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一考试小文综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一考试文综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一考试文综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其中1-11小题为地理,12-23小题为政治,24-35小题为历史)读图1,完成1~2题。
图1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 B.55m C.60m 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3.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
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4.12月下旬,“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
这说明“青岛号”A.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B.自西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C.自东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D.自西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图2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5~6题。
5.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6.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图2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地面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变化图。
此日过后,该地昼渐短。
读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A.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地面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B.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C.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D.气温日变化与地面的长波辐射能量日变化直接相关8.该季节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我国东部受寒潮侵袭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C.江淮地区梅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2010午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从10月25日到11月212日默拉皮火山(7°32′S,110°26′E)多次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几十万人离家避难。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一考试小文综试卷.pdf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2.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C.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活动 读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 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能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 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 区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B—C—A C.C—A—B D.B—A—C 7.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8.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 A. 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 B. 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 工业结构:北方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D. 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该某地区示意图,回答9~10题。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4-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2考试政治(文)试题.pdf

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如果外国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
诉的。”这体现了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借鉴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0.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民族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①本民族文化有着特殊的内涵 ②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21.“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
养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诗句寓意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是
①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必定不一样 ②文化是民族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
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文化可以和谐共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作用。20世纪末,世
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文综(地理部分)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部分读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图幅相同),乙地西部临海。
完成1-2题。
1.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B .甲图所示地域范围和乙图一样大C .甲、乙两地石油资源丰富D .甲、乙两地同时进入雨季 2.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5°时,乙地A .昼长夜短B .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C .河流进入汛期D .小麦进入收割季节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3-6题。
3.关于图中山脉D 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相撞形成4.关于图中C 处的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布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布 D .温带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分布5.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A 处气候资料的是A B C D6.关于图中B 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叙述是 A. 混合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B. 大牧场放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 C. 商品谷物农业,经营的规模很大 D .季风水田农业,水力工程量大读某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500 4701210 1240 320 350740 710 ● ● 甲 乙C A B7、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A.甲B.乙C.丙D.丁8、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①气候较湿润②河流湖泊众多③以耐旱作物为主④以乳畜业为主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①④读下图,回答9-11题9.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甲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B.乙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C.丙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替代石油D.丁国利用甘蔗等生物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以替代石油10.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11.为促进c、d两地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C.分散布局,以节约成本D.缩小规模,以适应市场36.(16分)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4-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2考试理综(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包头市三十三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Ⅱ考试 高二年级理科综合测试(文科) 命题人:付红革 苗美玲 曹玉成 审题人:教科室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2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 两个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C. NH2—CH2—COOH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D. 二肽是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协助扩散需要线粒体供能 B. 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 C. 不同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均相同 D.当细胞内外的液体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3.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观测到被标记的亮氨酸按照时间的先后出现在不同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顺序为( ) A.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外 B.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C.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细胞外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细胞内储存着大量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C.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D.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5.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基因型为BbDD和BBDd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D.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6.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A.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7.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DNA结构中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外侧 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DNA复制时,必须首先解旋成两条独立的单链 8.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9.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纤地毯、三合板、油漆等化工产品,在夏天时会释放出少量某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该气体是A.二氧化硫B. 甲醛C. 甲烷D. 乙醇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利用眼泪来检测糖尿病的装置,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眼泪中的葡萄糖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 nm~60 nm)。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二考试理综(文)试卷.pdf

命题人:赵永江 彻丽木格 左悦 组卷:左悦 2014年11月26日 一、选择题(每题6分,1-10生物选择题,11-20化学选择题,21-30物理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3.二氧化碳是调节人体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
下面列举了因动脉血中CO2含量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B.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 C.呼吸运动(肺换气)加深加快D.血液中的CO2被迅速排净 C.垂体、胰岛、甲状腺? D.肝脏、胃腺、甲状腺 8.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A. 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9.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烃是指(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B.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D.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 ) A.瓶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B.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C.生成物只有CH3Cl和HCl D.此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有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的混合物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 C.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D.乙烷能使溴水褪色 16.下列关于苯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B.无色、无味的液体 C.密度比水大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8.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四元酸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 1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20.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4-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 理 新人教版

包33中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2试卷高二年级文综试卷(理科)历史部分51.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他指的是在中国古代实行的哪种制度?()A.察举制B.科举制C.世官制D.内阁制52.某电视剧有这样一个片段: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反映了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它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53.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54.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A.民族区域自治B.“一国两制”的构想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的方针55.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疆域最辽阔 B.某某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5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57.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实施B.杜鲁门主义出台C.北约形成D.华约形成58.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它是指()A.土地高度集中B.水利灌溉技术发达C.纺织技术发达D.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59.小说《春蚕》中描写道:“她(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以后,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60分)1、中国邮政发行了“十八大”纪念邮票一套。
其中,小型张《欢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的美好心愿,也为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由此可见A.文化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B.文化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2、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③④3、“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
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
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5、读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读一本坏书,我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误导,使自己的思想偏离正确的轨道。
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融会贯通的特点D.相对独立的特点6、“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只要有优秀文化的影响,人就能全面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7、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一考试小文综试题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C.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2.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C.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活动读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 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C.交能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 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区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6.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 C.C—A—B D.B—A—C7.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8.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A. 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B. 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 工业结构:北方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 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该某地区示意图,回答9~10题。
9.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 边界有实有虚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 相互间区域环境差异大10. 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 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季节变化小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读图,回答11~12题。
11. 决定“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A. 土壤和水文B. 气候和地貌C. 土壤和植被D. 地形和植被12. “绿色中国”③和“黄色中国”④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随经度改变所产生的水分差异B. 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水平差异C. 随海拔高度变化所产生的垂直地带性差异D. 随纬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14.乙省区所在的经济地带,其特点有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 ④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读图,完成第15~16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示意图15.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16.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第17~19题。
17.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A.亚洲B.北美C.欧洲D.非洲18.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 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A.技术进步B.交通便利C.资金充足D.市场广阔读下面景观图,完成第20~21题。
20.图示景观在我国多见于A.辽东丘陵B.闽浙丘陵C.宁夏平原D.黄土高原21.与图示景观中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新疆石河子垦区的农业生产已基本形成了滴灌配套技术的操作流程,这种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A.具有明显的节水优势B.生产过程机械化C.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D.可在全国范围推广下表示意大庆工业内部结构历史演变情况。
据此完成第22~23题。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工业内部看,石油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B.非石油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C.应鼓励和促进非石油工业的发展D.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是该区域的优势产业23.为促进大庆市可持续发展,下列提议不可行的是A.重视利用石油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C.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业D.大力发展石油工业,提高石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24~25题。
24.“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项工程的实施,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A.优化能源消费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消除污染 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25.“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 B.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 D.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26.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②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发生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了迎接2013年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诚信高考”活动⑤《人民日报》刊发陕西省委署名文章《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27.2012年9月21日,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来延安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里的“文化”是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之所以强调要发挥市场对于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基础作用,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C.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 D.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30.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上述描述说明0A、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B、文化素养是教育培养出来的C、文化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D、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31.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
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中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3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作用。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3.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下列说法对上述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②经济是由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4.如今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越来越显示出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表明A.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D.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5.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6.被美国和印度翻拍成动画片,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被韩国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