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系统法规对比 欧标 & 美标 & 国标 Global Auto HVAC Regulation Comparison ECE & FMVSS & GB

合集下载

欧洲 汽车空调内循环强制调整外循环 标准

欧洲 汽车空调内循环强制调整外循环 标准

欧洲汽车空调内循环强制调整外循环标准欧洲汽车空调内循环强制调整外循环标准探究一、引言欧洲汽车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汽车产业的翘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在标准规范上都有着领先的地位。

而其中,汽车空调系统作为汽车舒适性和驾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汽车行业中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从欧洲汽车空调内循环强制调整外循环标准这一主题入手,深入探讨欧洲对汽车空调系统的要求以及其意义。

二、欧洲汽车空调内循环强制调整外循环标准的背景1. 欧洲汽车行业的技术先进性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欧洲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地区。

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环保的驾驶体验。

2. 空气污染和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堵等因素导致了城市中空气质量的下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3. 汽车空调系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汽车空调系统在车内空气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其中的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切换直接影响了车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质量。

三、欧洲对汽车空调系统的要求1. 强制内循环调整机制根据欧洲汽车行业标准,汽车空调系统应该具备内循环强制调整外循环的功能。

即使在外界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也需要保持车内空气的清新和健康。

2. 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应用欧洲对汽车空调系统还提出了空气质量传感器的要求,这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内外空气的质量,并根据情况自动调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3. 净化滤芯的标准除了调整机制外,欧洲对汽车空调系统中净化滤芯的标准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可以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车内空气的质量。

四、对欧洲汽车空调标准的个人观点欧洲对汽车空调系统的标准要求能够有效保障驾驶者和乘客的健康,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这种注重环保和健康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汽车制造商的技术水平,也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1988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近年来,随着汽车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关注,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车内空气质量有关的法规。

这些法规的目的是保护乘车人员的健康和舒适,并减少车内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的车内空气质量法规进行分析。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相关要求。

欧盟发布了《欧洲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针对车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了限制。

根据该标准,车内空气中VOCs的浓度应低于苯的浓度阈值,并且禁止使用特定的有害物质。

美国和中国也制定了类似的法规,要求汽车制造商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乘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规定了车内空气净化系统的要求。

德国推出了“Blue Angel”车内空气负离子净化器的认证标志。

这个认证标志表示该净化器可有效去除车内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并提供更清新的空气环境。

一些国家还要求汽车生产商在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例如使用高效过滤器,确保车内空气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对车内烟雾的控制进行了规定。

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已经禁止在车辆内吸烟,以保护非吸烟者的健康。

一些国家还规定了停车场和加油站等室外公共场所周围禁止吸烟,以避免车内空气因吸烟而受到污染。

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鼓励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low VOC)材料来制造车内部件。

低VOC 材料在制造过程中释放的有害物质更少,可以有效减少车内空气的污染。

一些国家还为使用低VOC材料的汽车制造商提供税收优惠或其他激励措施。

车内空气质量的法规主要包括限制有害物质浓度、要求使用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控制车内烟雾以及鼓励使用低VOC材料等方面。

这些法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并减少车内环境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众利益,各国还需要持续加强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管和检查。

国外3大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对比

国外3大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对比

对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法规,其中建立较早、在国际上最具有典型性的是欧、美、日3大体系。

早在1960年8月8日,第一项ECE(ECE即欧洲经济委员会,而EEC/EC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或称欧洲联盟)汽车技术法规——《装用R2或HS1灯丝灯泡,非对称近光和/或远光的汽车前照灯》就开始生效实施;美国在1968年1月1日,就有包括FMVSS 101、FMVSS102、FMVSS105、FMVSS106、FMVSS109、FMVSS108、FMVSS111、FMVSS116等几项汽车主动技术法规在内的一批法规开始生效实施;日本制定实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的时间比欧美更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后来日本出于汽车产品对美贸易的考虑,在制定其汽车安全技术法规时,很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欧洲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法规表1列出了截止到2006年1月1日,ECE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法规的体系分类及项目名称,为保证法规体系的完整性,有关摩托车和农林机械的ECE法规一并列出。

从表1可以看出,ECE在汽车主动安全方面法规体系相当完善,内容囊括了汽车避免交通事故的重要安全性部件和系统,例如灯光与光信号、视野、制动、操纵控制件与国外3大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法规体系的对比■ 司 康信号装置、玻璃、轮胎、车身结构、转向装置、加热系统、防火等,尤其在灯光法规方面随着产品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增加新的法规内容和项目,在ECE总数123项技术法规中,主动安全方面的技术法规占75项。

在欧洲的汽车技术法规中,除了ECE汽车技术法规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技术法规体系,即欧洲联盟的EEC/EC技术指令。

表2列出了截止到2006年1月1日,EEC/EC汽车主动安全的技术指令项目及其所适用的车型(此表中不含摩托车和农林机械指令项目)。

从表2可以看出,EEC/EC汽车技术指令体系比ECE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简练,项目总数为34项,但同样也涉及到汽车避免交通事故的重要安全性部件和系统,例如灯光与光信号、视野、制动、操纵控制件与信号装置、玻璃、轮胎、车身结构、转向装置、加热系统、防火等,但EEC/EC汽车技术指令还包括ECE法规中没有的一些项目,如驾驶员前视野、护轮板、防飞溅系统、车辆法定铭牌、车辆质量和尺寸等,这些项目是由欧洲联盟政府从它这个集团本身的安全管理和控制目的出发而选择和确定的。

中国及国外汽车排放法规对比研究

中国及国外汽车排放法规对比研究

国内外汽车排放法规对比研究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汽车排放法规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的排放法规。

介绍了美国排放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标准;欧洲排放标准的发展;日本排放标准和我国各个时期的不同排放标准。

通过本文你可以了解到各国的排放法规的发展历程和现行的排放标准本文资料通过网络以及书本收集。

本文内容基本准确,通过文字以及图解更容易让大家读懂。

关键词:汽车排放法规对比研究排放标准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narrated the automobile emission regulation, especially the American、European、Japanse and domestic automobile emission regulation. You may understand through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automobile emission regulation and the current emission standard.This article material through network as well as books collection. This article content basic accurate, is easier through the writing as well as the graphic solution to let everybody readKey word: automobile emission regulation comparative study emission standard目录第1章概述 (3)1.1汽车尾气排放的种类与危害 (3)第2章美国汽车排放标准 (5)2.1第一阶段标准 (7)2.2国家LEV项目 (8)2.3第二阶段标准 (9)第3章欧洲汽车排放标准 (12)3.1欧洲标准的发展 (12)3.2欧洲排放标准 (13)3.3 OBD试验 (16)第4章日本汽车排放标准 (18)第5章我国汽车排放标准 (20)5.1 1993年颁布的排放标准 (20)5.2 1998年北京市颁布的排放标准 (21)5.3 1999年颁布的排放标准 (21)5.4 2001年颁布的排放标准 (23)5.5 2002年颁布的排放 (24)5.6 第Ⅲ和第Ⅳ阶段的排放标准 (25)第6章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和排放法规发展状况 (27)6.1机动车污染防治状况 (27)6.2国家机动车排放法规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总结…………………………………………………………………………………...致谢…………………………………………………………………………………...参考资料………………………………………………………………………………1 概述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

汽车法规对照表(中欧美)

汽车法规对照表(中欧美)

GB 11550-1995 GB 11550-2009
GB 15083-2006
GB 11566-2009 GB 11552-2009 GB/T 25985-2010 GB 20816-2006
GB/T XXXX-XXXX GB 15082-2008 GB/T18411-2001
GA 36-2007 GB 16735-2004 GB XXXXX-XXXX
GB 5763-2008 GB 12981-2012
GB 14023-2011
GB 18655-2002 GB 18655-20XX GB/T 22630-2008
Limits and methods of testing for immuni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 sub-assemblies in GB 17619-XXXX (Mod. vehicle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 和测量方法 Protective Steering Steering Columns The stipulation protecting drivers from being injured by motor vehicle steering mechanism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Catego ry
REGULATED COMPONENTS OR SYSTEMS
Items
China LHD China regulation No.
Acceleration Control
Motor Vehicles - Accelerator Control Systems - Technical Requirements汽车加 GB 11561-1989 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Noise emitted by accelerating motor vehicles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Acoustics--Measurement of noise emittedby stationary road vehicles 声学 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 GB 1495-2002 GB 1495-20XX GB/T 14365-1993

欧美常温排放法规对比及试验分析

欧美常温排放法规对比及试验分析
欧 洲 和美 国 的排放 法规 是 当前世 界最 主要 的 法 规 体 系【 1 ] 。欧洲从 2 0 0 0年开 始实 行欧 I 排放标 准 . I I 20 0 5年 开 始 实 施 欧 Ⅳ 排 放标 准 . 目前 我 国实 施 的
及相关企业进行汽车出口 认证试验起到借鉴作用。 2 试 验 方 法
【 src] oa e dtee i i eu t n f hn , aoiefe e e iecmpy gwt uoI mi i AbtatT m n m s o rgl i s ia agsl ldvhc o li i E r e s o h sn ao o C n ul l n h V sn
s n adi sbet m s o s n e o le p rtr i N D t dr ujc dt e i int t ud r r m ea e n E C,F'7 , S 6a dS 0 yls epci l, a s e o s es n ma t u l 5 U 0 n C 3cce set e P r vy
主题 词 : 放试 验 排
常温
循 环 工况
法 规
中图分 类 号 :4 7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0 30 (0 )4 04 — 3 U 6.8 4 A 10— 7 32 1 0 — 0 30 1
Co p rs n a d An l ssb t e m a io n a y i e we n EU n h u t a d US Ex a s
a d a ay i a d c mp rs n ae ma e t h e t e u t i e tme h d a d o e ai g c n i o s e c. h e u t s o h t n n lss n o a io r d ot et s r s l n t s s t o n p rt o d t n , t . er s l h w t a n i T s

汽车空调标准

汽车空调标准

汽车空调标准汽车空调标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空调已经成为了车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法规标准的不同,汽车空调的标准也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上通用的汽车空调标准。

1.制冷剂制冷剂是汽车空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由于一些制冷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这些制冷剂。

例如,欧盟已经禁止使用R134a制冷剂,而美国则正在逐步淘汰R134a制冷剂。

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当地的法规标准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2.能效标准能效标准是衡量汽车空调效率的重要指标。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能效标准,例如欧盟的能效标签和美国的能效指南。

这些标准通常会对汽车空调的制冷效率、能耗和噪音等方面进行限制和要求。

3.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汽车空调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的差异,汽车空调的温度控制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在北欧地区,汽车空调需要具备更好的加热功能,而在热带地区,汽车空调需要具备更好的制冷功能。

4.空气质量汽车空调不仅需要具备制冷和加热的功能,还需要具备过滤空气的功能。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空气质量标准,例如欧盟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美国的空气质量指南。

这些标准通常会对汽车空调的过滤效率和过滤器的材料等方面进行限制和要求。

总之,汽车空调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

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当地的法规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汽车空调标准,以确保汽车空调的安全、高效和环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rea C same as GB and ECE Area A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rea A same as GB&ECE B
A' Test condition -18ºC±3ºC, Spray gun should meet following requirements: a) Nozzle is of 1.7mm diameter; b) Working pressure is 350kPa±20kPa; c) Liquid flow rate is 0.395mL/min; d) Produce a jet cone of 300mm±50mm diameter at a distance 200mm from the nozzle. -8 ± 2°C or -18 ± 3°C. A spray gun having a nozzle of 1,7 mm diameter and a liquid flowrate of 0,395 l/min, and capable of producing a fan pattern of 300 mm diameter on the glazed surface at a distance 200 mm from that surface, may be used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6.1.5. Any other device by which the requirements can be satisfied shall also be permitted.
3.Test method of Windscreen demisting
3.Test method of Windscreen demisting
Steam generator used for test (see Figure 4) should meet following requirements: a) Water capacity of container should be no less than 2.25L; b) Under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f -3±1ºC, heat loss at boiling point should be no more than 75W; c) When the blast blower is under a static pressure of 50Pa, there should be delivery capacity of 4.2m3/h ~6.0m3/h; d) There should be 6 air vents of diameter 6.3mm on the top of steam generator; e) Steam volume output of generator is n x (70g/h±5g/h) under condition of 3±1ºC. Note: n refers to number of vehicle seats specified by vehicle manufacturer. Brass pipe with wall thickness of 0.4mm
Test facility
Defrost Test procedure
Test Procedure
soaking not less than 10 hours ate the test temperature
soaking not less than 10 hours ate the test temperature
EEC 78/317
FMVSS 103(SAE J902A)/TP103-3
3
20min after the start of the test, area A must be 80% defrosted;
20 minutes after the start of the test period, the area defined in 2.2 of Annex IV (area A) must be 80% defrosted; 25 minutes after the start of the test period, the defrosted area of the windscreen on the passenger side shall be comparable to that specified in 5.1.4.1 for the driver's side; 25 minutes, A' 80% defrosted. 40 minutes after the start of the test period, the area defined in 2.3 of Annex IV (area B) shall be 95% defrosted.
After 20 minutes, area C 80% defrosted
25min after the start of the test, area A’ must be 80% defrosted; 1.Windscreen defrosting requirements
After 25 minutes, area C'(passanger side) 80% defrosted
soaking not less than 10 hours ate the test temperature
Defrost Test procedure water volume equaling 0.044 g/cm2 by area value of windscreen shall be applied evenly over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windscreen,the spray nozzle shall be held perpendicular to and at a distance of 200mm~250mm from the glazed surface. After the ice layer has been formed on the windscreen, the vehicle shall be kept in the cold chamber for 30min~ 40min Following the exposure period prescribed in 6.1.4, an even layer of ice of 0,044 g/cm2 shall be applied over the entir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windscreen by means of a water spray gun working at 3,5 ± 0,2 bar operating pressure. With specified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windshield shall be sprayed with an average of 0.046 mL of water/cm2 ± 0.005 mL of water/cm2 of glass area applied by means of a spray gun with 345 kPa ± 34.5 kPa air pressure at the gun while spraying to form an even test coating of ice over the entire glass surface. After the ice has been formed on the windscreen, Upon completion of the icing process, an the vehicle shall be kept in the cold additional soak period of not less than 30 min, chamber for not less than 30 minutes and not and not more than 40 min, shall have elapsed more than 40 minutes. before start of the test.
2.Windscreen demisting requirements
The test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an environmental not find in FMWSS 103 chamber large enough to take the complete vehicle and capable of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a test temperature of -3 ± 1°C throughout the test period.
40min after the start of the test, area B must be 95% defrosted.
40min after the start of the test, total area A must be 95% defrosted.
Area A(C) A' (A) B Define
C' -18ºC±3ºC, Stainless steel spray gun for applying water to the windshield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Fluid-water b.Liquid nozzle size diameter-1.7mm c.Operating gun gage pressure-345kPa d.airflow rate-0.0056m3/s pattern at 200 mm from surface-300mm±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