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合集下载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的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的分析篇1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古诗十九首鉴赏

古诗十九首鉴赏

古诗十九首鉴赏古诗十九首赏析古诗十九首之一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注释】〔青青陵上柏二句〕『陵』,大的土山。

『柏』,四季常青的树木。

『青青』,犹言长青青。

『磊磊』,众石攒聚貌。

『涧』,s间的溪流。

这两句是托物兴起的,用以兴起生命短暂,人不如物的感慨。

﹝忽如远行客﹞『忽』,速貌。

『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

离家远行,思家更切,到了那里,尤其不能久留。

不但极言生命的短暂,而且暗示有厌世的意思。

﹝斗酒相娱乐二句﹞斗酒指少量的酒。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

﹝冠带自相索﹞『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

『索』,求也。

『贵人自相索』,是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

﹝长衢罗夹巷二句﹞『衢』,四达之道,即大街。

『罗』,列也。

『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

这两句是说大街的两旁,罗列着小巷,许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门,则面临大街,以见气概之盛,引人注目。

〔两宫遥相望二句〕『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极宴娱心意二句〕『极宴』,穷极宴会。

『戚戚』,忧思也。

上句写那些冠带人物们的生活现象,下句写他们的现实心情。

说明:这首诗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古诗十九首之二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津路?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注释】〔良宴会〕『良』,善也。

『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

〔杂具陈〕『具』,备也。

『陈』,列。

『杂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

〔弹筝奋逸响二句〕『筝』,乐器。

『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

『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

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

下列哪些是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下列哪些是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被誉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它们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和传颂。

下面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古诗十九首的主题1. 古诗十九首是王之涣在唐代初期写的一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与唐代其他的诗歌一样,古诗十九首也大部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美好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2. 除了描写自然风景,古诗十九首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其中有的诗歌关注世间百态,有的诗歌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有的诗歌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3. 古诗十九首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价值1. 古诗十九首以其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2.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创作上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古诗十九首在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一。

三、古诗十九首的传播价值1. 古诗十九首在唐代即受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热情追捧和传颂,被广泛流传。

在后世,这些诗歌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编入了各种文学选本并被作为教材传授。

2.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艺术性上,更体现在它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上。

这些诗歌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情感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古诗十九首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对于当代人来说,阅读古诗十九首不仅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更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积淀和魅力。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五言组诗。

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值得品读。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十九首原文《行行重行行》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青青河畔草》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之五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之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皎夜光》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冉冉孤生竹》之八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五言之冠冕古诗”——《古诗十九首》赏析!带说明

“五言之冠冕古诗”——《古诗十九首》赏析!带说明

“五言之冠冕古诗”——《古诗十九首》赏析!带说明《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说明】本篇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玉台新咏》列为枚乘作品。

这是描写一个女子对其离家远行爱人的思念的诗。

诗中运用比兴手法表达难言的无限深情,话语不多,而余意无穷。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说明】本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二篇,是一首思妇诗。

倡女,即歌女、舞女。

荡子,是指游子,在外乡漫游的人(不是指浪荡不正的人)。

这两句是说思妇从前是倡女,后来嫁作荡子妇。

荡子久在外头游荡不归,思妇深闺空床独守,想念伊人,孤独而寂寞。

前半部分,是春意盎然、人美妆红;后半部分,道出思妇身世及寂寞难耐的情思。

全诗看似平淡无奇,有条不紊,不动声色,但丽质天成,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汉乐府·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平民化?)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

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之异同查看批注(一)内容上,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有共同的一面,即都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及时行乐的生活观;但汉乐府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古诗十九首》多关注人生,题材范围宽窄不同。

艺术上,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表现方法、诗体、风格、语言等各具特色。

从内容上看,(作者的层次有别)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

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

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

《古诗十九首》就是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生活的病态反映,它的题材范围比起汉乐府民歌来,就狭窄得多了。

文化批评:古诗十九首的评点

文化批评:古诗十九首的评点

VS
人生苦短与及时行乐
古诗十九首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人生苦短 、及时行乐的思想。现代人可以从这些诗 歌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思考如何在有 限的时间里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视角下的艺术特色分析
语言优美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 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现代读者可 以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从中 学习到文学创作的技巧。
音韵和谐
02
古诗十九首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平仄和韵脚的巧妙运用,使
诗歌更具音乐美感。
修辞精妙
03
古诗十九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意境之深
情感深沉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 真挚,往往能触动读者的内心深
处。
意象丰富
古诗十九首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来 表达情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
田园之乐
总结词
古诗十九首中也有一些诗歌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 向往。
详细描述
在《迢迢牵牛星》中,“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绘了田园生活中宁静美好的场景 ;《采葵莫伤根》中的“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珍视和
保护意识。
忠君报国
总结词
古诗十九首中还有一些诗歌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批评古诗十九首的 评点
目录
Contents
• 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介绍 •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分析 •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 古诗十九首的影响与评价 • 古诗十九首的现代解读
01 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
古诗十九首创作于东汉末年,这一时 期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士人阶 层对现实感到失望和苦闷。

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

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

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原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生别离〕是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

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涵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

〔各在天一涯〕『涯』,方也。

〔道路阻且长〕『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

〔会面安可知〕『知』,一作『期』,义同。

〔胡马依北风二句〕『依』,一作『嘶』。

『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依北风』和『巢南枝』是动物一种自发的怀念乡土情感的表现。

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恋故乡吗?〔相去日以远二句〕『远』,指时间而言。

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弛松了。

〔浮云蔽白日二句〕『文子』:『日月欲明,浮云蔽之。

』『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

』『浮云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比喻。

一般的习用于谗臣之蔽贤,『白日』是隐喻君王的。

这里则以之象征她远游未归的丈夫。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各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

『浮云』,是设想他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

『顾』,念也。

『反』,同『返』。

〔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而说的。

『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

〔岁月忽已晚〕『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言流转之速。

〔弃捐勿复道二句〕『弃「和『捐』同义。

『弃捐』犹言丢下。

『勿复道』,不必再说。

上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但她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末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