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主要知识点复习纲要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3,北半球冬夏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切断的气
压带;
4,东亚和南亚在冬夏季的风向,来源、性质。
5,各气候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典型分布。
6,气候类型的判断过程(详细)
7,各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降水位置、表
示符号、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天气实
例。
(2)冷锋、暖锋的判定方法。
(3)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南北半球)、气流
垂直运动方向、在其控制下的天气情况、典型天气实例。
(4)锋面气旋:冷暖锋的判定、运动方向、雨区位置
(5)台风的形成条件以及危害和有利影响。 (6)寒潮的危害及有利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1,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解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温室效应;逆 温现象及其危害;晴天温差大的原因? 3,绘制海陆风示意图并标出高低气压;分析海陆 风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4,高空和近地面风向偏转规律? 5,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画法。
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各个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示意图。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提纲(二)及答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原因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运动显著,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运动为主,适合于。
其中的能吸收紫外线。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后;有若干,影响无线电。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短波辐射——主要成分是和,如太阳辐射;长波辐射——主要成分是,如辐射、辐射。
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气——大气。
根据下图描述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在图表框中适当位置填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地面(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
主要有、、三种类型,如下:吸收:具有性。
平流层中的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吸收红外线;反射:无性。
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
散射:具有性,波长较短的光最容易被散射。
2.削弱作用的具体表现: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作用。
阴天、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因为作用。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是因为。
3.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厚度、(如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含量等)。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存在辐射;影响保温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大气成分(如CO2浓度、雾霾、人造烟幕等)。
2.保温作用的具体表现: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的夜晚,原因是。
初春育秧时间,江南地区易出现倒春寒,采取等措施可以有效防御。
晴天昼夜温差较阴天,原因是。
(四)影响地面辐射的直接因素是:高低。
间接因素有:因素、因素和其它因素。
1.从右图可知,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 ,等量的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面积愈 ,光热愈 ,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 ,被大气削弱得愈 。
所以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 ,气温越 。
反之,纬度越高,气温越 。
2. 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地面温度和地面辐射。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臵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1)、位臵因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2)、自身条件:A、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主要是指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
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如该交角为0º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
3、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是黑夜。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根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平安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外表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剧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1 一到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一、宇宙特性天体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运动性:天体系统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以质量大的天体(公共质心)为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分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见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2)运行方向: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特性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身条件适宜大气质量、体积适中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辐射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紫外区、红外区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电磁波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1、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种另外还有,日珥:色球层,巨大火焰喷射物,太阳风: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高峰年,反常气候多黑子低峰年,气候比较稳定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现象 [极光出现在极地(例:加拿大)夜空,低纬地区或极地极昼时看不见]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二、公转和自转的关系自转 赤道面 夹角为黄赤交角,66°34′ 公转 黄道面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回归年 回归运动两种形式 判断两分两至点: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位置 从春分到秋分,在北半球 从秋分到春分,在南半球 移动方向 从冬至到夏至,向北移动 从夏至到冬至,向南移动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形成原因:昼夜现象和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 特点 垂直于太阳光线所在平面过地心: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在任何时候平分地球 (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分界线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分界线2、地方时(1)回忆 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经线:经圈在南北两极相交被等分为两个半圆为两条经线。
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提纲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热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 。
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28页图2.1)① 太阳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热量来自 ② 地面辐射对大气起保温作用的是 ③ 大气逆辐射大气的根本热源是 ① 太阳辐射3、 画出热力环流图。
(30页图2.3)热力环流的过程: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 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冷热不均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 受热 冷却4城市 郊区 热 冷 冷 热 热 冷 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其方向如何。
(31页图2.5) 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6、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近地面的风,并判断风向。
(31页图2.6,32页图2.7)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7、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
(34页图2.10)低压多雨高压少雨 信风少雨 西风多雨 夏季风多雨 冬季风少雨8、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35页图2.11) 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 副热带高压 影响,冬季受 西风带 影响。
9、说明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37页图2.14)10、画出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
(38页图2.15)大气上界地面陆地海 洋陆地海 洋高 低 低 高 湿低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13、锋与天气。
判断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及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41页图2.19,42页图14、形成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气旋---台风 强风,暴雨,风暴潮(44页) 冷锋---寒潮 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45页)第四节 全球气候的变化15、结合资料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
波动上升16、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人为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数量增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

1.人造天体: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太空实验室) 2.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气体和尘埃高一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大气层以外的东西)天体相互绕质量、体积大的天体转(地球绕太阳转,月球绕地球转)●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的排列(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又可以分为三类(按质量、体积、距离划分): (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③有液态水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保证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地球自转的周期规律⑥太阳能够给地球一个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1.太阳的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炙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1、 大气污染程度2、 纬度(太阳高度角)3、 海拔4、 天气状况●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周期11年)、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1.1 地球的形状•说明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由经度和纬度构成的地球表面网格的作用;•理解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组成地球的各层。
1.1.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由哪几层构成以及每一层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1.2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1.2.1 地球的自转和倾斜•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以及地球自转和白天、黑夜的关系;•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的关系。
1.2.2 地球公转和日照•了解地球公转和太阳光照角度的变化规律;•理解影响地球季节的因素。
1.3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3.1 气候的基本元素•介绍气温、降水量、气压和湿度等气候要素。
1.3.2 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分布的影响;•理解气候因素在不同地区决定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社会经济发展2.1 人口与城市2.1.1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规律对于城市化的影响;•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发展趋势和影响。
2.1.2 城市系统和城市规模•了解城市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2 农业与农村2.2.1 农业发展的特点•介绍农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2.2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2.3 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了解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特点;•理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工业和城市2.3.1 工业的发展和变化•介绍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3.2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3.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3.资源与环境3.1 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1.1 自然资源•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1.2 人文资源•了解各种人文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2 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3.2.1 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2、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3、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写出左上图中各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说出右上图和右下图中各代号的含义。
第2节地球表面形态
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
5、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
基本观点:①___________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_________的发源地)之上,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①
④
②
⑤
③
⑥
六大板块的分布: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板块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___________板块完全属于大洋板块,印度半岛属于___________板块,马来群岛属于_________板块。
图中有一处板块边界的位置存在明显错误,请用彩色笔改正。
6、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b)
用彩色笔在图中标出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说出其所在板块边界的类型,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火山、地震频繁的原因:冰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红海、新西兰、日本群岛、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