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诗歌全文翻译赏析

泊船瓜洲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诗歌全文翻译赏析《泊船瓜洲》年代:宋作者: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品赏析【注释】:[1]京口:今江苏镇江。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赏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
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
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
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着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泊船瓜洲》的诗意

《泊船瓜洲》的诗意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的诗意。
欢迎阅读,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3、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4、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5、间:根据平仄来认读jiàn四声。
6、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7、绿:吹绿,拂绿。
8、还:回。
翻译: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泊船瓜洲。
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
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译文、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译文、赏析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
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
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
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
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注释]①泊船:停船靠岸。
②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③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④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⑤数重:几层。
⑥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⑦何时:什么时候。
[译诗]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赏析]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
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诗

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诗《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创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也有争议,虽然都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但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意及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意及赏析导读:《泊船瓜洲》原文北宋·王安石京口2瓜洲3一水4间5,钟山6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7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间:根据平仄来认读jiàn四声。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吹绿,拂绿。
[2]还:回。
《泊船瓜洲》诗意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泊船瓜洲》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意及赏析】1.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背景2.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3.《泊船瓜洲》的诗意4.泊船瓜洲的诗意5.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6.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7.林杰《乞巧》诗意及赏析8.李商隐《常娥》诗意及赏析上文是关于王安石《泊船瓜洲》诗意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泊船瓜洲王安石_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王安石_泊船瓜洲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_泊船瓜洲古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鲸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的解释和译文

泊船瓜洲的解释和译文
《泊船瓜洲》是宋朝王安石的诗作。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泊:《绝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 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创作时间**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 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 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 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 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 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 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 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 洲时的心情 。
作者在此地——京口瓜洲一水间; 此时——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景——春风又绿江南岸; 自然想到了——明月何时照我还;
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古诗小擂台
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是啊!一个“绿”字使我看到了 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 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 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创作背景**
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虽然出生在江西,却与南京有着不 解之缘。他在南京度过青春时代, 在南京三次任知府、两度守孝、两 度辞相后居住,在南京先后生活了 近二十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南京 钟山脚下,他的父母兄弟死后也葬 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许多动人 的事迹和壮丽的诗篇。
泊 船瓜洲
从地理位置而言, 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 春天来了,春风仅仅 北,但也不可能一江 吹绿了“江南岸”?作者 分成两世界;因为诗 为什么这样说呢? 人平生际遇、此时境 况,使得诗人所思尽 在江南,故心中只有 江南的春景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 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返回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 家。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bó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 散文家、文学评论 家余光中,1928年 生于南京。就读于 南京五中,高中毕 业后选择了金陵大 学。他的很多优秀 作品表现出浓浓的 思乡之情,就是因 为《乡愁》一诗引 起轰动,又被称之 为“乡愁诗人”。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 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 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 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 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 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 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 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 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 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
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 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旅途,却心系家乡。 恋乡之情跃然纸上。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 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 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 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 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 道?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 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 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 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而此时正是什么 季节?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 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 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 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 “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 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 呢
乡愁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我在这头 而现在 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 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
京口瓜洲一水间, 京口瓜洲一水间, 京口瓜洲一水间,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钟山只隔数重山。 钟山只隔数重山。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道长江水,数重高山,在交通不便的 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 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和“只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