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教案

合集下载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关于自然界的变化和消失的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了解和认识到地貌和生物相互作用,以及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观和物种消失的原因。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 地貌与生物相互作用: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它被各种自然力量的相互作用所塑造和改变。

同时,生物也会对地貌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阻止水土流失,动物的行为可以改变土地的形态。

地貌和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逐渐形成特定的生态系统和景观。

2. 地质变化与生物消失:地质变化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变化。

地质变化不仅会对地貌产生影响,还会对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会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的消失。

过去地质时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也是地质变化的结果之一。

3. 物种消失的原因:物种消失是指某一个地区或全球上某一类物种数量逐渐减少到极少或完全消失的现象。

物种消失可以是自然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变化等都可以导致物种的消失。

人为因素如森林砍伐、水体污染、栖息地破坏等都会对物种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物种难以生存并最终消失。

4.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行为。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和保护。

而物种的消失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从个体行动做起,减少资源浪费,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5. 示范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示范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研究某种特定自然景观和物种而设立的保护区域。

世界自然遗产则是全球公认具有极高自然遗产价值的自然景观和物种的保护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

这些保护区的设立旨在保护和研究自然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许多珍稀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消失,意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和动物目标:了解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认识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课时一:人和动物的异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教学内容::1. 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具有生命和呼吸等基本特征。

2.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人类具有智慧、语言和文化等独特特征。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动物,并引导他们发现人和动物之间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2. 导入知识: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3. 操作实践: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人和动物的异同。

4. 完成作业: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

课时二:人类作为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共同点。

教学步骤::1. 复课前知识:让学生回顾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

3. 讨论研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理解。

4.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学生小组内合作总结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展示形式呈现给全班。

课时三:生活中的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哺乳动物:猫、狗、牛、猪等。

2.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哺乳、毛发等。

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对话: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描述所展示动物的特征和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说课材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说课材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六、总结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

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设计:4、日食和月食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太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太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太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地球公转、自转、地球的倾斜等基本概念;3.掌握地球上时间、季节等变化与太阳的关系;4.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太阳的特点,并知道太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二、教学内容1.太阳的特点;2.地球的公转、自转;3.地球的倾斜;4.地球时间、季节与太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视频、图片、PPT或实物等向学生展示太阳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太阳的伟大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30分钟)2.1 太阳的特点教师介绍太阳的大小、温度、亮度、距离等特点,并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说明太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光和热能、带来四季的变化等。

2.2 地球公转、自转教师借助模型、实物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自转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自转的基本概念。

2.3 地球的倾斜教师通过图示、实物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倾斜和对季节、昼夜长度等的影响。

2.4 地球时间、季节与太阳的关系教师通过图示、实物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时间、季节与太阳的关系,如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等。

3. 操作(30分钟)让学生自行完成小组或个人任务,比如观察面向不同方向的太阳位置变化、在白天和晚上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等。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为下一动作做好铺垫。

5. 达标检测教师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资源PPT、视频、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了解地球公转、自转、地球的倾斜等基本概念,同时也掌握了地球上时间、季节等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2. 学生表现学生在上课中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参与操作,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及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等,但在一些技术性操作上还表现出了困难。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后制作“月球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有关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知道哪些诗和故事呢?:《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同学们的诗和故事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从中,也许你会知道,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问题: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录像)刚才的这段录像让我们穿越时空,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遨游一趟,那谁来说一说,在探月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说,课件出示。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1-8课教案(下册)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1-8课教案(下册)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课主备投放日期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表格式教案( 含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表格式教案( 含反思)

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时太阳系大家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认识和找到星座:通过观星盘观察星座。

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两部分的时间分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主要维护课堂秩序,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惑,并适时总结。

第6课时浩瀚的宇宙本课最主要的是活动二,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注意活动二的时间要满足学生制作银河系模型。

对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介绍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也更有学习的兴趣。

第7课时探索宇宙本课中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然后就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开展讨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考察技术和方法在不断改进,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庞大而神秘的,激励着人类不断探索宇宙。

太阳系大家庭恒星: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 卫星:月球【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添加除了太阳、地球、月球以外自己所 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信息,然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个活动,学生将重点了解太阳自身的一 些特点。

第三个活动,了解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其他天体。

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 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第一个活动的时间在分配上要多一点。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二、探索三、研讨四、拓展活动一:画一画你知道的太阳系。

1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和交流。

2.说一说我们要怎样记录,要注意些什么。

例如:天体应该如何 来表示?应该画在什么位置?3.完成记录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1 .学生分享自己对太阳和太阳系的认识。

2.提供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太阳的质量、大小、构 造、演化、太阳活动等基本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
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
(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
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
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
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
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
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
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
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
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