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象征艺术
简析《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手法-英文

A Brief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Invisible ManAbstract: Ralph Ellison’s representative work Invisible man tells a story about a black youngster’s mentally maturity course for seeking for the sense of self-belongings in a society congested with racial segreg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Ralph Ellison has made the novel the volume of realism, naturalism, expressionism and surrealism, especially symbolism, telling a straightforward story but expressing quite profound and sophisticated theme, so that the novel could be considered from different levels and angles.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rhetoric devices in the novel ——symbolism, to see how the author reveals the theme and expresses the thoughts of the novel by using this rhetoric device.Key words: Invisible man; Ralph Ellison;symbolism; self-belonging简析《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手法摘要: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描写了一个黑人青年在充斥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社会里寻找自我归属感的心理成熟历程。
《看不见的人》中的视觉象征意象

《看不见的人》中的视觉象征意象摘要:本文探讨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对视觉象征意象的出色运用,分析他如何把视觉意象同想象、困惑、幻觉完美融合在一起,构成小说的中心:一个黑人怎样看清自己?别人又怎样看清他?心理和现实之间是和谐的还是矛盾的?关键词:视觉意象象征心理拉尔夫﹒埃利森是一位美国黑人作家,他严谨而少产,仅以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1965)被封为经典,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地位不可动摇。
虽然是名黑人作家,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名来自南方的黑人青年,其经历和感触似乎以超出了肤色的范围。
因为它主要关注一个疲于奔命的黑人青年对“自我本质”的探寻,唤起了广大美国人民对自身价值和命运的关注。
除此之外,这部小说的成就与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密不可分。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埃利森出色运用了视觉上的象征意象,并把视觉意象同想象、困惑、幻觉完美融合在一起,构成小说的中心:一个黑人怎样看清自己?别人又怎样看清他?心理与现实之间是和谐的还是矛盾的?《看不见的人》的故事系由第一人称的主人公娓娓述出,讲一个没有姓名的黑人青年从中学时代起的生活经历。
出生于保守的南方社会,主人公从小就养成了迎合白人意志,处处谨小慎微的生活态度,希冀能顺利进踏进充满敌意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但经历一番残酷无情的捉弄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只是一个“隐形人”,一个不被人们看得见的人。
由此,他产生了寻找自我和探究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的强烈愿望。
他从南方来到大都市纽约,从年幼无知到逐步认清这个社会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各种力量都在欺骗他,控制他,利用他,他一直是这场生活闹剧中的一个小丑而备受折磨,任人摆布。
他一心想找到自我本质后做一个真正的人,但结果却总是徒劳无获还落入别人的圈套,最后只能一个人躲进一间地下室,变成视而不见的隐形人,但他仍然幻想着有朝一日重返社会,继续他寻找自我的努力。
序曲部分处于反思之中的主人公就指出,人们看不见他,是因为他们的内在眼睛,即他们透过肉眼观察现实的心灵的眼睛出了问题。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摘要:本文试对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祖父”、“混战”和“玩偶”的象征意蕴进行探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这些象征手法的艺术蕴涵,最终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象征手法象征意蕴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看不见的人》是著名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成功、最重要的作品。
该小说发表于1952年,刚一出版,就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同时受广大读者的青睐,被誉为一部以寻找自我为主题的现代预言小说,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
《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无姓、土生土长的南方黑人青年,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逐渐失去自我、寻找自我、求证身份,最后顿悟的心路历程。
他的经历不但反映了20世纪黑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整个西方世界现代人的命运。
一开始,小说的主人公在白人面前恭顺、谦卑,得到白人好评。
他在他家乡社区的白人要人的聚会上,发表了题目为《进步的秘密在于谦卑》的演说,获得了一张州立黑人学院的奖学金证书。
在州立黑人学院,主人公犯了一个“错误”——不经意间让白人校董看到了黑人的真实的困顿生活,黑人校长十分恼火,立即将他开除,在他离开学院之际,黑人校长为他写了七封介绍信,主人公怀揣这些介绍信,到纽约寻找工作谋生,但他的求职却一次次失败,后来,他才明白,校长根本就没有推荐他,而是说了他许多坏话。
几经周折,他在一家油漆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却因爆炸而受伤住院,在医院里,又成了新医疗设备的试验品,曾一度失忆。
出院后,得到好心的黑人大妈的悉心照料,身体逐渐康复。
后因口才出众,他成了“兄弟会”的一员,重新获得了自我,但他的行为却遭到了黑人民族主义分子的强烈反对,为了躲避这些黑人民族主义分子的追杀,他不得不东躲西藏,乔装打扮,却被误认为是莱因哈特——一个集牧师、情人、赌徒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黑人。
后来,在一次暴乱中,他为了躲避追杀,不慎跌入一个废弃的煤窑里。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艺术探析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艺术探析作者:米保富袁平华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24期[摘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尤其是视觉方面的象征更加引人注目,选取小说中黑与白,看不见与看得见以及蒙眼、盲眼与假眼等三对与视觉有关的意象,探讨其象征意义以及艾里森是如何通过运用这些象征来深化主题的。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看不见的人》由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于1952年发表,是美国黑人小说中的名篇。
小说讲述了一位美国南方的黑人男青年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黑人大学读书,却因带一位白人校董参观黑人区而被黑人校长勒令退学,而后不得不北上谋生,其间经历了一系列遭遇,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为躲避追杀,买了一副墨镜和一顶宽边白帽子将自己乔装打扮一番,却被认成了“莱因哈特先生”,获得了流氓、赌棍、情人、牧师等多种身份,这使他开始反思“我究竟是谁”,进而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个看不见的人,即人们看到的只是他不断变化的外表,而他真实的自我却得不到承认。
作者一反黑人小说之传统,不局限于批判种族歧视和控诉黑人命运。
而是在控诉黑人不幸遭遇的同时,借助一个黑人青年的遭遇折射出整个西方社会的一种丧失自我的精神危机。
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一深刻主题,作者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更是贯穿全书,比比皆是。
而在象征中,又有视觉、人物、布局等多方面的象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视觉方面的象征。
下面着重探讨三对视觉方面的象征意象:一、黑与白黑与白是黑人作品中常出现的意象,黑色往往代表黑人,而白色则往往代表白人,通过运用黑色与白色来象征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尤其是通过黑白的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来象征黑人与白人的隔阂以及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马丁·路德·金就曾在其著名演讲《我们向何处去》中幽默地表现黑与白的不平等:“A white lie is better than a black lie.”在《看不见的人》中,黑与白对比象征的例子很多,最为突出和形象的一个例子便是主人公工作的油漆厂因能够生产全国最纯白的“光学白”油漆而闻名,而这种油漆之所以能够如此之白,其关键是要在白漆中加入适量的黑色滴剂,因为这些黑色滴剂能使白漆更加亮白。
《看不见的人》中人物的象征性研究

《看不见的人》中人物的象征性研究饶雪雁【摘要】拉尔夫·埃里森在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中不在局限于直接描述美国黑人的悲惨遭遇,而是采用大量的象征性意向来反映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
《看不见的人》以一个相对客观中立的立场描述了美国社会中一个黑人青年的遭遇,通过人物象征主义手法细致入微地反映出美国社会不同人种之间的相处态度。
相比于注重意识形态的种族抗议文学,其更关注于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易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推进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2页(P76-77)【关键词】《看不见的人》;象征主义手法;种族【作者】饶雪雁【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4拉尔夫·埃里森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黑人文学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美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
他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的问世,标志着黑人文学超越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风[2],它将黑人文学从描述黑人种族的悲惨遭遇引向到了探索黑人自身文化觉醒方向,这一转变在整个美国黑人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看不见的人》这部作品中,艾里森通过象征主义手法深刻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使读者能够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来了解美国社会中错综复杂的种族问题。
因此,对该作品中的人物象征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二十世纪,许多美国黑人作家尝试着揭示黑人的命运,为黑人争取自由。
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被忽略到被认同的几个阶段[3]。
比较具有代表性分别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由海瑞特·比彻·斯托夫人引导的妥协阶段,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理查德·赖特带领的种族暴力抗议阶段,其代表作是《土生子》。
这两部作品所宣扬的文学观点在诞生之初都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
《看不见的人》读后感

《看不见的人》读后感阅读完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后,我内心的感触颇为复杂。
这部小说通过一位黑人青年在美国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种族歧视的沉重压力,以及追求自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艰难历程。
《看不见的人》以精湛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揭示了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作为一个黑人青年,主人公在努力追求个人价值和成就的过程中,不断遭受来自白人社会的冷漠、排斥和误解。
这种遭遇不仅让他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助,也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看到了种族歧视对个体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性的扭曲。
白人社会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不仅限制了黑人的发展机会,也剥夺了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和权利。
这种歧视不仅存在于社会制度层面,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交往和思想观念中,让人不禁感到愤慨和悲哀。
然而,《看不见的人》并非仅仅是一部揭示种族歧视的小说。
在主人公的挣扎和探索中,我也看到了他对自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追求。
他试图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和角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努力理解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这种追求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
此外,《看不见的人》还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例如,“看不见的人”这个标题本身就具有多重含义,既指主人公在白人社会中的隐身状态,也象征着所有被忽视和歧视的黑人群体。
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读者在思考种族问题时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的来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种族歧视的危害性和消除种族歧视的重要性,也让我对人性、自我认同和社会公正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看不见的人》将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视觉等象征手法的应用

维普资讯
摘
要:《 看不见的/ 是美国杰出的黑人作家拉 尔夫 ・ , 4 埃里森的代表作,书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绝
妙 无比 , 令人称奇 。由于作者在 小说 中巧妙地运用 了象征手 法,才使得 小说 平添 了无穷的魅 力 : 物更加 丰 人 满 ,故事情节更加 引人入胜 ,小说 寓意更加深刻。
关键词:《 看不见的/ , 4;拉尔夫 ・ 埃里森;象征手法
人 ,都怀着矛盾的心情追求 “ 自我” ,但他们最终都将失去 “ 自我” 。 黑色与白色之间的关系也象征着真与假之间的关系。如:“ 白漆像乔治 ・ 华盛顿礼拜 1做礼拜时戴 的 3 假发一样 白。 ”这里 ,人们把白和假联想在一起。还有一次 ,主人公被 当成赖茵哈特先生 ,获得 了多重虚 假的 “ 身份” ,既是彩票掮客 、赌棍、行贿人 ,又是情夫、牧师、歌唱家。主人公不禁叹道: “ 一副黑眼
Y 怔 NH u u
维普资讯
边疆经济与 文化 2 0 年 第2期 07
T e o e E o o y n u ue o2 2 0 h r r cnm dC l r N . 。 0 7 Bd A t
样 ,叫人捉摸不定 ,容易把两者混淆起来。就是因为是 “ 黑人” ,主人公发现黑人不过是别人的眼睛和意
在 于社 会 之 中 , 存在 于思 想之 中 ,而且思想 已经将 那些象 征 的颜 色 内在化 了。 也
小说 中关于 “ 黑色”与 “ 白色”的关系的最精彩的象征是描写主人公在油漆厂做工时调制 “ 光学 白” 油漆的一段。这里辛辣地讽刺了资产阶级 自由,揭露了一切丑陋的东西都被欺骗性的白色偷盖住了。白人
浅析《看不见的人》小说布局的象征意义

的束缚和羁绊, 接受的教育是不完全的、 不平等的、 隔离的和另类的。 他们根本无法看清社会现实。 难怪
! " # $ 页 %& ’ 主人公认为: “学校是布满鲜花的荒野。 ”
在大学的前三年中, 这个令亲邻骄傲的佼佼者 编制着自己美好的人生蓝图。 他聪明伶俐, 基本上一 帆风顺, 眼看这灿烂的大学生涯再有一年就要画上 圆满的句号, 但是祸从天降, 生活的旅途上出现了狂 风暴雨。 虽然校长特意挑选他为一位专门来参观的 重要的白人董事驾车, 带领他在学院附近兜风观光, 但是他没有按照校长的意图行事, 犯下了不可饶恕 的罪过。 他不但无意间让这位白人校董了解一个黑 人佃户在睡梦中强奸了自己的女儿并使她怀了身 孕, 而且还使这位大人物在震惊之下而心脏病发作、 晕厥了过去。 在抢救他时, 看不见的人不得不把这位 董事带到离他们最近的 “今日酒家” , 而这个酒家实 际上是一个妓院。 而更糟糕的是这位白人被那混乱 不堪的人群挤伤。 回到学院, 校长对此十分惊慌, 并 且迁怒于他, 盛怒之下决意把他开除。 看不见的人到 此时不但完全忘记了布克・华盛顿的守弱用雌的宗 旨, 总结人生失败的原因, 反而竟敢扬言要进行报 复。 校长为了稳住他, “好心” 地给北方七位有影响的 人物分别写了推荐信, 请他们帮助看不见的人找工 作, 并且许诺说在挣够学费之后他可以回来完成最 后一年的学业。 但是, 那七封信投出去之后都杳无音 信。 后来, 其中的一位大人物的儿子是一个 “哈克” , 同 情看不见的人的遭遇, 告诉了他事实的真相。 原来校 长的信是这样写的: “……他确实希望秋天回到这里 继续他的学业。 不管怎样, 让他尽可能离我们远远的, 同时让他继续抱着这些徒劳的希望而泰然自若…… 我请求您, 先生, 让他继续不停地向那个诺言所指的 方向去追求, 那个诺言就像地平线那样在那满怀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
2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3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4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主义
5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6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
7 An Appeal for Oedipus Rex
8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9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10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1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
13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14 外教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 Culture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16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ons and Lovers
17 透过英汉基本颜色词看文化内涵及差异
18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
19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
20 两代文学家的“优胜劣汰”--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反讽寓意
21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2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23 《飘》中斯嘉丽人物性格分析
24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25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
26 中西礼仪对比
27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28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
29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30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
31 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
32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33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3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与融合
35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
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7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38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39 论《荆棘鸟》中德罗海达的寓意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40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