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通关综合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章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章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 “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 侧重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 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 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 整体。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严峻挑战有哪些? 答案: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 重。 2.行动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
—————————[获取和解读信息]———————————
由图文材料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乙省的地形特征、人口增长状况、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2)乙省农业发展方向。
———————————————————————————————
[解析] 据图可知,乙省为广东省,以山地、丘陵为主, 耕地面积有限;广东省人口增长迅速,人口总量大;广东省城 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结合以上依据得出乙省农业 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是城镇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 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 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 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 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例2] (2011·天津高考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 答问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 居全国首位。
甲省
乙省
人口自然 2003年 2009年 2003年 2009年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件: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32张)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件: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32张)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 ④海平面上升
③珊瑚退化
解析:D 本题考查岛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图示岛国由珊瑚礁、岛组 成,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旺盛, 不易出现雾霾;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岛国因地势低易被淹没;珊瑚 的生存环境也因此而发生改变,导致珊瑚退化。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纲解析
考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
1.人地关系思想 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2016·天津卷, 10~11 2016·上海卷,32 2016·全国Ⅱ卷, 37(3) 2016·上海卷,33 ~35 2016·江苏卷,23 ~24 2016·海南卷,18 2016·上海卷,37 ~38
节约资源力度;第三,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我们怎么学
考点1 ◇要点导学◇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环境 污染 主要成因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喷洒有害人体健 康的农药
主要环境问题成因与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海洋污染 噪声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短缺
确目标·明考向
真题回放 考情分析
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是高考中考查的 重点问题,大多结合重大的环境问题考查其成 因、危害与治理,考查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内涵,协调 人地关系的主要 途径
可持续发展是最近几年的高频考点,注重考查 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理解、应用,注 重对学生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的考查。
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是发展循环经济,此部分 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数据材料为 线索,结合典型案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考查学生对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及获取信息、 判断推理、描述阐释的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2

人文地理(必修②)
整理课件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整理课件
章末整合
整理课件
知识网络
整理课件
技能追踪 一、环境问题解答的方法技巧
整理课件理漫画图的判读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 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构 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警示的效果。地理环境漫画多 以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用来反映人 口问题以及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 及其协调途径。诸如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森林资源的破坏等。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正确判读地理环境漫画时,首先要抓住主题,根据漫画内容提 取出有效的信息,得出漫画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再分析该问题总是 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后果或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途径或措 施。近年来“地理环境漫画”题在各种地理考试中频频亮相,快速、 准确地判读地理漫画是考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整理课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3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3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展之路。
点)
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环境问题(5 年 2 考)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思 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_崇__拜___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平衡
农业文明
人类与环境的__对抗____性增强, 改造自然
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_征__服___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 地矛盾激化
地荒漠化 自然植被遭破坏

地荒漠化
破 生物多样性
坏 _减__少___
生物生存环境遭到 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大熊猫、华南虎、 藏羚羊等数量日益 减少
环境问题
原因
生 全球变暖 过量排放 CO2,毁


破 臭__氧__层___平面上升 南极臭氧空洞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较发达国家严 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
发展
重,以
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
中国 _生__态__破__坏_____ 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
家 为主
发展的需要,将_污_染_严_重 ________的工
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 过度消耗资源,利用强大的
提示:区别: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 物质,导致环境质量_下_降____;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 的破坏,导致环境__退_化___,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③资源 短缺是指资源_数__量___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 引起__资__源__短__缺____,资源短缺也会引起_生_态_破坏_________。

【高考地理】2018最新版本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_第11章_第1节_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2018最新版本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_第11章_第1节_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二
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_______ 取物质和能量 __________。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 环境 中。 _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的 (1)向环境索取资源 ________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 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题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 能源 源和________ 等短缺 发达国家更突 出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________、土 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 ____________ 减少等 环境污染
表现
大气污染、水 污染、土壤污 染、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等
地域 差异
乡村 地区、 ________ 城市 地区、 ________ 发展中国家严 发达国家严重 重
知识点三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代人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1.概念:既满足________ 满足其需求 __________的发展。 生态 持续发展
2.内涵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 持续发展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
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
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 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
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 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 生存。
公平性 、持续性、________ 共同性 。 3.基本原则:________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详细课件新人教版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详细课件新人教版

2.(双选)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
3.(双选)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岛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图示岛国由珊瑚 岛、礁组成,地势低平,不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受赤道低压控制,大 气对流旺盛,不易出现雾霾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岛 国因地势低,易被淹没,珊瑚的生存环境也因此发生改变,导致珊瑚 退化。 【答案】D
对比 项目 考查 落点 求同 教材
【解析】第 2 题,从图甲可知,山上河谷养种鱼并不是为了便于 捕捞,而是为了提供鱼苗;秧田鱼苗分布在村寨周围,便于进行管理; 山腰处海拔较高,并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形成良 性生态循环,获得更多饵料。 第 3 题,从图乙可知,该山区种植的水稻 和养的成鱼主要供应农户,因此商品率较低;该立体农业是在秧田育 鱼苗,谈不上专业化程度高,也体现不出农事活动的安排。 【答案】2.BD 3.CD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
原则、共同性原则。
提高社会生产力 2.肩负的历史任务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庞大的人口基数 3.面临严峻挑战 人均资源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行动: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1.手段: 无害技术。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 题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3讲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3讲

生态破坏 ____________ 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
为主
污染严重 的工 发展的需要, 将____________
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 发达 国家
形成原因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 过度消耗资源,利用强大的 环境污染和 经济、技术实力,环境状况 大为好转
资源短缺 ____________ 为主
环境问题的分析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 成的,要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 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 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 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箭头⑥、 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 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
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也会引起____________ 生态破坏 引起____________ 。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环境问题 城市 地区 主要表现为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
环境污染 ____________ ,如大气污 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
原因
典型事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西北地区的土 地荒漠化 大熊猫、华南虎、 藏羚羊等数量失、土 滥垦、滥伐、滥牧, 地荒漠化 自然植被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
生物生存环境遭到 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减少 ______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详细课件新人教版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详细课件新人教版

(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 破点。 (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 关系。 (4)将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 (5)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检查一遍,以弥 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 2.直接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 进行尝试求解答案。
6.图甲示意该县某煤矿的生产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B.充分利用废弃物 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D.E 为建材工业,F 为电力工业 7.图乙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这样治理可 以( )。 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B.浪费水资源 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D.浪费土地资源
(见《精练案》P69) 基 础 1、2、3、8、9、10、 题 11、12、14 灵 活 4、5、6、7、13 题
一、选择题 (人地协调观)读下列漫画,回答 1~3 题。
1.漫画中的行为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的是( A.① B.② C.③
)。 D.④
2.漫画中的人类行为具有关联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漫画①所示的人类行为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可能会导致 ( )。 ①水资源短缺 ②大气环境改善 ③荒漠化加剧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5.据图分析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遭到破坏 B.人类发展及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小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
6. 近年来, 经过有效治理, 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 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的是( A.减轻了淡水变咸 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 C.减轻海洋污染 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 )
)
解析:第 1 题,甘蔗为热带作物,谷子耐旱,湖北不是它们的 主要分布区,故 B、C 错误。湖北可进行双季稻的生产,早稻 大约在 7 月中下旬收割,晚稻则在 10 月中下旬收割,故 D 错 误。湖北在冬半年可种植冬小麦,5 月下旬小麦进入成熟收获 期,故此时农民焚烧的是小麦秸秆。第 2 题,秸秆中的有机质 和氮养分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 而且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 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 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 农业收益。第 3 题,我国对于秸秆的处理和科技转化水平还不 高。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的改善,源自答案:7.B 8.A 9.B
近年来,甘肃省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我 国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该循环经济示范区覆盖全省的 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结合下面两图,回答 10~11 题。
10.有关甲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示范区的确立遵循了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 B.河西新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的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特点 C.张掖地区发展过程中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 D.天水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旅游资源丰富 11.乙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
答案:10.C 11.B
二、综合题(共 46 分) 12.(2017· 怀化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 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 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10 分) (2)简述酒泉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 要原因。(6 分)
解析:第 10 题,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的分布是根据甘肃省 不同区域的优势确定的; 河西新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的能源是风 能、 太阳能; 从地理位置上看, 天水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张掖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农业的不合理发 展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 11 题,乙图 所示模式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延长 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增加了就业机会等,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B.草甸 D.冰川积雪
8 .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 ( ) B.地形地势 D.灌溉水量
A.水热条件 C.土壤肥力
9.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说,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途径 宜为( )
A.拓展林草面积 B.建设人工绿洲 C.加大冰川融水 D.减少荒漠化土地
解析:第 7 题,结合图中已知四种物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 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可推导出生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的 一般规律,再结合甲物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小且变化不大, 可判定甲物质可能为草甸,故选 B。第 8 题,依据材料可以看 出,从冬季到夏季,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各种植被的 生长加快,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在 7 月达到最大, 故可以判定是水热条件的影响,选 A。第 9 题,我国西北地区 是典型的干旱区,水源是制约其生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合理建设人工绿洲, 可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 故选 B。
解析:第 4 题,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 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 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 超标排放污水等, 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第 5 题,由示意图可 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径流、泥沙减少,海浪侵 蚀加剧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第 6 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入 海径流量增加会减轻淡水变咸,减轻海洋污染,延缓海岸线的 后退,同时使容纳、净化污染物的能力提高。
答案:4.D 5.B 6.B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 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 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下图示意某年 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 7~9 题。
7.图中甲物质可能为( A.碎石 C.荒漠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7· 南昌期中)2015 年 5 月 26 日 13 时左右, 受当地部分农民 群众收割作物后焚烧秸秆形成雾霾的影响, 在沪渝高速公路湖 北荆州段,相继发生 15 起交通事故,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一度 中断,并造成 2 人死亡,6 人不同程度受伤。据此完成 1~3 题。 1.此时,农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 A.小麦 C.甘蔗 B.谷子 D.水稻 )
农民对柴草的需求下降;加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大批青 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 无能力将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只得就地焚烧秸秆。
答案:1.A 2.D 3.D
(2017· 揭阳一模)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 4~6 题。
4.图中字母 A、B、C 分别表示( A.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B.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全球变暖 C.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D.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2.下列有关秸秆焚烧影响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B.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C.可能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利用有机质还田,提高耕地质量
)
3.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有( ①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 ②科技转化力度不够 ③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的改善 ④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A.①②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