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意思

合集下载

朱淑真《生查子 元夕》原文及赏析

朱淑真《生查子 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宋] 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作品赏析【注释】:[1]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按:此词一说欧阳修作,但《六一词》与其它词集互杂极多,不足为凭。

力辩此词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库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节”,卫道士心态,何足道哉!细赏此词,似非六一居士手笔,实乃断肠之声。

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诗》,可与此词互看:“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

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可知,“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

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

“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

“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

“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

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

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

“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

古词《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宋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思念、元宵节、爱情、追忆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欧阳修写元宵节的诗

欧阳修写元宵节的诗

欧阳修写元宵节的诗《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附:《生查子·元夕》注释、译文及赏析一、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二、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三、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译文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译文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译文《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译文指南》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是一首很美的词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词读起来就像一个小故事在眼前展开。

咱们先来看看前几句的译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这说的就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呀,那个花灯的集市,灯光亮得就像白天一样。

你想啊,就像大中午的太阳照着似的,到处都是亮堂堂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亮爬上柳树梢头的时候呢,有两个人约好在黄昏之后见面。

这就像是那种很美好的约定呀,黄昏的时候,月亮刚刚出来,照在柳树梢上,多浪漫的场景啊,就像电影里演的那种甜蜜的约会画面。

再看看后面几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的元宵节啊,月亮和花灯还是像以前一样。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很熟悉的地方,景色还是原来的景色,但是呢,心情却完全不一样了。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可是看不到去年一起的那个人了,眼泪把春天穿的衣服袖子都湿透了。

这多让人心酸啊,就像你原本满心欢喜地去一个地方,以为能见到很重要的人,结果扑了个空,那种失落感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心中的火焰。

从译文里能感受到那种物是人非的悲哀。

去年还是欢欢喜喜地约会,花灯璀璨,月亮柔美,两个人有着美好的憧憬。

可是今年呢,虽然环境还是一样的热闹,但是身边没有了那个人,就像原本是一幅完整的画,突然被撕掉了一半。

这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很像啊。

比如说,你以前经常和好朋友在一个老地方玩耍,后来朋友搬走了,你再回到那个地方,看着熟悉的场景,心里就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首词的译文也让我们能体会到那种爱情里的遗憾。

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时刻,两个人在月下的约定仿佛还在耳边。

但是命运弄人,再回到同样的场景,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

这就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突然被暴风雨摧残了,原本的娇艳和生机都没有了。

而且啊,这种悲哀不是那种大哭大闹的,而是一种默默的、深深的哀伤,就像涓涓细流在心底流淌,不断地侵蚀着自己的内心。

《生查子·元夕》翻译赏析

《生查子·元夕》翻译赏析

《生查子·元夕》翻译赏析《生查子·元夕》翻译赏析“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的意思: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参考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赏析:《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

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生查子·元夕》讲解及点评宋词《生查子·元夕》赏析

《生查子·元夕》讲解及点评宋词《生查子·元夕》赏析

《生查子·元夕》讲解及点评宋词《生查子·元夕》赏析这首欧阳修所创作的《生查子·元夕》,是一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①,花市灯如昼②。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注释①元夜: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这夜称为元夜、元夕。

②花市:繁华的街市。

《生查子·元夕》点评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

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

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

长相思长相守的诗句

长相思长相守的诗句

长相思长相守的诗句
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
解释: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三五七言》唐代李白
解释: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3、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
解释: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4、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三五七言》唐代李白
解释: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5、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唐代王维
解释: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6、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春暮》宋代李冠
解释: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7、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思》唐代李白
解释: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8、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关山月》南北朝徐陵
解释:(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春恨》宋代:晏殊
解释: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10、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归江东》唐代王维
解释: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生查子·元夕翻译

生查子·元夕翻译

生查子·元夕翻译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至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踪影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曝光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解一说朱淑真作。

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石娥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至十六三天,上开戒严,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就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不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例如昼:灯火像是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到:看到。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着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评解】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

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

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

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

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叶具】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

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

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旋律优美绵细,颇具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踪影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八十)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是白天一样光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解1、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意思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唐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生查子》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1、见:看见
2、泪湿:一作“泪满”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鉴赏】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

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

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

“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

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
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

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

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

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

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