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消 防 史 简 介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双方损失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
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
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
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
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
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
中国近代史简单介绍

中国近代史简单介绍
中国近代史是指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历史时期,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的简单介绍:
1. 清朝末年(19世纪中叶):
-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剥削,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政治体制的腐败。
- 同时,中国内部也出现了一系列反清起义和改革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2. 辛亥革命(1911年):
- 辛亥革命标志着清朝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 革命中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3.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 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治混乱、战乱和外国侵略。
- 国共两党展开了长期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根据地,并领导武装抗击日本侵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立,中央人民政府成为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4.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 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工业化和农村集体化运动,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 1978年开始,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逐步引入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 当代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挑战,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民国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民国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与演变。
其中,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朝代中的民国进行简要介绍。
一、清朝灭亡与民国的建立19世纪末,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外侮,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道德沦丧引发了民众强烈的不满。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随后在各地爆发了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二、民国初期的政治动荡民国成立后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
袁世凯试图将中华民国变成他的个人威权政权,但遭到了各方的抵制。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分裂的局面,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
同时,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殖民和侵略,给中国政治和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三、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在中国政局混乱的背景下,北洋政府逐渐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
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经历了各种冲突和斗争,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形成了广东的联省政府,孙中山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四、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接任国民党领导人,并发起了北伐战争,旨在统一中国。
1927年,北伐战争成功结束,国民党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革命。
这一时期,中国政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挑战,也出现了新的政治力量。
五、抗日战争与民国的结束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中国各界和各个政治势力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民国时期的抗日战争持续了8年,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两次国共内战,中华民国政府退出中国大陆,台湾成为了中华民国政府的所在地。
六、民国的影响和意义民国时期虽然存在着各种政治和军事的动荡,但对中国历史与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民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民国时期也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等人物,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授课学习笔记一、历史、立法背景中国早在 1957 年11 月 29日,就由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十六次会议。
原则批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对消防监督工作实施机关、消防监督机关的任务、防火责任制度、消防组织等作了规定。
共12 条。
同时,提出了我国的第一个消防工作方针:。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1984 年 5 月 1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消防监督条例》作了较大的补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充和修改。
共 7 章 32 条。
提出了我国的现行消防工作方针:quot预防为主,防消结合quot。
1998 年 4 月 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对消防条例作了修改、补充、完善。
共 6 章 54 条。
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8年消防法颁布施行十年来,对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消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为了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有必要对消防法进行修订。
2002 年 6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消防法执法检查组执法检查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建议对消防法予以及时修改。
本次消防法修订草案是由公安部研究起草,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国务院于 2008 年 4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消防法(修订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后,常委会工作机构将修订草案印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等单位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站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2008 年 6 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审议。
2008 年 10 月 28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消防法。
共 7 章 74 条。
自 2009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深入了解我党的光辉历程,认真总结和学习党的历史经验,能够激发人的爱党、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1919-1927)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
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
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世界各国消防介绍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消防简介第一节美国消防简介一、美国消防局主要功能(一)灭火。
灭火是消防机构的传统任务。
美国消防员每天与住宅、工业场所、商业场所和山林火灾做斗争。
每种情况都需要专门的训练、装备,并且不断变化资源等级。
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依赖消防机构,并需要有更多的消防员接受交叉训练,以满足他们所面对的日益增加的更多种类的危险威胁的处置要求。
(二)紧急医疗服务。
大多数美国消防局都承担一定水平的紧急医疗服务,从初级生命救护到高级生命救护。
许多消防局要求消防员接受训练并达到紧急医疗救护初级技术水平,部分消防员达到护理师水平。
这使得消防局可以提供如高级强心剂管理和麻醉剂管理等抢救生命程序。
在过去的20年里,许多消防局的紧急医疗服务出动已经超过了灭火出动。
在许多辖区,紧急医疗服务出动数量占年出动量的60%以上。
(三)危险品。
危险品处置需要培训专门的危险品技师,这些人除具备消防技能外还要具备化学师的知识。
另外,危险品技师还要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准备和响应进行训练。
危险品事故的范围包括从类似贮存有氯气的私人库房火灾的小规模事故到诸如火车出轨导致无水氨、汽油或其他危险或易燃物质溢出的大规模事故。
装载有潜在致命危险货物的火车、卡车以每天近百万次的出货量在全国各地穿梭,并且这些物质的贮存和使用已变得非常普遍,发生危险品事故的潜在危险随处可见。
(四)法规实施。
在许多辖区,消防局承担建筑用房和火灾预防法规的执行。
这就包括执行法律以阻止那些被认为可能对公共健康、安全和社会安全造成危险的行为。
法规执行官员负责实施检查以确保每栋建筑物符合地方或州法令的规定。
法规的强制执行通常由消防执行官办公室负责。
(五)山林野火扑救。
大多数大规模山林火灾发生在国家森林公园或其他联邦国土,许多从事山林火灾扑救的消防员属于联邦政府的雇员。
美国林务局、国土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为了适应特殊的任务需要,快速支援队、空降消防员、飞行队、泵浦和手工灭火作业班是美国山林火灾防御的主要力量。
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近代国防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
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的国防指导思想;“以军压民”,“贫国臃兵”的国防建设思想;“愚兵牧民”,“莫谈国事”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防斗争策略。
结果导致有国无军,有国无防。
导致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共上的“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防开始进人了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这边是近代国防的基本概括。
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定鼎中原。
自顺治开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五代,经历了177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
但是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势力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每况愈下,有国无防,内乱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初期统治者还注重海防建设。
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
但从道光年间开始,朝政日益腐败,防务日渐废弛。
特别是袁世凯在《军政司试办章程折》中说:“中国军政废弛,匪伊朝夕。
其弊端之尤著者,在于营制不一,操法不齐,器械参差,号令歧异。
为将者不习谋略,为兵者半属惰游。
平时而心志不相浮,临阵而臂指不相使,聚同乌合,散如瓦解”。
清军的精华北洋水师也是“日久玩生,弃兵于操驾事宜全不练习,遇敌之时雇佣舵工,名为舟师,不谙水务”。
边防废弛,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甚小且不能及远。
《消防部队发展简史》PPT课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年鸦片战争以年鸦片战争以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近代工商业开始迅速发展火灾因素随之增多火灾频频发年四月初十吉林府城发生大火如千军卷席火海烈焰翻腾从西南到东北绵延十几华里肆无忌惮地烧了整整两天一夜把满清王朝在吉林省数百年之积蓄烧的荡然一空繁这场大火浩劫之后据吉林府城巡警局劫后户口考查共有户口考查共有2458户化为灰烬烧死人数不计其数灾区占全城其数灾区占全城25是清朝未年最大的一场火灾
该《章程》规定:警察“公所设立消防队专管救 火事宜”;消防队设队长一名、巡官两名、书记 一名、巡长14名、巡警126名、伙夫14名。“消防 警察由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必须身体强壮, 品行端正,粗通文理者为合格”;“对于恪守规 章,经年无违犯者”、“奋斗扑救,肢体受伤者” 和“冒险抢救人命,查有证据者”,给以提升、 录功或赏银等奖励,而对于“不守规则,屡教不 改者”、“漫不经心,损坏器具者”和“收受馈 赠,亦近招摇者”,则给予降职、记过或革退等 处罚。此外,《章程》还对消防警察训练、救火 方法、火警信号、火警出动灭火方法、火场组织 等有关事项都有明确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消防史简介
火对人类有着巨大的贡献。
古人发明用火,是第一次能源的发现,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掌握熟食。
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繁衍的大事。
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
西方流传火的传播者是普罗米修斯。
然而火的出现,火灾的阴影并始终伴随身后,人类抗御火灾经历与人与自然不断协调的过程并组成一个人与火的历史。
消防”一词,系日本语,在江户时代开始出现这个词。
最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
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词开始普及。
但“消防”的根在中国。
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
“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
火灾与消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
在各类自然火灾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
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臻完美。
中国消防历史之悠久,从已发现的史实来看,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是无比伦比的。
《甲骨文合集》刊载的第583版,第584版两条涂朱的甲骨卜辞,记录了公元前1339——1281年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奴
隶主的三座奴隶主的三座粮食仓库。
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火灾记录。
面对防范和治理火灾,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和史家,则一向十分看重。
春秋早期在齐国任宰相,并使齐国富强起来,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的政治家管仲,他就把消防作为关系国家贫富的五件大事之一,提出了“修火宪”的主张。
春秋晚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他所作的《春秋》及其后世门人所撰的《左传》,记载了火灾23次,数量之多,居所记各类灾害的前列,开了国史记载火灾的先河。
战国时的思想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注重实践,在《墨子》一书中,在防范和治理火灾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主张。
他在《备城门》、《杂守》、《迎敌词》等篇中提出许多防火技术措施,既在设置、建造的具体要求,又有明确的数字规定,可以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消防技术规范的萌芽。
我们祖先在同火灾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种经验的科学概括最早见于《周易》:“水在火上,既济。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东汉史学家荀悦在《申鉴。
杂言》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的“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夏四月,汉高祖的陵寝发生火灾,汉武帝当即脱下“龙袍”,穿了五天白色的冠服,反映他对火灾心有恐惧,采取了一种虔诚的自我的遣责任的第一道“罪已诏”。
以后历
史王朝的皇帝,继承这一做法。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皇宫三大殿发生火灾后,明成祖在“罪已诏”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对治国安民的十二个方面进行深刻反省。
清乾隆皇帝弘历有关炎灾的“上渝”,仅《中国火灾大典》收录的就达54次,为历代皇帝之最。
在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二十一日,乾清宫不慎失火,此时弘历已87岁高龄,身居太上皇位,但他仍承担了主要责任,在“罪已诏”中说“皆联之过,非皇帝之过”。
“御灾防患”,各级地方行片长官职责所在,他们为保一方平安,也曾大力推行“火政”。
像汉代成都太守廉范,唐代岭南节度使杜预、永州司马柳宗元,宋代的户县知县陈希亮,明代徽州知府何歆等,因大力推行“火政”,造福人民,“民感之”,史家为他们立传,人民为他们建祠立碑,有的古迹至今犹存。
清朝的封疆大臣林则徐,每到一地,发生火灾,必到场参加扑救,更为人们称颂。
西汉长安“每街一亭”,设有16个街亭;东汉洛阳城内二十四街,共有24个街亭。
这种需内的街亭,又称都亭。
唐代京师长安,没有亭,却建有“武候铺”的治安消防组织,分布各个城市和坊里。
这种“武候铺”,大城门100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小坊5人。
受左右金吾下属左右翊府领导。
在全城形成一个治安消防网络系统。
北宋开封“每坊三百步有军巡铺一所,铺兵五人”,显然是唐代“武候铺”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元化的正史中未见有“军巡铺“的记载,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却有与军巡铺完体相同的“遮荫哨所”。
而明朝内外皇城则设有“红铺”112外,每铺官军10人。
这些虽然各异,但它们都是
城市基层的治安消防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公安派出所或警亭
在宋朝,管理公众事务的消防治理,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支由国家建立的城市消防队。
这种城市消防队,无论组织形式及其本质,与今天的城市消防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支国家消防队创建于北宋开封,完善于南宋临安,到淳佑十二年(1252年)临安已有消防队20隅,7队,总计5100人,有望火楼10座。
中国古代的消防,作为社会治安的一个方面,没有独立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机构。
从汉代中央管理机构的“二千石曹尚书”和京城的“执金吾”开始,均“主水火盗贼”,或“司非常水炎”、“擒讨奸猾”。
消防机构同治安机构始终在一起,也就是水火盗贼不分家。
这种始终一体的治安消防体制直到社会分工已相当细化的今天,尽管我国的消防治理已有相当独立的管理范围,但就国家体制而言,消防治理同维护社会治安的各项工作仍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这是中国的一种历史传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灾也随之增加,而消防治理、消防技术又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1850年,美国研制成功现代马达泵浦(MototPpmp)消防车。
这种消防车以汽车内燃机动力联动机动离心泵,每分钟出水达1360升,可同时供2-3支水枪使用。
1908年,上海市工部局火政处从美国购进一辆类似的消防车,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部泵浦消防车。
这是一辆敞蓬车,车轮是木制轮幅、外包橡胶轮胎,没有照明灯也没有警报器。
这辆消防车功率不算大,性能也不佳,可在当时,是中国最先进的消防车,它的出水速度、出水量和射程比蒸气救火车好得多。
车上还装
有登高旋转梯,供高层救人使用。
了重要启示。
1882年,电话引入上海,市民可通过公用电话亭通话,火警电话也随之设立起来。
公共租界使用“366”“150”作为火警专用电话。
至1935年,凡设有消防队的城市都安装了火警电话。
报警号码有“09”“116”“117”“118”“119”几种,后统一改为“119”,一直使用至今。
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刑法》,在第11章中专涉消防条款。
随后,不断出台各类消防法规及细则,如《京师警察官厅组织令》、《地方警察厅组织》、《扩充消防组织大纲》、《各级消防组织设置办法》等,各地方性消防法规也相继产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大城市均定立了详密的消防法规,制定了建审制度、防火禁令、火险管理、抢险救灾、防空救火等各方面的细则,为依法办消防奠定了基础。
以上海为代表的民营消防器材生产已具备相当规模,位于上海淅江中路576号的“震旦机器铁工厂”是中国最早的消防器材厂,总经理薛震祥发明泡沫灭火器,以“震旦”、“鸡球”等商标注册,名声大震。
《生活周刊》评道:“能造泡沫灭火机者,世界只有四个国家,一为英国、一为法国、一为瑞士,其他一国即由薛君为祖国奋勉争此得此一种荣誉的中国。
”
日前,徐工重型在其主机起重机产业呈现69%高速增长态势的同时,侧翼消防车产业屡建新功,相继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品,先是“亚洲第一高”68米登高平台消防车产出,而后仅隔月余,徐工重型又推出了中国第一台42米高喷消防车,将高喷产品做到了极致。
回顾百年历程,中国消防事业从无到有,是发展最迅速的事业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化进程对消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消防事业必须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俱进,才能更好地保证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本世纪将出现更多更新的消防设备和器材,使现代消防事业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