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北斗公开服务性能规范
北斗标准体系

北斗标准体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的标准体系包括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性。
以下是北斗标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1.信号与导航标准:北斗系统采用了多频多制式的导航信号,以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导航服务。
相关的标准规定了各个信号的频率、编码方式、调制方式等技术参数。
2.卫星与地面设备接口标准:这部分标准涉及卫星与地面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和数据格式。
它规定了卫星与用户终端、控制中心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确保它们之间能够正确交互信息。
3.系统性能标准:系统性能标准规定了北斗系统的性能要求,包括定位精度、可用性、连续性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标准对确保系统在各种使用环境下具有良好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用户终端技术标准:用户终端技术标准规定了北斗终端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包括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位算法的实现、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性等方面的规范。
5.安全与保密标准:北斗系统在一些应用领域,如军事、公共安全等方面有安全与保密的需求。
相关的标准规定了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
6.国际协作标准:北斗系统与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等)需要保持兼容与互操作性。
因此,一些标准涉及到与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协作与互通。
北斗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北斗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这也有助于推动北斗系统与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合作与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1.0版)》中文版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9
2 服务规划
2.1 服务类型
北斗系统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提供七种服务。具体包括:面向全 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授时(RNSS)、全球短报文通信(GSMC)和国际搜救(SAR) 三种服务;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星基增强(SBAS)、地基增强(GAS)、精密单点 定位(PPP)和区域短报文通信(RSMC)四种服务(详见表 1)。其中,2018 年 12 月 RNSS 服务已向全球开通,2019 年 12 月 GSMC、SAR 和 GAS 服务已具备能力,2020 年 SBAS、PPP 和 RSMC 服务将形成能力。
表 1 北斗系统服务规划
服务类型
信号/频段
定位导航授时
B1I、B3I
(RNSS)
B1C、B2a、B2b
全球 范围
全球短报文通信 (GSMC)
上行:L 下行:GSMC-B2b
国际搜救
上行:UHF
(SAR)
下行:SAR-B2b
星基增强 (SBAS)
BDSBAS-B1C、BDSBAS-B2a
中国 及周边
地区
定位精度 高程≤3 米 高程≤2 米 高程≤1 米
(95%) (95%)
(95%)
水平≤5 厘米 高程≤10 厘米
(RMS)
水平≤5 毫米+1×10-6×D 高程≤10 毫米+2×10-6×D
(RMS)
初始化
秒级
≤20 分钟 ≤40 分钟
≤60 秒
—
时间
注:D 为基线长度,单位千米。
(4)PPP 服务性能指标 北斗系统利用 GEO 卫星,向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免费服务。主要 性能详见表 4。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1.04•【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新时代的中国北斗(202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北斗发展进入新时代(一)走出自主发展的中国道路(二)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三)铸就新时代北斗精神(四)展望北斗发展新愿景二、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北斗(一)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二)系统组成创新引领(三)系统服务优质多样三、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一)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二)提升系统服务性能(三)发布系统动态信息四、推动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一)制定实施产业发展战略(二)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三)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四)做强产业发展业态五、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一)创新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二)以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三)推进卫星导航法治建设(四)厚植发展人才优势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促进多系统兼容共用(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三)推进加入国际标准体系(四)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球结束语前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斗系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
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北斗系统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融入基础设施,进入大众应用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为卫星导航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连续稳定服务
冉承其指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为“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连续和稳定的服务,我们前期做 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优化卫星发射计划尽早提供服务。响应国家“一 带一路”倡议,优化卫星发射计划,在2018年底前共发射 了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完成 北斗三号核心星座组网部署。
系统服务区:全球; 定位精度:水平lO米、高程lO米(95%置信度): 测速精度:0.2米每秒(95%置信度); 授时精度:20纳秒(95%置信度); 系统服务可用性:优于95%。 其中,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 (95%置信度)。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 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二是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不断提升北斗系统 精度、可靠性、连续性、完好性等基本服务性能。同东 盟、阿盟等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建设增强系统和监测评 估网络,大幅提升北斗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 区的服务性能。
三是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北斗知识服务, 和阿盟、泰国等国家和组织共建北斗中心。2018年4月, 首个北斗海外中心落地突尼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 交通大学等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持续开展 教育培训和科技普及。
2018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 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 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 完成建成,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 区域走向全球。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有关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月亮将照到地球的太阳光挡住时,将发生日食B.当照到月亮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将发生月食C.日食发生在望月(农历十五),月食发生在朔月(农历初一)D.日食发生在朔月,月食发生在望月【答案】C2.某同学从右边的经纬网图中获取了以下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A.乙在丁的东南方B.丙在丁的东北方C.甲点的地方时比乙点迟9小时D.乙点的地方时比丁点早6小时【答案】D3.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及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一起,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A.丙丁之间B D.乙丙之间【答案】A4.如果太阳直射角的移动范围变大,这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杭州也可能会出现日晒头顶的现象。
B.南极和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地区范围会增加。
C.太阳直射角的移动范围变大可能与黄赤交角的变小有关。
D.地球上热带的范围会变大。
【答案】C)①②③④A.②④①③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答案】A6.三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奇观将于2009年7月22日10时34分前后出现,而浙江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是这次日全食全球最佳观测点。
安吉将成为全世界看到日全食持第1 页,共7 页。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世界提供信号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世界提供信号2018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今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从今天开始,美国GPS再也掐不了中国人的脖子,中国人用自己的导航卫星,据介绍,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这就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实时运行图,全世界人民多了另外一个更优的免费选择。
有人或许就会问了,为啥中国人要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不是用的好好的吗?而且也不收费。
实际上来说,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双重功效,一个是社会效益,给全社会提供导航信息,物流,测绘,交通,通讯等等都用得到,另外一个功效就是军用:战斗机导航,军舰导航,精确炸弹导弹导航都需要高精度卫星信号,美国GPS提供两种编码,一种是低精度的民码,精度10米,另外一种是高精度的军码,可以向自己的战斗机,轰炸机,军舰,导弹提供米级别的精度。
虽然全世界都免费试用了美国的GPS信号几十年,但是美国人也从来没有承诺过,任何时候不对卫星信号做手脚,美国人的底线就是:假如他们认为某地区GPS信号的滥用会导致利益受损,他们就会立即停止信号供应,这在某些敏感区域,不时发生。
全世界免费试用了美国GPS信号几十年,但是很少人想过,这不是无条件的和永久的。
实际上,这也给中国提了个醒,外国人是不能完全依赖的,依赖的话要吃大亏的,中国在北斗上也走过了很多冤枉路,最初的规划是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0 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2012 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 2020 年前后,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应用标准

北斗应用标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标准》是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开发和使用的规范性文件。
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能力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为了规范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开发和推广,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北斗导航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一、引言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自主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的导航、定位、授时等服务能力。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其在交通、农业、公共安全、电力、水利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规范和统一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应用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标准旨在规范北斗导航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指导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应用开发和使用,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术语和定义1. 北斗导航系统:指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的导航、定位、授时等服务能力。
2. 应用开发:指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和数据,设计、开发和实现相关应用软件或硬件的过程。
3. 应用使用:指个人、企业或机构利用已开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过程。
三、北斗应用标准的基本原则1. 公平竞争:在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妨碍其他企业和机构的正当权益。
2. 安全性: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安全性,确保应用在使用时对用户和环境的安全不会造成危险。
3. 稳定性:开发和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应用需要考虑其稳定性,保证应用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4. 网络化: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应当具备网络化的能力,支持多终端、多用户的同时接入和使用。
四、北斗应用标准的内容1. 应用数据标准:规定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所使用的数据格式、数据传输协议等标准,确保不同应用之间数据的互通和兼容性。
2. 应用接口标准:规定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接口标准,以便不同应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1.0)版

用规范
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参考标准
级别 关系 GB 收录 GB 收录 GB 收录 GB 制定
GB 制定 GB 制定
GB 在编
—6—
序号 体系编码
标准名称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2 42300.2 (GNSS)定位设备通用规
范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3 42300.3 (GNSS)导航设备通用规
GB 在编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30 42130.4 (GNSS)测量型 OEM 板
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 OEM SJ/T11428-2010
板的结构、功能和性能要求、验收规则、标志、包 GPS 接收机 OEM 板性 GB
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
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准站观测
数据、各类差分数据、用户交互数据等通过互联网 (或移动互联网)交换协议的数据格式、交互命令、
GB 制定
频度要求等。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卫星星 历数据存储格式、类型及定义等。
GB 制定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线解算或 网平差后的点位坐标、方差协方差、先验坐标、先 验方差等数据的交换格式。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RTK 数传电 台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信道编码算法以及物理层 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等。
40 42220.2 (GNSS)网络 RTK 中心数
心管理软件产品的功能及性能要求、测试条件、测
据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规范
试方法等内容。
—
— 42300 用户设备标准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由35颗卫星组成,可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公开服务。
系统于2012年12月27日完成区域阶段部署,可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公开服务。
本规范规定了现阶段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
.目录1范围 (1)2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3.1术语和定义 (3)3.2缩略语 (3)4北斗系统概述 (4)4.1空间段 (4)4.2地面控制段 (4)4.3用户段 (5)4.4北斗系统公开服务区 (5)5北斗系统空间信号特征 (7)5.1空间信号接口特征 (7)5.1.1空间信号射频特征 (7)5.1.2导航电文特征 (7)5.2空间信号性能特征 (8)5.2.1空间信号覆盖范围 (8)5.2.2空间信号精度 (8)5.2.3空间信号连续性 (9)5.2.4空间信号可用性 (9)6北斗系统服务性能特征 (10)6.1用户使用条件 (10)6.2服务精度 (10)6.3服务可用性 (10)7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性能指标 (12)7.1空间信号覆盖范围指标 (12)7.2空间信号精度指标 (12)7.2.1空间信号URE 精度指标 (12)7.2.2空间信号URRE 精度指标 (12)7.2.3空间信号URAE 精度指标 (13)7.2.4空间信号UTCOE 精度指标 (13)7.3空间信号连续性指标 (14)7.4空间信号可用性指标 (14)8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指标 (15)8.1服务精度指标 (15)8.2服务可用性指标 (15)8.2.1PDOP可用性指标 (15)8.2.2定位服务可用性指标 (15)9其他说明 (17)图目录图1北斗系统星座示意图 (4)图2北斗系统服务区示意图 (6)图3北斗系统服务区示意图(局部放大图) (6)表目录表1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单星)覆盖范围指标 (12)表2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RE精度指标 (12)表3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RRE精度指标 (13)表4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RAE精度指标 (13)表5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TCOE精度指标 (14)表6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连续性指标 (14)表7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可用性指标 (14)表8北斗系统服务区内公开服务定位/测速/授时精度指标 (15)表9北斗系统服务区内公开服务PDOP可用性指标 (15)表10北斗系统服务区内公开服务定位服务可用性指标 (16)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阶段公开服务B1I信号性能。
2引用文件BDS-SIS-ICD-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2.0版)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播发的公开服务信号,来确定用户位置、速度、时间的无线电导航服务。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DS ——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BDT ——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Time,北斗时;CGCS2000 ——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GEO ——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静止轨道;ICD ——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接口控制文件;IGSO —— 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倾斜地球同步轨道;MEO —— Medium Earth Orbit,中圆地球轨道;NA V —— Navigation (as in “NA V data” or "NA V message"),导航;OS —— Open Service,公开服务;RF —— Radio Frequency,射频;PDOP ——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位置精度因子;SIS —— Signal In Space,空间信号;TGD —— Time Correction of Group Delay,群延迟时间改正;URAE —— User Range Acceleration Error,用户距离误差的二阶导数;URE —— User Range Error,用户距离误差;URRE ——User Range Rate Error,用户距离误差的一阶导数;UTC —— 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协调世界时;UTCOE —— UTC Offset Error,协调时间时偏差误差。
4北斗系统概述北斗系统基本组成包括:空间段、地面控制段和用户段。
4.1空间段北斗系统目前在轨工作卫星有5颗GEO卫星、5颗IGSO卫星和4颗MEO卫星。
星座组成如图1所示。
相应的位置为:GEO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786km,分别定点于东经58.75度、80度、110.5度、140度和160度。
IGSO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786km,轨道倾角为55度,分布在三个轨道面内,升交点赤经分别相差120度,其中三颗卫星的星下点轨迹重合,交叉点经度为东经118度,其余两颗卫星星下点轨迹重合,交叉点经度为东经95度。
MEO卫星轨道高度为21528km,轨道倾角为55度,回归周期为7天13圈,相位从Walker24/3/1星座中选择,第一轨道面升交点赤经为0度。
四颗MEO卫星位于第一轨道面7、8相位、第二轨道面3、4相位。
图1北斗系统星座示意图4.2地面控制段地面控制段负责系统导航任务的运行控制,主要由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等组成。
主控站是北斗系统的运行控制中心,主要任务包括:a)收集各时间同步/注入站、监测站的导航信号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导航电文等;b)负责任务规划与调度和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c)负责星地时间观测比对,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参数;d)卫星有效载荷监测和异常情况分析等。
时间同步/注入站主要负责完成星地时间同步测量,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参数。
监测站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连续观测,为主控站提供实时观测数据。
4.3用户段多种类型的北斗用户终端,包括与其他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4.4北斗系统公开服务区北斗系统公开服务区指满足水平和垂直定位精度优于10m(置信度95%)的服务范围。
北斗系统已实现区域服务能力,现阶段可以连续提供公开服务的区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55°S~55°N,70°E~150°E的大部分区域。
图2北斗系统服务区示意图图3北斗系统服务区示意图(局部放大图)5北斗系统空间信号特征5.1空间信号接口特征5.1.1空间信号射频特征北斗系统采用右旋圆极化(RHCP)L波段信号。
B1频点的标称频率为1561.098MHz,卫星发射信号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其他信息详见BDS-SIS-ICD-2.0的规定。
5.1.2导航电文特征5.1.2.1导航电文构成根据信息速率和结构不同,导航电文分为D1导航电文和D2导航电文。
D1导航电文速率为50bps,D2导航电文速率为500 bps。
MEO/IGSO卫星播发D1导航电文,GEO卫星播发D2导航电文。
D1导航电文以超帧结构播发。
每个超帧由24个主帧组成,每个主帧由5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由10个字组成,整个D1导航电文传送完毕需要12分钟。
其中,子帧1至子帧3播发本星基本导航信息;子帧4的1~24页面和子帧5的1~10页面播发全部卫星历书信息及与其它系统时间同步信息。
D2导航电文以超帧结构播发。
每个超帧由120个主帧组成,每个主帧由5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由10个字组成,整个D2导航电文传送完毕需要6分钟。
其中,子帧1播发本星基本导航信息,子帧5播发全部卫星的历书信息与其它系统时间同步信息。
卫星导航电文的正常更新周期为1小时。
导航信息帧格式详细参见BDS-SIS-ICD-2.0的规定。
5.1.2.2公开服务导航电文信息公开服务导航电文信息主要包含:a)卫星星历参数;b)卫星钟差参数;c)电离层延迟模型改正参数;d)卫星健康状态;e)用户距离精度指数;f)星座状况(历书信息)等。
导航信息详细内容参见BDS-SIS-ICD-2.0的规定。
5.2空间信号性能特征5.2.1空间信号覆盖范围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覆盖范围用单星覆盖范围表示。
单星覆盖范围是指从卫星轨道位置可见的地球表面及其向空中扩展1000公里高度的近地区域。
5.2.2空间信号精度空间信号精度采用误差的统计量描述,即:任意健康的卫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误差统计值(95%置信度)。
空间信号精度主要包括四个参数:a)用户距离误差(URE);b)URE的变化率(URRE);c)URRE的变化率(URAE);d)协调世界时偏差误差(UTCOE)。
5.2.2.1空间信号URE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RE采用空间信号瞬时URE的统计值表示。
空间信号瞬时URE是指在不包含用户接收机钟差和测量误差的情况下,实际观测卫星空间信号所得到的伪距值与采用导航电文参数所得到的伪距值之差。
空间信号瞬时URE仅考虑与北斗空间段与地面控制段相关的误差(不包括对流层延迟补偿误差、多径及接收机噪声等与用户段相关的误差)。
5.2.2.2空间信号URRE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RRE是指用户距离误差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5.2.2.3空间信号URAE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RAE是指用户距离误差对时间的二阶导数。
5.2.2.4空间信号UTCOE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UTCOE是指北斗时与协调世界时的偏差的精度。
北斗时与UTC保持在100ns以内。
5.2.3空间信号连续性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连续性是指一个健康的公开服务空间信号能在规定时间段内不发生非计划中断而持续工作的概率。
空间信号连续性与非计划中断密切相关。
5.2.4空间信号可用性北斗系统公开服务空间信号可用性采用单星可用性表示。
单星可用性是指北斗星座中规定轨道位置上的卫星提供健康空间信号的概率。
6北斗系统服务性能特征6.1用户使用条件本规范中的定位、测速和授时等性能指标是基于规定用户条件提出的。
该用户条件大致如下:a)用户接收机符合BDS-SIS-ICD-2.0的相关技术要求:用户接收机可以跟踪和正确处理公开服务信号,进行定位、测速或授时解算;b)截止高度角为10°;c)在CGCS2000坐标系中完成卫星位置和几何距离的计算;d)仅考虑与空间段和地面控制段相关的误差,包括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和TGD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