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邑镇总体规划编制及修编项目申请书大学毕设论文
土地开发整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XX市XX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单位:XXXX水利土地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日期: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1.1XX市概况 (1)1.2项目区概况 (1)1.2.1 工程位置与范围 (1)1.2.3 水文 (1)1.2.4 气象 (1)1.2.5 土壤、植被 (2)1.2.6 土地利用现状 (3)1.2.7 项目区内交通现状 (3)1.2.8 社会经济状况 (4)1.3项目经济评价 (4)1.4土地权属调整 (5)第二章项目规划设计目标 (5)2.1项目类型及承担单位 (5)2.1.1项目类型 (5)2.1.2项目承担单位 (5)2.1.3项目主管单位 (6)2.2项目规模 (6)2.4项目建设实施期限 (6)2.5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6)2.6规划设计任务 (7)第三章项目分析 (8)3.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8)3.1.3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8)3.2项目可行性分析 (9)3.2.1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9)3.2.3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9)3.2.2社会认识度 (13)3.3公众参与分析 (13)第四章项目规划设计 (14)4.1规划设计依据 (14)4.1.1法律法规、土地整理相关政策 (14)4.1.2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15)4.2项目区工程布局 (15)4.3.1土地利用布局 (15)4.3.2工程布局 (15)4.4工程规划 (16)4.4.1 土地平整 (16)4.4.2农田水利规划 (19)4.4.2 田间道路 (23)4.4.5其它工程 (23)4.5整治后土地利用结构 (23)4.6工程量汇总 (26)第五章投资预算 (28)5.1编制原则 (28)5.2投资预算依据 (28)5.3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28)5.4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28)5.4.1 工程施工费 (28)5.4.2 其它费用 (29)5.5XX市XX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估算表 (31)第六章效益分析 (42)6.1社会效益 (42)6.2生态效益 (42)6.3经济效益 (42)6.3.1效益计算 (43)7.3.2费用计算 (44)7.3.3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 (44)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 (44)7.1施工条件分析 (45)7.1.1自然条件 (45)7.1.2社会经济条件 (45)7.2施工计划与程序 (45)7.2.1 土地平整工程施工 (46)7.2.2 水利工程施工 (46)7.2.3 道路工程施工 (47)7.3质量管理 (47)7.4施工进度管理 (48)第八章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48)8.1组织管理 (48)8.2项目管理制度 (49)8.2.1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49)8.2.2 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 (49)8.2.3合同管理制度实施 (49)8.2.4 资金管理 (49)8.2.5项目实施管理 (50)第一章项目概况1.1XX市概况1.2项目区概况1.2.1 工程位置与范围项目区位于XX市泉山办事处XX村南部,开发规模46.22公顷。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大学论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承担单位:XXXX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X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特性 (1)1.1.2 项目类型 (3)1.1.3项目性质 (3)1.1.4项目建设地点 (3)1.1.5项目地貌类型 (4)1.1.6项目建设规模 (4)1.1.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4)1.1.8项目建设工期 (4)1.2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 (4)1.2.1 项目设计目标 (4)1.2.2 项目设计原则 (5)1.2.3 项目设计依据 (5)1.3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 (7)1.3.1 项目建设标准 (7)1.3.2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8)1.3.3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8)第二章项目概况 (9)2.1项目所在区县概况 (9)2.1.2 社会经济情况 (11)2.2项目区基本情况 (12)2.2.1 自然条件 (12)2.2.2 社会经济条件 (12)2.2.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3)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5)3.1基础设施条件 (15)3.1.1 交通设施 (15)3.1.2 水利设施 (15)3.1.3 电力设施 (15)3.1.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 (15)3.2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 (16)3.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6)3.3.1 自然限制因素 (16)3.3.2农业设施限制因素 (16)3.3.3其他限制因素 (16)3.4公众参与 (16)第四章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8)4.1可供水量分析 (18)4.2供需水量分析 (18)4.2.1需水量分析 (18)4.3水资源平衡分析 (20)第五章工程总体布局 (22)5.1土地利用布局 (22)5.2工程规划布局 (22)5.1.1土地平整工程 (22)5.1.2 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 (23)5.1.3田间道路布局 (24)5.1.4其他工程布局 (24)第六章工程设计 (25)6.1工程建设标准 (25)6.2土地平整工程 (25)6.2.1 田块工程设计 (25)6.2.2土方计算 (25)6.2.2土壤改良 (27)6.3灌溉与排水工程 (28)6.3.1 水源工程 (28)6.3.2 输水工程 (29)6.3.3 输配电工程 (32)6.4田间道路工程 (33)6.4.1 路面与横断面设计 (33)6.4.2 道路纵断面设计 (34)6.6工程量汇总 (35)第七章土地权属调整 (37)7.1土地权属现状 (37)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7)7.2.1 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原则 (37)7.2.2 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方法 (37)7.2.3 土地权属调整内容 (38)7.2.4 土地权属调整异议处理 (38)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39)8.1施工条件 (39)8.2施工技术要求 (39)8.3施工总布置 (39)8.3.1施工总体准备 (40)8.3.2施工现场准备 (40)8.4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40)8.4.1土地平整工程 (40)8.4.2灌溉与排水工程 (41)8.4.3道路工程 (48)8.5工程总进度计划 (49)8.5.1 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的原则、依据 (49)第九章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 (51)9.1.1工程实施管理机构 (51)9.1.2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51)9.2工程后期管理建议 (52)9.2.1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 (52)9.2.2工程管护 (52)第十章投资预算 (53)10.1项目投资预算 (53)10.1.1投资预算依据 (53)10.1.2预算编制办法 (53)10.2预算成果 (63)10.3资金筹措 (66)10.4投资进度计划 (66)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67)11.1经济效益分析 (67)11.1.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67)11.1.2种植结构与生产能力 (67)11.1.3成本费用测算 (67)11.2社会效益分析 (69)11.2.1农民收入水平 (69)11.2.2就业效果 (70)11.3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70)11.3.2绿色植被覆盖率 (70)11.3.3林草覆盖率 (70)11.4耕地质量分析 (71)附件 (72)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为推进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年度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上报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通知》(陕国土资耕发【2014】38号)文规定,2014年西安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指标为4万亩,亩均投资标准不突破1200元。
某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大学论文

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第三章建筑设计说明第四章消防设计专篇第五章节能设计专篇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有关文件(1)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标准。
(2)昆明市规划局相关批文。
(3)建设单位与云南省设计院签订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委托书。
(4)建设方—官渡区加快城中村改造推进办公室提供的宗地图及界址点成果表。
(5)官渡区加快城中村改造推进办公室对方案深化后的确认函及设计原则。
2. 气象资料(昆明)日照:平均日照率56% ,平均日照小时2070.3h/年。
风向及风速: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夏季风速1.9m/s ,冬季风速2.5m/s 。
3.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土类别为Ⅱ类。
水质对建筑物影响小,可不考虑。
4.能源供应及公用设施条件(1)供水:小区用水由市政给水干管引入的小区给水管供给,水质需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绿化及水景补充水可由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供给,水质需符合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在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2)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住宅的污水可经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后排入小区中水处理设施,将小区生活污废水收集后送至各地块分设的中水处理站先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再进行过滤、消毒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道路、广场浇洒。
【优质】关于解决资金修建农村舞台的报告-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解决资金修建农村舞台的报告篇一:关于请求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报告关于请求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请示:柏叶村地处望城县西北角,现有人口3579人,28个村民小组,866户,总面积达7.2平方公里,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今年,我村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但由于我村今年公路、水利、村民服务中心、村庄整治等建设项目投资大,总投资达450万元,经多方筹措,现还有大部分资金缺口。
今特请求领导作特殊情况,解决我村实际困难,给予解决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拾万元。
特此报告。
格塘乡柏叶村村民委员会201X年11月15日篇二:关于请求解决我村修建人畜饮水工程资金困难的报告关于请求解决我村修建人畜饮水工程资金困难的报告月峰村位于北湖区月峰瑶族乡北部,东邻江口乡功德岭村,南连太阳村,西接十寺村,北界保和大律村,东南、西南分别与桃仁村、黄花岭村接壤,村部驻月峰市场。
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共475户,1749人。
行政区域总面积9.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积1535.3亩,林地面积亩,人均纯收入只有3238元。
月峰村紧靠月峰市场,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水源问题一直是我村的弱点,长期以来村民一直都是用传统的打水井挑水喝的生活模式,人牲畜共饮,极不卫生。
而且每逢下雨水质污浊,干旱天气水源出现干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村村民的正常生活。
鉴于此,我村决定修建一处安全饮水池,水池长M,宽M,水源从我乡的茶园村将军石处引用干净无污染的山泉水,全长8000M,水管¢70。
配水管¢1.2。
经过这一水池的修建,将解决我村人民生活用水问题,使村民喝上干净纯洁的自来水,人民生活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该项目总投资10.2万元,目前我村已经筹措资金6万元,沿有资金缺口4万元,请求上级给予解决,全村为民不胜感激!月峰乡月峰村201X年5月29日安全饮水的申请报告北湖区水利局:月峰村位于北湖区月峰瑶族乡北部,东邻江口乡功德岭村,南连太阳村,西接十寺村,北界保和大律村,东南、西南分别与桃仁村、黄花岭村接壤,村部驻月峰市场。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目录第一章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指导思想 (3)三、建设原则 (3)四、规划重点 (3)五、规划依据 (4)六、规划期限 (4)七、规划范围 (4)第二章镇域现状概况 (4)第一节区位 (4)第二节人口现状 (5)第三节旅游资源现状 (5)第四节自然地理条件 (6)第三章镇域规划 (7)第一节空间规划 (7)第二节面临问题 (7)第三节指导原则及产业发展定位 (7)第四节职能规划 (8)第五节发展的必要性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9)第四章镇区现状 (9)第一节居住资料: (9)第二节教育情况: (9)第三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9)第四节公共服务设施 (9)第五节商业、金融 (10)第六节文化娱乐 (10)第七节对外交通: (10)第五章镇区规划 (10)第一节镇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10)第二节规划统筹 (10)第三节镇区用地布局 (11)第四节功能结构规划 (12)第六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绿地系统规划 (12)第六章某小区详细规划 (12)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区位分析 (12)第二节规划结构 (12)第三节用地规划 (12)第四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2)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一)宏观政策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走过第10个年头,10年来,西部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也由“开发”逐渐转到“开放”。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在多方面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西部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十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生态建设规模空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总结第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经验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后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再次部署。
大学毕设论文__凤翔县旅游规划保护说明书综合版本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凤翔县概况 (1)1.1.1区域位置 (1)1.1.2自然地貌 (1)1.1.3社会经济概况 (1)1.2历史沿革 (2)第二章总则与框架 (3)2.1规划总则 (3)2.1.1 指导思想 (3)2.1.2 规划依据 (4)2.1.3 规划原则 (4)2.1.4 规划范围 (5)2.1.5 规划期限 (6)2.2保护框架及重点 (6)2.2.1层次框架 (6)2.2.2保护重点 (6)第三章内涵与特色 (7)3.1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和特色 (7)3.2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构成 (8)3.2.1资源构成 (8)3.2.1.1自然环境 (8)3.2.1.3人工环境 (10)第四章凤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存问题 (12)4.1现状 (12)4.1.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县域县城)现状 (12)4.1.2非物质遗产保护现状 (17)4.2存在问题 (17)4.2.1大遗址保护利用 (17)4.2.2文化遗产环境保护 (18)4.2.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18)4.2.4名城保护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和资金 (18)4.2.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 (19)第五章县域保护 (19)5.1县域总体格局 (19)5.2县域总体保护结构(一环两片三点) (19)5.3自然遗产的保护 (20)5.3.1山水格局及地貌特征 (20)5.31.1现状 (20)5.3.1.1.1山水格局 (20)5.3.1.1.2地貌特征 (20)5.3.1.2保护措施 (20)5.3.2.1对象 (20)5.3.2.2现状及保护措施 (20)5.3.3古树名木 (22)5.3.3.1现状 (22)5.3.3.2保护措施 (22)5.4名镇 (23)5.4.1.1现状概况(遗迹格局所在区域) (23)5.4.1.2价值评估 (23)5.5名村 (24)5.5.1六营民俗村 (24)5.5.2大海子羊肉宴民俗村 (26)5.5.3豆腐村 (26)5.5.4西府周家花园美食民俗村 (26)第六章雍城遗址的保护 (26)6.1 遗址概况 (26)6.2 价值评估 (27)6.2.1历史价值 (27)6.2.2 秦雍城遗址的科学艺术价值 (28)6.2.3雍城的社会经济价值 (29)6.3保护区划 (30)6.3.1保护区划边界 (30)6.3.2保护区划管理规定 (30)6.4遗址的展示 (31)6.5考古规划 (32)6.6人口聚落调控规划 (33)6.7遗址土地利用调控规划 (35)6.8遗址区环境整治及景观规划 (37)6.9遗址区基础设施改造规划 (40)6.10遗址区保护管理规划 (41)6.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4)6.12分期实施规划 (45)第七章凤翔古城保护 (47)7.1凤翔古城总体保护框架 (47)7.2城墙格局保护 (47)7.2.1 城墙概况 (47)7.2.2 管理规定 (47)7.2.3 价值评估 (47)7.2.4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7)7.2.5 保护措施 (48)7.3历史街区的保护 (48)7.3.1 明清街区 (48)(1) 街区概况 (48)(2) 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48)(3) 价值评估 (48)(4) 保护与利用原则和控制因素 (48)(5) 保护措施 (49)7.3.2 宋街区 (50)(1)街区概况 (50)(2)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50)(3)价值评估 (50)(4)保护与利用原则和控制因素 (50)(5)保护措施 (51)7.4重点片区的保护 (51)7.4.1周氏民居 (51)(1) 保护区域的界定 (52)(2)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52)(3)价值评估 (51)(4)保护措施 (52)7.4.2 东湖 (52)(1)保护区域的界定 (52)(2)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52)(3)价值评估 (52)(4)保护措施 (52)第八章文物古迹的保护 (53)8.1文物保护的层次和内容 (53)8.2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54)8.3地下文物的保护 (55)8.4历史建筑 (57)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58)9.1 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58)9.1.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凤翔泥塑 (58)9.1.2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58)9.1.3 凤翔八大文化 (59)9.1.4 凤翔八景 (60)9.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体思路 (61)9.3 保护措施 (62)9.3.1 整体保护措施 (62)9.3.2具体保护措施 (62)9.3.3与旅游结合措施 (62)9.4 保护规划的实施 (62)第十章历史文化的整体彰显 (64)10.1展示格局 (64)10.1.1史前文化遗址 (64)10.1.2秦雍城遗址 (64)10.1.3周氏民居 (64)10.1.4秦穆公墓 (65)10.2展示方式 (65)10.2.1 露天原状展示 (65)10.2.2 基址复原展示 (65)10.2.3标识展示 (65)10.2.4馆场展示 (66)10.2.5考古发掘现场展示 (66)10.2.6虚拟和模拟展示 (66)10.3展示路线 (67)10.3.1史前文化遗址展示路线 (67)10.3.2秦雍城遗址展示路线 (67)10.3.3周氏民居展示路线 (68)10.3.4秦穆公墓展示路线 (68)10.4重点项目展示规划 (68)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设想 (70)11.1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产业分析 (70)11.1.1旅游资源现状 (70)11.1.2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70)11.1.3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71)11.2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74)11.2.1凤翔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74)11.2.2凤翔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75)11.3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策略 (76)11.3.1规划指导思想 (76)11.3.2规划指导目标 (76)11.3.3旅游发展策略 (77)11.4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78)11.5旅游产品设计与线路规划 (78)11.5.1旅游产品设计 (79)11.5.2旅游线路设计 (81)11.6市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80)11.6.1旅游农业 (80)11.6.2旅游工业 (81)11.6.3旅游商业 (81)11.7县域旅游服务体系与支撑系统建设 (81)11.7.1旅游区服务体系建设 (81)11.7.2旅游支撑系统建设 (82)11.7.3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84)11.7.4旅游信息化建设 (8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86)12.1规划实施措施 (87)12.2规划实施建议 (88)第一章概述1.1 凤翔县概况1.1.1 区域位置凤翔,位于102.23E,34.31N,陕西关中平原西部,东毗岐山,南临宝鸡,西联千阳,北接麟游;县城在辖境中心城关镇,东距西安市183.9Km,西南距宝鸡市39.8Km。
堂邑镇总体规划编制及修编项目申请书

堂邑镇总体规划编制及修编项目说明书一、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单位--东昌府区堂邑镇是堂邑镇原为堂邑县所在地,位于聊城西部15公里处,总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3.6万。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堂邑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镇”,山东省新型乡镇,并被评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十佳文化特色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葫芦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葫芦雕刻工艺和木版年画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符其实的双国宝乡镇。
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交通区位优势。
堂邑镇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鲁西平原,距聊城市17公里,西接河北省重要城市邯郸,南接河南省重要城市濮阳,是聊城市区的西大门,距河北邯郸近90公里,被誉为晋冀入鲁的咽喉之地。
329省道、济聊馆高速公路、邯济铁路均在境内横跨,镇内河流、乡间公路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临马颊河,东傍京杭大运河,北有占地4770亩的大水库,东有发电能力240万千瓦的罗屯电厂,是全国新兴能源生产基地,且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聊城市西部十几个乡镇,数百个村庄经济、文化和商贸流通的中心。
2、资源优势。
堂邑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镇内现存始建于公元1161年的文庙一处、许家祠堂、城隍庙、古城墙、穆孔辉阁老墓、宇文化及点将台、张养浩“四知堂”遗址、放马场、孔繁森陈列馆等大小名胜古迹多处。
葫芦雕刻艺术和木板年画制作已有500年的历史。
近年来,堂邑镇政府加大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重修了堂邑文庙,文庙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协办了多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工艺雕刻葫芦被指定为中国江北水城文化艺术节特色旅游纪念品,也是山东省不可不买100种旅游特色商品之一。
3、社会环境优势。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小城镇建设、教育、医疗、通讯、供水、供电、金融机构、文化生活服务设施等社会环境成绩显著,各方面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提高。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

1、总论1.1规划修改位置及范围本次规划修改主要涉及马屿镇镇区内部道路线位及相关地块的用地面积,修改总用地面积约83.09公顷,主要包括以下二部分:1.1.1修改地块1:由江心路、三马街、镇中路、河滨路、五六省道(府前路)、皋翔路和镇前街所界定,用地面积49.24公顷。
1.1.2修改地块2:由跃马大道、兴达路、镇中路、双屿北路和河滨路所界定,用地面积33.85公顷。
1.2项目必要性分析1.2.1项目基本情况马屿镇作为我市中西部重镇和市域发展次中心,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
在《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瑞安市马屿镇总体规划修改》(2008)的指导下,马屿镇人民政府于2009年组织编制了《瑞安市马屿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于2010年2月经市人民政府审批。
此规划是马屿镇区旧村和团块改造及新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对马屿镇的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2项目修改的必要性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碰到的实际情况,原控规部分地块的交通出入口、土地集约利用和道路线位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和建设。
为更好地进行地块开发,推进马屿城镇建设,需对原控规范围内的二条道路(沙凰路、五六省道(府前路))进行线位的修改,增加两条城市道路,并对道路周边涉及的地块做出相应的衔接与修改,以满足近期建设的需求。
依据相关部门意见及对现状的调查和认识,本次规划修改的原因主要为:①沙凰路:原规划考虑镇一中扩建及村界情况,经过多次协调,沙凰路西移从马岩木材市场中部穿过后与三马街对接。
一年多时间过去以后,马岩村两委再次对该线位做了多次讨论,认为马岩木材市场地块分割过小,实施难度较大;规划沙凰路与三马街交叉口内新建一幢10间7层民房(2010年1月建设),迁拆难度较大且不经济。
②五六省道(府前路):原控规中的五六省道线位符合《马屿镇道路网规划调整》;但现状五六省道中心线与道路施工图的中心线存在误差,特别是现状五六省道(府前路)与双屿北路交叉口与规划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且规划五六省道(府前路)的道路断面未考虑现状电力高压线、污水管线等情况;导致周边地块近期难以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邑镇总体规划编制及修编项目说明书一、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单位--东昌府区堂邑镇是堂邑镇原为堂邑县所在地,位于聊城西部15公里处,总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3.6万。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堂邑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镇”,山东省新型乡镇,并被评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十佳文化特色镇、国家级生态镇、中国葫芦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葫芦雕刻工艺和木版年画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符其实的双国宝乡镇。
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交通区位优势。
堂邑镇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鲁西平原,距聊城市17公里,西接河北省重要城市邯郸,南接河南省重要城市濮阳,是聊城市区的西大门,距河北邯郸近90公里,被誉为晋冀入鲁的咽喉之地。
329省道、济聊馆高速公路、邯济铁路均在境内横跨,镇内河流、乡间公路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临马颊河,东傍京杭大运河,北有占地4770亩的大水库,东有发电能力240万千瓦的罗屯电厂,是全国新兴能源生产基地,且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聊城市西部十几个乡镇,数百个村庄经济、文化和商贸流通的中心。
2、资源优势。
堂邑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镇内现存始建于公元1161年的文庙一处、许家祠堂、城隍庙、古城墙、穆孔辉阁老墓、宇文化及点将台、张养浩“四知堂”遗址、放马场、孔繁森陈列馆等大小名胜古迹多处。
葫芦雕刻艺术和木板年画制作已有500年的历史。
近年来,堂邑镇政府加大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重修了堂邑文庙,文庙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协办了多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工艺雕刻葫芦被指定为中国江北水城文化艺术节特色旅游纪念品,也是山东省不可不买100种旅游特色商品之一。
3、社会环境优势。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小城镇建设、教育、医疗、通讯、供水、供电、金融机构、文化生活服务设施等社会环境成绩显著,各方面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提高。
4、政府重视程度。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抽调骨干专门成立旅游发展办公室,做好当地旅游规划发展工作。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城乡统筹是在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城镇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并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发展相脱离的背景下提出的。
强调在城乡发展时考虑城乡空间资源的统一利用与保护,城乡互动和城乡共同发展与繁荣,这是当前城镇发展规划战略制定的基本出发点。
发展机遇⑴“中央一号文件”带给小城镇良好发展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具体举措包括推进重点城镇医院、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城镇医院、学校和电网改造升级等公共设施建设。
还提出要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城镇化完全不同于城市化,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即是推动中小城镇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一号文件”都强调城镇化建设,着力发展中小城镇,这是中国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思路转变。
堂邑镇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是“山东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也是省文明委命名的省级文明乡镇。
有着良好的发展政策机遇。
⑵山东省强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堂邑镇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现存始建于公元1161年的文庙以及许家祠堂、孔繁森陈列馆、明代城墙、穆孔辉阁老墓、张养浩“四知堂”遗址、鲁西特委旧址、放马场等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辖区。
堂邑是文化资源强镇,必将在山东文化强省战略中扮演重要较色。
⑶聊城市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缩城乡差距,国家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聊城市人民政府明确做出了一系列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堂邑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面临的挑战⑴经济转型挑战在堂邑镇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能否协调好产业布局与空间发展的关系,抓住葫芦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调整和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地方农业经济成功转变是其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⑵生态环境挑战目前堂邑镇生态环境较好。
然而,进入经济快速扩张期后,生态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是堂邑镇面临的巨大挑战。
⑶外部竞争挑战堂邑镇和周边经济中心产业重叠度高,而这些经济中心产业覆盖面广,发展潜力大,已形成一定规模。
外部形势严峻,不利于堂邑镇进行结构性招商引资。
发展制约⑴镇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体系不完整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镇区建设中突出问题的需要。
近几年,尽管在镇区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镇区内外交通道路体系不完整,二、镇区内静态交通空间几乎空白。
三、镇区内无系统排水,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产生活用水。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
⑵镇区村庄人口分散,城镇化水平质量低镇驻地内部自然村落众多,城镇建设空间过于分散,集约化发展程度低,使城镇发展用地受到限制。
目前,堂邑镇以镇驻地实际居住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为42.8%,与山东省、全国水平比较有点差距,而且城镇化的质量不高。
在此之前,我镇也曾先后进行过几次规划。
1996年12月,聘请聊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总体规划,于2000年12月通过了聊城市政府的评审,该规划年限为1996年—2010年。
2002年7月,聘请山东省规划建筑设计院对堂邑镇进行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3年8月,参加了由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聊城市建委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省村镇规划评审会,顺利通过评审。
内容包括规划基础、镇域规划、镇驻地建设规划、绿化系统规划、环境工程规划、公用工程设施规划、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7个部分,规划期限为2002年---2020年。
其中近期规划为2002年—2005年,远期规划为2002年—2010年。
2004年5月,聘请聊城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堂邑镇进行了堂邑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远期为2012年。
以上这些规划内容对堂邑镇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了城镇布局,优化了土地结构,提升了环境质量。
但是,随着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有的规划已经到期和过期,原有的规划已不符合当前发展的需求,为给堂邑镇提供易于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远景,所以必须对堂邑镇总体规划及时进行重新规划及修编。
为此,2013年5月我们委托北京清华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及修编,目前编制初稿已基本完成,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堂邑镇规划及修编内容1、本次规划重点:镇区和村庄发展一体化是新规划的基本出发点,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是堂邑镇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
(1).确立堂邑镇发展战略定位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堂邑镇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条件,重点研究堂邑镇的产业发展在区域中的地位。
同时,堂邑镇的定位必须与区域及上位规划的定位相协调,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堂邑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2)、完善堂邑镇村庄体系格局对现有的镇域村庄体系进行优化完善,重点研究新农村社区和各类产业在镇域的合理布局,协调镇域内各发展单位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区域内各种资源,形成分工明确、等级合理、协作良好的镇域村庄体系新格局,并根据上位规划、镇域村庄体系规划,合理布置重点项目和镇域重大基础设施。
(3)、健全镇驻地综合服务功能本总体规划充分重视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镇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只有高标准、高起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才能改善镇区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4).挖掘内涵,突出堂邑镇特色规划充分利用堂邑镇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挖掘堂邑镇文化内涵,结合水渠交织成网特色,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创造特色景观风貌,重塑镇区品牌。
建设高标准的园林绿化和景观系统,提升环境质量与品位,突出镇区的风貌特色。
(5)、研究镇区城镇发展建设时序研究镇区发展的建设时序,做好镇区发展的阶段性推进,使镇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够保持合理的结构与完整的形态。
根据未来镇区的发展需要,明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在镇区中的位置、规模及内容。
2 、发展规划总则(1 )、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按照空间范围的大小共分为镇域、镇区两个层次。
镇域规划范围:堂邑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达65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镇驻地城镇建设区。
(2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准确把握规划区域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加快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特色性,与新形势、新情况充分结合,切实转变堂邑镇发展模式,逐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处理堂邑镇城镇化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堂邑镇竞争力落实合理的发展空间布局。
(3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原则。
创建生态安全格局,注重对外围生态环境的引入,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人文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融。
以人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将满足社会最大多数人的需求和利益作为规划的核心思想。
前瞻性原则。
充分考虑规划的长远性和发展弹性,加强预测性研究,提高规划成果对未来发展的引导作用,为堂邑镇的长远发展留下余地。
特色性原则。
针对堂邑镇区位、经济、景观和文化的特殊性,充分挖掘其的特色精髓,并将其贯穿于规划过程中。
动态发展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在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建设项目类型多样化的条件下,将动态观念贯穿规划与建设全过程,充分考虑现实发展的变化性,使规划具有足够的发展弹性,并注重各阶段发展的相对完整性与灵活性。
多方参与原则。
架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不同学科纵横交织的规划工作框架,组织生态环境、水文水利、农业经济、历史文化、旅游管理、工程规划等多学科参与,从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村庄发展等多角度进行综合研讨,并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进行有效融合。
(3)、规划期限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2033年。
近期:规划期限为2013~2018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18年~2033年。
3 、镇域发展战略3.1 区域发展定位3.1.1功能整合与重构⑴聊城市区西部门户。
加快农民就地就业和逐渐分流,充分挖掘三产潜力,依托现有交通优势,加快堂邑镇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步伐。
⑵现代农业基地。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应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
结合堂邑镇村庄体系规划对堂邑镇进行空间定位和布局,充分挖掘堂邑镇农业在区级、省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提高农业产品档次,塑造堂邑镇农业品牌,将堂邑镇建设成为聊城市的以葫芦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