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
《心相篇》陈希夷(五代宋初)

《心相篇》陈希夷(五代宋初)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陈希夷(871~989)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
名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
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又有陕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诸说)。
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隐逸传》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则亳州真源县似为其出生地。
而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人李宗谔又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
”陈希夷显德五年(958),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
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
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
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
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
因语宰相宋琪等人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
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
即令引至中书,卿可试与之语。
”宋琪问:“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于人乎?”陈抟答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
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
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
”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
十月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令有司增葺华山云台观。
数月后放还山。
精研《周易》,著有《无极图》、《先天图》。
其学为周敦颐、邵康节所继承发展,对宋代理学颇具影响。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

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心相篇》北宋、五代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名叫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tuan,音二声,团)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心相篇原文

心相篇》(北宋)陳希夷撰I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xi d)n;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福可知。
2. 出納不公平,難得兒孫長育;語言多反復,應知心腹無依。
3. 消沮閉藏,必是奸貪之輩;披肝露膽,決為英傑之人。
4 .心和氣平,可卜(b 口)孫榮兼子貴;才偏性執,不遭大禍必奇窮。
5 .轉眼無情,貧寒夭(y dO促;時談念舊,富貴期頤。
6. 重富欺貧,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然裕後光前。
7 .輕口出違言,壽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難成。
8.小富小貴易盈,刑災准有;大富大貴不動,厚福無疆。
9 .欺蔽陰私,縱有榮華兒不享;公平正直,雖無子息死為神。
10 .開口說輕生,臨大節決然規避;逢人稱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II .處大事不辭勞怨,堪為梁棟之材;遇小故輒避嫌疑,豈是腹心之寄。
12 .與物難堪,不測亡身還害子;待人有地,無端福祿更延年。
13 .迷花戀酒,閫(k u n)中妻妾參(sh e;商;利己損人,膝下兒孫悖逆。
14 .賤買田園,決生敗子;尊崇師傅,定產賢郎。
15 .愚魯人,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必損壽元;聰明子,語言木訥優容,享安康,且膺(y I ng 圭寸誥(g do)。
16.患難中能守者,若讀書,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樂中若忘者,縱低才,豈非金榜青雲之客。
17 .鄙吝勤勞,亦有大富小康之別,宜觀其量;奢侈靡麗,寧無奇人浪子之分,必視其才。
18 .弗以見小為守成,惹禍破家難免;莫認惜福為慳(qi d;吝,輕財仗義盡多。
19 .處事遲而不急,大器晚成;見機決而能藏,高才早發。
20.有能吝教,己無成,子亦無成;見過隱規,身可托,家亦可托。
21 .知足與自滿不同,一則矜而受災,一則謙而獲福;大才與庸才自別,一則誕而多敗,一則實而有成。
22 .忮(zh i)求念勝,圖名利,至V底遜人;惻隱心多,遇艱難,中途獲救。
23 .不分德怨,料難至乎遐(xi为年;較量錙銖(z 1 zh,豈足期乎大受。
24.過剛者圖謀易就,災傷豈保全無;太柔者作事難成,平福亦能安受。
《心相篇》原文和译文,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陈抟老祖的传世之作

《心相篇》原文和译文,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陈抟老祖的传世之作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原文及译文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儿女常常短命夭折;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贪婪之辈;为人坦荡,竭诚相待,待人忠诚,这样的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遇事从容,心平气和的人,其子孙可享荣华富贵;才走偏锋,性格固执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嫌贫爱富的人,心地刻薄,怎么能够在外出时把家中妻儿托付给他?能够敬老爱幼,关怀弱者,这样的人将来必定会立身扬名,光耀祖宗,福荫子孙。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考学不顺。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平园相学》之心相篇

《平园相学》之心相篇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心不公正,怎能发达?行多反覆,诡谲虽防。
垂首低言,定属奸贪。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
心相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拗,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儿孙累重。
时谈旧念,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
轻出违言,寿数易折;好思小怨,功名难成。
小富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获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享不久;廉明端直,虽无子息名可称。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遇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才;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心腹之寄?乖戾难堪,难免丧身还害子;谦和自律,必定得禄更延年。
迷花恋酒,闺中妻妾参商;利已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卖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传,定产贤郎。
说话尖酸刻薄,既贫贱又损寿元;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获厚报。
患难中能守者,当胜柱石任;安乐中若忘者,必登青云之路。
鄙吝节俭,原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岂无奇士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极易惹祸破家;莫忍惜福为悭吝,仅可轻财仗义。
遇急事而不急,大器晚成;能见机而无误,明哲早发。
多才吝教,己无成人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谦而获福,一则矜而受灾;大智与狂才自别,一则实而有成,一则妄而多败。
忮求念胜,圆名利到底逊人;侧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遐年;较量锱铢,岂能大受。
过刚者圆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太柔者作事。
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愁,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谈人非,最易伤其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毋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仅堪救患扶灾。
知德厚,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途无望;必求自反,蓄积厚而晚境必丰。
少年飞扬浮动,三二难过;壮岁冒昧昏迷,四九逢冲。
喜怒不择重轻,百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陈抟《心相篇》(附译文)

陈抟《心相篇》(附译文)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
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
著有《观空篇》等。
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
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
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
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去世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抟《心相篇》(附译文)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陈抟字图南文言文翻译

陈抟字图南文言文翻译出处:陈抟《心相篇》原文及译文:第1篇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陰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第2篇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译文】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心相篇-看透人心奇文

心相篇——看透人心的千古奇文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
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
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相篇
宋•陈抟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或作“加”)育;言语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获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享不久;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心腹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父,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岂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见机扩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已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谦而获福,一则矜而受灾;大智与庸才各别,一则实而有成,一则诞而多败。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善恶,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愁,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谪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悌无亏,簪缨奕世;与世吉凶共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厚生;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屈事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天将福矣;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冻饿休怨根基,抛衣撒饭;瘟亡不由运数,获罪于天。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得失不惊其神,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卑躬狭隘;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处物存心,终身允吉;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如何餐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没?纵欲奢情;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僻;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多灾多盗?刻剥民财;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何知拜相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丞薄下吏?量平胆薄;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若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言,两国褒封;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