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
一轮基础精讲-15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一、萨顿的假说1.方法:类比推理。
2.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和现象F2♂配子♀配子12XW12Y1 2X W14XW X W(红眼)14XW Y(红眼)1 2X w14XW X w(红眼)14Xw Y(白眼)后来摩尔根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提示:不。
(1)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
(2)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生物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者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3)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所以说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伴性遗传1.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分类与特点二、知识讲解(1)选材原因:果蝇比较常见,并且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和后代多等特点,所以常被用作遗传学的实验材料。
(2)摩尔根实验过程及分析实验现象: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②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
③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说明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④F2中白眼全为雄性,红眼中有雌有雄,说明红眼与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3)理论解释: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其遗传图解可表示为(红眼为显性,用W表示,白眼为隐性,用w表示):(4)测交验证:对F1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后代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进一步验证了摩尔根等人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特别提醒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有些基因也存在于原核生物的拟核、质粒、病毒的核酸、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叶绿体内的DNA上;一个染色体上有若干个基因。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高考真题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 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 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 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 时,幼胚死亡) 实验步骤:① ;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 ,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 ,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 ,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解析】(1)由起始密码子(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 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的 即是G变成U,所以密码子由GUC变成UUC;正常情况下,基因成对出现,若此 植株的基因为RR,则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可以有4个。 (2)F1为双杂合子,这两对基因又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孟德尔自由 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性状不分离的指的是纯合子,F2中的四种表现各有一种 纯合子,且比例各占F2中的1/16,故四种纯合子所占F2的比例为(1/16)*4=1/4; F2中宽叶高茎植株有四种基因型MMHH:MmHH:MMHh:MmHh=1:2:2: 4,他们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 (3)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应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现在出现了Hh,说 明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Hh的个体减数分裂过程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配子为中应只 能含一个基因H,且在4号只有一条染色体的情况下,说明错误是发生在减数第 二次分裂时着丝点没有分开造成的。
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第2单元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考导航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4: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第16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内探究案『学习目标』1.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总结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
2.利用伴性遗传的方式及特点解决遗传系谱图问题,并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探究点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例题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思考』你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依据是什么?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与性别有关吗?『归纳总结』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方法是什么?『对应训练1』(2013·山东理综)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迁移应用』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如何选择交配亲本?并写出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
『思维提升』若通过杂交实验已证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何进一步判断该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探究点二』性别决定『例题2』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学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考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一、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___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即基因就在___________上。
2、依据:基因和__________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方法:___________法,即借助已知的事实及事物间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__________果蝇杂交实验1.实验材料:果蝇体细胞有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雌果蝇中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雄果蝇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
2.方法:3、实验现象P 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2 __________红眼(♀、♂)_____白眼(♂)4、实验现象的解释P _____(红眼雌性)×_____(白眼雄性)F2配子______ ____ ______F1X W X w(红眼雌性) × X W红眼雄性)4.实验结论:基因在_________上。5.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排列;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另外也存在于细胞____中的DNA上(原核生物的拟核和质粒上,病毒的遗传物质上、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叶绿体上也有基因分布);一个染色体上有_______个基因。例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例2.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B. 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 三者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变式训练】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 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D. 该染色体上的碱基数A=T、G=C三、性别决定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高中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复习学案教案

1.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4.伴性遗传的特点;5.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复习重点】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4.伴性遗传的特点;【复习过程】基础知识梳理一、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在____上。
2、原因:基因和______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⑴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着_______性和_______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
⑵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_______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成对的_____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_____只有一条。
⑶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
_________也是如此。
⑷_______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________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__________。
2、实验材料——果蝇⑴特点:体积小、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少易观察。
⑵染色体组成①雌果蝇: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对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表示)。
②雄果蝇: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对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表示)。
3、实验现象P 红眼(♀)×白眼(♂)↓红眼(♀、♂)F1↓雌雄交配红眼(♀、♂)_____白眼(♂)F2 __________4、实验现象的解释P _____(红眼雌性)×_____(白眼雄性)配子 ______ ____ ______X W X w(红眼雌性) × X W Y(红眼雄性)F1F25、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学案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第16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学案【考纲指南】1、基因在染色体上(Ⅰ)2、伴性遗传(Ⅱ)【知识梳理】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关系,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首先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优点:易饲养、繁殖快和后代多)眼色的遗传,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请填写下列表格,完成摩尔根假说―演绎的研究过程。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P:红眼雌白眼雄→F1:红眼(雌、雄)F1雌、雄自由交配→F2: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2:1:1据此提出的问题是:?②作出假说③演绎推理用遗传图解表示依据上述假说对测交实验进行的演绎推理过程(提示:设眼色基因为A、a;F2雌、雄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有红、白眼雌雄果蝇;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包括两个实验)④验证假说测交实验实际结果与演绎推理的预期结果相符,证明假说正确(成立)⑤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答案:一、平行类比推理果蝇的眼色遗传为什么与性别相关(为什么只有雄果蝇表现出白眼)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测交红眼雌白眼雄测交红眼雄白眼雌XAXa XaY XAY XaXa↓ ↓测交子代 XAXa XaXa XAY XaY 测交子代 XAXa XaY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红眼雌白眼雄1:1:1:11:1二、伴性遗传1、人类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女性男性表现型正常(纯合子)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基因型2、伴性遗传病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隐):① ;② ;③发病率男(高、低)于女;④母病子必病、父康女必康(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X显):①连续遗传;②交叉遗传;③发病率;④ (3)伴Y染色体遗传病(伴Y):①连续遗传;② (口诀:传男不传女,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三、确定遗传病类型的方法步骤1、确定为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2、确定为非伴Y染色体遗传(1)“无中生有为隐性”①若不符合“母病子必病、父康女必康”,则必为②若符合“母病子必病、父康女必康”,则常隐、X隐均有可能,但X隐可能性更大(2)“有中生无为显性”①若不符合“父病女必病、母康子必康”,则必为②若符合“父病女必病、母康子必康”,则常显、X显均有可能,但X显可能性更大四、一种特殊的杂交方式细胞膜若子代雌雄个体各为一种表现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考虑XY型和ZW型两种性别决定方式),则亲本基因型交配组合为或。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资料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知识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1、萨顿的假说(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特性、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来源、在形成配子时的行为变化有平行关系,从而大胆地提出假设。
)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法2、摩尔根果蝇实验(实验证据)(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容易饲养、繁殖率高、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3)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
(请在右边方框内写出遗传图解)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通过荧光染色证明)。
【典题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C)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典题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抗V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典题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如何选择交配亲本?知识点2:性别决定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高中生物_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情分析我所执教的班级为普通理科班。
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要以回归课本为主,理顺相关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经过前面相关内容的一轮复习已经较熟练的掌握了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知识。
因此学生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进行类比推理及假说演绎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但仍需要不断的提升,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可以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能力。
在理性思维方面,学生具有逻辑推理及分析能力,但对于较复杂的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不断通过多角度多情境进行理解和再用。
效果分析课程设计合理,课容量适中,授课内容及难度把握与普通班学生学情吻合。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展示的方法进行核心内容的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问题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展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规范答题的强化和落实,效果好。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落实,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一轮复习内容涉及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伴性遗传的特点两个主要内容。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部分通过萨顿的类比推理和摩尔根的假说-演绎过程最终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由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这就为学生进一步复习伴性遗传奠定了知识基础,这也是将二者进行合并复习的原因。
另外,学生可以借助对实验证据的分析和伴性遗传特点的推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这一科学思维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评测练习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2、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结果,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亲本子代(B级)3.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某种羊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
第2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 伴性遗传(Ⅱ)。
一、萨顿的假说[判一判]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提示类比推理法。
3.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4.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 ×)提示只含成对基因中的1个。
5.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提示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思考] 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提示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假说—演绎的结论是正确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1.实验(图解)2.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思考]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和证明者分别是谁?提示萨顿、摩尔根。
[解惑]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但基因不都位于染色体上。
如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位于拟核DNA或质粒DNA上。
三、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类型、特点及实例(连一连)[解惑]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色盲基因。
2.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
3.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
4.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一致,伴性遗传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考点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1.细胞内的染色体(1)根据来源分为: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2)根据与性别关系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分析(1)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白眼全是雄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2)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取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性状比为1∶1,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三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精选教案
第三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特点分析,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和解答遗传系谱图方法的归纳总结,培养归纳与概括、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知识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知识点二伴性遗传及其特点[基本技能·问题化]1.判断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叙述的正误(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3)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4)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5)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2.连线完成伴性遗传的类型、实例及特点3.观察下列三个果蝇遗传图解,请分析上述三个实验均属于测交实验,哪个实验验证假说最为关键?提示:丙图所示的测交实验最为关键。
4.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提示:采用的科学方法分别是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考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1.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比较项目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3)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
(4)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对点落实]1.(2018·湖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1∶1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解析:选C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X染色体的精子+卵细胞)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卵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体内没有性染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 伴性遗传(Ⅱ)。
一、萨顿的假说[判一判]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 )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提示类比推理法。
3.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 )4.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 ( × )提示只含成对基因中的1个。
5.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 )提示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思考] 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提示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假说—演绎的结论是正确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1.实验(图解)2.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思考]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和证明者分别是谁?提示萨顿、摩尔根。
[解惑]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但基因不都位于染色体上。
如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位于拟核DNA或质粒DNA上。
三、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类型、特点及实例(连一连)[解惑]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色盲基因。
2.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
3.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
4.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一致,伴性遗传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考点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1.细胞内的染色体(1)根据来源分为: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2)根据与性别关系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分析(1)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白眼全是雄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2)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取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性状比为1∶1,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实验验证——测交。
(4)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5)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页 - 1 - 第易错警示伴性遗传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书写误区(1)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一同写出,如XBY。
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写在后,如DdXBXb。
(2)在表现型的书写中,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不需要带入性别;对于伴性遗传则既要描述性状的显隐性,又要将性别一同带入。
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黑身黑身灰身灰身分叉毛[来分叉毛直毛直毛 :]源13雌蝇0 0 441313 雄蝇 8888请回答:(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母本为__________________;父本为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常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 (2)灰身直毛灰身直毛 (3)BbXFXf BbXFY (4)1∶5(5)BBXfY BbXfY bbXFY解析由题意可知,杂交后代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灰身∶黑身=3∶1,故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是显性性状。
杂交后代的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而雌性个体全为直毛,故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毛为显性性状。
由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BbXFXf和BbXFY,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
子代雌蝇中灰身直毛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8BBXFXF、1/4BbXFXF、1/8BBXFXf、1/4BbXFXf,其中只有BBXFXF是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
子代雄果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BBXfY或BbXfY,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bbXFY。
2.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设相关的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答案 D解析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且暗红眼雄性果蝇与朱红眼雌性果蝇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故可以认定该性状为细胞核遗传,对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由第一次杂交(XaY×XAXA)结果知,F1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第二次杂交中(XAY×XaXa),F1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
第一次杂交的子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页 - 2 - 第为2∶1∶1,而第二次杂交的子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技法提炼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
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且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
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考点二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1.观察下表中的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并说明判断依据。
(1)常隐是常隐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 (2)常显是常显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隐(3)常隐或X是隐性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显(4)常显或X是显性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也可能是常最X最可能是显((5)可能是X显隐、常显、X隐)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6)X显) 隐最可能在Y上(也可能是常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7)可能在)Y上 X显、常隐、隐2.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步骤(1)首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
如上表中的图(7)。
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2)其次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上表中的图(1)、(3)。
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上表中的图(2)、(4)。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Ⅰ.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如图:Ⅱ.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如上表中的图(1)。
页 - 3 - 第②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Ⅰ.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如图:Ⅱ.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如上表中的图(2)。
易错警示遗传系谱图的特殊分析(1)对于遗传系谱图中个体基因型的分析,不但要看其同胞兄弟姐妹的表现型,还要“瞻前顾后”,即兼顾其亲、子代的表现型。
(2)不能排除的遗传病遗传方式①分析隐性遗传病,如果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全是患者,只能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不一定是,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
②同理,显性遗传病中,如果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是患者,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
(3)系谱图的特殊判定:若世代连续遗传,一般为显性,反之为隐性;若男女患病率相差很大,一般为伴性遗传,反之为常染色体遗传。
3.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可能有四种基因型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答案 C解析因为Ⅰ1和Ⅰ2产生了不患甲病的儿子Ⅱ6和患两种疾病的女儿Ⅱ4,所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
如果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Ⅱ4的父亲Ⅰ2应该是乙病患者,这与题目条件不符,所以可排除乙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结合题意可判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就甲病来说,因Ⅱ6不患甲病,Ⅰ1就是杂合子,所以Ⅱ4的基因型有两种(纯合或杂合)。
如果Ⅲ8是女孩,当Ⅱ4为纯合子时,Ⅲ8有两种基因型;当Ⅱ4为杂合子时,Ⅲ8有四种基因型。
因为Ⅱ7不含致病基因,所以Ⅲ10只能211从Ⅱ6得到致病基因,且只能是乙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则不含致病基因的概率323为1-1/3=2/3。
4.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
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注: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C.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9/32D.两病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 C解析由Ⅱ3和Ⅱ4不患乙病,但其儿子Ⅲ4患乙病可判断出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再由Ⅱ4无致病基因、Ⅱ3患甲病不患乙病等判断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为显性遗传病。
再由Ⅱ2患甲病,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说明甲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从而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也可以确定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Ⅲ1正常而其父亲患两种病,故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
分析可得出Ⅲ2的基因型为AaXBY,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各有1/2的可能),所以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不患甲病的概率×不患乙病的概率=不患甲病的概率×(1-患乙病的概率)=(1/4)×[1-(1/4)×(1/2)]=7/32。
页 - 4 - 第1.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求解序号类型计算公式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来 m患甲病的概率 ]|科|网来源[:学已知:1ZXXK]源患乙病的概率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m·n ①同时患两病概率m·(1-只患甲病概率 n) ②n·(1-③m) 只患乙病概率(1-m)(1-④不患病概率 n)①+②+③或1 -④患病概率拓展2.伴性遗传与两大遗传规律的关系(1)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关系①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