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文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便是其中一篇气势充沛的文章。
B. 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代的李清照属婉约派,但她也创作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想象雄奇、豪迈奔放的词作。
C. 郑振铎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猫》。
他在文中抓住三只猫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D. 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前者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后者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变色龙》。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请按要求默写。
山光水色、自然风物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寄托。
研读古诗文,我们可在“山水自然”中欣赏到别样的美,体验另外一种生命形态。
(1) 山水可造意境。
《诗经》中“蒹葭苍苍,______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
曹操的《观沧海》中“______ ,山岛竦峙”两句描写大海波澜壮阔、山岛耸立的样子。
此诗苍茫浑然,境界壮阔。
(2) 山水可纵豪情。
杜甫的《望岳》礼赞泰山,诗人以“______ ,______ ”两句表达了登临的决心和俯视一切的气概。
辛弃疾登上北固楼俯视江水,不禁思接千载,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写下“______ ?______ 。
______ ”的句子。
全词表现了作者沉郁悲怆、雄壮豪迈之情。
(3) 山水可蕴哲理。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 ,______ ”两句写出了时序的交替,气势宏大,将山水景象赋予哲理意味。
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 ,______ ”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寓含生活的哲理。
(4) 山水可显品格。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 ,______ ”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点明作者意不在酒,在山水,把他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写得含蓄不露。
昆明市中考语文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昆明市中考语文考试卷WORD 版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____________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__________________绮绣( )(3)父母岁有裘葛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人__________________谓板桥读书善记()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项( )A .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__又请焉/至__________________无可用,放之山下B .__________________中有足乐者/扶苏__________________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 .坐大厦之下__________________诵《诗》《书》/学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则罔D .有司业、博士__________________之师/其印__________________予群从所得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共有四大题 27 小题,共 7 页。
考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题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1.“春融万物,和谐发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对昆明精神的概括。
请你用正楷将画线的短语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题。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长大。
如初升的太阳,我们朝气篷勃;如吐绿的新柳,我们充满希望。
年轻的生命美得如一幅风景画般美丽。
然而,世事的纷扰让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现在,而一味追寻将来的目标。
我们常常悔恨过去,总是期待未来。
殊不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现在”。
泰戈尔说:“如果错过了昨天的太阳,就千万别再错过今天的太阳。
”青年朋友们,请告别过去的岁月吧,不管它是春风得意还是痛苦无耐。
让我们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演绎精彩的现在,去发扬美好的未来。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分)改为 ---------;改为 ----------------------3.画线句中“现在”一词使用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1分)4.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一个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5.假如你遇到《西游记》或者《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请你就该作品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与作者进行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个情节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1年云南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从另一个别的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
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
②一个人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就会说出怎样的话。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一个心境旷达的人,_____,_____。
这正如荀子所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③言为心声,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
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谪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宣言,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宏愿,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
④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
一个人只有摆脱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才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
⑤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
心中繁花盛放,言语芬芳自来。
(1)请用正楷将第③⑤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窥.见②凛.冽③贬谪.④贫瘠.(3)第①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4)请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和前一个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2.(2分)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真挚誓言惭愧与日俱增浮光略影(2)枯燥气慨祷告络绎不绝心有灵犀(1)改为(2)改为3.(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典雅精致的昆曲、雍容华美的京剧、活泼风趣的川剧等。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京剧的代表剧目。
B.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的典范。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2023 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6.0 分〕1.请选出以下说法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
他的诗作颜色鲜亮,意境恬淡。
苏轼赞扬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蛙》等作品。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卖白菜》。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宏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2.【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当。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每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任凭支使人的骄傲神气。
请选出以下加下划线词意思、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3.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进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中国画的颜料由自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昆明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昆明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踢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来(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语文试卷(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5 小题,共8 页。
考试时间l50 分钟,满分120 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仔细批准条形码上的准考据号及姓名,在规定的地点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一定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结果由自己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累积与运用( 含 1~ 6 题,共 22 分 )( 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1·“灾害无情人有情”。
请你从下边的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用正楷书写在“ 田” 宇格里送....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同胞。
(2 分)(I)真情无疆界,大爱越时空。
(2)我们手牵手,风雨一同走。
2.以下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
(3 分 )(I)舒适难过偃旗息鼓交口称赞(2)相逢烦燥耸人听闻不由自主(3)曲折轻渎融合贯穿穷途末路(1) 改为(2) 改为(3) 改为阅读下边语段,达成3~5 题。
只需有一方泥土,一缕.阳光,树便能够成长。
那种成长是自但是冷静的,我们丝毫看不无见它们是如何长大的。
其实,那忽然冒出来的一片嫩.叶,那不经意间多出来的一根枝条,不说明它们确的确实在成长着。
它们长得自自然然,平心静气。
夜晚,它们倾听星星的喃喃低语;白日,它们分享小鸟的点点愉悦。
它们在清风中歌唱,在,在,它们快乐地成长着。
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那些树长得又高又壮,绿影婆娑,它们已经成材了。
成了材的树,能做衣橱的,我们便取去做衣橱;能用来造房屋的,.我们便用来造房屋。
即便是那些飘落的叶子,却能够看作肥料。
没有人说哪一棵树是没实用的。
关于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棵棵正在成长的树。
让孩子们像树那样成长,多好!3.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3 分)① 一缕② 嫩叶③ 婆娑...4·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改正。
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一)

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一)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是考生参加中考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考生通往高中的关键。
如何备考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考生和家长们必须掌握一些技巧。
一、阅读分析阅读理解是语文试卷的重要部分之一,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掌握文章大意,解决问题。
但是,许多考生在读完文章后,往往无从下手。
其实,读完文章后,考生应该先把文章主旨、结构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再逐步回答问题。
二、作文写作作文是语文试卷的一大难点,要想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作文技巧。
首先,考生应该在审题时仔细体会题意,了解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接着,考生要分析写作的目的和对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写出具有思想性、观点性和感染力的文章。
三、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语文试卷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一般分为两部分,即诗歌的表达和诗歌的韵律。
在做诗歌鉴赏题时,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首先,仔细阅读诗歌,认真体味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容;其次,理解诗歌的表达和意境,并分析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最后,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和答案,给予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四、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一大难点,其难点在于语言古雅难懂,涉及到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等领域。
考生在做古文阅读题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情况,认真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掌握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总之,备考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需要考生具备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语文素养。
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阅读、写作、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训练,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才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共8页。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
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
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
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
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
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请用正楷将第⑤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1)绮丽()(2)和煦()(3)粗犷()(4)执拗()3.第④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4.请在第③段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2分)【答案】1.正楷:风雨跋涉,不虚此生。
2.①qǐ②xù③guǎng④niù3.第④段: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第⑤段: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4.示例: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繁茂或生机),仍旧(依然或还是)遗憾。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是汉字临摹,要求用正楷去写,横平竖直,一笔一画,不仅要写得准确,规范,还要美观。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这几个是常见的易读错的字,要求能够掌握住。
“犷”容易读成“kuǎng”。
“拗”容易读成“ao”【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补写句子,依据下文的“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写了大山,写大海,再写大漠,最后应该写森林,因此有了参照,去写森林,要与上句的句式一致即可。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1)凌厉宵汉连亘可见一斑闲情逸致(2)端详陶冶理睬芳草如茵丰功伟迹(1)改为(2)改为【答案】“宵”改为“霄”,“迹”改为“绩”。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宵---夜晚。
霄---与云有关。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
如《欧阳文忠集》《柳河东集》《太史公书》就分別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B.淸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
C.《端午日》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沈从文的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小说富有风俗美和人情美。
D.19世纪的俄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巨著,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羊脂球》等。
【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羊脂球》的作者法国的莫泊桑。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定位】识记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按要求默写。
(第(7)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3),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5)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
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诗句“”抒发了因国家多难而产生的忧国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8)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露,花鸟鱼虫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灵性。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
【答案】(1)君子好逑(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怀旧空吟闻笛赋(4)山下兰芽短浸溪(5)出淤泥而不染(6)入则无法家拂士(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解析】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理解。
(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诗歌赏析。
(第8题,3分)品读下面的宋代词,按要求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8.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概叹,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答案】词人医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解析】【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后面小题。
(12分)【甲】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主人日再食()(2)同舍生皆被绮绣()(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文句学习态度和方法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乙文: B 循序渐进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13.【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9.①提供食物;②通“披”,穿;③给予;④全,都10.B11.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12.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B.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C.勤奋刻苦,或反复诵读13.都是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能警示读者并引起读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都总结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甲】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强调专心是业精德成的重要条件;【乙】文“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肯定默诵是熟记书本内容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