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重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要注重民心问题,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安危。如“以民为本”“仁政”等都是重民思想。探究这些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周朝周公旦“敬天保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萌芽。周公认为敬天的关键在于保民,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慎用刑法。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众心理。才能顺应天命维护周朝统治。

(二)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子产提出“视民如子”的观点。运用经济手段“相地而衰征”使民仓禀实而知礼节,把重民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孔子的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在重民思想上表现为“养民”。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反对苛政的德政,重视民意。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建立“仁政”为核心重民思想体系。

(1)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具体有制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轻刑罚等。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以维护社会安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黄宗曦反专制思想及历史意义

明末清初,面对封建专制的腐败,封建专制的迫害,产生了反专制主义社会统治的思潮,黄宗羲就是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明末清初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家。

(一)政治上:以天下为公原则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批判。

(1)、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专制君主以天下为私产,实为天下大害。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而今君主把天下化为私有“君为主,天下客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天下苍生的死活,君主不再是公利,不再能够代表天下。是对君主合法性最为尖锐的批判。

(2)、对专制君主进行批判。君主本身不仁。天下把教养民众的责任托之于君主,而君主并没有担负起这一责任。历史上尽责尽职的君主很少,而不仁不义的君主甚多,现实社会一切不仁不义的现象根源是君主不仁。

(3),秦汉以来近两千年的中国社会是没有法度的社会,是一家之私法代替了天下的公法。“三代以上有法,以下无法“他所讲的法度,不是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法,而是没有良法,没有公法。用一家之法主宰天下,不符合天下至公的原则,最终必然是没有法。这揭露了君主专制主义政治统治的本质。

(4),对封建时代的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儒家都主张极端的尊君,所谓君臣关系就是无条件的服从关系,一味的按君主意志办事是愚忠的表现。臣下出仕应该以道和万民为重。对臣下行为原则的陈述就是对专制权力和封建纲常伦理原则的批判。

(5),批判中国古代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政治理论批判。历代儒家思想家都在理论上论证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然而“天”代表公平,而天子是天子化身,实际上是天子将公天下转化为私天下的工具。这恰好击中了儒家这一理论的要害。从理论上批判了君主专制体制。

2(1)批判内容广泛,有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统治原则的合理性。(2)批判尖锐,他“前不见古人“的批判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真相以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3)他的结论为后人思考这些问题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深刻的批判思维,批判精神和勇气启迪我们思考今天的政治经济。总之黄宗羲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精神资源。

3黄宗羲没有仅仅停留在批判层面,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后提出变法救世的主张。

黄宗羲提出(1)传统儒家法先王和法先祖是谬论。因为政治活动受到极大的时空限制,秦汉以来的君主专制的法统均是非法之法,没有效法和继承的价值。(2)天下动乱的根源在于非法之法。欲求大治,在法不在人。如果法制不变,即使有贤明君主也无济于治国。(3)非法之法的根源君主专制,因此黄宗羲的变法是围绕君主权力而展开的。

(1)置相权以分君权。(1)君主的目的是治理天下,设相分而治之以求得大治。(2)天子传子,宰相传贤,天子不能保证人人尽贤,宰相传贤可以补救君子的不贤。(3)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废除宰相制度,因此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2)设学校以监视朝政。设置学校(1)培养教育人才。(2)制造舆论、议论朝政、判断是非的中心总之设置学校的目的就是影响国家的政治事务,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3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专制政治的根源是过度的中央集权,因此主张设置方镇,给各方镇充分的自主权力。以放弃对地方的统治来解决过度的中央集权实际上是矫枉过正,但是对于反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意义。

(二)历史意义

(1)、黄宗羲的“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伸张了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以万民忧乐为治乱标准的思想观念。

(2)、黄宗羲关于“治法”与“治人”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法治、德治、人治”的关系及其利弊,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