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组织机构
北大宿舍火灾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确保学生宿舍消防安全,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北京大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宿舍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北大宿舍火灾应急指挥部,由校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2. 成立北大宿舍火灾应急小组,由保卫处、后勤集团、学生工作部、校医院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2.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 加强宿舍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禁止使用违规电器。
4. 加强宿舍楼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5. 做好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疏通工作,确保畅通无阻。
四、火灾应急处置流程1. 初步发现火情(1)宿舍内发生火情时,第一时间报警,拨打火警电话119。
(2)迅速切断电源,避免火势蔓延。
(3)使用灭火器或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灭火。
2. 火灾应急小组出动(1)接到火警后,应急小组立即出动,按照预案要求展开救援工作。
(2)应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等工作。
3. 人员疏散(1)组织学生迅速撤离火灾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2)疏散过程中,注意保持秩序,避免拥挤踩踏。
(3)高层宿舍人员应利用消防通道逃生,不得跳楼。
4. 火灾扑救(1)应急小组负责组织扑救火灾,确保火势得到控制。
(2)如火势较大,应及时请求消防部门支援。
5. 火灾善后处理(1)火灾扑灭后,应急小组负责现场勘查,查明火灾原因。
(2)对火灾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依法进行处理。
五、总结与评估1. 火灾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对火灾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
北京大学民办教育学习型组织集体emba

北京大学民办教育学习型组织集体EMBA民办教育行业管理培训整体解决方案创新020模式一个人的费用全校学习打造EMBA管理团队【课程前言】从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已经形成一种制度,到目前,中央政治局已经集体学习57次,共邀请115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略性,为提高领导集体能力和领导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您和您的管理团队做到了吗?【课程背景与特色】全面学习系统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拓宽眼界打开思路整合资源广交朋友我们自身是从事教育培训的学校,其实,我们自身更需要培训。
在一个团队中是否真正是领袖,在于他是否起到了领袖的作用---带领团队走向成功,并为其团队谋福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办教育培训学校的领袖,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和团队。
民办教育学习型校长高级EMBA,是广聚人脉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和传统EMBA不同的是,管理团队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让一个人的知识和资源变成民办教育培训学校管理团队的知识和资源,从而成为民办教育培训学校的知识和资源,共同为机构、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创造价值。
【民办教育培训学校集体EMBA】民办教育学习型校长高级EMBA,不仅仅是将现在的校长、管理人员放到一起读书,而是将民办教育培训学校的管理人员,集聚在一起,带着机构、学校共同的愿景、目标、要解决的问题一起学习、研究、讨论,同时教学安排中强调团队任务,老师安排作业或者学员自己带任务学习,强调的是集体任务,比如设定单位的某项具体工作,如战略、文化、招生、人力资源、教育信息化等,学习结束,就要完成这个内容。
一个学校的成功,是校长的成功;一个学校的文化,是校长和管理团队的文化。
校长和管理团队一起总揽全局,明察秋毫,把握经济趋势,既须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借鉴全球领先的管理智慧,建立宏观的战略思维模式,提升决策能力、决策质量,超越自我,体现价值,引领中国的民办教育从优秀走向辉煌!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人文的底蕴,卓越民办教育培训学校管理团队集体由此诞生!【解决方案】北京大学民办教育学习型组织集体EMBA,通过整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优秀民办教育培训学校校长等优秀师资,通过民办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理论的学习,引进国内外成功、权威性的管理科学体系,挖掘典型案例研讨,结合中国成功的民办教育培训学校案例分析,从而培养从容应对市场竞争的民办教育培训学校精英集体。
北京大学学生会常务代表委员会会长团和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选举组织条例

北京大学学生会常务代表委员会会长团和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选举组织条例(2010年3月第三十届学生会常代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2012年3月第三十一届学生会常代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最后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北京大学学生会常务代表委员会会长团和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的选举制度和竞选行为,保障学生会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学生会选举活动规范进行,根据《北京大学学生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选举基本原则】常代会会长团和执委会主席团的选举应遵循依章、民主、规范、公平、公开、廉洁的原则,接受校党委的领导与校团委的指导,并接受学生会全体会员的监督。
第三条【应选职务与人数】会长团成员和主席团成员全部由会员担任,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学生会常务代表委员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二至三人,组成常代会会长团。
会长团成员中应包括医学部会员一人。
学生会执行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三至六人,组成执委会主席团。
主席团成员中应包括医学部会员一至二人,其中至少一人应为时任医学部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第四条【主持选举的机构】学生会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常代会会长团和执委会主席团的选举。
选举委员会由现任常代会主任会议成员及现任执委会主席团成员组成。
选举委员会主任由现任常代会会长和执委会主席共同担任。
选举委员会委员参加选举的,自报名之时起自动退出选举委员会。
选举委员会聘请学生会秘书长担任选举委员会秘书长,指导选举组织工作。
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事务,执行与选举有关的学生会规章制度,制定选举的具体规则,确定选举的具体程序,负责候选人的报名和资格审查,监督和规范候选人的竞选行为,负责选举投票、计票事务,公布选举结果,处理针对候选人的举报。
选举委员会向常代会负责,受常代会监督。
选举委员会经常代会全体会议以二分之一以上多数决议成立,在成立之日向全校发布公告,宣布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制度、监督举报方式等选举基本事项。
选举委员会设立期间为选举期间,适用本条例关于选举制度和竞选活动规范的规定。
北京大学招生简章2022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结合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北京大学全称为北京大学,是国家公办的教育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对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北京大学普通本科学历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条北京大学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四条北京大学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人员第五条北京大学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学校招生工作;设立本科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科招生章程、招生战略、招生办法,调整学科招生计划等事宜。
第六条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北京大学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授权北京大学医学部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医学部招生的有关事务。
第七条北京大学设立招生工作监督领导小组,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室,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三章计划与录取第八条北京大学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份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来源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本校分省来源招生计划。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北京大学将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及解决同分数考生的录取问题。
第九条北京大学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教育部领导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录取。
第十条北京大学在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照理工类、文史类分类录取。
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
院团委研究生会简介: - 北京大学

院团委/研究生会简介:
研究院团委由校团委和工学院党委领导,下设有组织部、宣传部(院刊编辑部)、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班团支部,并指导院研究生会的工作。
院团委除完成校团委每周工作部署和日常性事务外,还主要负责研究院党团日活动统筹工作、院刊编辑工作、志愿者服务活动、挑战杯、学生骨干培养和研究院学生活动管理。
院研究生会是校研究生会的院系分会,下设办公室、文艺部、体育部、学术部。
院研究生会主要是维护研究生合法权益,开展各种学术文体活动,丰富全院研究生学术和业余生活,为研究生提供日常服务,解决研究生的后顾之忧。
各部门除日常性事务外,还有各自的特色活动:办公室主责的每月集体生日活动,文艺部主责的新年晚会、联谊派对活动,体育部主责的羽毛球、篮球等各类体育比赛,学术部协助举办跨学科学术交流讲座,负责开展各中心间学术交流活动。
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一、职能介绍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是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办公机构,是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组织制定;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的管理;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及各种标准的制定;负责学校网站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
一、综合办公室
1.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的综合行政事务,负责人、财、物的管理。
2.负责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负责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组织制定。
3.负责信息化工作相关事件的协调和处理。
4.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5.负责基层单位的信息化队伍建设。
6.负责校内信息化工作相关意见的处理和信息反馈。
二、项目管理办公室
1.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组织制定。
2.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批、执行、监督与验收。
3.负责学校信息化年度预算的制定、执行与监督。
4.负责学校信息化数据统计及信息化的调研工作。
5.负责学校信息化标准的制定。
三、网站管理与监控办公室
1.负责北京大学门户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对门户网站的信息变更申请进行审批、实施和备案。
2.负责对北京大学各类基层网站进行规范和管理,对以北京大学名义建设和管理的网站进行审批和备案。
3.负责实施对北京大学各级各类网站的运行监控和访问监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国家发展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0名,陈平、宫玉振、龚强、海闻、胡大源、霍德明、雷晓燕、李立行、李玲、梁能、林毅夫、卢锋、马浩、平新乔、沈艳、宋国青、唐方方、汪丁丁、汪浩、巫和懋、鄢萍、姚洋、易纲、余淼杰、曾毅、曾志雄、张黎、赵耀辉、周其仁、朱家祥。
硕士研究生方向包括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以及国民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介绍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项目成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以及选拔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培养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各行业未来的领军人才。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团委结构

(团委机构的成员除了团委书记和副书记为老师外,其余的部长、副部都为学生;各职能部门根据部门工作的学要决定需要多少名副部长;)团委部门分工及职能介绍办公室是团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具有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指责具体如文字档案工作,及时传达有关文件、通知等,处理财务方面的工作,负责团的活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以及负责团代会的筹备事宜等。
组织部主要负责团委的组织建设;团工作基本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团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团费的收缴和管理;新团员的发展工作;相关文件、通知的草拟。
负责团干的培训和考察工作和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以及“五四”系列表彰活动。
宣传部主要做好宣扬团委活动,树立团委形象等工作。
使团委的工作更加深入民心。
实践部实践部的定位是一个指导性的、服务性的全新的支持平台。
实践部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暑期社会实践、日常实践和外联、人事和内务。
力争做好一个平台,为同学们服务。
调研部主要负责根据社会形势和学生思想动态,对有关情况及时以问卷、座谈等形式的调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并承担团委内部的人员考评项目。
文体部主要负责平时开展能丰富同学课余生活、陶冶性情、寓学于乐的活动,其中在“五四”期间组织团员开展文娱等庆祝活动。
学术部主要负责组织有学院特色的学术讲座、座谈等活动以及跨年级的交流活动。
信息部主要负责网络建设和信息的发布,充当整个团委的网络平台。
社团部主要负责和学院团委领导下的各个社团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各个社团和团委的配合,指导各社团工作。
同时负责岭院团委与各学院学生组织的交流活动。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委机构设置:●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调研部●实践部●网络部附各职能部门简介委员会:职能介绍●根据院党总支和校团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每学期团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委员、部门会议和团支部书记、支委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布置和检查团的工作,经常向院党总支和校团委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努力开创团工作新局面,体现本学院特色,做好党的助手;●开展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配合学校、学院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学院团员青年努力完成院党总支和校团委交给的任务;●抓好团的组织建设,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完善团的各项制度,教育团员履行团员义务,保证团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做好发展新团员和超龄团员退团的工作;组织团员学习党的知识,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配合党支部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做好团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和团组织情况统计工作;负责团费的收缴、上缴和留成团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对违反团纪的团员进行批评和教育;●指导学生会工作,协助学生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团员的课余文化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图书馆简介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
百余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传播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建成独立现代馆舍的发展时期、艰苦卓绝的西南联大时期、面向现代化的开放时期。
如今,她已发展成为资源丰富、现代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宏大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
到2009年底,总、分馆共拥有藏书800余万册,其中总馆近700万册。
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
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近年来大量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在内已超过二百万种,深受读者欢迎。
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馆藏丰富,而且群星璀璨。
毛泽东、李大钊、章士钊、顾颉刚、袁同礼、向达等名人学者曾在图书馆工作,蔡元培、蒋梦麟、胡适等校长留下了关心图书馆发展的佳话。
他们都为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图书馆题写馆名“北京大学图书馆”,江泽民同志为北京大学图书馆90周年馆庆题词“几代英烈,百年书城,发扬传统,继往开来”。
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于2005年、2008年、2010年到图书馆看望北大学子、与工作人员和读者亲切交谈。
195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合并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
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改称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拥有馆舍面积10,200平方米,阅览座位1,000余个;现有藏书43万余册,以生物学、医学、卫生学和医药类为主;中外文期刊近4,000种。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舍历经变迁,目前的馆舍由1975年建成的西楼和1998年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东楼组成。
2005年西楼改造工程完成,馆舍面貌焕然一新。
图书馆由总馆、30余个分馆、储存馆组成,总面积约90,000平米,其中,总馆面积约53,000平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
2009年建成国内首例远程储存图书馆面积近5,000平米。
馆舍水平的提升为图书馆面向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兼收并蓄传承文明创新服务和谐发展”,坚持“以研究为基础,以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以数字图书馆门户为窗口,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书刊借阅、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培训、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学科馆员、软件应用支持等服务,成为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北京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
2000年与校内其它单位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数据模型、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数字图书馆门户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开始大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为加强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文献资源的最佳利用,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在全面建设总-分馆体制下的“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以“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文献分藏、读者分流”为思路,在全校实现自动化系统、文献建设、读者服务、资源数字化、业务培训的统一协调,形成由总馆、学科分馆、院系分馆组成的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2008年北京大学公布的“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管理办法”,为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校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9年底,已经有30多个院系图书馆成为分馆,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已初具规模。
北京大学图书馆还努力为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积极参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并逐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 A L I S)的管理中心和全国文理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 A S H L)的管理中心和全国中心、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秘书处、《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机构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枢纽,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以雄伟壮观的建筑跻身北京大学著名的“一塔湖图”三景,更以博大精深的丰富馆藏、深厚绵长的精神魅力吸引着无数知识的追求者。
多少大师在这里读书思索,无数学子在这里徜徉书海,她见证了名师的学术辉煌,传承着北大的学术命脉,已成为北大人心中的知识圣殿。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图现任领导馆长\党委书记\副馆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附设机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 A L I S)管理中心C A L I S全国文理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 A S H L)管理中心C A S H L全国中心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 秘书处《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业务部门资源建设部一、部门主要任务资源建设部承担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访和编目两大业务,是图书馆的主要业务部门之一。
具体任务如下:1.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要采集各种文献;收集开放获取的网络文献资源;对电子资源进行管理;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书刊交换,处理文献受赠等事务;2. 负责编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含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电子资源、缩微文献等非书资料等)的机读目录及文献目录体系的组织、揭示、维护、质量控制等;负责对外包后的编目数据进行质量控制;负责实体文献的技术加工等;3. 开展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工作;参与C A L I S 、C A S H L 相关项目等。
信息咨询部业务部门资源建设部 信息咨询部流通阅览部 古籍部 特藏部 系统部 多媒体资源部 文献典藏与分馆办公室文献计量学研究室 中心办公室 职能部门馆长办公室 总务科 安保部一、部门业务职责与范围连续出版物阅览服务与管理,工具书阅览服务与管理,电子资源检索与阅览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学科馆员的组织协调工作,数字资源服务,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研究工作,以及C A L I S、C A S H L项目的相关工作。
二、资源范围与服务项目报纸与期刊阅览服务——期刊阅览区(E4-1):该阅览区提供当年的中、西、日、俄等语种学术性现刊及近10-15年的中、西文合订本过刊(含复印报刊资料、检索性刊物)。
报纸与文艺期刊阅览室(419):该阅览室提供馆藏文艺性现刊及近10年的合订本过刊、中外文现报(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出版的中文报)、中文合订本过报、外文合订本过报。
过刊及港台报刊阅览室(409):该阅览室提供中外文合订本过刊:1999年(含)以前的中文过刊、1995年(含)以前的西文过刊、1996(含)以后的日、俄文过刊。
该阅览室还收藏了在港澳台、海外地区出版的中文期刊和报纸以及香港报纸剪辑。
工具书阅览及校外读者接待服务服务——工具书阅览室(E102)提供工具书的阅览及查询辅导、新书介绍等。
东门咨询台负责校外读者入馆接待工作。
网络检索服务——网络检索区(阳光大厅)提供图书馆订购电子资源的检索、I n t e r n e t 浏览及电子邮件等服务。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处(阳光大厅)提供国内外文献查询、馆际图书借阅、原文传递及国外博硕士论文订购等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日常参考咨询服务:包括总咨询台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实时咨询、B B S图书馆版与留言簿、知识库与常见问题六种。
科技查新及论文查收查引服务:设有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站,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及论文查收查引服务。
学科化咨询服务:以学科服务为主线,整合咨询部目前提供的课题咨询、科技查新、论文查收查引、学科电子资源宣传、推广与用户培训等各项相关服务,由各院系对口的学科馆员按照学科提供“一条龙”信息咨询服务。
专题/定题服务数字化服务——电子资源导航更新与维护。
印本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整合。
电子资源试用、使用统计、分析和评估。
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与研究、应用系统的需求和测试等。
用户培训服务——新生入馆教育。
图书馆利用系列讲座和定制专题讲座:包括“一小时”系列专题讲座和院系读者自定制的专场讲座。
开设《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全校公选课。
开展网络培训。
流通阅览部一、部门业务职责为全校教职工、学生、校外读者等提供中外文普通图书的借阅服务,负责办理借还图书、图书预约、续借等手续,解答来自读者的各种咨询问题,解决借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部门所管辖的200多万册常用图书进行有序的管理;对读者数据进行日常维护。
以保障全年上百万册图书的正常流通,保证广大读者特别是教学科研用书的需求。
此外,还有制定和完善流通服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系统流通模块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以及与流通业务相关的研究工作。
二、主要业务范围(一)服务工作:1.办理开架、闭架图书的借还、预约、续借、逾期罚款手续,及动态对闭架图书建立简编数据2.图书借还过程中的充消磁工作3.收集教参信息,负责对教参书进行借阅管理以及相关咨询服务等4.保存本、新书的室内阅览服务、验收新书、推荐新书,办理复印的相关手续等5.承担部分学科馆员的工作及网上实时咨询,提供书目检索服务及各种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在借阅时遇到的各种问题;6.办理赔书赔款、催还图书手续并为校外读者办理制作借、阅证件,办理读者离校手续等7.不断开展新的服务内容或项目:网上预约借书、自助借还书等项服务(二)管理工作:∙馆藏维护:1.开架、闭架图书整架上书,调整架位,维护架面卫生,修补装订图书、保证书库安全等;负责流通部所管辖图书馆藏的整体布局,特别是开架借阅区、闭架书库、昌平储存图书馆这三线藏书之间的合理调配布局及图书管理工作2.图书的清点工作,维护自动化系统中的书目记录馆藏信息,使得记录馆藏址与图书实物存放地一致,解决各种历史遗留及现实的数据问题3.配合文献典藏做相应的调拨、剔除工作。
∙教参阅览室管理:1.教学参考书信息收集、整理、采访申请、工作统计、建立c a l i s教参信息2.建立电子教参系统,维护电子教参系统的正常运行3.负责教参阅览室的管理,提调教参书供扫描数字化∙证卡服务处:1.认真执行图书馆证卡管理制度,并根据各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2.负责全馆读者数据、用户信息的维护3.负责图书馆认证系统与学校一卡通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门户系统、图书馆自建应用系统等之间的读者数据同步4.与读者办证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拟定和完善5.协助部门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