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13423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
重点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
记时,绘制表格。
学(教)过程
学(教)记录
【自助学习】
1、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公式_____,单位______。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______。
3、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_______。
【共助反馈】
直线运动的图像:
1.v —t图像: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2.s —t图像:
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疑难摘录】
【续助反思】
【补助练兵】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2、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B、8. 3m/sC、7. 15m/sD、7.75m/s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
4、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

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提出问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运动员哪个十米跑得快?怎样想办法测出来?要想知道哪一段运动得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测量平均速度1.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猜想与假设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3.设计实验下面我们通过刻度尺、小车、停表、金属片、斜面板,来设计实验,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思考:(1)在测量路程时,如何解决小车车身具有一定长度的问题?(2)为减小停表的读数误差,我们是希望小车的运动时间长一些还是短一些?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该如何调整斜面的坡度?(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4)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5)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实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分析速度的变化【学习重点】1、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分析速度的变化【自主学习】【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间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3、我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间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我们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合作导学】观察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在测量速度过程中,若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若某组同学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怎样?【分层导练】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总结提升】.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预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预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预学案设计(无答案)1 / 2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5课时 测量平均速度(教材P23-P25)预学目标 明确目标才能抓住重点哦!1、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刻度尺测量长度。

2、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及方法。

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教材补充 看看你能不能自己学会这些知识吗?测量平均速度(重点;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大多数指“平均速度”,怎样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了解其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v=s/t (用刻度尺和手表(或停表)测平均速度)【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以后测得的数值填人下表中。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在正式测t 1以前应该先练习几次,熟练以后,t 1会测得更准一些。

(3)根据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大约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至金属片的距离s 2,测出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5)算出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s 3,测出所用的时间t 3,算出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实验记录】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s 与时间t 成正比,比值是恒定的,由公式v=s/t 算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比值上不是恒定的,由公式v=s/t 求出的速度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或者是在路程s 内的平均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者是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要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时间(或路程)来说的。

④通常说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大,一般指的都是平均速度。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上学期物理导学案《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时间和路程的测量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思维导航:依据平均速度公式为本实验的原理,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

一、自主学习1、自学P23----P24,看图思考:小车在S1段和S2段的运动快慢情况是怎样的?2、实验探究:测平均速度记录表结论:3、再次阅读P24,完成P25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合作学习1、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2、“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3、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这两小时内平均速度是多少?三、当堂检测1、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多少?3、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多少米?4、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为多少米?5、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5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1)把小车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顶端,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2.实验指导: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1)路程的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要明确斜面的长度并不是小车运动的全程,小车通过的路程必须从小车的头量到头或从尾量到尾.因此实验时,可以先在斜面上划两条横线确定小车、金属片放置的位置,量出横线间的距离,再做实验.
(2)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测量:实验中放小车的同时又要测时间,所以实验时应两人一组配合实验,一人计时,另一人放小车,争取做到小车开始下滑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击金属片的时刻停止计时.
②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刻是指物体经过某点时,计时器所指的示数,它表示的是一个时间点.时间是指两时刻之间相隔的长短,指的是一个时间段.
知识拓展:
频闪摄影又称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频闪摄影是记录同一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置,而不是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时刻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3.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

学习重点: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平均速度的计算。

课前预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3.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操场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自学探究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互学探究: 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4)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角度越越好(“大”或者“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探究让小车由A 点静止释放,分别测出AB ,AC,BC 的平均速度,并分析: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无答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无答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7、 请同学们计算出实验中下半段路程:S 3= 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 3=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8、计算232v v = ,将结果与v 1对比,二者是否相等?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四、当堂达标练习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 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A .琼斯用的时间最短B .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 .琼斯平均速度最大D .琼斯始终一马当先2.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 ,跑完100m 用了12s ,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 、6m/s ;B 、8. 3m/s ;C 、7. 15m/s ;D 、7.75m/s.3、小明同学想利用图4-1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4、如图4-2所示,一列长为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原理: ;(2)本实验除图4-3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 ,用停表测出t=2S ,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

6、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4-4所示。

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___ __s ,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7.交通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得超过120km/h .在京昌高速路上值勤的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正在超速行驶的汽车.交警对司机敬礼后说:“您的车速超过了120公里每小时的限制-------”,还没等交警说完,车内一位小朋友抢先说到:“我们只开了几分钟,既不到1小时,更不到120公里,我们没有违反规定啊”.如果你是那位交通警察,你该怎样向小朋友解释图4-1图4-2图4-4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3.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

学习重点: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平均速度的计算。

课前预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3.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操场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自学探究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互学探究: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4)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角度越越好(“大”或者“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探究让小车由A点静止释放,分别测出AB,AC,BC的平均速度,并分析:(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并分别计算出对应的速度。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 (选填“大”或“小”)。

课堂练习: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B.t AB=t BCC.v AB>v BCD.v AB<v BC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 10cm/sB. 9cm/sC. 8cm/sD. 7cm/s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多选题5.(多选)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获得如下表格,其中M为AB的中点,则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m/sB.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C. AB段的平均速度是AM段平均速度与MB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D.实验中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这运用了组合法三、填空题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照片上B与A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左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球的运动.8.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m/s.(6)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m/s.9.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______.(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①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_________cm的C点位置.②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时间t1=6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s.由此可以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_________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③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时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m/s.(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12.根据活动: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原理是,纸锥下落做运动.(匀速/变速)(2)你选用的器材是:纸锥、和(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准备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设计了如上的表格,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小华这样做能减小实验误差吗?答:_________,理由.1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 A、 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 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12(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