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汇总
火针技术

状,辨证归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 穴位,或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 痛点,在压痛点上施以火针的刺法, 使局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 适于肌肉、关节、各种神经痛,针具 以中粗火针为主,进针可以适当深一 些。
3.密刺法:使用中粗火针密集的刺激病灶局部
的火针方法,此法是借助火针的热力,改变 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病灶处的组织代谢, 使疾病缓解。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 病情重趋于密,以每针相隔一厘米。 此法适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肤,如神经性皮 炎。一般选用中粗火针,进针深度要掌握适 度,一般火针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又 刚接触到正常组织的深度为宜,太浅或太深 都不相宜。
5.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的刺在病灶部位上的
一种火针刺法。治麻、止痒,定痉,解痛的 功效。多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和痛症。 一般每隔1.5cm刺一针。针具最好选用细火针, 针刺深度较浅为宜。
火针的疗程
急性病3~6次为一疗程,每天或隔天一次
慢性病6~10次为一疗程,3~5天针一次 疼痛类疾病可每天或隔天一次
7.火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8.糖尿病患者禁用火针,因为伤口不容易愈合
5.面部应用火针需慎重。古人认为面部禁用火
针。因为应用火针后,局部可能留下小疤痕, 因此古人认为面部应禁用。但如我们在操作 时选用细火针浅刺,则不但可以治疗疾病, 而且不会出现疤痕,所以颜面部禁用火针, 并不是绝对的。
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施用火针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烧伤或者火
灾的发生。 2.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饥饿、劳累以及大 醉之人不宜火针。 3.体质虚弱的患者,应采取卧位。 4.人体的有些部位,如大血管、内脏以及主 要器官处,禁用火针。
6.火针针刺后,需向病人交代一下三方面内容:
火针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疗法,提高疗效
疗法,减轻症状 疗法,缓解心理压力 疗法,促进术后恢复
4
火针疗法的安全 性及注意事项
火针疗法的安全性
操作人员需经 过专业培训, 具备相关资质
01
操作过程中, 注意控制火针 温度,避免烫 伤
03
操作结束后,注 意观察患者恢复 情况,如有不适, 及时就医
05
02
火针需经过严 格消毒,防止 感染
02
促进愈合:火 针疗法能够加 速皮肤病患处 的愈合,如痤 疮、疤痕等。
03
04
05
抗炎作用:火 针疗法具有抗 炎作用,能够 减轻皮肤病患 处的炎症反应, 如湿疹、皮炎
等。
调节免疫:火 针疗法能够调 节机体免疫功 能,提高皮肤 病患处的免疫 力,如银屑病、
白癜风等。
改善皮肤状况: 火针疗法能够 改善皮肤状况, 如皮肤粗糙、 色素沉着等。
04
操作过程中,注 意观察患者反应, 及时调整火针深 度和力度
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火针必 须经过严格消毒, 防止感染
01
操作手法:操作者 必须熟练掌握火针 操作手法,避免烫 伤
02
适应症:火针疗法 仅适用于部分皮肤 病,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
03
04
术后护理:术后注 意保持创面清洁, 避免感染,必要时 使用抗生素软膏
火针的拔出:拔出火 针时要注意避免二次
损伤皮肤
3
火针疗法与其 他疗法的比较
火针疗法优势
1
见效快:火针疗法 具有较强的刺激作 用,能够迅速缓解
症状
2
操作简便:火针疗 法操作简便,易于
掌握
3
适应症广:火针疗 法适用于多种皮肤 病,如痤疮、湿疹、
火针疗法

一、常用器具和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火针作为一种特殊针具,其制作的材料不同于一
般毫针,根据临床的需要分为粗、中粗、细3类。 细火针为针体直径不超过0.5毫米的火针,适用于 面部、四肢等皮肉浅薄部位。中粗火针的直径0.8 毫米,适用范围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 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 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粗火针,直径1.1毫米或 更粗,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 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皮肤 病变等。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四)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
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春秋季节多发,多 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其前驱症状可 表现为患部灼热、疼痛等,继而皮肤出现簇集成 群、累累如串珠的红斑、水疱,伴发剧烈的疼痛, 多发生在腰胁部,又可见于头面、下肢等处,可 伴有全身症状。日久不愈,经脉气血瘀滞,局部 可遗留程度不等的疼痛。本病参照1994年《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 疱疹。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治则治法】温经通络,疏风祛邪。 【常用取穴】四白、阳白、地仓、颊车、
牵正。 【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细火针快刺,
进针3~6毫米,不留针。 【特别提示】火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多
用在重度面瘫和面瘫恢复后期的治疗阶段。 操作时避开五官和面部的神经、血管。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火针疗法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巫义华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 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腧穴或患处的一种 针灸治疗方法。火针作为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 针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助阳、祛邪引热的功 效,临床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针法结合应用。常用 于颈、肩、腰腿、关节痛,以及带状疱疹、湿疹、 白癜风、银屑病等临床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 疗。
火针刺法

火针刺法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
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火针针体较粗,质量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
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
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痣、疣的治疗;钨合金火针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
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
操作方法
(1)深刺法:
即以火针深刺入穴,迅即出针,按压针孔,“凡行火针,一针之后,疾速便去,不可久留,寻即以左手速按针孔上”(《针灸聚英》)。
(2)散刺法:
以火针频频点刺,不计次数。
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既包括不拘部位的较大面积浅刺,亦可反复叩刺某一穴位,如王执中治疗腰痛,“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
此法已鲜报道。
(3)刺血法:
此法在古籍中记载很少。
《针灸资生经》中提到,王执中治其母突发脚肿之症,“以针置火中分热,于三里穴,刺之微见血,凡数次,其肿如失。
”火针刺血法,结合了火针刺和刺血二法,我们以为。
如能进一步加以探讨,可能对治疗某些急症有一定临床价值。
1/ 1。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我国医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医疗经验之一,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卓著、适应症广的特点,受到广大民众欢迎。
火针具有十大功效。
1、止痛:火针能够治疗因为寒、湿或风邪引起的肿痛。
如对痹证、风湿关节炎、腰腿疼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特殊的疗效;
2、止痒: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
如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3、止麻:火针引阳达络,助阳化气,则麻木自解。
4、止挛:面肌及腿部痉挛,神经麻痹的晚期痉挛现象,宜用于火针。
5、止泻:火针擅治慢性肠炎所致腹胀腹泻等疾病。
6、止咳定喘:火针祛邪引热,宣气通肺,寒去则咳喘自消。
7、泻火解毒:火针擅治带状疱疹、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热性病。
8、去瘀除腐:火针对外科性疾病,如: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痤疮、痈疮、痔疮、象皮腿等有特殊的疗效。
9、除节散结:瘰疠、瘢结及可见到,摸到的疮节瘀结,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疣、痣等,及腱鞘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中风后遗症都可以施用火针治疗。
10、壮阳补虚:火针可治子宫下垂、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痛经、乱经,脾胃气虚引起的胃下垂、肌肉麻痹、萎缩等各种萎症。
从火针这十大功能可以看出,不管虚实寒热,内外妇儿,都是火针是的适应症。
有人对近五年来火针的临床状况做过综合统计,证明火针的治疗范围愈加广泛,已向许多疑难症拓展,特别是对内科、妇科某种疾病的治疗。
并以大量的资料表明,火针对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部分疾病的疗效甚至达100%。
火针疗法瑶医疗法瑶医瑶医网

火针疗法瑶医疗法瑶医瑶医网火针疗法是将用火烧红的针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在瑶族生活地区被广泛用以治疗因风寒湿邪侵入肌肤,凝滞经络而致的各种痹症、肢体关节疼痛,以及痈疽肿痛等常见疾病。
(一) 火针疗法火针疗法是用特定的火源基质燃火并将用火烧红的针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1、针具及种类(1)针具:一般选取细钢条(约8厘米长),一端做一小型的圆形针柄,钢丝条中部再弯一圆圈作持针柄,将另端磨尖成针,再取棉花于针尖,包缠成米粒大的针头。
(2)火针的种类:火针的种类是以不同的火源基质而分,一般采用的火源基质有桐油、硫磺、酒精,故分有桐油火针、硫磺火针、酒精火针三种。
桐油火针及酒精火针的火源基质均为纯净的桐油及75%的酒精;② 硫磺火针的火源基质是取硫磺细粉经熔化后,别作成条状的硫磺条作为针刺的火源物质,其方法是取硫磺细粉适量,于洁净铁锅内,文火熔化,待熔化后离火(此时,有加入冰片细粉或麝香适量的),趁热用小勺舀水入鲜竹筒内(在制作前需备较细的鲜竹筒数个)稍冷,待凝固后放入清水中冷浸3~5小时,取出,划破竹筒,取出硫磺条。
如配制时加入麝香的称“麝磺针”。
适用于各种需用火针疗法的火源物质。
该法携带及取火都较方便。
2、使用方法① 桐油火针、酒精火针分别于桐油或酒精中浸渍,粘敷桐油或酒精,使用时用火点燃,待针尖稍红时,甩两下,去油滴,再行针刺,防止燃烧的油滴烫伤皮肤。
② 硫磺火针(麝磺火针)使用时,用火将硫磺条点燃,再将针尖于硫磺火焰处粘取带火的硫磺液汁,待烧红后用手甩数下,去掉饱和的硫磺液,迅速针刺患处。
【临床应用】肢体关节冷痛,肌肤麻木之痹痛取桐油火针或酒精火针,针刺病患处,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寒温头痛先取黑布一块用水湿润,盖住头发,用硫磺针或麝磺针针刺头痛处,并适当针刺百会、风池、太阳等穴,每日1次。
咳嗽气喘患者因感受风寒而致的咳嗽气喘,用桐油火针,酒精火针或硫磺火针均可,针刺患者肺俞穴,每日1次。
神奇的火针疗法

神奇的火针疗法河北昌黎县/何贵祥几年前,一个山区亲戚来门诊看病,诉两个月来一直头痛,担心患“脑瘤”,要求检查。
笔者详细询问了病史,得知这个亲戚曾患“蛇盘疮”,水疱早已经好了,但头一直疼,不见缓解。
检查头痛部位,结合病史,确定亲戚的头痛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多称为“蛇盘疮”“缠腰火丹”“火带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皮疹和神经痛是主要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原来出疱疹的部位皮肤出现疼痛1个月以上。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皮肤科的一个疑难病。
患者往往情绪异常,伴有紧束样感,长期的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放电样痛感。
西医认为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侵犯神经节。
疱疹消失后神经节仍累积受损,故出现后遗神经痛。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认为其病因多由正气不足、无力运血,而致血行不畅,邪盛正衰,驱邪无力,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本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方法很多,西医主要通过营养神经、抗病毒、神经阻滞、手术切除相关神经等手段进行治疗,针对慢性疼痛有些患者需长期口服止痛药物或抗抑郁药。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各有创见。
《临证指南医案》云:“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
”久病入络,经脉阻滞,通则不痛,故而通络止痛为本病的根本治疗原则。
根据我们多年临床观察,火针是疗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火针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陈延之所著《小品方》:“治痈及疖,始结肿赤热方,脓浅易为火针;治始发诸痈疽发背及乳痈,熟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
”指出火针可以治疗痈疽。
这是“火针”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典籍里。
然火针的发展始于内经时代。
当时被称之为“燔针”或“焠刺”,主要用于治疗寒证、痹症,筋骨病。
张仲景《伤寒论》称之“烧针”,用其治疗伤寒表证。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称之“白针”,用于疮疡痈疽、瘰疬痰核和出血等疾患。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火针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操作简单,见效迅速。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腧穴,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针灸的一种。
一、火针原理火针疗法借火之力而取效,集毫针激发经气,艾灸温阳散寒的功效于一身,临床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其原理,可概括为:1.借火助阳:借助火热,通过穴位、经络,激发经气,温壮阳气,是火针治疗之本。
2.开门祛邪:即通过灼烙腠理腧穴开启经络之外门,给邪以去路,使脓毒、瘀血、水湿、痰浊及六淫之邪外出,而祛除病因,是治本去根。
3.以热引热:借火开外门,使毒外泄,乃治病求本。
通过以上作用达到温壮阳气、生肌敛疮、散寒除湿、祛风止痒、祛瘀除腐排脓、散结消肿、止痛缓急除麻木、止咳定喘、清热泻火解毒目的。
二、常用的有单头火针、三头火针。
三、操作方法:1.选穴与消毒:①选穴:取穴原则:辨证取穴、辨病取穴、阿是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与毫针选穴基本相同,但选穴宜少,多以局部穴位为主②消毒:火针治疗应严格无菌操作,针刺前穴位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与毫针刺法消毒相同。
2.烧针与针刺:①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
火针烧灼的程度:需烧至白亮,否则不宜刺入,也不宜拔出,而且剧痛。
②针刺:可用左手拿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针,尽量靠近施治部位,烧针后对准穴位垂直点刺,快进速退。
毫针烧后更宜垂直刺入,否则易弯针,很难刺入。
毫针火针可以留针5-10min左右。
出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减少疼痛并防止出血。
若针眼或局部皮肤发痒、红肿,甚至出现脓点,不可用手搔抓,以防感染,保持局部清洁。
3.针刺的深度: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神经分布而定。
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部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至于痣疣的针刺深度以其基底的深度为宜。
毫针火针的针刺深度与毫针针刺大致相同。
四、适应症。
1.肿块类疾病:实质性肿物、囊性肿物、腱鞘囊肿、脓性肿物、弥漫性肿胀、筋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疗法的作用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
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
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
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疏通经络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
以上疾病多以咳喘症状为主,而咳喘多由于风寒外来,邪气闭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成。
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
如气滞血瘀,痰湿凝积,荣卫之道涩而行迟,积久则成癥结。
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痰邪湿邪因而化解。
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
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
此病的发生多与痰有关。
颈侧为少阳所主,少阳为气多血少之经,若为情志不舒,则造成肝郁脾虚,酿湿成痰,气血受阻,聚而不散即成瘰疬结核。
如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互结也可形成此病。
而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疗瘰疬。
再配合体针,调节脏腑,舒肝解郁则疗效更好。
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祛寒除湿,通经止痛:古人云:疼痛的发生多由于邪阻经络,使气血发生郁滞、瘀结等病理变化,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
而邪气之所以侵入人体,多由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则邪气乘虚而入。
《素问·举痛论》中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
”炅为热的意思,也就是说寒邪引起的疼痛得温热可以缓解。
而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风邪、湿邪、热邪等也可引起疼痛,如为风邪所引起的,也可以利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促进体表的气血流动,营养加强,驱动风邪无处存留,使疼痛缓解。
如因湿邪引起,则可利用火针的通经络、行气血的功能攻散湿邪,或利用它助阳化气的功能,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从而除祛湿邪,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3、生肌敛疮、去腐排脓: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
治疗上选用火针,主要是由于它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
对于脓肿破溃,疮口久不收口,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皮肤表面出现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也可用火针治疗。
因为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使气血运行,加速流通,使疮口周围淤积的气血得以消散,从而增加了病灶周围的营养,促进了组织再生,使疮口自然愈合。
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
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
常见的类型有: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先兆多半身麻木;肝郁脾虚筋失所养的,常手足麻木;外伤经脉引起的麻木,多发生在局部,等等。
尽管麻木之症复杂多样,但其发病机理是相同的,即都因脉络阻滞,阳气不能帅营血濡养经脉肌肤所致。
而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
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
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
火针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可促进体表气血流动,营养加强,从而驱动风邪无处存留,血足风散则痒止。
具体治疗时可用粗火针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
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
火针适用于颜面的抽动。
颜面抽搐,多与情志因素有关,女性多于男性,病因多由于肝血失荣、肝风内动或风痰阻络。
肝血不足、风痰阻络则可引起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则出现肌肉的抽动。
火针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
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脉,则拘急、抽搐自止。
再配合体针,平肝息风、补气祛痰则疗效更好。
7、引热外达、清热解毒:火针属温法,一般认为只适用于祛寒,不可用于热证。
但经过临床证明,火针可治疗一些热证。
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泄火之法没有发挥作用之机,而火针疗法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临床可治疗乳痛、颈痛、背痛、缠腰火丹及痄腮等症。
8、健脾利湿,温中止泻:中阳素虚,或寒湿直中,脾阳运化失司,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为泻。
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故用火针点刺中脘、天枢、长强等穴,可补益阳气,收摄止泻。
临床多用中粗火针,快速点刺法,治慢性肠炎等。
9、补脾益气、通利筋脉:临床上火针可以用治痿证。
火针治疗多选用中脘、气海、天枢及阳明经的下肢穴,同时再加上督脉的阿是穴。
因火针能助阳气行气血,使脾胃气盛,则气血生化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
治疗可选中粗火针,点刺法。
10、通经活络、散瘀消肿:不慎扭伤后,局部组织可出现肿痛,活动不利。
这时也可用火针治疗。
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祛瘀消肿止痛。
治疗多选对侧阿是穴,用点刺法。
火针的适应范围已大大超过古人的范围。
随着针灸学的发展,火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它的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火针针具:制作火针的材料不同于一般毫针。
通过临床反复实践试用,筛选出钨锰合金材料,用这种材料冷拔成30号合金钢丝,再加工成火针。
制作时,首先将钨锰合金钢丝按不同粗细截成长6—12厘米的针条,然后用小砂轮将针条的一端磨光,再用细油石将针条打磨光滑。
其后加工针柄。
注意针柄不宜太短,一般3~4厘米,以免烧灼时烫手。
其方法是将细铜丝卷成螺旋形细卷,再把卷好的铜丝缠在针条的另一端,铜丝的两端用502粘合剂固定于针条上。
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不同穴位,选择不同粗细的火针。
火针的粗细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故此,有必要将火针按粗细不同进行分类,以便于临床治疗时选用。
根据临床的需要,将火针分为粗、中、细三类。
细火针:直径为0.5毫米的火针,属细火针。
细火针主要用于下列几种情况,如面部的穴位,由于面部神经、血管比较丰富,痛觉敏感,使用细火针可以减少痛苦,二则由于面部直接影响美观,使用粗火针如处理不当,易留有疤痕。
肢部等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均宜用细火针。
中粗火针:直径0.8毫米,适用范围较广泛,出棉布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通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
粗火针,直径1.1毫米或更粗的火针,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皮肤病变等。
选穴火针的选穴与毫针的选穴有何不同?它有何要点?在穴位的选择方法上,我们强调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病灶部位,选择适当的经穴、痛点,或在病灶处直接针刺。
选穴:少而精。
杨继洲说:“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苟得其要,则虽会通之简,亦足以成功,惟在善灸者加之意焉”。
可见,选穴要精要、准确,而不在于多。
贺老在临床上往往只取一、二个穴,却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1、循经取穴是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辨证归经,按经取穴,在经穴上施以火针,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疾病缓解。
2、痛点取穴,即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痛点上施以火针,通过温热刺激,使经脉畅通,疼痛则止。
《灵枢·经筋篇》中载:“……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指的就是在疼痛的局部“阿是穴”进行针刺。
3、此外,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即在病灶处或周围进行针刺,因病灶的形成多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火针刺激可使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增强,病灶得以消除,疾病得以缓解。
刺法“火针疗法”的操作规程如下:(1)定穴位:除了直接针刺病灶局部外,不论是选择经穴还是寻找压痛点,都要在消毒针刺之前,在选定的穴位上加以标记,一般都是用拇指指甲掐个“十”字,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
(2)消毒:定好穴位以后,先用2.5%碘酒棉球,以穴位为中心向四周划同心圆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样的方法划同心圆脱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术。
(3)烧针消毒后点燃酒精灯,左手将灯移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根据针刺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中载:“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
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因此,在使用火针前必须将针烧红,针红则效力强,痛苦少,祛疾彻底,取效迅速。
(4)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非常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迅捷地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十分之一秒。
要求术者全神贯注,动作熟练敏捷。
如《内经》中所说:“手如握虎,神无营于重物。
”针刺深浅与疗效也很有关系,《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以及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一般四肢和腰腹稍深,胸背宜浅。
(5)留针问题: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
当火针用于祛瘤、化痰、散结时,则需要留针。
留针的时间多在1~5分钟,如针刺淋巴结核,需留针1~2分钟;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可留针5分钟。
(6)出针:起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以备出血、出脓搽拭或揉按时用。
当火针进到一定深度时,应迅速出针,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
不扩大针孔以免小斑痕形成。
(7)出针后处理: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
一则可以减轻疼痛,二则可以保护针孔。
具体刺法根据适应证分类:可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1)经穴刺法: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辨经,在经穴上施以火针,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主要适于内科疾病,针具以细火针、中粗火针为主。
进针的深浅较毫针要相对浅一些。
(2)痛点刺法(点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归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或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压痛点上施以火针的刺法,使局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