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变迁及未来发展探讨_张美萍
图书馆因服务而闪亮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思考

美国图书馆 2002-2008年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下降
美国高校图书馆
2002-2008年用户培训情况
8
ARL成员馆 1991-2007 年图书馆服 务发展趋势
1991年 到2007 年下降 了51%
除了馆际互借和用户培训外 其它业务都在下滑
电子化大潮催生新的图书馆流程
E-everything、E-only结果 系统和元数据的中心地位 已经让位于读者服务 这一趋势已经在现实中彰显出来
居然还有20%人 能不去就不去!
相反
17
引用:2010年北大学生挑战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调研
服务回眸
用户在别处
火爆的民间学术网站(小木虫) 科学松鼠会
现实告诉我们: 服务与用户需求是脱节的—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特德洛教授在在英特尔总 部发表演说时指出:“一个优秀的公司之所以遭遇麻 烦,有以下三个原因:要么公司脱离客户,要么客户 脱离公司,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对图书馆的启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子化大潮催生新的图书馆流程—资源结构变化
引用:Steve O'Connor. Metrics of library value:toward a new understanding
11
您感觉到这种变化了吗?
图书馆的资源越来越趋同化,“藏书为 王”时代已经结束 “资源与服务”在评价一个图书馆价值 中权重关系的变化 “服务至上”的理念被空前提到日程 21世纪图书馆的评估主要看服务的内容 和质量
18
服务的缺失
缺乏与用户的双向交流 忽视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 不注重细节服务 没有充分激发“草根智慧” 考核与评估的局限性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功能重塑及实践探索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功能重塑及实践探索张静蓓,徐亚苹,周琼,蔡迎春*(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上海201620)摘要:[目的/意义]未来学习中心是高等教育满足数智社会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将引领高校图书馆开展新形态智慧建设。
图书馆需要明确自身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期推动知识交流,激发跨界合作,引导和促进图书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
[方法/过程]梳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背景与契机、建设理念与目标、任务与框架,从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功能重塑、实践探索、建设挑战等角度分析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结果/结论]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主体的协同。
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既是推动者,也是参与者,需要积极谋划,通过文献资源整合和空间流程再造,以支持个性化、智慧化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未来学习中心;数字化转型;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248(2023)06-0043-08引用本文:张静蓓,徐亚苹,周琼,等.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功能重塑及实践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3,35(6):43-50.收稿日期:2023-05-12作者简介:张静蓓(1988-),女,硕士,馆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为数字人文、信息素养教育。
徐亚苹(1988-),女,硕士,馆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为信息行为、信息素养教育。
周琼(1976-),女,博士,副研究馆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为数字学术、信息素养教育*通信作者:蔡迎春(1971-),女,博士,研究馆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资源建设与阅读服务、数字人文与文献研究。
E-mail:****************.cnDOI :10.13998/ki.issn1002-1248.23-04481引言未来学习中心是高等教育满足数智社会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将引领高校图书馆开展新形态智慧建设。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发展史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发展史
张树华
【期刊名称】《图书馆杂志》
【年(卷),期】1983()1
【摘要】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自1948年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
现在回顾一下它的发展过程,总结一下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对于今后培养图书馆干部也许会有一点借鉴作用。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一、解放前后 1948年。
【总页数】4页(P55-58)
【关键词】图书馆学专业;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教学计划;目录学;图书馆工作;课程设置;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四年制;毕业生
【作者】张树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G35
【相关文献】
1.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函授专修科八○级沈阳班学员毕业 [J], 石竞男
2.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关懿娴副主任对郑挺同学《谈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一文的批语 [J],
3.“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馆科研合作座谈会”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 [J],
4.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与自然发展史”课程的教学简介 [J], 黄耀枢
5.试论成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工作——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函授教育浅析[J], 常径哲;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书简介:《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

2 清 华 大 学 图 书 馆. 国 内 外 学 位 论 文 的 检 索 与 获 取 .[ 2 0 1 2 —0 5 —
9 南开大学图书馆. 国 内 外 硕博 士学 位 论 文 的 获 取 与 利 用 . [ 2 0 1 2 — 0 5 —2 o ] .h t t p : / / www. 1 i b . n a n k a i . e d u . c n / t s f w/ y h i y . h t m
参考 文献
1 北 京 大 学 图书 馆 . 学位论文检索. [ 2 0 1 2 —0 5 —2 0 ] . h t t p : / / ww w.
1 i b .p k u .e d u c n / p o r t a l / p o r t a l / g r o u p / p k u g u e s t / me d i a — t y p e / h t
—
Ba s e d o n a n Empi r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Ni n e Un i v e r s i t i e s
Z h a n g L i j i n g
Ab s t r a c t : Th r o u g h s u r v e y s o n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l e c t u r e s o f n i n e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i e s ,wi t h f o c u s e s o n wo r k
一 3 4 3 8
8 武汉 大学 图书馆. 网上 学位论 文 的查找. [ 2 o 1 2 —0 5 —2 0 ] .h t —
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连接_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巧妙的构思成功的连接)))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t李东明武振江摘要探讨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分析了新旧馆连接方面的建筑设计思想,及新旧馆成功连接对图书馆读者、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特色新旧馆连接经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施工,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于1998年5月北大百年华诞之际落成,当年12月投入使用。
新馆设计思想先进,建筑设计构思巧妙,具有鲜明的现代图书馆建筑特色。
其中新旧馆的成功连接是北大图书馆新馆建筑的突出特色,本文立足于新旧馆舍连接方面的问题来探讨北大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
一风格独特的建筑、和谐统一的连接为校园增辉添景北大旧馆建于1975年,仅有24000平方米,旧馆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新馆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馆舍扩建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¹弃旧从新º新旧分离»新旧相连。
前两者都不适合北大馆,一则我们不愿放弃旧馆,主要是馆舍不够用;二则我们更不愿把新旧馆各自独立,不利于读者使用;三则学校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再造独立的新馆。
我们确定了新馆与旧馆毗邻而建的方案。
选择这个设计方案本身就意味着困难重重,但是,只有这样做才最有利于对读者的服务和图书馆的发展,与北大校园规划最为协调。
新旧馆相连而建,若在连接上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整个校园景观的协调,破坏整个校园人文景观的美化效果,而且还会对图书馆未来的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
图书馆领导与来自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关肇邺院士反复研究、磋商,力争把新旧馆的连接方案做得尽善尽美。
其中一个关键设计原则是新馆不能与旧馆在外形、内部及整体上脱节。
既要在外形上有自然过渡、巧妙衔接,实现外在的和谐一致的视觉效果;又要在内部空间结构上与旧馆珠连璧合,科学组合,实现藏书流、读者流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合理流动;同时还要在整体上为北大校园添景增辉,让新旧馆建筑同时融入校园景观,体现一个崭新的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形象。
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丽萍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3(013)006
【摘要】阐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对信息资源建设中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关系以及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培养新型馆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张丽萍
【作者单位】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图书情报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3
【相关文献】
1.对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J], 李朝民
2.我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J], 曹子珏
3.破解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难题的几点思考 [J], 李莉
4.院校转型期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J], 王晓青;张荣华
5.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J], 陈亚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历史回顾与变革方向思考

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历史回顾与变革方向思考龙小农,曹海霞(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24)摘㊀要:文章借鉴空间概念发展和列斐伏尔三维空间等相关理论,基于图书馆功能发展和服务对象,围绕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和价值观,对其空间建设历程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特征㊂在此基础上,对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变革方向进行思考和展望,认为未来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有效拓展和完善实体空间建设,慎重考虑并因地制宜布局和设计图书馆社交空间,最终构建物理空间㊁虚拟空间与精神空间互嵌互构的学习场㊂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空间改造;空间建设;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引用本文格式:龙小农,曹海霞.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历史回顾与变革方向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2):45-50.Historical Review of Spac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and Reflections on the Direction of ChangeLONG Xiao-nong,CAO Hai-xia(Library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㊀100024,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pace and related theories such as Lefebvre s three-dimensional space,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functions and service objects,around the core mission and valuesof university libraries,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The paper review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On thisbasis,the reform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construction is considered and prospected,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futur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should be oriented by user needs to effectively expand and improve the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space,and carefully consider and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in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librarysocial space,and ultimately build an inter-embedded learning field of physical space,virtual space and spiritualspace.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space reconstruction;space construction;physical space;virtual space1㊀引言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与阅读空间,在学习㊁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通过文献回顾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业界就对大学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价值开发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辩论[1];进入80年代,人们认识到技术可能会影响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却很少有人特别关注图书馆空间以及用户的学习和研究;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技术和教育方式的变化对图书馆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开始质疑用户利用传统图书馆的方式[2]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大学图书馆越来越重视为学生提供多模态化需求供给的学习空间㊂许多图书馆要么在建设新馆,要么翻新馆舍或进行局部空间改造,空间再造和重塑也成为当前图情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㊂近年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㊁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及其各个子协会制定了非常具体的图书馆空间规划设计指南[3],以便于给正在进行空间改造的图书馆提供参考㊂2022年初,由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研制的‘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也将 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建设 置于事关大学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5年内亟待突破的八大实际问题之一[4]㊂本文基于史学视角,借鉴社会学家亨利㊃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基金项目:北京高校图书馆研究基金项目 新冠疫情常态化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BGT2021033)2023年3月第41卷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大学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Mar ,2023Vol.41No.2论及三维空间理论,围绕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和价值观,回顾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历程,分析和总结不同时期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特征,并对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变革方向进行思考和展望㊂2㊀空间及其相关理论2.1㊀空间的概念及发展空间,在其显在的条件下,人们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物理学的概念㊂自牛顿㊁伽利略开始,空间就与经典物理学密不可分㊂爱因斯坦提出划时代的相对时空观,引发人类时空观的变革,把人类引向新的科学纪元㊂海德格尔最早提出了 存在是空间性的 这一论点,空间被赋予了 存在空间 的属性,即它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㊂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存在空间把人类归属于整个社会文化,认识空间意味着人对于空间可进行思考[5]㊂到了近代,随着作为建筑学的空间或者城市规划学空间的发展,空间概念开始慢慢向精神空间㊁艺术空间等延展㊂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开始研究起 人的 空间问题,把人体验环境这一点作为问题提出来,认为它和空间知觉是一个复合过程㊂2.2㊀列斐伏尔的三维空间理论法国社会学家亨利㊃列斐伏尔把空间分为三个层次,即物理空间㊁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㊂他认为,作为历史的产物,在物资规划㊁财政规划和时空规划中,空间是一个集中的场所㊂同时,空间应该被当成一个总体来考虑,我们应该在它的复杂性中接近它,并在这种复杂性中展开对它的批判㊂列斐伏尔期望展示出一种物理空间㊁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的理论统一性㊂每一个社会都会生产出它自己的空间;每一个空间的生产都是当时社会关系的再现,建筑师作为空间的生产者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并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6]㊂同时,空间作为客观存在,既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又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结合(即有限物理空间和无限精神空间或虚拟空间的结合)㊂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与运动的紧密关系是每个人都能切实感知到的㊂并且,空间能够呈现为多种样态,既能表现为物理㊁信息㊁能量等物质性空间,又能表现为精神㊁文化㊁艺术㊁知识等社会空间[7]㊂大学图书馆作为 社会空间 存在空间 而存在,具有建筑空间和物理空间等空间概念的性质和特点,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又被赋予了虚拟空间的属性㊂本文通过梳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及其自身空间演变特点,结合空间及其发展的相关概念,加深对大学图书馆这个独特空间建设历史进程的理解,关注空间建设未来的发展㊂3㊀大学图书馆空间的发展历史进程3.1㊀大学图书馆及其空间建设渊薮西方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图书馆的建筑空间有限,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机构,即图书的自由使用和访问仅限于少数神职人员等;核心功能在于保存知识,保护并传递人类文明智慧成果㊂具体情况如下:(1)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图书馆的发展㊂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萌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图书馆㊂中世纪初期,新的欧洲图书馆及其空间布局的出现是由于西方基督教,更准确地说是由于公元6世纪在意大利建造的第一批修道院的兴起㊂随着修道院㊁教会等新建筑的发展,修道院或教会的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建筑体有着不同的功能分区,并出现了专为图书馆设计的结构㊂例如在教会建筑的上层有一个细长的空间,专门用于存放书籍和阅读[8]㊂另一方面,得益于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书籍数量快速增长,推动了图书馆空间不断扩大并在修道院的布局中占据了一个新的独立空间,用于存放书籍和确保阅览座位㊂(2)基督教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特征㊂其一,从社会功能上看,基督教图书馆具有近代藏书楼的特征,在中世纪近千年的时间中保存了知识,保护并传递了智慧的火种㊂中世纪中后期,从修道院直接派生出来的大学图书馆出现,侧重于利用图书㊁使用知识,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和中世纪的结束开辟了道路[9]㊂其二,从本质上看,早期基督教图书馆(或修道院图书馆)具有 私人 特征,图书的自由使用和访问仅限于神职人员;随着教会图书馆的发展,在城市人口较多的环境中,教会书籍逐渐允许其他分会图书馆㊁大教堂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以及一些固定的用户使用,以适应个人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世俗化,使书籍更容易获取㊂其三,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这是图书馆适应其基本属性之一即公共特征的需要㊂早期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越来越宽敞明亮并宜于阅读,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特征㊂总体来说,早期教会图书馆空间不论是对读者群体还是收藏图书来说都十分有限,但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的社会空间,是当时社会思想宝库的集萃,作为重要的藏书机构,为传递宗教㊁文学和历史等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㊂龙小农,曹海霞: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历史回顾与变革方向思考3.2㊀早期大学图书馆空间的发展早期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总体特征沿袭了修道院图书馆的建筑特色,但在功能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分区㊂由于大学图书馆开始为更多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其核心功能从保存知识开始转向利用图书与传播知识,从而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㊂(1)早期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建设㊂中世纪大学盛行教会主义,大学由教会操纵,从根本上来说,中世纪大学是神学和古典学科的世袭领地[10]㊂12和13世纪西方大学的建立为大学图书馆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成立的大学或学院认为有必要成立图书馆㊂大学图书馆的成立意味着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大学教育体系将世俗教育系统转移到修道院和大教堂之外㊂此时,大学图书馆结构仍受到教会及其建筑设计的影响,一方面修道院图书馆是彼时大学图书馆唯一可用的建筑灵感,另一方面欧洲或美洲大多数现代化的大学都是修道院赞助的㊂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僧侣出身,图书馆的第一批藏书也是他们所属的寺院捐赠的㊂因此,当今英美大学图书馆的布局与修道院或教会建筑之间的明显相似不足为奇㊂英国著名的建筑史和图书馆学专家约翰㊃威利斯㊃克拉克指出,15世纪建造的大学图书馆中有三分之二与教会(修道院)图书馆相同㊂(2)早期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特征㊂其一,从社会发展和精神空间领域来看,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主要国家,贵族和统治阶级开始提倡与扶持图书馆事业,搜集与研究古籍成为时尚㊂在新兴的城市中,教会和私人图书馆陆续出现,大学图书馆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进步㊂同时,人文主义作品传播和印书业的发达直接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㊂但初期的大学图书馆规模都不大,藏书主要是靠抄写或赠送㊂其二,从图书馆物理建筑和空间布局来看,直到14和15世纪,人们认识到图书馆空间是连接书籍和用户之间的交汇点,图书馆空间建筑才被提上日程并最终成型㊂而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空间布局组织方式的发展受到人们对其功能需求的影响,即它所服务的社区㊁收藏和庇护书籍以及用户的利用或访问㊂大学图书馆源于修道院图书馆,因此它们的内部结构很相近㊂例如,早期部分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都用铁锁链牵在书桌上以防止偷盗;大学图书馆的书桌很像修道院的读经台,等等㊂尽管如此,二者仍有原则区别,修道院图书馆重在保存图书,而大学图书馆则侧重于利用图书;大学图书馆推广了知识,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㊂3.3㊀现代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发展与变革随着馆藏发展及用户阅览需求的变化,大学图书馆服务宗旨有了延展和变化,大学图书馆开始成为大学的中心,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多种类型的文献,而且开始根据读者在馆利用行为进行了多种分区及服务功能区分,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建设相应进行了变革,内部空间分区逐渐多元化和特色化㊂其核心功能更多样化,成为学习中心的物理空间㊁社交空间的精神空间,以及突破场域所在的虚拟空间㊂(1)现代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发展与变革㊂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立扩展了馆藏和阅览空间,且大学图书馆成为大学的中心㊂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图书馆的设计都坚持传统的收藏空间和安静阅读/沉思的宗旨㊂六七十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变革㊁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变革和教学内容的扩展,图书馆馆藏类型逐渐增多,如新的非印刷资源等㊂为了适应新的馆藏发展以及用户阅览需求,大学图书馆迎来了大规模的翻修或重建,以改善图书馆功能㊂八九十年代,大学新的教学实践和互联网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变革㊂据初步统计,仅从1992年到2001年,美国各地每年平均翻新或建造2,874,000平方英尺的学术(大学)图书馆空间,每年投入约为4.49亿美元[11]㊂进入21世纪,国外大学图书馆的改造仍然在持续进行,例如当前正在进行改造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主图书馆,将以 本科生的兴趣为优先考虑再进行空间设计㊂这些空间将继续为本科用户提供广为人知和喜爱的工具和服务,还将使图书馆能够满足(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出现的独特需求 [12]㊂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空间改造主要集中在21世纪以来,根据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近5年来的统计,每年均有100余所高校图书馆进行馆舍翻修或重建;通过网络调查,约76%的一流大学图书馆新建馆舍或进行内部改造[13]㊂(2)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及特征㊂根据列斐伏尔的理论观点,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品㊂它是被现实化㊁客观化的 功能性 空间,既是意识形态性的,又是知识性的,是兼具功能性和工具性的空间㊂结合列斐伏尔空间发展的理论,现代大学图书馆空间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作为学习中心的物理空间㊂图书馆作为安静学习的 学习中心 空间功能毋庸置疑㊂近年来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功能愈来愈多样化,设计也更加多元化㊁个性化和社会化,图书馆员正在接受基于学习空间使用的设计变革,增加协作㊁发现和社交互动的功总第196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年第2期能及领域[14]㊂大学图书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㊁挑战而变化,并受其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教师和学生的学术需求,图书馆服务和各种信息素养计划已经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学习或学术支持活动已经成为图书馆空间规划的重点,图书馆正在成为真正的学习中心㊂当前,学生们使用的信息范围广泛,超出了图书馆提供的范围㊂然而,大量信息的容易获得或信息过载也使学生难以适当有效地使用信息㊂由 信息集散地 转化为 学习集散地 ,能够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协作性社会学习㊁鼓励创造力并支持知识创造,要求大学图书馆重塑其空间,以满足学术界不断变化的需求,并真正使其成为教育和学习的促进者[15]㊂未来,大学图书馆的使命范围更广,其主要作用之一是帮助学生成为更有效的信息用户,而不仅仅是提供信息资源,并且在不断发展中更加努力提升自己[16]㊂其二,作为社交空间的精神空间㊂近年来大学图书馆面临着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其物理空间的挑战㊂将图书馆作为公共理念的社交空间和学习空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一些模式,即图书馆和计算中心相结合㊁图书馆综合公共服务的出现㊁图书馆作为场所运动等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校外电子资源的可用性导致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收藏与保存㊁参考咨询等传统功能下降㊂大学图书馆通过提供创新的设施和服务来应对这一挑战,即逐渐扩大 社交空间 的功能,通过建立各种咖啡馆㊁ 协作小组空间 和 共享学习空间 等社交活动空间,满足用户各种类型的社交需求㊂而推动 社交空间 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高等教育教学的转变,强调小组项目和协作工作的学习范式的改变(从以资源为中心到强调人际协作,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小组和社会学习),以及教学法的发展㊂图书馆需要了解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技术及数字工具服务,并提供信息共享或学习共享等空间,通过改善技术㊁服务和氛围来加强以学习为目的的社交活动以及学习空间建设,创造一个充满活力㊁舒适和便于协作的空间㊂其三,突破场域所在的虚拟空间㊂大学图书馆除了提供用户学习空间和社交空间的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提供虚拟学习空间的功能㊂随着知识存储向网络大规模迁移,知识和文献形态越来越电子化㊁数字化,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了极大变化,图书馆应顺应这种变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虚拟学习空间而不是实体书架㊂例如,许多用户使用自己的设备(笔记本电脑㊁平板电脑㊁智能手机等)在图书馆进行研究,用户在享受物理空间的同时,还使用了图书馆的虚拟网络空间,包括图书馆的WiFi信号㊁数据库资源㊁工具软件以及其他商业资源㊂同时,也使得图书馆清醒地认识到改善无线接入和无线打印等智慧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也许用户对一个新的公共物理空间的呼声并不高,但是对于网络空间和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利用却日益增长㊂实践证明,学术图书馆正在从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用户在学习㊁教学和研究活动等虚拟学习空间中获取知识的促进者和积极分子㊂4㊀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发展与变革的思考4.1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有效拓展和完善物理实体空间建设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大学图书馆物理空间的设计改造,是目前国内外很多图书馆进行空间设计和改造的必要前提㊂图书馆空间设计及改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家具的选型㊁空间整体布局到各项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运用,一个成功的图书馆空间改造案例一定会细心周到地考虑到读者需求㊂同时,在空间改造的时候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掘用户的空间需求(例如通过用户调研问卷㊁访谈等方式获取用户直接的需求),应用这些数据来帮助图书馆设计空间㊂通过用户访谈或问卷调研了解学生更倾向于哪种形式的家具,是具有遮挡的个人私密学习家具㊁开放的小组讨论空间家具,还是大开间的公共阅览空间的普通桌椅,从而为整体空间布局提供一定依据㊂此外,图书馆还要注意上述物理空间中的各种活动及功能的区分布局,例如安静学习区㊁研讨区㊁朗读区㊁电话亭等各种功能区域的有效布局,一般整体上按照由动到静自下而上的楼层布局,以减少各个功能区域噪音的干扰,最终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及读者对空间交互性的需求㊂上述不同区域空间的功能,不仅能揭示图书馆空间设计元素和潜在的用户交互性,还能增加和了解用户对于图书馆的体验㊂4.2㊀慎重考虑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置,因地制宜布局和设计图书馆空间大英图书馆前馆长Brian Lang指出: 历史上的图书馆一直是非常成功的社会空间 ㊂能够提供灵活的学习空间㊁协作和独立以及休闲交流的工作空间,是21世纪图书馆作为社交空间的诠释[17]㊂如上文所述,图书馆空间改造中增加了很多社交空间,如咖啡馆㊁协作小组学习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㊂当学术文化龙小农,曹海霞: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历史回顾与变革方向思考转变为包括更多以社会和群体为导向的研究,图书馆认识到将自己发展为社会空间的必要性,但在努力将自己定义为休闲和交谈的第三场所的过程中,图书馆是否有可能不再是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在实体图书馆中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尽管现代图书馆对 社交空间 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没有大量定性证据表明这些新增的社交空间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增强图书馆的整体认知和使用㊂学者Gayton认为,大学图书馆的 公共 体验对其安静学习空间的核心功能带来冲击,图书馆的社会体验不应侵犯它㊂学者Lippincott指出,如果(学习共享空间)项目不是从图书馆的使命或愿景的角度来设想的,那么引入学习共享空间可能会适得其反[18]㊂总体来看,上述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些变化表示担忧,并建议此类项目应考虑特定的图书馆制度环境,图书馆作为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社会空间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学术环境和每个高校的实际需求来布局和设置,而不是盲目跟风㊂就笔者来看,大学图书馆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信息资源场所,社交空间一般常见于公共图书馆,是其核心功能的具体表现;于大学图书馆而言,根据其核心使命应遵从大学知识服务中心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功能定位,社交空间的开展应根据各个学校的特殊要求进行有限布局和设置,而不是不加思考地推而广之㊂4.3㊀充分挖掘虚拟空间作用,建立互嵌互构的学习场域数字时代为促进智力㊁社会和文化发展创造空间包括探索虚拟空间带来无限可能性,图书馆正在开发一个强大的虚拟共享空间㊂许多学校如密歇根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等图书馆已经为教师开发了虚拟协作空间,并将图书馆 场域 概念扩展到校园的其他地方,推进支持教学㊁学习和创造新知识所需的专业知识㊁技术和环境的目标㊂扩大图书馆场域概念进一步强调了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战略,让整个校园沉浸在数字学术㊁21世纪的交流选择和更丰富的跨学科合作中㊂当前,学术图书馆以其对校园内所有人免费访问的立场和原则,努力证明它们在一个24/7访问的虚拟场域中存在的合理性,并且该场域越来越强大㊂当我们思考图书馆空间走向和图书馆员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考虑创造独特的图书馆空间㊂与大教堂㊁寺庙和其他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空间一样,图书馆的演变是为了满足一种社会文化功能,而当文明发展到一种程度时,必将以另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出现,比如虚拟场域空间的开辟㊂未来大学图书馆应是一个虚拟数字空间和现实物理空间交叉㊁叠加㊁同心互构的学习场㊂图书馆的使命逐渐从提供资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 学习伙伴 ,为了巩固 图书馆是大学的学习中心 的地位,图书馆应该走物理空间建设㊁精神空间建设和虚拟空间建设多重发展路径,建立互嵌互构的学习场域,推动图书馆提供新资源㊁新空间㊁新服务㊁新保障,建立具有吸引力㊁向心力㊁感召力的学习场㊂5㊀结语不论从中世纪的教会(修道院)图书馆还是当今大学图书馆发展来看,图书馆每一阶段的空间布局都与当时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并基于自身核心使命和价值观,在资源与服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这是不同时期图书馆空间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㊂图书馆在充分发挥传统空间基本阅览职能的同时,应该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图书馆历史使命,重新构建新时期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空间功能㊂今天的图书馆正处于向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毋庸置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的㊂因此,大学图书馆新发展阶段必须要有新发展理念引领,建立人与文献信息互融互动的新空间供给㊂智能时代,图书馆的价值功能和空间供给将持续变革,用户越来越多地转向网络数字信息服务来满足他们信息需求㊂未来,大学图书馆空间发展潜力无穷,构建与智能时代相匹配的虚实同构的学习场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Wilkinson Jaci,Breneman Kyle.Bridging the Digital and the Physical User Experience:Analysis of Academic Library Floor Plans[J].Journal of Web Librarianship,2020,14(1/2):28 -51.[2]Matthews Graham,Walton Graham.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J].New Library World,2014,115(5/ 6):237-249.[3]洪芳林,束漫.国际图联和美国有关图书馆空间规划指南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20(8):114-121. [4]陈建龙,邵燕,张慧丽,等.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1):22-33. [5]诺伯格㊃舒尔兹.存在㊃空间㊃建筑[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6,51.[6]亨利㊃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8-9.[7]孙全胜.列斐伏尔 空间生产 理论形态研究[M].北总第196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年第2期。
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作者:冯冬梅于卫华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6期冯冬梅于卫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北京100875)【摘要】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必须根据现状,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发展;探索Toexplor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FENG Dong-mei YU Wei-hua(Library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Abstract】To explor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must b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advantage,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Explore1 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1.1 图书馆本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因此,处理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肯定图书馆信息人员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能力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预知和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作为高校知识库和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能及时掌握知识、文化、信息的动态变化。
了解读者的个性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馆藏结构,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以适应读者的不同需求,保证图书馆在新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3 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知识、信息资源存藏和使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0 0 200 1 20 02 2 0 0 3 2 0 0 4 2 00 5 2 0 06 2 00 7 2 00 8 2 0 0 9 2 0 1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1 4
荐
、
B B S 社
。
交媒 体 邮 件 信 箱 微 信 群 等 渠 道 让 用 户
% 研 究生 专业 校 本部
;
)
用 按 需 印 刷 的 方 式 进 行 出 版 和 销 售 2 0 0 0 年
(
1
88
个学科 w 增 加 到
个 涨 幅 超过
,
20 1 4
年约
2
1
7
个学 科
5
)
中 文 电 子 图 书 作 为 纸 质 图 书 的 衍 生 品 开 始 累 积 增 长
。
2 9
新增学 科 中 有些
年 试行按 需 印刷 之
|
學
*
通 讯 作 者 张 美 萍 OR C
: .
I
D
:
〇 〇〇〇
-
〇〇 〇3
-
1
7 29
-
6 08 2
,
z
h a ng m p
?
l
i
b
.
p ku
.
e
du
.
cn
。
|
85
?
后 国内
,
北 京 大 学 图 书 馆 中 文 图 书 馆 藏建设 的 变 迁 及 未 来发展 探 讨/张 美 萍
G25
1
.
关 键词
资 源 建设 历 史
回顾
馆藏 发 展
分类号
1
3
)0
1
0 1 6 6 0 3 /j
.
i
s sn
l
002
-
1
0 2 7 2 0
.
1
6
.
0
3
.
O
i l
2000
—
20
1
4
年 北 京 大 学 图 书 馆 中 文 图 书 的 馆 不 断 增 多
,
一
。
,
总量 超过
1
60
万种
增 速连续 多年 位居 第
,
一
,
但 占 断 拓 展
(
。
比仍 然远 远 小 于 纸 质 图 书 如
2 01 4
年 纸 质 图 书 在
,
4
)
图 书 出 版 总量 的 增 加
,
,
馆 藏空 间 的局 限
,
电
。
全 国 出 版 总量 中 占
1
4
% 而 电 子 出 版 物 仅 占 全 国 出 子 图 书 的 出 现 导 致 中 文 图 书 采 选 难 度 不 断 加 大
|
■
丨
|
财 批量查 重 软 件 并 不 断 完 善 开 始 真 正 实 现 了 系
,
丨
—
-
I
丨
I
统
自
动查 重
、
自
动 做订单 和 做发 票 极大地 提 高 了 采
,
屋
| |
i方 的 工 作
效率
。
此外 在 采访实 践 中
. .
,
广开各种渠
道 实现与 用 户 的 直接 交 互 如 通 过 系 统 内 读 者 推
出 版 发行
200
1
年前 后
20
1
,
中 文 电 子 图 书 开 始 出 版 并 学 科 原 有 馆 藏 基 础 薄 弱
,
,
急需 建 立必 要 的 馆 藏 补 充
进人 图 书 馆 到
?
4
年 底 中 文 电 子 图 书 积 累 发 行 以 支 持 教 学 和 科 研 需 求 所 需 资 源 的 类 型 和 范 围 不
中 文纸 质图书
自
.
2 0 0 0
—
20
1
4
年
,
出版总
藏发 展 伴 随 着 内 外 环境 的 改 变 发 生 了
如 经费 投 人 持续 增加 资 源载体
、 、 、
系 列 变 化 量 由
,
1
4
.
3
万种增 加 到
8
.
4 4 8
万种 其 中 新版图 书 出
,
.
日
益 丰 富 资 源 累 积 版 总 量 由
式 不 断 涌 图
,
2 川0
(
:
—
2 0
1
4
年 中文 纸 质 图 书 出 版 趋 势 单 位 万种
(
:
.
*
)
现
。
数字 环境下
图 书出 版身 处媒 介 网 络 化态 势
,
印 数 据 来 源
2 〇〇
—
中 国 出 版 T作 者 协会
、
中 国 出 版 科 学研究所 编
.
期
.
刷 技 术 和 传 播 手 段 不 断 革 新 以 往 那 种 追 求 大 量 出
、
,
1
2 〇 1 5
年 中 国 出 版 年鉴
《
》 [
M]
北京 中 国 书 籍 出 版 社
:
。
版 大 量 发 行 的 大 众 化 出 版 时 代 已 经 过 去 凸 显 个 体 4 中 文 纸 质 图 书 单 种 印 数 越 来 越 少 并 开 始 向 按 需 印 刷 方 向 发 展 学 术 著 作 印 数 约 在 30 00 册 以 作 用 和受 众 主 动 参 与 的 个 性 化 出 版 时 代 悄 然 来 临
》
3
月
2 7
聲 f
¥
日
进 行 了 首次采
.
购 招 标 工作
3
。
之后 每
,
.
3
年进 行
-
开 截 止 到 _ 年 氐 北 V
,
一
版 总量的
1
-
〇
.
6
%
i
y
。
中 文 图 书 不 仅 要 在 同
载体 之 中进 行
.
“
查重采选
”
,
2
内 部 环 境 的 变 化 而 且 还 要 在 不 同
(
载 体之 间 依 据用 户 的 需 求 进 行选
,
1 )
国 家 加 大 对 教 育 的 投 人 使 图 书 馆 获 得 相 对 择 协 调 采 访 调 整 结 构 减 少 相 同 内 容 的 不 同 载 体
、
作 完全走 向 市场
、
。
民
1
^
一
.
.
.
.
1
一
营出 版社 编辑部 工 作 室 和 图 书 公 司 等 相继 出 现 市 场竞 争 更 加 激 烈
(
。
,
挪 咖 咖 雄 咖 雄 細 挪 挪 挪 獅 挪 咖 挪
-
〇
-
-
?
1
2
)
适 应数 字环境的 发 展
,
,
出 版新形
。
I
采购管理工作 越 来 越规 范
在 全国 各 地 兴 起
。
200 4
年 采 购 招 标 工作
本系 的
丨设 路 建^思来自、体關互补 肩雜
。
文献资 源 保障
2 007
年
,
《
北京 大学图 书 馆文 献
,
2
:
2
由较 为
单
一
纸质 图 书 七
展为 纸 质和
电 子 图 书
士
资 源 供应 商选 择 管 理 办 法 试 行 并 于 同 年
Me
i
pi n g
一
些 出 版社 或
。
出
版 集 团 及 其 网 站 相 继 开 展 的
80
个 学科 ⑷ 增 长 到
3 6
20 14
年的
1 1
6
个 学科
(
w
,
累
由
,
了 此项业 务
目
前 已 经 有 出 版 社 开 始 对 学 术 著 作 采 积 增 长
。
个 涨幅为
.
4 5
,
,
益 强烈
与 之 对应
。
4
,
.
〗
.
7
t:
?
-
I
i
。
,
45 0
7 二 年
4〇
.
9
,
由 于
新 系 统 无 法 支 持批 量 查 重 采 访 人 员 只 能
,
4 〇0
*
3
49 6
.
3 50
326
按 原 有 的 人 工 方 式 在 系 统
r
内
进 行 逐 条 查重
,
,
在工 作
,
,
馆 藏建 设提供 参 考与 借 鉴
。
so
I
. — —
—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