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雪崩绿色塑料植物阅读答案
《绿色塑料》阅读附答案

《绿色塑料》阅读附答案阅读理解,完成下面问题。
绿色塑料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的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变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微塑料①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工业需要,直接生产出微小尺寸的塑料颗粒,如具有磨砂功能的化妆品、牙膏;二是塑料垃圾经历风吹雨打和化学、生物的降解,使尺寸较大的塑料碎裂成尺寸较小的碎屑。
②微塑料已经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项研究显示,所调研的农产品如胡萝卜、生菜、苹果和梨等,其中都含有微塑料。
莴苣和小麦作物的根部裂缝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后传播到其可食用的部分。
这意味着,通过食物链,微塑料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所有食物中。
③除了食物,饮用水中也含有微塑料。
在从五大洲14个国家的159个水龙头里取出的自来水样本中,能在显微镜下发现塑料纤维的占83%。
④微塑料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有研究表明,吸入或摄入微塑料可能改变人体肺部和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从而破坏免疫系统,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⑤防治塑料污染,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此外,购买个人护理用品时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不选择带塑料磨砂成分的。
[材料二]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海洋垃圾监测结果如下图:2021年监测区域海洋垃圾主要类型[材料三]防治微塑料的建议与方法宣传加强对微塑料危害宣传,引导居民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法规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塑料回收基础设施建设。
研究加快微塑料生物毒性研究及环境风险研究,加强土壤和陆地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
标准加快设立国际标准,共同治理微塑料污染。
1. 阅读材料二后可知,2021年监测区域海洋垃圾的最大污染物是。
2. 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进行的梳理,最恰当的一项是()A.B.C.D.3. 结合材料,判断正误。
对的画“√”,错的画“✕”。
(1)微塑料是指由于工业需要,所生产出的具有磨砂功能且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
()(2)通过食物链,微塑料有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所有食物之中,摄入微塑料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揭秘雪崩说明文阅读答案

揭秘雪崩说明文阅读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揭秘雪崩说明文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
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揭秘雪崩》说明文阅读材料1999年2月的一...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
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揭秘雪崩》说明文阅读材料1999年2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
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
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
森林带之后是一些居民房,居民们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子,就连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卷走。
沿途4千米的狭长地带一片狼藉,树木、村落、农田、电线......无一幸免。
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了250千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达到l04~105兆焦耳。
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当于l5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一样。
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
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说话声音大点都会引起雪崩,上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扰了大雪的宁静,因而引发了那突如其来的灾难。
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雪崩选择的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
若山坡过陡,冰雪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频繁下滑,不容易堆积在山坡上形成较厚的雪层,若山坡坡度过底,雪层没有下滑的动力,也无法形成雪崩。
雪崩一般会选择沟槽坑洼地带作为经过的路线。
根据这些山坡和路线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划出山上相对危险的区域和相对安全的区域。
揭秘雪崩阅读答案

揭秘雪崩阅读答案【篇一: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t>一、我回忆,我快乐。
1.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两类:()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3.说明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4、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尽量工细”等语言,都极为准确.2).《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 3).《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150岁.”4).《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 3)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所以不能换。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绿色塑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绿色塑料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三(含答案)

部编本小升初阅读训练(三)及答案阅读短文做1-5题绿色塑料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20世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
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植物塑料的兴起阅读理解题答案

植物塑料的兴起阅读理解题答案植物塑料是指由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植物塑料的兴起》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塑料的兴起》阅读原文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由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
现在使用植物塑料的实用化产品已有农业用的地膜和快餐盒等。
另外,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也开始使用了植物塑料。
植物塑料一直以来被视为与环境亲和的“生物分解塑料”之一。
所谓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塑料。
那么,玉米、甘蔗等植物是如何造出塑料的呢?首先,从玉米、甘蔗等植物中萃取出淀粉;接着,用酶将淀粉分解制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然后,将麦芽糖或葡萄糖供给微生物食用并发酵,制造出乳酸;最后,将乳酸聚合,造出聚乳酸。
这样制作的聚乳酸材料十分坚硬,并具有极高的透明度。
但是聚乳酸单晶在室温下接近玻璃的性质,稍加冲击马上就会碎裂。
如果想作为塑料使用,还需要通过掺加柔顺的化合物。
另外,由于聚乳酸的熔点只有170℃,作为商品,还必须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
聚乳酸塑料最大特点是在自然界中容易分解。
在聚乳酸塑料中加上水,即可变成容易分解的酯。
把聚乳酸塑料放入堆肥中,首先通过水分和酶的分解,变成乳酸;再经被称为需氧菌的微生物食之并代谢,最终被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和水原本就是植物从大自然中吸收来的,所以,从整体来说它没给环境增加负担。
用聚乳酸塑料制造的产品具体有什么价值呢?首先,这些塑料来自植物,作为材料来源它优于石油化工塑料。
其次,植物能够通过种植获得,所以聚乳酸塑料可说是再生资源或可持续使用的材料。
另外,使用谷物为主制造的聚乳酸,不论是焚烧还是在自然界中分解,都不会对环境增加负担。
现在世界生产石油化工塑料的年产量是1.5亿吨。
如果用聚乳酸制造塑料,这就减少了石油或天然气的消耗。
这对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现状,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福音。
除了日常用品中的广泛使用外,聚乳酸植物塑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也是目前应用得最为成功的领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趣说九死还魂草传说在昆仑山上,生长着一种仙草,具有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奇魔力。
有一年民间大旱,瘟疫流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死于非命。
住在天池中的龙女,看到人间遭受灾难,心中不忍,把生长在天池岸边的仙草偷偷带到人间,为人民治病,那些死去的百姓竟然因此死而复生。
龙王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龙女打下凡间。
龙女来到人间后,心甘情愿变成还魂草,普救众生。
事实上,九死还魂草只是一个别名,其学名为卷柏。
它虽名卷柏,但和柏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二者只是叶子相似而已。
它属于石松纲卷柏目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形似佛手,高5~18厘米,主茎短粗,茎部生有多数不定根。
顶端轮状丛生小枝呈莲座状,小枝扇状分叉,辐射展开,分枝有背腹之分。
其叶小,异形,鳞状,腹背各两列,交互排列。
九死还魂草属于由孢子繁殖的蕨类植物,没有种子,由大、小孢子囊产生的异型孢子进行传播和繁殖。
植物大多喜欢生长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舒适之地,九死还魂草却喜欢把家安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之上。
这些地方通常怪石林立、土壤贫瘠、营养匮乏、蓄水能力很差,它的生长水源全靠天降雨水滋润。
为了能在久旱不雨的恶劣情况下生存,九死还魂草被迫练就了一身神奇的生存“本领”,以便能够繁衍生息,薪火相传。
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它的小枝会卷起来,缩成一团,以保住体内的水分。
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其体内水分含量甚至可以降至5%以下,几乎变成“干草”!这可是其他植物都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因为即使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植物,其体内的含水量也不能低于16%,否则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就会遭受破坏而死去。
而此时的九死还魂草,进入“假死”的休眠状态,长眠不醒;一旦得到雨水滋润,喝足了水,在适宜的温度下,便伸展“四肢”,悠悠醒来。
日本有位生物学家曾发现,用九死还魂草做成的植物标本,在时隔11年之后,被浸入水中,居然“还魂”复活,恢复生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雪崩”①1999年2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他们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
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他们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
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发生了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②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
森林带之后是一些居民房,这些居民也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子,就连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卷走。
沿途4千米的狭长地带一片狼藉,树木、村落、农田、电线……无一幸免。
③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了250千米,是当时特快列车速度的两倍多,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达到104~105兆焦耳。
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当于15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一样。
④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
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说话声音大点都会引发雪崩,上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扰了大雪的宁静,因而引发了那突如其来的灾难。
⑤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雪崩选择的山坡度一般在25°~45°。
若山坡过陡,冰雪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频繁下滑,不容易堆积在山坡上形成较厚的雪层,若山坡坡度过低,雪层没有下滑的动力,也无法形成雪崩。
雪崩一般会选择沟槽坑洼地带作为经过的路线。
根据这些山坡和路线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划出山上相对危险的区域和相对安全的区域。
⑥雪崩的发生有一定的周期性,雪崩的周期是指在同样的地方相邻两次发生雪崩所间隔的时间,雪崩的周期越长,雪崩时滑落的冰雪往往就越多,雪崩的破坏性就越大。
⑦对于当地人来说,他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封锁公路,什么时候该疏散村落,什么时候该人工搞些小雪崩来保护滑雪者。
这就需要搞清楚雪崩什么时候可能会发生,一般发生在什么地方。
{8}雪崩的发生显然与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有关。
雪和冰都是粘弹性的物质,就是说,雪和冰都会随着它们所承负重量的增加而慢慢变形,一般情况下,冰雪是不容易发生断裂的。
{9}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10}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
利用断层成像技术,人们可以确定冰雪变化的微结构,并且把这些微结构变化与冰雪的机械强度联系起来。
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某处是否会形成断层而引发雪崩。
找到薄弱环节后,人们可以用炸药破坏这些薄弱环节,免得它以后酿成大患。
{11}如今,人们还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这种有效的方式叫做“最近的邻居”,它是建立在对过去统计数据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
例如某一天,我们考察冰雪的某些主要性质以及有代表性的冰雪场地上的天气条件,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过去的最近几十天中,与今天的冰雪和天气状况最相似的某一天,看那天是否发生雪崩。
若那天没有发生雪崩,那么今天也不会发生雪崩,若那天确实发生雪崩,我们就可以找到雪崩的类型和规模,发生在哪一天,是什么因素引发的,然后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关闭滑雪场和公路{12}雪崩虽然可怕,但人们还是能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13.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14.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一自然段则运用了()和()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第一自然段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是什么?(4分)15.从本文来看,发生雪崩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3分)基本条件一:基本条件二: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人们利用哪些方法来预报雪崩?(2分)17.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雪崩的特点。
(3分)答案:13.本文主要说明了雪崩的危害、雪崩发生的条件、雪崩预报的方法。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4.记叙(叙述) 描写(2分,每项l分)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吸引读者,引出下文;揭示雪崩的突发性。
(2分,每个要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15.基本条件一: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 基本条件二:超出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
(共3分,每个要点l.5分) 16.利用断层成像技术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来预报雪崩;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
(共2分,每个要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17.突发性、速度快、能量大、危害严重、周期性绿色塑料⑪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⑫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⑬“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⑭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⑮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⑯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对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
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⑰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
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
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
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
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⑱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7.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18.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19.阅读第⑫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20.仔细阅读第⑮、⑯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21.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答案;17.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
18.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 19.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20.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
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21.答题要点: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险;“绿色”塑料袋的特点;使用“绿色”塑料袋的意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植物“预测术”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
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
”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
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
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
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
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
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
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
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
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
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
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
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
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
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