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物流业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闽台现代物流产业合作对策探讨

闽台现代物流产业合作对策探讨
续低迷 ,制造业纷纷外移,直接导致物流货源急剧 下降,物流服务的需求 日 趋萎缩;五是从业家数愈
来愈多, 竞争日 益激烈。
2 .福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近几年,福建物流产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同所有制的物流企业都在同步发 展,企业内部引进了现代物流理念,对物流资源进 行整合与重组, 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速度,积 极探索建立现代物流模式。本土物流企业快速发
现代物流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 的增长点,探讨闽台现代物流产业良性互动与合作 对策,对于促进闽台经贸的共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
一、闽台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1 台湾物流产业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 . ( 发展历程 被誉为 “ ) 1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 台湾,其物流业发展历程可分为 3 个阶段。 起步阶段 15  ̄ 99年) (90 16 。从 15 90年代开 始, 台湾大力推动高速公路、 机场与港口的建设, 打 通了北、 高两市的交通大动脉 , 使台湾迅速成为亚洲 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商贸活动开始活跃起来。 兴盛阶段 17 99 。台湾经济发展完 (9 一19 年) 0
成工业化之后,随即推动流通业自 动化, 将自 动化 技术运用到资金流、 信息流、商流与 物流四大领域
之中,货物由专业物流配送中心直接运送到各零售 卖场或消费者手中,物流业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 转型阶段 20 年以来) (00 。在台湾的亚太营运 中心及全球运筹管理中心政策推动以及加人世贸组 织和对两岸 “ 三通”前景的预期下,台湾不少大型 物流企业积极谋求境外发展机会,从而成功地实现 了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和发展,涌现出以大荣货运 与东源物流为龙头,以从事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主要 形式、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许多现代物流公司。

物流经济地理分析(台湾)

物流经济地理分析(台湾)

农业
台湾农业概况:
长期以来,台湾农业以生产 稻米和甘蔗为主,素有“米糖农业” 之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台湾进口加工工业的发展,台 湾农业发生了新的变化:结构由单 一的种植业转向综合发展,牧业、 渔业、园艺业比重加大,大多数产 品逐渐商品化,可供直接出口和加 工出口的农作物产量比重增加。农 业生产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也使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地 受加工工业和外贸的制约。
台湾旅游资源:
台湾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 杂奇特的地貌景观、变化多端的 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 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从清代 开始便有“八景十二胜”之说。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 自然风景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许多主题公园或乐园如剑湖山、 九族文化村等相继被开发出来。 台湾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还不断 向都会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 科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 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旅游观光
台湾旅游业发展概况:
台湾的旅游业是从1956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发 展起来的。近半个世纪来,依次经历了外国人来 台观光、民众出岛观光和民众岛内观光三个重点 发展阶段,现已实现入境旅游(“境”特指关境, 下同)、出境旅游和岛内旅游“三位一体”的发 展格局。目前,台湾正实施“二十一世纪发展观 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 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种植业中,稻米是最主要的农产品,全省各地均有 种植,但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平原地带,占全省种 植面积的45%。甘蔗种植面积仅次于稻谷,主要产于北回 归线以南的平原地带。此外,热带水果香蕉、凤梨、柑橘 等也广泛种植,产品大量出口。 台湾的畜牧业是6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目 前,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仅次于种植业,居第 二位。在畜牧业中,养猪最为重要,占畜牧业产值一半以 上。畜牧产品自给有余,有部分产品出口。 渔业生产在台湾农业中居第三位,但渔业产品外销额 却占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外销额的1/3。1989年台湾水产 品产量137万吨,约占全国水产品产量的1/10,仅次于广 东、浙江、山东等地,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产区。

在两岸创业中物流配送管理的实践研究

在两岸创业中物流配送管理的实践研究

在两岸创业中物流配送管理的实践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物流配送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特别是在两岸创业中,物流配送管理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在两岸创业中物流配送管理的实践研究。

一、两岸创业背景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两岸之间创业。

根据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协会的数据,2019年,大陆已成为台湾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

同时,越来越多的大陆企业也开始到台湾寻求商机。

两岸创业的兴起,也带来了物流配送管理面临的挑战。

对于两岸企业而言,物流配送管理如何实现便捷高效也成为了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挑战在两岸创业中,物流配送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成本高昂因为两岸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较大,物流成本在两岸创业中往往较高。

同时,物流过程中还要面对报关、海关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物流成本。

2.物流时效性低两岸之间需要通过海运、空运等方式进行物流配送,这些方式不同于国内快递的直达和快速,物流时效性比较低。

而在商业领域,时间就是金钱,物流时效性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3.物流运营管理复杂两岸之间的物流运营管理都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和多种操作,这使得物流运营管理变得相对复杂。

4.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两岸创业中物流配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导致物流信息不完整、不透明,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三、物流配送管理的解决之道物流配送管理的解决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网络建设两岸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络,通过建立分支机构、自有物流车队和仓储中心等方式,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通过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与物流市场进行有效对接,降低物流成本。

2.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促进物流配送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控制链、信息链和财务链之间的无缝衔接和数据共享,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3.物流运营管理创新在两岸创业中,物流运营管理的创新也可以提高物流配送管理的效率。

海峡两岸物流业合作研究

海峡两岸物流业合作研究

海峡两岸物流业合作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开始迅速发展,随着台湾产业升级以及台湾产业陆续向大陆地区转移,两岸加入WTO,特别是第三波台湾产业转移大陆地区之后,紧密的商流给两岸物流业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篇论文以海峡两岸物流业合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海峡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并尝试揭示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规律,阐明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分布格局和聚集规律、两岸物流业合作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两岸物流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尝试构建了两岸物流业合作的相关定义和两岸物流业合作的一系列概念,着重研究了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基础理论;第二章分别分析了台湾物流业和大陆地区物流业的运作模式;第三章从物流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两岸物流业合作的特点和两岸物流业合作模式;第四章研究了两岸物流业合作的表现形式和实证案例;第五章研究了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先试先行”和远景展望。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两岸物流业合作符合产业分工融合、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发展规律考察结果显示,海峡两岸物流业合作除了传统的航空运输物流业和海运物流业合作模式外,创新特色型、投资密集型和创新支柱产业型港口物流业合作模式符合两岸产业链、分工整合及两岸产业的梯度转移模式,是两岸物流业合作模式的必然选择。

2.两岸物流业合作模式呈多样化趋势两岸物流企业合作模式有在大陆市场实行“内销货主企业+大陆运输业+台湾物流企业”(3PL)的模式;在国际市场实行“在大陆设厂的外销厂商+大陆货代业者+台湾国际物流业者”(4PL)的模式。

两岸物流企合作发展到现在,模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合作模式。

例如,两岸“贸易+展示+物流”的新型物流合作模式就是“以展带销、以销促展、物流其中”。

其中的海峡两岸名品展销这种具体形式就是要改善“贸易+展示+物流”合作模式的营商环境。

3.两岸物流业合作从功能性合作日益走向机制性合作未来两岸在物流业商务模式和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会加速缩小。

台湾物流的发展与困境

台湾物流的发展与困境

台湾物流的发展与困境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10-8-13 11:31:52 阅读:次台湾物流协会秘书长钟荣钦先生日前造访北京,在与内地物流界高层交流有关两岸物流合作事宜之余,向记者介绍了台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钟先生对台湾10年来物流发展因素进行了总结。

企业市场国际化,方可实现规模化台湾物流发展.与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台湾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很大.企业的弹性应变能力很强,到各地经商,本地经济延伸至国际市场.促使了企业规模化。

台湾电脑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50%,上中下游的协调非常重要,供应链运作相当成熟。

10年前物流业在台湾兴起,也接受了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特别是日本的。

经过引进、吸收、改造。

逐步实现了物流理念和技术的本地化,目前而言,台湾的食品和饮料的物流配送技术和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哪个产业的友展程度好,与之相适应应的物流业的发展出就成熟度高。

产业结构转型,物流业得到升级由于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很多产品需要进口,流通服务环节就成为影响台湾经济贸易成败的关键。

物流业因此受到各界的关注,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得到了许多的便利.而吸引国际物流资本也从多方面提升了台湾物流产业的技术标准。

10年来.台湾流通连锁业的发展,促进的物配配送业进步。

7一11在台湾的经营就非常成功,后期的物流管理得到很好的体现。

供应链锻炼了物流企业实际运作能力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在原材料最便宜和最适合生产的地方设立工厂,在价格最好和市场最有前景的地方行销产品,在人才最丰富的地方设立研究和发展中心。

各种不同公司的机构散布的各个国家相地区,要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全球物流网络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

台湾主要以外销为导向,许多企业到内地、到东南亚t到世界各地投资。

外包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很大,如IT业的许多产品实际上都外包给台湾的厂家,为了配合国际大客户的需要,台湾企业就必须克服物流上的困准,发挥供应链上游零部件制造商和下游装配厂商作用,满足客户对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展望及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展望及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展望及启示背景介绍台湾地区经济规模在东亚地区较大,其物流业相应发展,但在台湾通关程序、物流成本、物流运输效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内生性问题。

这些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显著。

因此,本文将从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探讨发展趋势,以期为台湾地区物流业的改进建言。

台湾地区物流业的现状与问题地缘位置和连通性的优势台湾地区地缘位置特殊,同时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和先进的运输系统,其中以高雄港、基隆港和台北航空站排在全国三大交通枢纽的前列,与中国大陆、东南亚地区、日韩等国家与地区有着很好的合作和联系,这为台湾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关程序繁琐、物流成本高昂台湾地区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系,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台湾物流业面临的挑战包括通关程序繁琐、物流成本高昂、垄断市场占有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发展国际贸易和物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发展不平衡,集中度低台湾地区物流业的集中度还不够高,市场发展比较不平衡,很多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这也是限制台湾地区物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其经济体系的特殊性质,物流业很难集中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中,这也使得物流行业的效率难以提高。

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与智慧化物流体系台湾地区物流业的不平衡和低效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改变,首先需要做的是在现有的物流体系上进行动态调整,加快物流协同和智慧化普及。

物流企业需要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科技化,实现数据的共享、共通,为消费者和供应链提供更便捷、快速、安全的物流服务。

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物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明显的互联互通性,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深化国际合作,是台湾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同时,应支持发展海外仓储、物流物业、主要港口与驳船等企业,提升台湾在全球物流业中的话语权,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成立支持产业发展的机构在推动智慧化、科技化的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支持产业发展,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

赴台考察情况汇报

赴台考察情况汇报

赴台考察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某某公司的代表,于近期赴台进行了考察工作。

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考察目的。

此次赴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台湾地区的市场环境、产业发展情况,探寻合作机会,促进双方经济交流合作。

二、考察内容。

1. 台湾市场环境,台湾地区的市场环境相对开放,消费市场庞大,对外贸易发达。

尤其是台北地区的商业氛围浓厚,各类商业设施齐全,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有着较高的需求。

2. 产业发展情况,台湾地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技术水平领先。

在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有着显著优势。

3. 合作机会,通过与当地企业的交流,我们发现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和潜力。

双方可以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推广等合作项目。

三、考察收获。

1. 深入了解了台湾地区的市场情况和产业发展趋势,为我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2. 与当地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为未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对于台湾地区的商业文化和市场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开展业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强与台湾地区企业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明确合作意向,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

2. 深入挖掘台湾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提升产品在台湾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3. 继续关注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公司发展战略,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五、总结。

此次赴台考察,使我公司对台湾地区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未来开展合作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积极推动与台湾地区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谨此汇报,请领导审阅。

此致。

敬礼。

中国台湾地区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中国台湾地区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中国台湾地区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吴宗翰【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1(030)008【摘要】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3PL industry in the Chinese Taiwan district, and comments on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it. It also puts forth some conceret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focusing on specific supply chains, leveraging M&A to integrate target supply chains, providing value-added services, enhancing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customers-oriented flexibl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etc.%分析了中国台湾地区第三方物流业的现状,归纳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包括定位于专攻某条供应链、通过并购整合目标供应链、提供增值服务、强化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建立顾客导向的弹性组织结构等.【总页数】3页(P22-24)【作者】吴宗翰【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9.27【相关文献】1.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 滕青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及其破解策略--兼论台湾地区发展经验 [J], 湛江;吴学松;邢红飞3.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 顾淑红;花均南4.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 顾淑红;花均南5.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对策研究 [J], 刘培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物流产业考察报告近日,本人随同某考察团对台湾物流产业开展了为期八天的考察活动。

考察团通过对台湾港口、物流企业的实地考察,基本了解了台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台湾物流产业发展历程台湾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六七十年代,台湾政府大力推动“十大”建设,重点建设高速公路、机场与港口,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打通了纵贯台湾岛南北的高速公路干线,大大缩短了台北与高雄两市的行程,使台湾一下子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商贸活动开始频繁起来,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物流的重要性。

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台湾完成工业化之后,经济部商业司紧接着推动流通自动化,将自动化扩展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与物流四大领域之中,至此物流正式成为台湾发展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一环。

台湾物流业一直是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不断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崛起,台湾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地,物流配送需求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物流配送的发展。

2009年台湾整体服务业GDP达8.6万亿元,占GDP总值12.5万亿元的比重为68.7%,占总就业人数的58.9%。

2009年10月台湾政府财经咨询小组从出口竞争、就业机会、发展潜力等角度出发,建议国际物流作为未来发展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二、重点考察的港口与物流企业介绍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华储股份有限公司、远雄自由贸易港控股公司、立盟海空通运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介绍如下。

1、高雄港高雄港位于台湾岛西南端,为台湾最大的商港,也是军港和渔港,扼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交汇之要冲,是美、欧、亚海运必经之道。

高雄港作为大型综合性港口,有铁路、高速公路作为货物集运与疏运手段。

高雄港港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现有营运泊位约116座,其中杂货泊位30座、货柜泊位24座、散装泊位32座、谷类泊位2座。

此外客轮、军舰、港务、工作码头共28座。

另有仓库96座,容量57.6万吨。

货柜场5处,供货柜转运。

港区现有货柜装卸桥(桥式机)及装卸搬运机械170架。

高雄港是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大港之一,建有四个货柜中心,第一货柜中心位于中岛商港区,有4座深水码头,全长838米,有起重机3台,储运场地10万平米,可储放2500个TEU。

第二货柜中心位于前镇商港区,有4座深水码头,全长1189米,有起重机8台,储运场地45万平米,可储放12000个TEU。

第三货柜中心位于小港商港区,有3座深水码头,全长960米,储运场地60万平米,可储放17000个TEU。

第四货柜中心位于中兴商港区,有7座深水码头,储运场地92万平米,可储放32000个TEU。

全港有仓库、通栈88栋,总面积597700余平方米,堆场18处,总面积56300余平方米。

配有各类装卸机械200余台,各种港口作业船舶143艘。

港口现有航道长18公里,可通行10万吨级以下船舶。

其中北航道水深11米,宽75米,南航道水深16米,宽160米。

台湾地区70%以上的集装箱装卸量及60%以上的货物装卸量在高雄港作业,是台湾地区进出口货物的首要门户和区域货物转运中心。

高雄港还有辅助港安平港,而马公港和布袋港则是它的附属港。

2004年高雄港启动了“洲际货柜中心计划”,整个计划分为二期。

其中第一期计划兴建4座现代化的深水货柜码头,可提供1.25万TEU级货柜轮靠泊,2011年1月5日已完成2座货柜码头,并自2011年1月开始营运,可解决高雄港深水货柜码头不足问题;已完工的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联外道路兴建工程”,将串连整个洲际货柜中心联外道路交通,并衔接高雄市区快速道路系统,带动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的发展。

今年“高雄洲际货柜中心计划”二期启动,根据二期计划,高雄港将紧盯全球现代化货柜中心和物流基地目标,确保亚太地区货柜运输枢纽港地位,规划自2011年至2019年,在高雄港第二港口外海南侧填海造地422.5公顷,兴建石化油品储运中心、新式货柜基地等设施。

该项目总计投资906亿元新台币,规划建设石化码头及15000TEU级货柜码头。

目前有投资意愿的业者计有中油公司、台塑公司、中石化公司、宜升公司、胜一化工、李长荣化工、台湾聚合化学品公司、华运仓储实业公司、奇美油仓公司及纮洋化学公司等多达10家台湾知名石化厂商,对高雄港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也将带动高雄港结构性改变。

高雄港曾位居世界货柜吞吐量第三大港,仅次于香港与新加坡。

货柜进出口于2004年达到历史纪录940万TEU,总进出港船次为39,045艘次,为历年高峰。

近来由于受到区域内其他港口,包括传统大港香港、釜山以及新兴港口深圳盐田、上海洋山、浙江宁波、山东青岛之竞争挑战,高雄港吞吐略有下滑,2010年货柜装卸量约918万TEU,总进出港船次为35,312艘次。

2、基隆港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

基隆港在60年代前一直是台湾最大的港口,目前仅次于高雄港。

基隆港港区总面积为572.17公顷,港湾形状大致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分为内港、外港及渔港三部分,港口水域面积384万平方米,陆域面积243万平方米。

基隆港的码头取环港式,总长9000余米,水深10.5-11.5米,目前共有57座码头,设有一组浮筒泊位,一个入港航道。

码头泊位按东西区划分,其中,货柜码头15座,杂货码头24座,客运码头2座,其他码头16座。

东岸、西岸货柜储运场配臵有35至40吨可装卸13至16排货柜之高性能式货柜起重机,每年可装卸200万至300万TEU的货柜。

其中,西岸货柜储运场北柜场位于外港码头区,有西19至西26号八座深水码头,全长2012米,装臵桥式起重机16台,储运场面积222,204平方米,可储放货柜5181TEU。

西岸货柜储运场南柜场位于新码头区西16、17、18 号3座深水码头,全长 620 米,装臵桥式起重机6台,储运场面积97,135平方米,可储放货柜2,004TEU。

东柜货柜储运场位于东岸码头区,有东8、9、10、11号4座深水码头,全长860米,装臵桥式起重机7台,储运场面积39,000平方米,可储放2层货柜共2030TEU。

杂货码头设臵有杂货通栈8座,有效容量22,009吨,露臵堆货场 8座,有效容量14,844吨,水泥圆库7座,有效容量63,000吨,化油储槽14座,有效容量13,500 吨,配臵了自动卸煤机、化油储槽、自动卸水泥等现代化的港埠设施,可供汽车、游艇、钢铁、水泥、煤炭、油品等货物的装卸。

两座客运码头可同时靠泊国际豪华客轮二艘,经常有岛内外邮轮、客货轮在此靠泊,对促进观光旅游帮助良多。

其它码头16座,分别供基隆港务局所有港勤船及工程船、军、巡、缉私舰等靠泊。

另外还有2处系泊浮筒,用于原油卸船,一为深澳浮筒,水深12米,另一为沙龙海域浮筒,可系泊25万吨级油轮(两处浮筒仅可在好天气使用)。

码头配备最大起重能力25吨的轮胎起重机,还有4艘起重船,最大能力为110吨。

外港锚地可容纳8艘轮船停泊,港外亦可锚泊。

基隆港的码头总数从日据时期全座落在西岸的十八座,扩增为现在的五十七座(西岸三十七座、东岸二十座)。

2006年度全台关税总收入之中,经基隆港的收入为新台币821亿余元,占总收入的60.54%,足见基隆港在台湾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基隆港除了要面对岛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大陆东南各新兴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区规模已到达极限,却因为港埠用地紧邻市区及山区而无法扩建,港内大部分码头的吃水深度又无法停泊巨型货柜轮,导致基隆港的总运量开始衰退,港口排名也在十年内,由世界前十迅速跌到三十名以外。

3、华储股份有限公司华储为台湾航空货物运输的龙头企业,原为桃园机场第一货运站,后转交民间经营,华航是其最大股东,华储桃园与高雄两点的航空货运占全台国际航空货运的62%。

1997年台湾行政院核定的“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确定一期航空货运站实施民营化,1999年9月,华航与其他相关公司共同组成的“华航企业联盟”经过三年努力,以竞争优势取得一期航空货运站的特许营运权,同年12月,华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承接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一期货运站及高雄小港国际机场货运站,成为台北唯一同时拥有北高航空货物集散站的经营业者,并于2000年1月16日正式营运。

华储桃园机场航空货运站库区面积137593平方米(13.76公顷),紧邻12个货机停机坪,货物进出港十分方便。

库区货物装卸场地可同时停靠166辆车辆,配备货物拆打盘工作站28组,中盘货架储位4677个,大货盘储位1692个,升降搬运车7部,搬运车10部,大货盘垂直升降机5部,整个作业与库区装备数位监控镜头384个。

高雄小港航空货运站库区面积16813平方米(1.68公顷),紧邻5个货机坪。

库区货物装卸场地可同时停靠166辆车辆,配备货物拆打盘工作站3组,中盘货架储位369个,大货盘储位156个,搬运车11部,大货盘垂直升降机7部,整个作业与库区装备数位监控镜头92个。

华储尽管享有航空货运站的特许经营权,但并未垄断航空货运业务。

目前经营桃园机场航空货运业务的企业,除华储外,还有三家企业参与竞争,其中华储占有优势与份额最大,年货运量超过50万吨。

华储正在筹划二期航空货运站建设,原计划货运总规模达到150万吨,但由于近几年台湾制造业大量向大陆转移,整个台湾地区货运总量出现下降趋势,调整货运规模为98万吨。

华储特许经营的航空货运站,采用BOT模式建设,经营期限为20年。

经营到期后华储享有优先竞标权。

4、远雄自由贸易港控股公司远雄自由贸易港控股公司的前身为远雄空运仓储,成立于1991年。

公司坐落在桃园机场附近,主要经营空运货物、保税、储运业务,通过自动化仓储设备、完整信息化系统、专业人才及量身定制的客户服务,做到24小时全年无休,并将仓门延伸到客户生产线,实现无缝对接。

1999年上柜,2004年上市。

远雄空运仓储于2000年参与民航局推动的“桃园航空货运园区开发计划”,2003年取得50年BOT开发运营权,正式启动“远雄自由贸易港区”项目建设。

该项目占地45公顷,总投资超过250亿新台币,是涵盖五大功能的经贸特区。

其五大功能分别如下。

航空货运站:600米专属道路(约10分钟车程)与机场管制区连接,货物通关可增加处理转口、生鲜及快递等需求速度、安全的货物时效性。

办公大楼:就近提供航空公司、承揽业、报关行、货主专属理货空间及办公室,将处理完成的货物直接移往货运站进仓、报关、打盘、装柜、即时运往机坪上机。

增值园区:早上接单,下午立即出货,在2天之內可将货物98%甚至100%送至客户手中。

增值服务分为深加工与简单加工两种,能提供速度最快、附加值最高的加工服务。

岛内外物流中心:除了经营国际物流增值服务外,也可以经营国内外物流中心、发货中心、配销中心等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