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重庆市璧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

重庆市璧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
lnd,a ta s sgr a e et m pr e t grc t r ll n e e fcen y a tm ie t a e our e . A s a nd i lo ha e ts ns o i ov hea iulu a a d us fii c nd op i z hel nd r s cs t e m an a iulu a a up ir n ag iulu a a d t an f r, f r h i grc t r llnd s ple s i rc t r ll n r s e a m hou e l ’wilngn s e ty i l e es s ho ds li e s gr a l nfu nc t e a iulur ll n t a s e . Thi p pe a s Biha h grc t a a d r n f r s a r t ke s n Coun y n Cho qi or e m p e,ba e n 6 an m t i ng ng f xa l s d o 15 r do f m ar hou e l ie t w ns,l gitc r r s i n m o lwa s a ih d t n l z he i l e i a t soff r s ho dsoffv o o s i eg e so de s e t bls e O a a y e t nfu ncng f c or a m h ous ho ds e l ’w iln li gne so grc t a a r nse s fa iulur llnd t a f r,i x c a in t ti oul up n e pe t to ha tc d bea s por o a c lr t hea i tt c ee a e t gr— c t r ll nd t a f ran u t e a iulu a a a ke ’ v l pm e . ulu a a r ns e d c lur grc t r llnd m r t Sde e o nt Ke y wor ds:a i lur a d t a f , i l ncn f c o so ilt r nsera i u t all n ,lgitc r gr s grcu t all n r nser nfue ig a t r fw l o t a f grc lur a d o s i e e — son mod l,Biha o i e s n c unt y

重庆市农地流转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农地流转分析及对策研究

村居 民家 庭 人 均 拥 有 的 农 地 面 积 为 0 01 m , 地 面0 4h

民家庭人 均农 地 、 耕地 面积 分别 为
0 470 19h 2 .1、 .3 m 。可见 , 重庆人多地少的矛盾较 为突出 。 20 、O5 , 江 的农林 牧 渔 的从业 人 员人 均 占有 的 0 420 年 浙
农用 地 分 别 为 107 1 1 n,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54 .4 、.0 l 2其 7u .%、
5 7 而重 庆的人均值分别 为 0 87 0 83h 2增长率 分别 .%, .6 、 .9 m , 为 16 3 1 人均 占有 量和增 长 速度 都低 于 浙江 。这也 .%、 .%, 说明地处西部的重 庆与 沿海发 达地 区 的浙 江在 土地 的规模 化经营和土地有效流转上存 在差距 。据 统计 ,02 重庆市 20 年 土地经 营权 流转 面积为 6 27 h I20 为 720万 h 2 . 万 r ,O3年 6 r 2 . 0 m, 20 年为 8 27 h 2流转 面积 占耕 地总 面积 的 63 % , 0l 4 . 万 m, 6 .4 涉 及农户 5 .9万户 , 25 占家庭 承包农 户的 7 7 . %。而截 至 20 01 年底 , 江省共 流转 耕地 2 . 万 h 2 占全省 耕地 总 面积 的 浙 17 m, 1.%; 35 浙江省农 村土 地流 转涉 及 的村 占总村 数的 6 . %, 64
cruain i lt c o epan db ligte ∞皤啪 picpl x lie yI n h s rn i e s.A d tee n lsmt eed硼v n n h o eu i sw r I Ia d 1 Ke wo d Can qn y rs l g ig;Cruain o h giutrlln o ic lt ftea r l a a d;( u tn l s rs o c u ne T aue 0 e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最新)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最新)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县是**市东北部与重庆市**交汇的山区农业大县。

全县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万亩),大部分海拔在700至900米之间,90%的地区属溶岩地貌,地表破碎,山河纵横;250以上坡地占总面积的44%,250以上的坡耕地占总耕地的27.3%;活土层厚度低于15cm的耕地占总耕地的60%,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占境内现有耕地的30%。

因此,我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分工分业趋势的不断加剧,已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形成的承包耕地面积少、地块分散、农村劳动力离家难离土等问题逐步凸现,如何在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通过调研全县土地流转的现状,搞清影响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成效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农户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采用互换、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耕种。

早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初期,全县就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当时,主要是在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进行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互换、转包),流转范围小面积少。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面积大、规模化的趋势。

(一)流转现状1、县乡党政高度重视土地流转。

全县上下把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作为落实农村土地政策、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重庆市近郊区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

重庆市近郊区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

地, 引导其集 中居 住 , 余 出部 分指 标用 于 乡镇 发 展 节 用地需 求 。 推进 农 民集 中居 住 , 比照城 镇社 区的标 并 准 , 套完 善公共 服务 设施 。 配 同时 将直接 获得 的集 体 建设 用地指 标 ,经过土 地有形 市 场流转 给符 合规 划
的实 际用地 者 。 ( 建立 完善城 市近 郊 区土地 集约利 用风 险防 四)
因经营 困难等 原 因无 法履 约造成 风 险保 证金 无法 收 回的情况 发生 ;探索 建立 土地承 包权退 出风险 防范 机 制 ,对 自愿 退 出土地 承包权 的农 民除按 现行标 准 给予 补偿 外 ,建议建 立农 民 自愿 退 出土地 承包权 风 险规避 基金 ; 立完 善农 村社会 保 障体系 , 建 针对 因土 地 流转 而失去 依靠 的农 民制定覆 盖农 村 的社会 保 障 制度。 2 .建立 非 农 建设 用 地 开 发 及 流 转 风 险 防 范机 制 。一 是建立 起非农 建设 用地 开发 和流转 的金 融服 务体 系 。 分利用 商业金 融 、 充 合作 金融 、 策金 融 、 政 新 型农村 金融 ,探 索建立 与完 善非农 建设用 地 流转政 策性涉 农保 险体 系 ,为金融 支持非农 建设 用地 流转 筑起避 险屏 障 ;二是认 真做好 非农 建设 用地 开发 和 流转 的相关 配套 工作 。以做好 非农 建设 用地 流转 的 地籍 调查 和产权 登记 工作 为基础 ,重 点建设 非农 用 地流 转信 息公开 查询 制度 ( 宗地信 息 、 权信 息及 交 产 易管 理信 息等 ) 同时 为非农 建设 用地 的开 发与流 转 , 过程 中各个 环节 提供 必要 的公共 服务 , 时防范 、 及 化 解风 险 和纠纷 。
过招 、 、 等方式 转让 、 拍 挂 出租 。 结合 区规 划建设 发展 的实 际 , 试行 租赁 经营 、 土地银 行 、 土地托 管 、 基地 宅 换 社保 、 人股 合作社 、 单种植 等新 型农村 土地 流转 订 方式 , 对集体 、 户进行 划股分 红 。 农 ( ) 三 建立 完善 城 市近 郊 区宅基 地退 出机 制 。一 是对 长期 闲置 的宅 基地 进行复 垦 、 理 , 效增 加耕 整 有

农户农村土地退出意愿综合影响因素探讨——基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

农户农村土地退出意愿综合影响因素探讨——基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践

0
引言
出意愿的具体经济社会因素, 为进行大规模户籍改革 的地区完善农村土地退出政策措施提供借鉴�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严重制约着工业化 � 城市化的 快速发展和统筹区域 � 城乡 的发展进 程, 改 革的呼声 日益高涨[1 -3]�然而, 户籍制度改革并非一张户口纸 的改变那样简单, 它承载着教育� 土地 � 住房和保障等 一系列权利 与福 利� 目前 , 关于 户籍 制度 改革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于 改 革 模式 以 及 动因 与 问 题 2 年 10 月
农机 化 研 究
第 10 期
龄� 性别和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因素会影响到农户家 庭的生产决策, 进而有可能影响到农户退地意愿 � 此 外, 户主担任村干部, 能够更好地起到退地示范作用; 外出务工则能够拓宽农户收入渠道, 提高其适应城镇 生活的能力 ; 这些都可 能对农户 退地意愿 产生影 响� 本文依据户主 个体特征因素 与农户退 地意愿之 间可 能存在的正向或反向关系 , 提出以下假说 : 假说 1.1 : 户主年龄对农户退地意愿有显 著正向 影响 , 即年龄越大的户主越愿意退出土地 ; 假说 1.2: 户主是否担任村干部 , 对农户退地意愿 有显著正向影响, 即 "两地" 有流转的农户更愿意退出 土地 ; 假说 1.3: 户主是否长期在外非农务工, 对农户退 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即长期在外非农务工的户主 更愿意退出土地� 1.2 家庭特征因素 一般来讲 , 农户家庭经济状况是农户进行生产决 策的重要参考 ; 农户家庭决策类型对农户的生产决策 有直接影响 , 而农户家庭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或家 庭主要成员已定居城镇, 是其转户退地后的基本保生 活障 � 因此, 以上 因素 均 可能 影响 到农 户的 退地 意 愿� 家庭主要成员参加新农保, 则会弱化土地社会保 障功能, 使一些 农户更有 信心离开 土地 � 因而, 本文 依据农户家庭 特征因素与其 退地意愿 之间可能 存在 的正向或反向关系 , 提出以下假说 : 假说 2.1 : 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定居城镇 , 对农户退 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 即家庭主要成员已定居城镇 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土地; 假说 2.2: 家庭是否有稳定非农收入来源, 对农户 退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即具有稳定非农收入来源 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土地; 假说 2.3: 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参加新农保, 对农户 退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即家庭主要成员参加新农 保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土地 � 1.3 土地经营与利用因素 土地经营与利用是农户的基本经济活动 , 而 "两 地" 总面积与 " 两地" 是否有流转能够影响到农户的家 庭收入 , 因而可能影响 到农户的 退地意愿 ; 因征 地补 偿标准与户改退地补偿标准存在差异, 农户获得更高 补偿的心理, 则可能使 有"两地 " 位于 城镇规划 范围 的农户更加不愿意退出土地 ; 通常土地无效率闲置形 成的" 沉没成本 " , 也可对农户退地意愿产生影响 � 本 文依据农户土 地经营利用因 素与其退 地意愿之 间可 能存在的正向或反向关系 , 提出以下假说 :

重庆市永川区农村土地流转探析

重庆市永川区农村土地流转探析
万h m , 占流转面积 的2 . 6 9 %;入股0 . 0 8 万h m , 占流转 3 . 2 市场和服务 中介组织 匮乏 面积 的3 . 3 6 %;互换0 . O l  ̄m a 2 , 占流转面积 的0 . 2 2 %。
4 7
农 村 土 地 流转 市场 和 农村 土地 流 转服 务 中介 组
地 部 分 或全 部 委托 农 村集 体 经 济组 织和 亲 朋 好友 代 活动所带 来的收益更多 ,安全 系数也存在着更高 的不
耕 ,相 互协 商 ,制 定 协议 。 ( 2 )出租 0 . 9 8 万h m ,
占流转 面 积 的4 1 . 1 6 %。主要是 为 了建设 粮油 基地 、
末实有 承包 耕地 面积4 . 9 8 万h m ,其 中参 与流 转 的农 0 . 5 8 万h m2 , 0 . 2 2 万h m , 0 . 0 3 万h m 。可见 ,农村土地流
村土地 为2 . 3 8 万h m , 占耕地 总面积 的4 7 . 7 5 %。实 现 转 已不仅仅局 限于承包农户之 间,大量 的企 业 、专业 适度 规模 化经营 面积 达2 . 1 7 7 Y h m , 占全 年流 转面积 合 作社 、城镇居 民等也参与 了农村土地 流转 ,并且所 的9 1 . 3 9 %, 1 : L 2 0 0 9 年增 加 1 4 . 9 9 %,带动 农村 土地规 涉 及的流转土地 面积 逐渐在流转总面积 中所 占的 比例 模 化经营程度 进一步提 高 。土地流转 涉及承包农户数 越 来越大 ,农村 流转参 与主体多元化趋 势凸显 。参与
1 6 7 2 4 户。
主体多元化 ,进一步促进 了农地流转形式的发展 。
2 . 2 流转的路径 、方式

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方 之间转包 、 出租 、 入股 、 互换 、 转让 以及 农村集 体
土地所 有权 变 更 为 国有 土 地 所 有 权 的 市场 交 易 行 为 。农 村 土地 依法 、 自愿 、 理 流转 , 加 快社 会 主 合 是 义新 农村 建设 、 进城 乡统筹 发展 的重要抓 手 , 利 促 有 于优 化土地 资源 配置 , 进农村 土地 规模化 、 促 集约 化 经 营和资金 、 技术 及其它 生产要 素对 土地 的投放 , 对 提 高土地 利用率 、 转变农 业发展 方式 、 增强 农业综 合
第 6卷 第 6期
20 0 8年 l 2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r a fS u h s rc lu a iest S ca ce c to ou n lo o t we tAg iut r lUnv r i y( o ilS in eEdi n) i
Vo. NO 6 1 6, .
r s rc i g f t s a d s e d u h oc s fl d ta f r e titn acor n p e p t e pr e s o an r ns e . Ke r s:r r r a; lnd; ta f r y wo d u ala e a r nse
效 益 以 及 转 移 农 业 人 口 、 进 社 会 分 工 、 加 农 民 收 促 增
县在 土地流 转实践 中, 也存在 着一些 具体 问题 , 主要
表现 在 :
( ) 转 行 为 不 规 范 一 流
入 等诸 多方 面具有 重要作 用 与意义 。


全市土地流转现状及 问题
目前 , 市农 村 土地 承 包经 营 权 流转 的随 意性 全

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主要调查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了村民对流转土地的态度以及流转土地的效果和问题。

调研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村级土地流转可以缓解农民的土地贫乏现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但是,土地流转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的规划不够明确、农村土地的流转价格不够合理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良性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土地承包权,流转价格,效益问题,政策建议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尤其是土地流转问题的逐渐普及,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农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是以承包形式流转给农民的。

而近年来,随着农村一部分人口被城市所吸纳,村庄土地的浪费越来越严重,不少农民遇到土地流转的首要问题。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源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农民也积极响应,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探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具体表现。

二、实地调研结果(一)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在实地走访中,我们采访了一些村民,询问他们对于土地流转的态度。

大多数村民认为,土地流转是好事,可以使土地得到更好的管理,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同时,土地流转也可以降低农民的耕种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但仍有少数村民认为,土地流转将导致土地的荒滞和面积的缩小,同时也有部分村民担心土地流转是为了满足城市的市场需求而对农民不利的一件事情。

(二)流转土地的效果和问题实际上,流转土地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带来许多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土地的流转价格不够合理,这导致很多农民在流转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

同时,由于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了解,也导致很多农民难以得到流转土地的好处。

此外,从管理角度来看,土地的流转价格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庆市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调查研究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重庆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土地流转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重庆当地相关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针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浅要分析并对促进土地流转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户意愿、重庆市一、引言2005年1月7日经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的政策刚出台,全国各地就积极实施,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然也积极参与其中。

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转型,以解放农民、解放土地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继续深化。

此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已然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谓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农户是土地经营的主体,是土地流转中主要的土地供给者, 他们的流转意愿对于一个地区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1]然而,目前在农村大多数地区,土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计保障,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土地这一最原始最稳定的保障手段。

为此,我对重庆(以垫江县和丰都县为调查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文献由于土地制度的差异,国外虽然也使用土地流转这个概念,但更多的时候是使用土地交易。

Stephen K.Wegren对俄罗斯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土地私有化以来土地交易和土地市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普遍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的中东欧国家的土地交易情况Joshua M. Duke等人以斯洛伐克为例,对其土地流转和土地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Zvi Lerman,Natalya Shagaida总结了俄罗斯实行土地私有制以来土地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土地交易不能实现并不是因为市场缺乏有效需求与供给,而是由于政府、中介的低效率导致交易费用增大,进而影响土地交易。

Terry Van Dijk研究认为土地市场之所以受到阻碍是因为存在许多持有小地块的农户由于害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风险,为了保障将来的生计安全而不愿意卖出自己的土地。

(二)国内相关文献相比国外,我国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研究也有很多。

邵书慧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张文信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

覃美英、程启智专门对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进行了研究。

甘庭宇从农民利益保障入手分析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明确提出应确立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邱道持等人对城乡统筹试验区土地流转进行研究,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非农收入比与农户土地流转相关系数最大。

[2]钱文荣通对浙江省奉化市、海宁市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意愿的调查研究,运用实证分析后认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受到经济利益最大化、城市化意愿、恋土情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此次调查以重庆市丰都县和垫江县的农户(每县各20户)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

(二)研究工具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对重庆市当地的40户农户进行了随机调查,总发放问卷40份,回收量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85%。

(三)分析工具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强大统计工具EXCEL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其所生成图表直观反映数据现象,进而总结、得出结论,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

四、调查结果(一)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二)当地有无土地经营权流转中介组织(四)是否愿意转入土地经营(九)不愿意转让出土地经营权的原因(十)目前是否已转让出土地经营权(十一)造成未能转出土地经营权的原因五、调查分析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显著的直辖市,想要加快土地流转,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存在很多阻碍因素。

(一)当前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受阻的宏观现状1、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性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明确具体的政策,也没有制定完善的相关制度。

这样土地流转的主体就会不明确,出现地方政府强行干预的现象。

2、土地流转市场供需失衡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日益规模化,农村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而需要土地的人却苦于无地可租,造成市场供需的不平衡。

覃美英、程启智( 2007)认为农业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农业的经营收入呈下降趋势,这两方面导致了农业使用权流转市场的需求不足。

3、交易成本过高会打击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农户对于土地政策变化及土地承包经营期不确定的预期会使得他们的行为具有短期性。

交易成本高,收益不确定,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往往选择放弃土地流转。

这同样导致农田抛荒现象逐年加重,再加之农业比较利益持续低迷, 农民对土地转移的热情就不会很高(蒋满元2007)。

4、我市土地转移不具备规模经营的条件“土地普占”的原则致使农村土地零碎化程度较高,土地规模小难以流转,又因为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要想实现规模经营必须支付较高的交易成本;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 许月明2006),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很不健全,土地仍然是农民的主要保障,农民在没有一个稳定的非农就业岗位之前不会放弃土地的承包权。

鉴于以上原因,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二)影响重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直接因素根据返回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目前我市农村大多数农民对于土地流转不积极,同时通过对话交流发现,无偿的、口头协议的、户与户之间的短期流转非常普遍。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农民的流转意愿:1、农民经济意识普遍较低,信息闭塞,缺乏种植技术由于在家务农的村民主要在40岁以上,文化水平普遍在小学左右,经济意识低下,大多任然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即使有少部分农民愿意搞规模种植,但因缺乏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施。

同时,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商业信息不畅,他们很难扑捉到商机,也就没有好的项目,即使有也很有可能亏本;相反,如果他们选择外出打工,他们却可以很容易领到工资,也没有亏本的风险。

因此,大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务农。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土地流转收益低微尽管目前农村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有较多的土地空闲,他们却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大多数担心,如果将土地流转出去,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也就随之失去,所以他们宁愿将闲置的土地无偿的转让给其他人耕种,也不想将土地转让出去。

六、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一)坚持农村土地流转原则。

“依法,自愿、有偿”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

尊重农民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

流转应坚持等价有偿,确保农民和业主双方的利益和生产活动的稳定。

(二)扩大农户受教育途径, 提高教育水平。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开办培训班和讲座等形式, 使得农民了解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 增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刺激土地流转意愿,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建立健全县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强化管理和服务。

各级依托农经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形成市、县、乡(镇)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土地流转的引导和指导,建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鉴证制度,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提高流转合同签订率;搞好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以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在未来,应该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立健全,完善相关联的信息、咨询、评估系统,使土地经营权流转和业主开发走上规范化和有序化的道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介组织和服务网络,为土地流转的供求双方提供交易信息,逐步由以前的“散户—散户”的分散性自发流转向“散户—中介组织—大户”的有序化组织化流转转变,为土地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高效的、快速的土地流转机制。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户都不知道当地有中介组织,可想而知,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七、结语从整体而言,土地流转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致使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条件的形成,即使农村大多数的土地流转了,无地可耕的农民的生活也是一个大问题,然而这些条件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李克军认为,在农民没有离开土地或虽然在城市打工而收入不足以养活一家人的情况下,他们是不肯轻易把土地长期租给种田大户的。

所以,可以预见,重庆目前的现状将持续一段时间,土地流转并不能一蹴而就。

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搞规模经营将是一个必然趋势,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在政策或其他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1].张文秀, 李冬梅, 邢殊媛, 张颖聪.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11(1):14-17.[2].邱道持.郎义华,魏薇.城乡统筹试验区土地流转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农村农户调研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130-134.[3].钱文荣.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2(7):64-68[4].李克军〃乡村视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新华出版社,2011.8: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