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一阶段考
辽宁省沈阳市杏坛中学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沈阳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考试范围:第1课-5课)试题满分60分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2.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3.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A.数量很多,有十万多件B. .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4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获得他们生活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A.历史记载 B.考古发掘C.神话传说D.学者判断5.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道: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6.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是在A 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7.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8.将下列图片中出土文物(或复制品)的序号与相关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a北京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A ①—a ②—b ③—c B. ①—b ②—c ③—aC.①—c ②—a ③—b D.①—a ②—c ③—b9.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封建王朝?A. 商朝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朝D. 唐朝答案:C2. “以礼治国”是下列哪个朝代的治国思想?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朝C. 商朝D. 秦朝答案:A3. 下列哪项是表达承认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的观点?A. 商朝的国王使用甲骨文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B. 甲骨文具有高度的象形和指事性质,与后来的汉字有很大的相似性。
C. 甲骨文在国内外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来源。
D. 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很多刻有甲骨文的龙骨和龟板。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过程。
答: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三个阶段。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刻在龙骨和龟板上。
金文是周朝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多出现在青铜器上,形状更加规整。
篆书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用于刻在印章上,字形线条更加简练。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字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文字的特点是具有象形性和指事性。
早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所用的字形大多源自于实物的形状或与其相关的事物。
同时,古代文字也具有象征性,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和词义。
古代文字的发展也逐渐演化为形声字,即一个字的形状和声音有关。
3. 请解释“中央集权统一”的概念,并举一个例子。
答:中央集权统一是指国家政权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由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
一个例子是秦朝。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确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并将权力从地方分权转移到中央政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初中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分析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非选择题。
试题简单,但是涵盖了第一单元几乎所有重点内容。
本份试卷共30分,选择题10个共20分,非选择题1个共10分。
考试时间25分。
试卷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缺乏。
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2、4、5、6题;学生对时间和事件的把握不够准确。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的是唐太宗,学生没有读清题意,导致后面的几问都答错。
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适中,很好地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
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础知识问题。
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甚至是无知。
如第5题考的是科举制正式诞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有一局部同学会选错。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如11题第三问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很多学生答成开元盛世。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
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1)知识是能力之源。
要加大学生做题力度,把讲练相结合。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那么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
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防止: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4)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方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制作人:汪剑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关于图一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土于云南省元谋县 B .元谋人已会使用磨制工具 C .元谋人生活距今约170万年 D .元谋人是古猿进化来的2、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A .该遗址在中国首都北京境内B .此处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地C .该遗址为研究人类的演进提供了实证D .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使用工具B .使用火C .保存火种D .制造工具 4、下列有关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制作打制石器B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C .生活在长江流域D .会保存火种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建造房屋 B .原始农耕 C .磨制石器 D .饲养家畜 6、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图二文物的考古遗址是 A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D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7、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表现在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②④8、“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农业种植的国家,下列哪一项是最早在我国种植的农作物 A .玉米 B .高粱 C .粟 D .小麦9、假设你生活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在猎获一头野猪之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A .磨制石器B .打制石器C .青铜器D .铁斧 10、海外华人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图一 元谋人的牙齿图二 人面鱼纹彩陶盆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种人D、炎帝黄帝联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11、在濮阳市南乐县,有一个旅游景点仓颉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_6课测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测试题,含,二〇一八年第一次阶段测评(九月份学业检测)初一历史试题1.本试卷共8页,两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考生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道小题,共70分)材料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楚辞章句》卷三《天问》注材料二:“天地亦物也。
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材料三:“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三五历纪》材料四:“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五这一部落联盟(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一:“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三字经》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材料三:(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司马迁《史记》材料四“幽、厉礼乐崩坏,诸侯力政,转相吞灭,德不能怀,威不能制。
”——《王逸正部》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起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商朝。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等诸多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七年级上半年历史考试题目与解答

七年级上半年历史考试题目与解答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A. 商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解答:A. 商朝2.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 火药- B. 电视- C. 飞机- D. 电话解答:A. 火药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英国蒸汽机的发明- D. 俄国十月革命解答:C. 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二、简答题1. 请解释封建制度是什么?解答: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主要表现为君主授予地主土地并赋予农民劳动义务的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通过封建契约控制农民,农民为地主提供劳动和农产品,而地主则保护农民并提供安全和治理。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解答: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蔡伦。
造纸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纤维原料如树皮、麻纸等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制成纸张。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字记录和传播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 经济影响解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催生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商品生产大量增加,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同时,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2. 社会影响解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人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事工业劳动,形成了工人阶级。
其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富有的工业资本家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引发了社会经济的分化和阶级矛盾。
此外,工业革命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对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束语以上是七年级上半年历史考试题目与解答的内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上册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以及答案参考

上册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以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书同文,车同轨B. 修建长城C. 设立郡县制D. 统一度量衡答案:B3. 以下哪位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他率领军队击败了匈奴,解除了汉朝北方的威胁?A. 蒙恬B. 卫青C. 霍去病D. 韩信答案:C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重要贸易通道,它的开辟与以下哪位皇帝有关?A. 秦始皇B. 汉武帝C. 隋炀帝D. 唐太宗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秦始皇通过连续的战争,逐一击败了六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大力发展和推广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政策促进了汉朝的繁荣,也使得汉朝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了更远的地方。
三、论述题请论述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巩固统一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异同。
答案: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巩固统一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秦始皇的措施主要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书同文、车同轨、设立郡县制等。
汉武帝则继续推行郡县制,并增设州牧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汉武帝还大力发展和推广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两位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异同如下:相同点:1. 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2. 都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 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推广丝绸之路,加强与外部地区的联系。
不同点:1. 秦始皇主要通过军事手段统一六国,而汉武帝则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文化手段巩固统一。
2.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对内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武帝则在秦始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并注重发挥地方官员的作用。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0题;共24分)1.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树立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新标杆。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甲段走向大致是()A.东北—西南B.西北—东南C.正南—正北D.正东—正西(2)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实际距离约30千米,图上距离5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A.1:6000B.1:60000C.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0米D.六十万分之一(3)小李打算寒假去港珠澳旅游,如果要准备地图,他需要()①中国地形图②港珠澳旅游图③港珠澳交通图④世界地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两河流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中东长期以来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读两河流域聚落分布图和当地民居图(如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两河流域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②聚落分布区气候适宜,降水丰沛③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④石油资源也是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A. ①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某同学暑假里参观了一处远古人类博物馆,这是他保存的参观券,请根据参观券上面的信息,判断他参观的是哪一博物馆()A. 元谋人博物馆B. 北京人博物馆C. 山顶洞人博物馆D. 半坡博物馆4.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A. B. C. D.5.在下列图片中,反映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6.在距今约7000-6000年的原始聚落遗址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精美的磨制石器。
历史上,我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A. 铜器时代B. 铁器时代C. 旧石器时代D. 新石器时代7.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气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至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存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人物是()
A、黄帝
B、舜
C、女娲
D、伏羲
3、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
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
其中,福
娃贝贝(如图)的头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看到
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5、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的生活在距今
约70万~20万年,已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6、“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7、“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下列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8、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9、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
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0、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A、启、商汤
B、启、盘庚
C、禹、盘庚
D、禹、商汤
11、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居民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粟
D、使用磨制石器
12、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该统治者是()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13、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14、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15、我国青铜文明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6、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方式称为()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7、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A.仓颉——缫丝B.隶首——文字C.嫘祖——算盘D.伶伦——乐谱18、下列所示的文物能代表商朝青铜文明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9、“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0、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君主是()
A、周幽王
B、周厉王
C、商纣王
D、夏桀
2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使这一灿烂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因素。
下列哪一种文字能印证我国开始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A、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23、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24、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会经历下列哪些事件()
①周武王的军队和商纣王的军队在牧野大战②商军队大败,商朝灭亡
③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④周武王在商朝倒戈军队的引领下,攻入商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两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2分)
图一图二
(1)指出图一、图二分别代表的原始居民。
(4分)
图一:图二
(2)结合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8分)
27、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此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政治
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该制度中第二层的是什么人?(2分)
(3)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4分)
(4)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