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狼牙山五壮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24 狼牙山五壮士|湘教版 (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24 狼牙山五壮士|湘教版 (1)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狼牙山五壮士》课标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是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单元以“抗日烽火”为主题,本课是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学情分析:由于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在课前我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抗日文学书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促进学生思考,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日寇、抡起、崎岖、绷着脸、嗖嗖、仇恨、眺望、坠落”等词语,能够用多种方法理解“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昂首挺胸”等词语意思。

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条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要表达的精神。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

3.学习英雄的事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狼牙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可时光退回到1941年秋天的时候,就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有五位壮士给我们带了一个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

大家想去感受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

(播放课件)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检查预习。

1.齐读课题:2.检查生字词。

日寇晋察冀进犯转移掩护崎岖尸体坠落仇恨眺望满腔怒火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壮烈豪迈斩钉截铁⑴解释词语。

⑵指导书写。

3.解释课题:师:你从课题上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解释: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因其奇峰林立,非常陡峭,形状像狼的牙齿,所以叫狼牙山。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狼牙山。

生:五壮士是哪五个战士?(等)师: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初识“壮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读正确、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二题。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4.根据5个小标题,给课文划分五个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读课文第1节。

2.自由读课文第2节。

师:为了拖住敌人,为了引敌人上山,五个战士是怎么做的?划出句子。

(随机指导)板书:马宝玉沉着、走近、狠狠地打葛振林大吼一声、满腔怒火诱敌上山宋学义抡圈、浑身的力气英勇奋战胡德林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胡福才师:从战士们身上,你感受到什么?三、练习教师听写重点词语。

四、总结这就是狼牙山上的五位壮士。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体会五壮士为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引导、讲解法。

学生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制作成课件;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出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做“五壮士”?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读原文。

谈感受,大家补充。

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试着背诵。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

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73 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四、全班交流1、汇报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

要体现以读为主。

六、总结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资料。

3、总结语教学目标:1.体会五壮士为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完成练习,通过练习掌握本课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教案范文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3、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侵略者,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寇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录像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语《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五壮士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

正是这五位勇士,演义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传诵至今的英雄故事,让我们带着对烈士的缅怀,沿着烈士们的足迹,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硝烟战起的历史中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哪个字最能突出五壮士的精神?再齐读课题突出重音壮。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表达顺序,请同学们回忆说一说。

这五局部,哪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最能表达五壮士的精神。

二、学习顶锋歼敌这一局部指名读这一段。

请同学们围绕小标题提问:1、五壮士为什么要在顶峰歼敌?师追问:可顶峰三面悬崖是绝路呀,为什么非要走向顶峰?小结:五壮士明知有生命危险,但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坚决果断,义无返顾地走向了狼牙山顶峰。

2、怎样在顶峰英勇善战?为什么用石头砸?你们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3、在顶峰歼敌的过程中,敌人有什么可耻的下场:小结:侵略者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可这时,班长负伤了,子弹用尽了,只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在他们的面前是大批的敌人,在他们的身后是悬崖绝壁,面对这生死决择,此时此景,他们会怎么想?4、课文中是怎么讲的?齐读,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憎恨。

三、五壮士在顶峰,面对着生死决择,毅然决然地英勇跳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一段,围绕小标题来提问:1、为什么要英勇跳崖?2、怎么英勇跳崖?师指导读这一局部。

学生齐读。

小结: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仿佛看到马宝玉是那么沉着,脚步是那么坚决。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五壮士跳崖的壮烈举动,体会他们的英勇无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狼牙山五壮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学生分享:让学生谈谈对狼牙山五壮士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进行感情渲染。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五壮士的英勇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

2.学生分享对五壮士的感受。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壮士跳崖的壮烈举动,体会他们的英勇无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五壮士为什么选择跳崖?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

2.学生分享对五壮士的感悟。

二、课文表演1.学生分组,选取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表演。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1.学生谈谈自己对狼牙山五壮士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四、布置作业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

(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

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

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

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24 狼牙山五壮士 湘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24 狼牙山五壮士 湘教版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学情分析: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对五壮士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3、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壮举上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1、小组展示: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2、速度速记:本课出现的四字成语。

(二)激情导入:中华大地,历经沧桑,为了民族的解放,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民族气节(出示幻灯片)。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五位壮士的事迹。

(三)回顾主要内容:师:首先我要请一个同学,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

谁来请举手。

(请2-3名同学回答)教师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四)小组探究,体会壮举。

1.读课文,找出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壮士的壮举及精神。

在读的过程中把描写五壮士态、动作、语言的地方做上批注。

(3分钟)师:好,现在请代表来汇报一下小组的学习成果。

注意要用上面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三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三篇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谈话引入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

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三)自学课文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四)指名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狼牙山五壮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

3、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学情分析
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狼牙山五壮士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无所畏惧气壮山河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奋不顾身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
2.过渡: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

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二、交流讨论第二、三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