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18-2019学年最新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第三单元综合技能培养诗歌鉴赏方略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 第3课杜甫诗五首

第3课杜甫诗五首对应学生用书P9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
杜甫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脱险后,任左拾遗。
后因事被贬,做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
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著名的诗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月夜》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诗人身陷敌营,失去了自由,一方面心念君王,另一方面心悬妻孥。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蜀相》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浣花溪畔,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定。
在这期间杜甫仍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杜甫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漫步宋词 19 言情词三首教师用书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9 言情词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彩笺.( ) (2)锦瑟.( )(3)不谙.( ) (4)琐.窗( )(5)迢.迢( ) (6)凋.碧树( )【答案】(1)jiān(2)sè(3)ān(4)suǒ(5)tiáo(6)diāo2.词语释义(1)槛.菊愁烟兰泣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月不谙.离恨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银汉迢迢..暗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月桥花院,琐窗..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飞云冉冉..蘅皋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川.烟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栏杆(2)了解(3)彩笺:信纸的美称,在此即信的意思。
尺素:一尺见方的白绢,古人用以写信,故也作信的代称(4)广远,形容银河辽阔(5)忍:岂忍。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9课 言情词三首 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65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诏,赐同进士出身。
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
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
有《淮海词》。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
“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
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
贺铸博学强记,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
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有《贺方回词》。
《蝶恋花》晏殊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巳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
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
晏殊这首词以摹拟女性口吻的形式来写伤离怀人的言情词,颇负盛名。
《鹊桥仙》相传牛郎织女因相恋而结合,由此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
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
2018-2019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第13课++柳永词二首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彩夺目的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北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词坛在承传五代遗风的基础上酝酿创新,一些诗文名家,如晏殊、欧阳修开一代风气,随后出现了专业词人如柳永等,发展慢声,以反映市民情趣为主要内容。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命的进一步深化,词的创作日益活跃,并显现出提高传统词艺、另辟蹊径两种趋势。
秦观等人延续宋初的婉丽词风并进一步发展提高,所作和婉秀丽,情韵兼胜。
王安石、贺铸等人的词作怀古议今,悲壮奋发,笔势飞舞。
特别是苏、辛,以雄姿健笔步入词林,举首高歌,旷达磊落,豪放风发,为宋词风韵另辟新径,别立一宗。
靖康之变,中原沉沦,宋金对峙,一代词坛闺秀李清照,经历曲折,以高妙的词章,咏唱爱情,感伤事变,写出了忧愤凄婉的念旧词章。
1.了解各词人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以及思想境界。
3.鉴赏不同词作的艺术手法。
4.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学会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
1.体会宋词语言风格。
宋词语言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体会其语言风格,就是要体会其语言的美。
2.理解宋词中用典特点。
典故包括古代的历史人物活动、神话传说、古代诗文中的句子等。
运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而不直露的表达效果,因而成为古代诗人们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辛弃疾的词作大多用典。
3.评价宋词思想感情。
宋词,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词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宋词思想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评价宋词的思想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应联系词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②应联系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③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④细读序言和注释。
第13课柳永词二首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三 角度与步骤:含答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是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
其实,鉴赏表达技巧题难的不是表达技巧本身,而是不知从哪个角度答,答多还是答少,答到哪一步为止。
全国高考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
如“对比”手法,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有的归到“艺术手法”,有的归到“修辞方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
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
①“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
它下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②已认可的四个小概念的内容:a.表现手法,一般指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反衬、对比、虚实相生、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
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
b.表达方式,一般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它们与表现手法中的一些技法有一定的重复,如“借景抒情”。
c.修辞方法,除《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外,还有用典、互文、顶真等。
d.结构技巧,主要有层层深入、悬念、线索、详略、照应、点题、以景传情等。
1.(2016·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2018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9言情词三首 Word版含解析

◆19 言情词三首芬克斯酒吧七十年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到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想去造访名声很好的芬克斯酒吧。
他亲自打电话给店主预约,并要求店主届时谢绝其他顾客,专一为他们服务。
不料,店主礼貌地拒绝了基辛格的要求,表示在欢迎他光临的同时,不能将别的顾客拒之门外。
第二天,基辛格又打电话联系说,星期六来访,并答应酒吧可以同时接待别的客人。
不料又碰了壁,因为“星期六是犹太人的例休日,按规矩这天不能营业”。
芬克斯的这种宁可得罪基辛格也不得罪普通顾客、不违犯本民族规矩的做法被西方媒体大肆宣传,无意中大大提高了酒吧的知名度。
实实在在,不唯“名”是图,反而能够出名。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赏读:不辞劳苦地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直到死才停止。
后人评诸葛亮的《出师表》为至忠之文。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慎言御民篇》赏读:主要讲要治理好天下,必须做到百姓富裕,安居乐业。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赏读:平安时,也要有警觉,防止祸患发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赏读: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
一、作者视窗《蝶恋花》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
幼孤,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
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
《鹊桥仙》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
北宋词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青玉案》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今河南辉县人。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第3单元诗歌鉴赏宝库 Word版含答案.doc

即景抒情诗鉴赏初步鉴赏即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两个角度去掌握:1.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自然景物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了出来。
2.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
写作技巧方面,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
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是要注意的。
语言运用方面,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通过不断地解读、体味、剖析,领会诗人的不同写作风格和技巧。
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清晰,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是一致的,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句写景下半句抒情;在两句中,上句写景下句抒情或上句抒情下句写景;在四句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或上两句抒情下两句写景;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写景。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是寄情于景。
鉴赏示例: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我们除了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外,如果我们了解到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舟东下的欢悦。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含答案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学习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3。
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
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名句识记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考点演示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答题步骤 (1)指。指明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析。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个手法(或技巧)的内容, 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点。点明这种手法 (或技巧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 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 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等。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 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 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1.答题方法 (1)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注意题目提问的指向,是 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抑或是一个 笼统的概念(如: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等),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上。 (2)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分析要清楚、细致, 要联系诗句中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如把什么比 喻成什么,或者以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或者某句是实写、某句 为虚写„„ (3)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包括该表达技巧在语言锤 炼、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等方面的效果。
第 三 单 元
综合 技能 培养
考点解说
诗歌 鉴赏 方略
(三)典题印证技来自指导诗歌鉴赏方略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 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 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 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 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二、(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 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 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 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 加形象化。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 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 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 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 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 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 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 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
一、(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 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 词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