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复习课件(共27张PPT)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氧化物 合物称为_________。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类型一 空气的成分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掌握情况。 例1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
识中正确的是( C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例题解析
【变式题】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
正确的是( C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 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 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 质量越好
例题解析
某种原子的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Ar) =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3)规律:近似相对原子质量=_质__子__数__+__中__子__数__。
知识回顾
6.离子
(1)定义:__带__电____的原子叫做离子。
(2)分类: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带正电的原子,如Na+ 带负电的原子,如Cl-
(3)可以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__分__子___、__原__子__、 __离__子__三种。
知识回顾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__化__学__变__化___中的最小粒子。 (2)基本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__小___; ②原子总在不停地__运__动___; ③原子之间有__间__隔___; ④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__相__同__。
知识回顾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02 (科粤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总结

02 (科粤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总结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原理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V 水=V 氧气)(2)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反应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 +5O 22P 2O 5(5)集气瓶中水的作用:①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②吸热加快降温,防止集气瓶瓶底炸裂。

(6)常见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因素影响偏小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未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就读书剩余气体占有较大的体积偏大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后未立即塞上瓶塞受热膨胀的空气部分逸出瓶外最初弹簧夹未夹紧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7)药品选择①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不能,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②可否换用铁丝?答: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③可否换用镁?答:不能,镁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反应。

药品选择: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体积忽略不计)。

(8)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物理性质:难溶于水)(9)拓展:集气瓶压强变化(二)物质的简单分类(三)空气成分及用途1.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它。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四)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臭氧(O3)。

2.污染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课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微粒性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
构成;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化学变化: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科学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分子特
性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

4.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应用)
5.通过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技能。

6.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能根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一般的防治措施(理解)。

7.初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计入空污染指数的项目等(了解)。

8.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

板书
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初步应用;
空气污染源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1、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2、记住空气的组分及研究过程
3、知道空气是怎样受污染的
4、理解分子、原子及离子的概念
5、记住空气污染的危害及监测方法
6、找出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7、了解原子内部的构成,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和生活现象。

科粤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章末考点梳理【名校学案】

科粤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章末考点梳理【名校学案】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空气有哪些成分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止水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液面以上五等分,并做上记号。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 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着玻璃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①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玻璃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玻璃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⑤如果止水夹未夹紧,或者塞胶塞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⑥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⑦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高度不会有变化。

⑧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⑨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怎样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一、氮气和稀有气体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中考化学科粤版精讲本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中考化学科粤版精讲本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试管中白磷的量不足
D.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 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
航空航天等
(1)化学性质不活泼,如作焊接保护气;
稀有
(2)通电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和激
0.94%
气体
光技术;
(3)氦气密度小,很稳定,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5 灭灭火火;
二氧
化碳
0.03%
(2)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 □6 制制冷冷剂, 剂
(CO2)
在空气中,观察到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上水有水雾雾,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无无明明显现显象现 ,得出的结论是人人体体呼出呼气出体气中水体蒸中气水的含蒸量气比的空气含中
水水象蒸蒸气含气量含量多 多。
量比空气中
知识点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 固体颗粒物:颗粒物、 1 细细颗颗粒物粒(物空气中直
径≤2.5 μm的细微颗粒物)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 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1:空气成分的测定(☆☆☆)
(1)法国化学家 □1 拉拉瓦瓦锡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 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2 11/5/5 的结论。
(2)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详见“重要实验分阶突破”)
【人物图像】
知识点2: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①装置漏气 ②止水夹未夹紧胶皮管
③插入燃烧匙太慢
【创新考法】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 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开 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2019年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2019年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

两种质种元素组成素种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
素必数是氧元素数。
16
现有(1)水 (2)铁 (3)高锰酸钾 (4)大理石 (5)石灰水 (6) 二氧化硫 (7)空气 (8)液氧 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 的有_(4_)__(5_)_(_7_)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_(_2_) _(_8_)__,属 于氧化物的有__(1_)__(6_)___,含有氧分子的有(_7_)_(_8_).
下图是某些粒子的示意图,属于混合物的是_B_C_;属于单 质的是_D__属于化合物的是_A___
A
B
C
D
17
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 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观察 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
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13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 子离 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 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 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 性符 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2、相对原子质量=一个该原子的质量/1.661×10-27 ㎏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不写。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 5、初中阶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中一般用等号且取整 数,只有特殊的元素铜和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114Biblioteka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原子核及 核内有11 个质子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总结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总结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总结2.1 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

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

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

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知识点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九年级粤教版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知识点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粤教版初三化学上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知识点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注意:#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物质。

更多详细知识点请大家及时点击gt;gt;gt;gt;gt;初三粤教版化学上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知识点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三化学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预祝大家在新学期可以更好的学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复习


发现者

元素周期表 结构和排列规律

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物质的简单分类
02
考点讲练
考点讲练
考点一: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 压强 降低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里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被消耗的 氧气的体积。
带电的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解 构成
原子 得失
电子
离子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西宁•中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广东•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D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硫
2.[宁夏•中考]下列做法不能体现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是( B )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
考点讲练
考点四: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1.[邵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考点讲练
【巩固训练】
2.如图甲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同学的操作正确,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
的 得 得 核外电子排布 失失
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构 电 电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4P + 5O 2 点燃2P2O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气密性2. 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 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 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 1. 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 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 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 ,可能原因是:a. 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 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气体成分体积比% 性质用途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腐剂等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稀有气体0.94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填充气球二氧化碳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其他0.03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瓶内充满无色气体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颜色的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空气中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很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小,二氧化碳含量很大考点二、混合物、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考点三、保护空气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酸、碱、盐、氧化物)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构成物质的微粒1、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B、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3、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1.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 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2.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的构成: 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 中子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 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 -12 )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 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4、元素1. 含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区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常 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 由哪些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 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4. 元素的分布 :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Si 、Al 、Fe ②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C 、H 、 N③ 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 N 、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元素符号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 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 2 个氢原子: 2H ;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 6.N :6表示 6个氮原子。

5、离子1. 元素的种类①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 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 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带 负电)③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为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3.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4.离子符号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 时,1 可以不写。

如Na (钠离子)、Ca (钙离子)、H (氢离子)、Cl (氯离子)、O (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 个镁离子带2 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表示2 个氧离子。

6、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如H2O)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 个水分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3.化学式的写法: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其他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 e、Al)单质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S、P、C)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如O2、H2、Cl2)纯净物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特例:NH3氨气、CH4 甲烷)。

在元素符号化合物右下角写出该种元素的原子数目,所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特例:H2O2)。

当原子团不是一个时需要加括号,把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 1 省略不写)。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①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②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化合价: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 - ”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5.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 价,氢元素通常显+1 价。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在同一种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

6.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前,负价后,十字交叉右下处,化简才是原子数”。

如P 2O57.数字的意义: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H中的“ 2”表示2 个氢原子。

②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

如2H2O中的“ 2”表示2 个水分子。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某原子。

如CO2 中的“ 2”表示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 个氧原子。

④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如Fe 中的“ 3 ”表示1 个铁离子带3 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如FeCl3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8.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5 )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附表1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附表2 一些常见元素、根的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亚铁指化合价为+2 的铁元素,亚铜指化合价为+1 的铜元素。

7、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