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基本笔画书写规则
汉字笔画书写顺序及口诀

1.基本笔画顺序规则2.1.先横后竖1.例如“十” 字,先写横(一),再写竖(丨)。
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横),再竖柱子一样,按照这个顺序书写,字形结构更加稳定。
2.先撇后捺1.以“人” 字为例,先写撇(丿),后写捺(㇏)。
这符合人们的书写习惯,使笔画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就像人的两条腿,先迈出一条,再迈出另一条。
3.从上到下1.像“三” 字,书写顺序是从上往下依次写横(一、一、一)。
这是因为汉字的结构通常是由上部分和下部分构成,先写上面的部分能够确定字的上部框架,为下面的笔画提供定位参考。
4.从左到右1.如“林”字,先写左边的“木”(横、竖、撇、捺),再写右边的“木”。
这与我们的阅读习惯是一致的,从左向右书写可以保证笔画之间的连贯性,而且方便观察字的整体布局。
5.先外后内1.以“同” 字为例,先写外面的“冂”(竖、横折钩),再写里面的“一口”。
这样可以先确定字的外部轮廓,使得内部笔画的位置更容易把握,保证字的结构紧凑。
6.先外后内再封口1.例如“国” 字,先写外面的“冂”(竖、横折钩),再写里面的“玉”(横、横、竖、横),最后封口写横。
这个顺序能够让字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在书写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字的大小和形状。
7.先中间后两边1.像“小” 字,先写中间的竖钩(亅),再写两边的点(㇔、㇔)。
这种顺序对于一些对称结构的字来说,可以保证字的中心部分先确定,两边的笔画能够更好地呼应,使字更加平衡。
3.笔画顺序口诀4.1.楷书笔画顺序口诀1.“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中间突出先中,右上有点后补;上包下时先外,下包上时先内;三框首横末折,大囗最后封底。
”2.这个口诀详细地说明了在不同结构的汉字中笔画的书写顺序。
例如“横竖交叉先横”,像“十” 字,按照口诀先写横;“中间突出先中”,对于“山” 字,先写中间的竖,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准确地记住笔画顺序。
汉字基本笔画名称及写法

汉字基本笔画名称及写法汉字是古老而独特的文字系统,每个汉字都由一定数量的基本笔画组成。
了解基本笔画的名称和写法对于学习、认识和书写汉字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汉字基本笔画的详细介绍。
一、横(héng)横是最简单的一种基本笔画,表示从左到右的横线。
写作时,先起笔,然后横按照一定长度沿着平行线方向向右写。
二、竖(shù)竖也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笔画,表示从上到下的竖线。
写作时,先起笔,然后按照一定长度沿着垂直线方向向下写。
三、撇(piě)撇是一种自上而下向右斜的笔画。
写作时,先起笔,然后沿着向右斜的线方向向下写。
四、捺(nà)捺是一种自上而下向左斜的笔画。
写作时,先起笔,然后沿着向左斜的线方向向下写。
五、点(diǎn)点是一种稳定的小圆形,表示写字时用笔尖轻轻触碰纸面形成的。
一般出现在其他笔画的交叉点或者以点划线等写作方式中。
六、提(tí)提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小曲线,与竖起始位置相同,表示写字时提起笔尖向下划出的曲线。
七、钩(gōu)钩是向右下方突出的小弯曲线,通常出现在横的右下方,有时也出现在竖的右上方。
八、弯(wān)弯是从左至右的小曲线,写字时可以用来表示字形的终点,或者出现在其他基本笔画的连接部分。
九、竖钩(shù gōu)竖钩是竖与钩的组合,表示一个竖起始位置的小曲线,可以出现在竖的右上方。
十、横弯钩(héng wān gōu)横弯钩是竖与横、弯、钩的组合,表示一个横起始位置的小曲线,可以出现在横的结束位置。
十一、撇点(piě diǎn)撇点是撇与点的组合,表示沿着撇的方向画到一半时,稍微停顿并用笔尖略轻碰纸面形成的一个小点。
十二、提钩(tí gōu)提钩是提与钩的组合,表示从提的位置往右下方的小弯曲线。
十三、竖折(shù zhé)竖折是竖与弯的组合,表示从竖的中间位置往右下方的小弯曲线。
十四、横折(héng zhé)横折是横与弯的组合,表示从横的中间位置往下方的小弯曲线。
汉字笔顺规则

1 汉字笔顺的规则旧规则一、基本规则1先横后竖例:十(一十)2先撇后捺例:人()3从上到下例:三4从左到右例:仁5先外后里例:问6先外后封口例:国7先中间后两边例:小二、补充规则1点在上边或左上,先写。
例:衣穴为斗2点在右上或字里,后写。
例:发我瓦叉3两面包围结构的字⑴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
例:司厅⑵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
例:远延4三面包围结构的字⑴缺口朝上的,先里后外。
例:凶⑵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
例:同⑶缺口朝右的,先上后里再左下。
例:区新规则1 笔画交叉和不交叉汉字笔顺新规则是把组成汉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关系,分为交叉和不交叉两种情况分别确定笔顺。
笔画交叉是指两个笔画互相穿过。
如“十、丰、艹、扌、丈”。
笔画不交叉是指两个笔画不互相穿过。
如“三、工、厂、人、川”。
许多汉字中,笔画之间有的交叉,有的不交叉。
如“大”,第一笔“横”与第二笔“撇”是交叉;第二笔“撇”与第三笔“捺”是不交叉;第一笔“横”与第三笔“捺”是不交叉。
如“丰”,第一、二、三笔“横”分别与第四笔“竖”交叉;第一、二、三笔“横”之间是不交叉。
2 位置关系不交叉的笔画在平面上有三种位置关系:1.上下关系。
如“三、工”。
2.左右关系。
如“八、川”。
3.两种关系。
指两笔画之间同时具有上下关系和左右关系两种。
如“厂”:“横”在“撇”的上面,是上下关系;“撇”在“横”的左面,是左右关系。
两笔画之间是两种关系。
如“刀”:“折”在“撇”的上面和右面,两笔画之间是两种关系。
不交叉的笔画能进行独立完整的分割,能独立完整地指明谁在谁的哪个方位,因此能利用位置关系确定笔顺。
不交叉的笔画有四句笔顺规则。
第一句:上下和两种,从上到下。
意思是两个:1、上下关系的,笔顺从上到下写。
2、两种关系的,只依据上下关系的部分笔形,来确定笔顺从上到下写。
第二句:左右和提折,从左到右。
意思是两个:1、左右关系的,笔顺从左到右写。
如:川、人。
笔顺见下图。
2、提折是指有提(即反时针的“钩”)的折笔画。
汉字48个基本笔画书写

汉字48个基本笔画书写1.横:从左到右一直画一条直线,长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2. 竖:从上到下一直画一条直线,长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3. 撇:从上向下、向左斜着画一条线,长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4. 捺:从上向下、向右斜着画一条线,长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5. 点:用笔轻轻一点即可,不需要画出明显的形状。
6. 捺折:先画一条从上向下、向右斜着的线,再从这条线的底部开始向左画一条横线。
7. 挑:从上向下、向右斜着画一条线,然后在这条线的中间向上画一条短横线。
8. 竖折:先画一条竖线,再从这条线的底部开始向右画一条横线。
9. 竖钩:先画一条竖线,再向上画一条弧线,最后向右画一条横线。
10. 横折: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
11. 横折钩: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右画一条弧线。
12. 横折弯钩: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上画一条弧线,最后向右画一条弧线。
13. 横折折: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下画一条横线。
14. 横折叉: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上画一条横线,最后再向下画一条横线。
15. 横折折钩: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下画一条横线,最后向右画一条弧线。
16. 横折弯钩折: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上画一条弧线,再向下画一条横线,最后向右画一条横线。
17. 横折折弯: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下画一条横线,最后再向上画一条弧线。
18. 横折折折:先画一条横线,再从横线的右端向下画一条竖线,然后向下画一条横线,最后再向下画一条横线。
19. 点折:先画一个点,然后向右画一条横线。
20. 点钩: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上画一条弧线,最后向右画一条横线。
21. 点折钩:先画一个点,然后向右画一条横线,再向上画一条弧线,最后向右画一条横线。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
: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从左往右以及从上往下,按照由笔画多到笔画少的顺序,每个笔划都
有自己的起承转合运动规律。
1. 首先以左撇,右撇为主线,从左上角开始,以横、竖、撇的顺序书写;
2.一个笔画必须在一次笔画中按照规定的方向完成,不得有中途的折叠、停顿、回抹,也不得跨过笔画的起点或终点;
3. 当遇到两个笔画可以连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完成一段连书,但是也
要按照规定的方向和次序;
4. 写中含复形字时,必须将两个笔画完整地书写在同一层级,且在第
一次书写完成之后,不得再去做修改,通常可以先按照顺序书写各笔
画的起点,再按照顺序书写各笔画的终点。
汉字笔画书写规则及技巧练习28种基本笔画

..汉字笔画书写规则及技巧练习(一 ) 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因为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够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因此,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
如图: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概写到长横的一半时搁笔即收。
笔画稍向右上仰。
如图:..(二 ) 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经常起着重点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如图: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可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见以下列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可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见以下列图:(三 ) 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修性,如能写得自然伸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坚固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
如图:短撇,写法同斜撇,可是笔画较短。
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如图:(四 ) 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 ),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此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如图: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此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 )方向行笔。
如图:(五〕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忧如人的眼睛同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表现。
汉字笔顺及书写规则

1、笔画的书写规律。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 撇、捺、钩、折、提等8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 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笔画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 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 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
(5)▲注意:并排三、四横者不按此规律 堇jǐn(谨、槿)——末二笔为竖、横。 隹zhuī(谁、难)——末二笔为竖、横
4、强调后写竖:
(1)假、暇、遐(霞)——中间部件前 三笔笔顺:横折、横、竖。
(2)报、服——右旁前两笔笔顺:横折 钩、竖。
5、先撇后折:九、及、丸。 (1)九笔顺:撇、横折弯钩
(3)噩è:横、竖、[左]口、[右]口 、横、[左]口、[右]口、横,共十六 画。
12、部分部首的笔画,笔顺:
(1)阝(双耳刀):横撇弯钩、竖。快( 第一笔为点,第三笔为竖)
(3)车字笔画、笔顺的变化:
车做独体字时笔顺——横、竖折、横、 竖。
⑴运笔的规律。楷书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 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 线条或直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书写任何笔 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⑵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人"字中 写成斜撇,在"月"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千"字中就要写成短 撇。这些笔画在不同汉字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短撇,在字 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反、禾、后"等字;而在字的 左上部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失、朱"等字。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揣摩笔画的 变化规律。
规范汉字书写

规范汉字书写汉字书写是我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交流、传承文化的关键工具。
规范汉字书写是指按照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和格式来正确书写汉字,能够确保汉字的准确性、美观性和易读性。
以下是关于规范汉字书写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一、汉字书写基本规则1. 笔画顺序: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书写,先写横线,再写竖线,最后写撇、捺等。
2. 笔画画法:横线要横平竖直,竖线要直立而不晃动,撇、捺要有曲线感,要注意书写速度和力度的协调。
3. 结构对称:汉字的结构是以中心点为基准,上下左右对称,要注意保持结构的整体平衡和和谐感。
4. 字形比例:汉字的各个部分要保持适当的比例,特别是部首和偏旁的大小和位置要与整个字形相协调。
5. 衬线与避尖:在书写中要注意衬线的使用,避免在结构的转角处出现尖角。
二、汉字书写格式1. 行列排布:在横向的纸张上,行与行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每行的汉字要适当分开,同时每列的汉字也要保持一定的间距。
2. 字体和字号:汉字书写要使用规范的宋体字体,字号要适中,既不宽大过度也不过于狭小。
3. 汉字横平竖直:汉字的书写要保持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不要有倾斜现象。
4. 笔画连贯:汉字的每个笔画要连续而不断,不要断笔或者中断,形成较为流畅的书写效果。
三、避免汉字书写的常见错误1. 汉字连笔过度:汉字书写要尽量避免连笔过度,连笔过度会导致汉字的辨认困难。
2. 汉字多画或少画:要确保汉字的笔画数量正确,不多画也不少画,避免出现错误。
3. 部首错误:汉字中的部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注意选择正确的部首,并正确书写。
4. 偏旁笔画错误:部首和偏旁的笔画要正确书写,不要出现错漏等情况。
5. 汉字形状变形:要保持汉字的形状不变形,不要出现扭曲或者变形等问题。
规范汉字书写是汉字文化传承的基础,也是保持汉字的纯正与美观的关键。
每个人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都应该严格按照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来书写,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基本笔画书写规则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规则(特点与写法)(一)横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横有长、短、斜横之分。
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如图: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
笔画稍向右上仰。
如图:(二)竖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如图:- -23- -- - 4短撇 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如图:(四)捺捺 捺画粗细分明,运笔轻重多变,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 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如图:平捺 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如图:(五)点点 点画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神韵作用,是个字的精神体现。
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态各异,写法变化较多。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 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
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如图:- - 5左点 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领笔。
如图竖点 又称相向点,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
如图:长点 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如图:(六)提提 有横提和竖提之分。
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也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横提 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
如图:- - 6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
如图:(七)钩钩画不能单独成为笔画,必附着在横、竖、弯等笔画上。
可分为向左、向右和向上三大类型。
写钩时,都要顿笔后转向挑出。
钩大致有13种不同笔画连带的钩,这里讲11种。
1、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
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
如图:2、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
如图:3、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
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
如图:- - 74、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
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5、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
如图:6、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
如图:7、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
如图:8、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
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
如图:- - 89、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如图:10、斜钩(戈钩) 下笔稍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如图:11、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
如图:(八)折折画,也不能单独成为笔画,是在书写中将横与竖、或横与撇等连在一起书写时的转折笔画,在实际书写中,有横、竖、撇等多种形式包含在内。
如横折横后连转写竖,折久包含竖画了。
这些折画有的是圆转,有的是方折。
折有一下10种形式。
1、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
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
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如图:- - 92、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
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
如图:3、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
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一笔写成。
如图:4、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
如图:5、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如图:6、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
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
如图:- - 10 7、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
如图:8、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
如图:9、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
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
如图:10、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
如图:※从上面介绍的二十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捺都出尖。
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
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偏旁部首写法指导1、两点水“冫”两笔左开右合,先写右点,再写斜提稍偏左起笔,点与斜提右部在一垂线上。
2、三点水“氵”三笔作扇面散开、先写上点,中点比上点稍偏左,在中点下部、比上两点间距较大处起笔写斜提,斜提收笔与上点收笔在一垂线上。
3、言字旁“讠”先写点,再在点下左部起笔写横折提。
横短,折画顿笔正对点下,顿笔后写斜提,提稍小。
4、单人旁“亻”首笔短撇,不宜平,竖画应顶住撇的中部起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
5、双人旁“彳”比单人旁上多一短撇。
上撇短,下撇略长,两撇起笔在一垂直线上,竖画顶住下撇中部稍上处起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
6、左耳旁“阝”横撇弯钩上收,钩画在竖画中部略上一点收笔,竖在横起笔处下笔垂直下行,写垂露竖。
7、又字旁“ ”横撇的横短而稍向上斜,撇稍短且斜,捺改为长点,交撇中部,收笔与折处在一垂线上。
8、竖心旁“忄”左点写些,居竖中左侧,竖要垂直舒展、且长;右点在竖的右上部与左点起笔处在一水平线上。
9、提手旁“扌”先写短横,稍向右上斜;再从横上部偏右处起笔写竖钩,竖插横中稍右处垂直下,顿笔后写钩;斜提起笔稍往左边一些,插竖中部,收笔与横右端在一垂线上。
10、工字旁“工”先写短横,稍向右上斜;再顶短横中部起笔写短竖;下横改为平提,起笔稍偏左,中间11- -触短竖,收笔与横右端在一垂线上,字形变窄,短些。
11、土字旁“土”先写短横,稍向右上斜;再从横上方偏右处斜短竖,插横中稍右处而垂直下;下横改为平提,起笔稍偏左,中间稍偏左,中间触短竖,收笔比横右端稍出,字形变窄、小。
12、口字旁“口”先写短竖,起笔后稍向上斜一点儿;再写横折,横折的竖稍向左下斜一点儿,最后写短横封口。
字形上宽下窄,稍扁些、偏一些。
13、巾字旁“巾”先写短竖;再从短竖起笔处下笔写横折钩,横短,折钩的竖画与左短竖平行而对称,长竖从横中上方起笔,居中写长垂露竖,三竖间距相等,字形宜窄长。
14、山字旁“山”先写中间短竖,再写竖折,后写右短竖。
三个竖画之间距离相等,中竖略高,左右两竖对称,右竖稍出折画下,折画呈平提、稍短,字形窄小。
15、反犬旁“犭”先写短撇;再从短撇左上起笔写竖弯钩,穿过短撇中部,且上部弯大,下部微弯;在竖弯钩中部起笔写短撇,不宜长。
两短撇忌平,字形窄长。
16、食字旁“饣”先写短撇,忌平稍长;在撇中部起笔写横钩,横短而向右上稍斜;在撇、横交处下方与横钩右一定距离处起笔写竖提,提斜,收笔处与横钩折处在一垂线上。
17、弓字旁“弓”三短横宜均,且宽度大体相等,上面二短竖相同,折钩的竖稍弯向左,比上二竖稍长,钩收笔与左竖在一垂线上。
字形窄长,笔画上紧下松。
18、子字旁“子”横钩的横稍向右上斜一点儿,钩较小;在钩尖处起笔写弯钩,稍偏向左;长横变斜提,穿过弯钩,收笔与横钩折处在一垂线上,左侧稍长,右侧稍短。
12- -19、女字旁“女”撇点写窄长些,撇长点稍短,穿点中部,左下不宜长;长横变为平提,起笔偏左,穿撇点的撇下部,收笔处与短横起笔处相交。
字形窄长。
20、绞丝旁“纟”先写上撇折,折平且短,下撇折起笔在上撇折下偏右,折处比上折处右缩折画稍长,最后平提起笔稍左,提画较长。
字形窄长。
21、马字旁“马”先写横折,横短折稍长;在横折起笔处下笔些竖折折钩,竖稍长,折横短,折钩略偏向左;横改为平提,偏左起笔,收笔不触竖。
字形宜窄长。
22、方字旁“方”点下横稍短,且偏左起笔向右上斜,短撇对点触横起笔,忌平;横折钩的横短,折画与短撇大致平行,折钩处对上点。
23、火字旁“火”左点稍竖,不连撇;右短撇小,起笔比左点高,收笔触竖撇;捺改为点,起笔于竖撇中下部。
字形窄长。
24、示字旁“礻”先写上点,横撇起笔在上点的左下部,横短且稍斜,撇斜忌平,稍短;竖对上点,触撇写垂露竖,在撇、竖接触处写右点。
25、王字旁“王”两短横稍向右上斜,且平行,短竖居横中,偏右,下横变平提,偏左起笔,较上两横长。
字形稍长。
26、木字旁“木”先写短横,略向右上斜,横中偏右的上方起笔插横写垂露竖,横竖交叉处起笔写短撇,行于竖、横夹角当中,捺改为点,在竖、横交叉略下处写右点。
字形窄长。
27、禾字旁“禾”13- -比木上面多一平撇,平撇宜短,其余笔画结构于木字旁写法一样,横左侧长,右侧短。
字形窄长。
28、歹字旁“歹”先写短横;短横中部起笔写短撇;再写横撇,横短撇应长;点在长撇上,单收笔不能穿过长撇。
字形宜窄长。
29、车字旁“车”穿短横中部写撇折,对着撇起笔处的横下写垂露竖,穿折横中部;下横变平提,起笔偏左,左长右短。
两横于平提三者收笔在同一垂线上。
字形窄长。
30、日字旁“日”先写短竖,再写横折,折竖略长于左竖,里面短横的右端于折竖之间应留点空白,上下居中,下横变平提,收笔不超出折竖。
字形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