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巴西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拉丁美洲和巴西-专项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拉丁美洲和巴西-专项练习》(解析版)

区域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②地自然带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D.热带草原带2.促使⑥自然带南北狭长延伸的因素是()A.海拔B.热量C.洋流D.季风3.自然带⑥—⑤—④的更替体现了()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答案】1.C 2.C 3.A【解析】1.由图可知,②地自然带分布在南美洲赤道南北两侧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其自然带类型为热带雨林带,故C正确,ABD错。

所以本题选C。

2.⑥自然带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的影响,炎热干燥,形成热带荒漠带;南美洲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导致热带荒漠带沿海岸线向低纬度延伸,南北走向高大的安弟斯山脉又限制了自然带向东扩展,洋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导致⑥自然带南北狭长延伸,C正确;南美洲西海岸海拔高度在南北方向上没有差异,⑥自然带南北狭长延伸与海拔无关,A错;热量的南北差异是自然带南北分异的基础,不是自然带南北延伸的因素,B错;南美西部不受季风影响,D错。

所以本题选C。

3.自然带⑥—⑤—④呈南北方向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体现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表现为东西更替,故B错;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表现为垂直方向上随海拔高度的不同有规律的更替现象,故C错;非地带性则是自然带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的现象,故自然带⑥—⑤—④的有规律的更替不属于非地带性,D错。

所以本题选A。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影响该区域的主要气压带、风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5.图示区域同纬度相比,西部沿海气温低于东部沿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洋流C.地形D.海陆位置【答案】4.C 5.B【解析】4.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纬度在52°S附近,位于40°~60°S之间,应属于中纬西风带,C符合题意;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点附近,东南信风带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与图中区域纬度位置不同,因此影响该区域的主要气压带、风带不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排除ABD。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拉丁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拉丁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及巴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

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2.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B.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D.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读右图,完成3~4题3.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C.甲国沿海降水稀少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4.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航行①经过直布罗陀海峡②经过巴拿马运河③先逆流后顺流④先顺流后逆流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A.均为热带草原B.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C.均为热带荒漠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6.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的成因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7.M所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D.乳蓄业读下面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8~10题。

8.Q地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9.P、S两地纬度大致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10.E、F、P三地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二.非选择题(50分)11.根据材料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题中东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题中东新人教版

中东典例在线(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耳其目前正在建设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该工程包括22座大坝,19座水电站,年发电量27345千瓦时,可灌溉169.3万公顷土地。

材料二“棉花堡”是土耳其著名地质景观,下图为“棉花堡”景观。

该地温泉水从地底上涌过程中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泉水顺山坡流淌,逐渐形成层层相叠的半圆形白色天然阶梯,如城堡般堆积,远看又似棉花团般蓬松,因而称为“棉花堡”。

棉花堡是旅游胜地,每年有大量游客到此游览,当地居民开设了很多温泉酒店。

材料三下图为土耳其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位置略图。

(1)图中所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 ,该气候在土耳其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为_________ 。

(2)棉花堡景观区岩石所属类型为__________ ,判断当地大量开设温泉酒店的做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 。

(3 )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区地形的特点是_ _ ,判断理由是_ _ 。

(4)请分析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对所在河流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_ _【参考答案】(1)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狭长地带,呈半环状位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区;内陆地区海拔较高。

(2)沉积岩合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等(或不合理: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破坏自然景观)(3)以高原地形为主,多冲积扇和山间盆地该地区水电站密集,落差大;为重要农业区,土壤肥沃,多山口冲积扇。

(4)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增大;河口三角洲地区海水倒灌,土壤出现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受破坏等。

I详解详折】(1)图中斯示宅侯类理余祚在地中海沼岸,是她中灣电挨:点因是夏季覺痢鶴带高气压带悝制,高閒少雨,冬季受虚科旳凤揑制,温牝渓阔:从图中盍该吒帳分布在土耳其涪潍地区的號鶯地帚,X 半环氐(2)由射料可釦*腐花鑿量观是流水堆蘇作用彫成,炭石拼属美型为沉蘇岩;当抠大量开设渥泉■酒店丁瑞加就业机曇摄商当地居氏收入:他大量汗设温泉■酒店务导致她下水■天量开呆,覆地下水住下降,就坏自然景观*(3)该地区水电站密集,说明地势落差大;为重要农业区,土壤肥沃,多山口冲积扇;可推测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冲积扇和山间盆地。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题天体运动过程基本参量比较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题天体运动过程基本参量比较新人教版

8月18日天体运动过程基本参量比较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0年10月1日,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最终进入距月面h=200km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参考答案】D【知识补给】巧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其基本方法是将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公式进行分析。

同步卫星的加速度为a1,运行速度为,地面附近卫星的加速度为a2,运行速度为,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3,速度为,则A.>>B.>>C.a2>a3> a1 D.a2>a1>a3已知土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0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1年),由此可以判定土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A.1∶330 B.330∶1C.1∶3900 D.3900∶1已知两个行星的质量m1=2m2,公转周期T1=2T2,则它们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ABCD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

“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

如图2,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 =5:2,则可知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5:2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5:2C.m1D.m2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使“嫦娥奔月”这一古老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嫦娥一号发射后先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月面h=200公里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33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3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生育政策B.国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2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数之比。

读某国抚养比变化及预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不同时段人口变化为( )A.甲-乙:少儿人口少于老年人口B.乙-丙:劳动人口比例上升C.丙-丁: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D.甲-丁:老龄化持续加剧4.该国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B。

第3题,老人负担系数不断上升,老龄化加剧,说明人口增长缓慢。

第4题,乙年份总负担系数最小,劳动力比例最大。

结合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条件6.加拿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解析】5选D,6选A。

第5题,加拿大地处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因而气候(气温)条件是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

新人教版11月24日周末培优试题之每日一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11月24日周末培优试题之每日一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读南亚地区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麻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种植量和用途的广泛都仅次于棉花,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麻袋、粗麻布等。

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20℃以上高温多湿气候,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要求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可在旱田种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种植。

(1)说出图中甲地自然带的名称,并简析其成因(2)分析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3)孟加拉国号称“黄麻之国”,请分析其发展黄麻种植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

【参考答案】(1)热带草原带。

成因:东西两侧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甲地区降水少,气候相对干燥,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2)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汇水量大,河网密布,流速慢;飓风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潮汐或风暴潮)不利于洪水下泄(或海水的顶托作用,不利于洪水下泄)。

(3)地势低平;气温高;降水多;土壤肥沃,沙质土壤。

南亚地区1.南亚地区概况(1)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分明显的旱雨两季,雨热同期;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3)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4)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快,已经形成完整工业体系;耕地面积广。

2.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南亚北部为山地,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易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3)气候特点的影响: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巴西

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巴西

巴西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7届陕西联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

咖啡最理想的种植条件是温度介于15℃~25℃,全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为500~2 000 m.(1)简述巴西咖啡分布特点,并分析咖啡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比较分析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气候特征的不同成因。

(3)分析亚马孙河口为什么不能形成大型城市群。

【参考答案】(1)咖啡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之间的地区)。

其有利自然条件是:纬度较低(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东南边缘),海拔较高,夏无酷暑;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小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和巴拉那河的河水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水源;土壤肥沃。

(2)从气候类型上看,巴西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里约热内卢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里约热内卢地处东南沿海,东南信风的迎风海岸,使该地降水多;沿岸还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巴西利亚位于内陆,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使该地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3)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热带雨林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没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流域内经济落后,缺乏城市发展的广阔腹地;交通运输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

【详解详析】(1)图示咖啡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根据文字材料和气候资料可判断,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充足,水源充足,地形海拔适中,土壤肥沃。

解题必备巴西1.地形区: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安第斯山脉。

2.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

3.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4.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5.居民: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12拉丁美洲、巴西-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12拉丁美洲、巴西-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考点12 拉丁美洲、巴西一、单选题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随着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现象,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

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除环北极圈外,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A.加拿大北部B.巴西高原C.青藏高原D.大分水岭2.热融湖塘形成过程是()A.气候变暖→多年冻结层厚度变薄→地面凹陷→积水成湖B.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塌陷,积水成湖C.气候变暖→活动层厚度变厚→地面凹陷→积水成湖D.气候变暖→形成地下冰楔→冰楔体积增大使地面凹陷→积水成湖3.热融滑塌的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A.加剧全球气候变暖B.生物多样性增加C.缓解冻土融化速度D.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答案】1.C 2.B 3.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可能存在热融湖塘的地区是有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区,巴西高原地处热带,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地处中低纬度,没有多年冻土,排除B、D;加拿大北部位于环北极圈,不符合题意,排除A;青藏高原地区在环北极圈之外,且海拔高,有多年冻土分布,因此可能存在热融湖塘,C正确。

故选C。

2.结合材料信息推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环北极圈夏季气温升高,位于上层的冻土活动层融化;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之后形成冰楔;冰楔体积增大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随着气候变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或地下水、雨水)在洼地汇集,形成热融湖塘。

综上可知,B正确。

根据材料,多年冻结层厚度并未变薄,活动层厚度也并未变厚,AC错误。

冰楔体积增大,支撑力会更强,不会导致地面凹陷,D错误。

故选B。

3.“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据材料可知,热融滑塌会使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溢出,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热融湖塘的形成使植被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加之湖岸不断坍塌后退,使冻土融化加速,C错误;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由于热融湖塘形成在平坦的地区,因此诱发的地质灾害并不多,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2017届陕西联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

咖啡最理想的种植条件是温度介于15℃~25℃,全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为500~2 000 m。

(1)简述巴西咖啡分布特点,并分析咖啡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比较分析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气候特征的不同成因。

(3)分析亚马孙河口为什么不能形成大型城市群。

【参考答案】(1)咖啡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里约热内卢与巴西利亚之间的地区)。

其有利自然条件是:纬度较低(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地形以高原为主(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东南边缘),海拔较高,夏无酷暑;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小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和巴拉那河的河水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水源;土壤肥沃。

(2)从气候类型上看,巴西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里约热内卢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里约热内卢地处东南沿海,东南信风的迎风海岸,使该地降水多;沿岸还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巴西利亚位于内陆,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使该地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

(3)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热带雨林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没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流域内经济落后,缺乏城市发展的广阔腹地;交通运输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

【详解详析】(1)图示咖啡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巴拉那河沿岸和东南沿海地区,根据文字材料和气候资料可判断,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充足,水源充足,地形海拔适中,土壤肥沃。

解题必备
巴西
1.地形区: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安第斯山脉。

2.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

3.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4.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5.居民: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6.城市: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十分集中,g巴西利亚,h圣保罗。

[拓展延伸] 巴西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大的原因
巴西的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很大,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东部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因此人口分布密集。

(2)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不适宜人口居住。

(3)巴西高原虽然也位于热带地区,但是由于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因此较适宜人口居住。

学霸推荐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马孙河是世界径流量最大的河流,蕴藏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

巴西水力资源丰富,其开发利于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巴拉那河水系(南美洲第二大河,其干流和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黏土)、圣弗朗西斯河水系,亚马孙河流域水能开发仅占0.5%。

水电站所产电能占巴西电能的86.5%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巴拉那河水系。

为满足巴西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巴西计划2030年至少建设四座核反应堆。

材料二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了90%的人口。

中国福田汽车在巴西汽车产业集聚地之一阿雷格里港郊区兴建的巴西第二工厂,将于2016年正式投产。

下图为巴西简图。

(1)据材料和图中分析巴西水电站多建在巴拉那河及圣弗朗西斯河的原因。

(2)简析我国福田汽车在巴西阿雷格里港投资建厂的原因。

(3)巴拉那河水系降水丰富,使其下游分布着大面积沼泽地,试分析沼泽地形成的非气候因素。

(4)有人认为巴西不需要建设核电站,开发亚马孙河水能资源就能满足其需求,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理由。

答案
【答案】(1)巴拉那河及圣弗朗西斯河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巴西人口、城市和工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巴西东南部,对电能需求量大;这两条河流距离东南部近,输电、维护成本低。

(2)该地有汽车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有大批技术熟练的工人;该地临近海洋,有阿雷格里港口,交通便利,节省运费,降低成本;基础设施完善,节省投资;协作条件好;市场广阔;该地是巴西汽车集聚地,在此投资建设汽车工厂利于加强技术交流、增强创新能力等。

(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黏重,水体不易下渗。

(4)赞同。

亚马孙河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坝的地方多;开发利用程度低,水能资源开发空间大;核电站投资大,技术难度大,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严重。

不赞同。

亚马孙河水能资源开发距负荷中心距离远,输电、维护成本高;巴西有铀矿资源;核电站地区适应性强。

(2)我国福田汽车在巴西阿雷格里港投资建厂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具体包括工业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等方面。

从工业基础看,该地有汽车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有大批技术熟练的工人;从交通看,该地临近海洋,有阿雷格里港口,交通便利,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从基础设施看,基础设施完善节省投资;从市场看,市场广阔;该地是巴西汽车集聚地,在此投资建设汽车工厂利于加强技术交流、增强创新能力等都有利于我国在该地建设汽车厂。

(3)沼泽地形成的非气候因素主要从地形角度考虑。

从地形看,巴拉那河流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为热带气候,土质黏重,水体不易下渗,地表容易积水,形成大量沼泽。

(4)巴西是否需要建设核电站还是开发亚马孙河的水能资源属于开放性试题,赞成不赞成均可。

赞同主要从亚马孙河的水能资源及开发条件以及核电站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考虑。

亚马孙河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坝的地方多;开发利用程度低,水能资源开发空间大;核电站投资大,技术难度大,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严重,所以赞同。

不赞同主要从市场距离及核电的优点考虑。

亚马孙河水能资源开发距负荷中心距离远,输电、维护成本高;巴西有铀矿资源;核电站地区适应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