CO2标准气接出来的管子,接上“IN”并确认,把管子接有把已知浓度的CO2分析器校准界面下按照显示器上的提示进行调瓶子的的那头放到室外。

然后在CO2满操作,输入气源浓度360ppm。

4.选择开路测量方式,把安装叶室手柄上的两个管子分别与仪器面板上对应的接口相连,然后把叶室手柄上的传感器电缆插头插到面板上的“手柄接线”插座上并拧紧。

选择手动测量方法,按确认键。

5.记录实验数据五、结果处理1.实验结果2.实验结果计算与分析(1)小麦净光合速率的计算去掉一个最大值2.93(umol/ m2﹒s)一个最小值-0.25(umol/ m2﹒s)后计算Pn=(0.46+0.48+0.76)/3=0.567(umol/ m2﹒s)(2)实验结果分析由于当天的环境条件不稳定且阴天,利用的人工光源光强度较弱,所以测定的结果不具有可靠性。

出现了一个最大值表明光合速率旺盛,出现了一个负值表明小麦的光合作用小于其呼吸作用。

影响其光合作用主要的因素有①光照②温度浓度③大气湿度④CO2六、注意事项1.本仪器使用前必须预热,以保证仪器性能的稳定性。

2.本仪器在每次开机测量时,都要先对CO2分析器进行调零,调零工作在测定一段时间后也要进行。

光合作用机理探究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机理探究实验报告

光合作用机理探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深入探究光合作用的机理,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转化以及物质的合成与变化,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重要的生物过程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复杂的步骤和化学反应。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关键色素,它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产生 ATP 和 NADPH,同时水被分解产生氧气。

在暗反应阶段,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并合成有机物。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小球藻培养液。

2、实验设备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研钵、移液管、容量瓶、试管、滴管等。

3、实验试剂丙酮、乙醇、碳酸钙、石英砂、蔗糖溶液、磷酸缓冲液、碳酸氢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1)称取新鲜菠菜叶片_____g,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石英砂,再加入_____mL 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体积比为 1:1),充分研磨成匀浆。

(2)将匀浆过滤到容量瓶中,用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冲洗研钵和残渣,直至滤液达到刻度线。

(3)以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作为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45nm 和 663nm 处测定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

(4)根据公式计算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含量。

2、光反应的测定(1)取适量小球藻培养液,分为两组,一组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光照强度为_____μmol/m²·s),另一组置于黑暗中,培养相同时间。

(2)培养结束后,离心收集小球藻,测定两组小球藻中 ATP 和NADPH 的含量。

3、暗反应的测定(1)准备若干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模拟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和适量的磷酸缓冲液。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小球藻培养液,在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光合速率实验报告结论(3篇)

光合速率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实验方法1.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光照强度的光源照射植物叶片,记录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

2. 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在不同CO2浓度下培养植物,测定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

3. 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将植物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光合速率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光照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光合作用的其他限制因素(如CO2浓度、温度等)成为限制因素。

2. 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

当CO2浓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这可能是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色素对CO2的吸收达到饱和,导致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3. 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

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光合速率开始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高温导致光合色素降解、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四、实验结论1. 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高,植物的光合速率越高。

2. CO2浓度也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速率越高。

3. 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较为复杂。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但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光合速率开始下降。

4.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外界环境条件,合理调整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促进植物生长。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研究实验报告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研究实验报告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研究实验报告摘要: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基础过程之一。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光强条件下的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并探讨光强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引言: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速率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生理学和环境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鲜活的绿叶样本、圆柱形烧瓶、强光灯、电子天平、浓度为0.03%的硫酸铜溶液、滤纸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收集新鲜的绿叶样本,并洗净。

b. 实验组装:将一个鲜活的绿叶放入圆柱形烧瓶中,加入足够的浓度为0.03%的硫酸铜溶液。

将烧瓶封闭,并连接到强光灯下。

c. 光照操作:开启强光灯,使其照射到烧瓶中的绿叶样本上。

d.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开始后一定时间内,烧瓶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光强条件下的实验组,并记录了实验开始后一定时间内烧瓶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烧瓶中气体体积增加的速率较慢。

而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烧瓶中气体体积增加的速率较快。

这说明光强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光强越大,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光照提供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植物能够更充分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实验还观察到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烧瓶中气体体积的增加速率逐渐趋于稳定。

这表明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达到了光合作用速率的饱和点。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光强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越大,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同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会达到饱和。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其他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例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光合作用机理的理解,以及优化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探究实验实验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不止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这样,最终不同的光合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二.实验目的: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三.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1.实验材料:菠菜、暴马丁香、生菜、稠李树叶2.实验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在60-90。

C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3.实验器材: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烧杯、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盖玻片、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天平、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一)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法)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分别称取、剪碎菠菜、暴马丁香、生菜5g叶片,放入研钵中。

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10mL酒精。

快速、充分研磨。

根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乙醇中溶解的特性,用无水乙醇可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过滤后收集滤液(将研磨液迅速倒入三层滤纸的一侧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备用。

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过的定性滤纸剪成6 cm×l cm的条,一端剪去两角,距该端lcm处用铅笔画一条极细的横线。

传统做法: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线,待干燥后再重复画2~3次。

改进做法: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直接压在铅笔线上,重复2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将干燥后的三个植物的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放入有少许(2~3mL)层析液的烧杯中。

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条,烘干后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5.整理、洗手。

(二)将层析液换为93号汽油重复上述实验(经上述实验发现盖玻片蘸取滤液效果明显优于毛细吸管,所以后续实验都采用盖玻片)(三)水浴加热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将研磨法提取滤液的过程改进为剪碎菠菜、生菜、及暴马丁香叶片后,分别用天平称取5克,加入试管,同时加入10ml无水乙醇,在70——下水浴加热5min,注意用棉花或者卫生纸封好试管口。

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过的定性滤纸剪成6 cm×l cm的条,一端剪去两角,距该端lcm处用铅笔画一条极细的横线。

改进做法: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直接压在铅笔线上,重复2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将干燥后的三个植物的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放入有少许(2~3mL)层析液的烧杯中。

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条,烘干后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5.整理、洗手。

(四)水浴加热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将上述步骤中的层析液改为93号汽油五.实验结果分析在这则实验中,我们尝试了较多的改进方案。

1.毛细吸管画出的滤液细线粗细较难把握,且跑出的色素条带较弯曲,需要较好的操作技术,但采取盖玻片蘸取滤液画出的滤液细线,滤液浓度较容易分布均匀,且跑出的四条色素条带直且粗细均匀。

2.酒精水浴法提取绿叶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研磨法,且操作更便捷,5-6min即可。

省去了研磨的麻烦。

且四条色素带颜色更深,效果更明显。

,3.叶绿素含量菠菜>生菜>暴马丁香,条带更清晰,颜色更明显。

实验二: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探究一.实验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

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来定量地表示。

本实验利用了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原理。

将绿色的嫩叶抽气,使其内部气体全部逸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浮力减小,叶片就会沉到水底。

再给予叶片一定强度的光照,一段时间后因光反应产生的氧气会充斥在叶片的细胞间隙中,浮力增大,叶片会从水底浮起。

光照强度不同,光反应产物的多少也不同。

用红白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光源在不同的距离照射水中的嫩叶,来调节光照的强度。

也可以用不同功率的光源在同一距离照射水中的嫩叶,形成光照强度不同的条件。

通过吹气制造CO2浓度不同的溶液,探究不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通过观察同一时间内装置中叶片浮起的数量,由此认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探究红色、蓝色及白色三种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 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三.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1.实验材料:菠菜叶2.实验试剂:自来水(最好是加热后的冷却水)3.实验器材:三只烧杯、直径一厘米的铁质钢笔帽、量筒、注射器、四十瓦台灯三盏、红色和蓝色塑料袋四.实验步骤及现象:(一)探究不同光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用直径1cm铁质钢笔帽打下菠菜叶20片叶圆片。

注意叶片的选择,叶片的薄厚、颜色、鲜嫩程度要尽可能一致。

打孔时要避开大的叶脉。

2、将小圆形叶片放入注射器中,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

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这一动作可重复几次,但注意不要抽得太狠,避免将叶片细胞结构损坏。

只要小圆形叶片沉入水底就可以了。

3、取3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放入叶圆片,每杯6片,按颜色的光质进行处理,即三个40W台灯为光源,分别在烧杯上罩上红色及蓝色塑料袋,另外一组不做处理,做空白对照。

4、记录每一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观察60分钟),计算各处理叶圆片上浮所需平均时间。

5、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内三个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或观察、记录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浮起相同数量小圆形叶片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现象:(二)探究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用直径1cm铁质钢笔帽打下菠菜叶20片叶圆片。

注意叶片的选择,叶片的薄厚、颜色、鲜嫩程度要尽可能一致。

打孔时要避开大的叶脉。

2、将小圆形叶片放入注射器中,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

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这一动作可重复几次,但注意不要抽得太狠,避免将叶片细胞结构损坏。

只要小圆形叶片沉入水底就可以了。

3、取3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放入叶圆片,每杯6片,第一个烧杯不做处理,空白对照,第二个烧杯和第三个烧杯分别用塑料吸管吹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

且第三个烧杯中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高于第二杯。

4、记录每一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观察60分钟),计算各处理叶圆片上浮所需平均时间。

5、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内三个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或观察、记录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浮起相同数量小圆形叶片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现象: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烧杯一(空白)二(低浓度CO2)三(高浓度CO2)叶片漂起的时间(min)第一片叶漂起未漂起2819 !第二片叶漂起未漂起未漂起未漂起第三片叶漂起未漂起未漂起未漂起)五.结果分析在不同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叶片飘起数目:蓝光>红光>对照组,叶片飘起时间:蓝光<红光<对照组,可近似认为在补充蓝光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优于补充红光照射。

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探究中,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并未做完,但可以看到补充溶液二氧化碳浓度的烧杯中,第一片叶子飘起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可见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加快光合作用强度。

但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比如叶片捶打过度容易造成叶肉结构的破坏,叶绿体受损,从而光合速率降慢。

另外,建议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来做这则实验,进一步排除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个人心得在这次实验中,我的任务是PPT制作和实验报告的汇总。

实验前,小组内先针对此次实验展开了讨论,准备实验相应材料,我们选取了菠菜、生菜、暴马丁香、稠李等植物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对比。

我们的实验主题分为两项: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二、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的探究。

我们吸取了上一次实验的经验,在这一次实验前我们对实验的主题和操作过程进行了讨论,并有了实验前的计划。

我们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设计的主题是对菠菜、生菜、暴马丁香三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分离对比,调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绿色植物,同时,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转变自己的身份。

从一名生物教师的角度出发,注意查阅网络上相应的光合作用改进实验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与传统方法进行效果对比,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最优、最高效的改进实验。

简化中学生物实验的操作难度,提高实验的操作效率和成功率。

1.把传统的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一步改进为尝试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后画线,并与传统做法的现象进行对比。

经实验现象,我们发现这种做法确实优于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的效果。

2.我们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得知,将剪碎的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并进行“”水浴加热5-6min,即可较好的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我们将这种做法与传统的研磨法现象进行对比,发现改进后色素提取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做法,且操作较易实现,更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3.同时,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在我们的实验中,经对比,发现层析液分离色素条带的效果明显优于93号汽油,虽然层析液的毒性较高,但是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更便于得到较好的实验现象。

这些改进的积累在未来的中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尝试,相信会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另外,我们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针对一些发生的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未来相应教学打下基础。

在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的探究中,我们选择了关于不同颜色光质和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探究,在光质颜色影响的探究中,我们尝试用相同瓦数的台灯上罩着蓝色、红色塑料袋来补充蓝色或红色光,但是实验过程中可能由于台灯亮度不够,或者材料选取不当的原因,效果显示的并不够突出。

另外,这一过程的原因也有可能和叶片的吹打过度,造成部分叶绿体结构破坏,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影响的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也不是很突出,未来有机会对此部分实验可以做更多的设计,思考最有做法。

同时,如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尝试做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探究等。

但具体的实施做法还有待研究。

目前在该部分的实验设计明显超过了一课时。

总的来说,我们的实验前半部分尝试较成功,后半部分的实验还有待进一步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