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远洋渔业方兴未艾
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远洋渔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研究远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分析发展趋势,对于我国远洋渔业健康有秩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我国的在国际远洋当中的竞争变得有优势,从而进军远洋渔业强国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主要是为了通过研究我国目前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参考世界海洋渔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利于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前景做出展望,从而促进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
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发展远洋渔业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并对文章架构做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则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第三部分针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实际,结合远洋渔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先进做法提出了具体对策,并对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
其中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在全面对我国的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面,借鉴世界上的经营,然后对我国的渔业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明确目标及具体措施,并就其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远洋渔业,发展,对策1绪论1.1远洋渔业的发展意义回顾渔业的发展历史,首先是近海然后是远海洋,这就形成了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规律,这也是我国海洋渔业的一种发展的方向。
二十一世纪发展到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开始加大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力度,而且把它当作是重点的发展对象。
远处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很多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开展重视海洋渔业的发展,这些国家加大了力度去扶持海洋经济的发展。
按照海洋的公约和国家的规则,远洋的渔业就是远离自己国家基地的,到公共的海域或者是其它国家的领海去从事捕捞海域生产加工的活动。
各个国家不断发展远洋的渔业,通过渔业的发展产业区产于到国际的竞争当中,这样就能够使得渔业在各个阶段都能够和国际的市场接轨,具体来说,加快远洋渔业的发展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是一个水产品消耗的大国,而且人口是十分多的,因为推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且加大了捕捞的频率和强度,这就使得近海领域的渔产资源快速降低,而且外海可以作业的渔场也在不断变少(崔锡壮,李永仁;2000),这个变化对国内的水产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食物的质量,也在不断加大对食物营养结构的要求。
40年回顾。远洋渔业兴衰史。

40年回顾。
远洋渔业兴衰史。
1、积极筹备期(1980—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余年,我国水产事业迎来新一轮发展。
1972年,我国海产品产量达291.4万t,捕捞养殖比为18.4∶1,近海占比90%以上,形成近海渔业过度开发而海外却开发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世界远洋渔业发展突飞猛进,世界远洋渔业产量达世界渔业总产量的1/4。
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开始思考远洋渔业的发展。
1972年,农业部至国务院的报告指出:为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提升水产品质量,海洋渔业必须尽快向外海谋求发展。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问题进入国家政策层面。
1973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的合法地位,为我国发展远洋渔业事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1983年我国提出“远洋渔业在近期要有所突破,国家要给予支持”和“开辟外海渔场,开发远洋渔业”。
2、起步期(1985—1990年)1985年3月,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赴西非海域从事远洋捕捞作业,标志我国远洋渔业事业的开始。
同年,上海、大连、烟台渔业企业先后派出船只赴白令海峡公海水域进行捕捞作业,成为我国远洋渔业公海捕捞开始的标志,我国远洋渔业事业全面开启。
该时期,我国远洋渔业以过洋性渔业为主,捕捞方式以拖网作业为主,主要作业海域为北太平洋、西非、西南大西洋及南太平洋等;我国在渔业交流合作领域取得较大发展,与2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合作关系。
3、快速发展期(1991—1997年)在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远洋渔业产量从1991年的32.35万t,增长至1997年的103.7万t,增长3.2倍。
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远洋渔业依旧以过洋性渔业为主,大洋性渔业亦取得一定发展。
作业方式,还是以拖网作业为主,金枪鱼钓、鱿鱼钓等项目得到长足发展,作业海域延展至日本海、中西部太平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等海域。
关于福建远洋渔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福建远洋渔业发展的建议
谢敢运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1福建省远洋渔业现状福建省远洋渔业起步较晚,特别是错过了六七十年代发展的良机。
1985年由中水总公司牵头组织的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建马尾港启航,福建省群众远洋渔业随之崛起。
外派远洋渔船从1991年的22艘到1996年发展为188艘,其中省远洋...
【总页数】1页(P17)
【作者】谢敢运
【作者单位】福建远洋渔业集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75.7
【相关文献】
1.提升福建远洋渔业质量和效益的建议 [J], 黄勇民
2.云帆沧海竞风流——福建发展远洋渔业纪实 [J], 林旭东;廖信宁
3.立足福建,积极支持远洋渔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J], 王云生;杨进;
4.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J], 谢敢运
5.发展对台远洋渔工劳务合作推动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 [J], 朱美荣;郑新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发展远洋渔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发展远洋渔业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远洋渔业发展得到了促进。
要发展远洋渔业,又需要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完善船只的管理机制,提高船只的安全性,把握好渔船的出海时间,促进船只设备的更新换代,推行品牌渔船管理,以及船只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船只检查机制,以利于远洋渔业的发展。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由政府主导的远洋渔业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远洋渔业法规。
要增强政府部门对远洋渔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渔业行业的统治作用,促进合理渔业发展。
此外,还应完善贷款的支持机制,加大政府对渔业行业的投资,通过贷款实施补贴、行业发展基金建设,以及完善贷款担保机制,以支持远洋渔业发展。
最后,还应该开展大力的技术开发,进一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实培训资源,提高渔民的工作安全知识,加强归渔码头的管理,解决渔船技术问题,建立专业的宣传教育机构,丰富渔业行业的培训示范基地。
2023年远洋渔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远洋渔业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远洋渔业行业是指在远洋海域进行渔业经营的一种业务形态。
远洋渔业具有资源丰富、捕捞技术先进等特点。
本文将对远洋渔业行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远洋渔业是全球范围的大型产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远洋渔业的年捕捞量约为8100万吨,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大国之一,远洋渔业在我国的地位愈发重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远洋渔业的年捕捞量超过200万吨,产值超过500亿元。
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远洋渔业都具有巨大的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二、渔业资源分布远洋渔业的主要资源包括鱼类、贝类、虾蟹类等。
全球各地的远洋海域都存在丰富的渔业资源,但分布并不均衡。
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等海域是全球渔业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
而我国的远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南大西洋等海域。
随着远洋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远洋渔业资源的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
三、市场竞争格局在全球范围内,远洋渔业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竞争者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美国等远洋渔业大国。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渔船和技术,对渔业资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
同时,全球远洋渔业还受到海洋环境变化、政策法规以及渔业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远洋渔业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
不同地区的渔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资源合作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四、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远洋渔业市场开始面临挑战。
因此,渔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远洋渔业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开发新的渔业资源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
比如,我国正在加大南极远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既有利于保护我国渔业资源,也有利于扩大我国远洋渔业的市场规模。
另一方面,推进渔业技术的创新与升级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
远洋渔业公司需要加强渔船设备的研发,提高渔业资源的捕捞效率,降低捕捞成本。
同时,还需要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渔业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中国远洋渔业的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远洋渔业的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渔业作为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也呈现出不断壮大的态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渔业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渔业大国,现在拥有着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洋面积达到了约370万平方公里。
但随着众多国家对海洋资源的争夺和保护力度的加大,中国的渔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产业现状近年来,中国渔业不断壮大,而远洋渔业是中国渔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远洋渔业是指在国家海域以外,距离陆地较远的海域进行的渔业活动,其优势主要在于渔获量大、品质优良、品种多样。
中国的远洋渔业主要分为大型远洋拖网渔业、大型远洋围网渔业、远洋刺网渔业、远洋延绳钓渔业和远洋底拖渔业等几种类型。
就远洋渔业的规模来看,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019年中国远洋渔业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其中大型远洋拖网、围网和刺网渔业总产值占到总量的83.66%。
此外,中国自主研制的科考钢丝绳拖网具备了深海捕捞的能力,2019年有45家大型拖网渔船实现了2000米以下深度深海拖网捕捞,为中国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发展趋势中国的远洋渔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违规渔业行为和海洋环境的污染等。
此外,众多国家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强,也使得中国的远洋渔业受到了更多的监管和限制,这需要中国远洋渔业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在面临这些挑战和问题的同时,中国的远洋渔业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首先,众多的海外资源和优质鱼类,为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其次,中国在远洋渔业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和实践经验,也成为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重要资本。
再者,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加强科研力量、加强技术升级和推进远洋渔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远洋渔业作为中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现状良好,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但是未来发展的机会更多、前景更为广阔。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开展全省远洋渔业行业整顿工作的通知-闽海渔[2008]131号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开展全省远洋渔业行业整顿工作的通知-闽海渔[2008]131号](https://img.taocdn.com/s3/m/499370a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8.png)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开展全省远洋渔业行业整顿工作的通知正文:----------------------------------------------------------------------------------------------------------------------------------------------------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开展全省远洋渔业行业整顿工作的通知(闽海渔〔2008〕131号)有关市、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各远洋渔业企业:今年以来,我省远洋渔业连续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和涉外事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我国国际渔业合作和外交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为贯彻省领导关于加强远洋渔业管理的指示精神,促进我省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局决定开展全省远洋渔业行业整顿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整顿工作组织为加强对远洋渔业行业整顿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省局成立全省远洋渔业行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祥春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副组长:刘常标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处长何敬祥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成员:罗志涛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调研员江毅海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外经外事处副处长徐清风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渔监处处长黄钢全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船检处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罗志涛(兼)。
二、整顿工作对象在福建注册的远洋渔业企业及其经营的远洋渔船。
三、整顿工作内容㈠制度建设情况。
包括企业值班制度,安全生产和涉外管理制度,远洋渔业安全事故、涉外事件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等各项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㈡安全设施情况。
重点是远洋渔船救生、消防、导航、通讯等安全设备配备情况以及渔船适航适渔情况。
㈢人员管理情况。
包括涉外基地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从业人员聘任合同和持证上岗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和外派船员涉外培训情况,渔船财产和船员人身保险情况。
2023年远洋渔船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远洋渔船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紧张和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远洋渔业成为了渔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在我国海洋资源面积庞大的背景下,发展远洋渔业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深远的意义。
不过,与此同时,远洋渔船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将会就远洋渔船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扩大2017年,我国远洋渔船持续增长,渔船数达到了16651艘,总吨位达到了498.6万吨,占了全国海洋捕捞总船数的37%以上。
同时,从渔船尺寸来看,远洋渔船也不断增大,年均增幅在10%以上,以满足深海捕捞、远洋运输、海洋物流等相关需求。
二、技术升级远洋渔业为了追求更高效、更安全、更节能的捕捞方式,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装备,并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靠拢。
比如远洋渔船装备了卫星通讯遥感技术,能够半自动控制捕捞操作,保证了捕捞质量和捕捞效益。
三、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全球资源的紧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渔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内远洋渔船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推动远洋渔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台了一些有力的政策措施,比如支持企业开展深海渔业、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并定期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生产经营监管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创新模式,发挥品牌和集成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来看,尽管远洋渔船行业市场发展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升级和政策的支持,其市场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远洋渔船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并为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远洋渔业方兴未艾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3日
中新社福州9月2日电(闫旭)福建的远洋渔业正蓬勃发展。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2日表示,截至目前,福建省远洋渔业企业已达29家,外派远洋渔船521艘,比“十一五”末期增长188%。
2012年以来,福建持续加大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力度,新造远洋渔船357艘,新造船舶占全省船队规模的67%;福建省官方将远洋渔业工程包作为今年十二个重点工程包之一,全年将完成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造(含改造)远洋渔船130艘,目前亦正在扎实推进。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福建省还在境外合作投资建设了一批远洋渔业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推动远洋渔业快速发展。
目前,福建在印度尼西亚、缅甸、毛里塔尼亚等国投资兴建了9个集渔船停泊、维修、制冰、加工等设施于一身的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福建深入推进渔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境外水产养殖。
目前,福建6家企业在印尼、缅甸建立7个对虾、石斑鱼养殖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境外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居全国第一。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表示,境外水产养殖已成为福建远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好项目、大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成为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强化保障,福建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六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五条措施》
等扶持政策,每年筹集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等渔业项目发展。
“十二五”期间,福建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居全国首位。
“十三五”时期,福建将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中国—印尼多边及双边渔业项目合作,推动福州海峡海洋渔业经济区建设,打造中国最大的远洋渔获物集散加工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福建将争取全省外派远洋渔船900艘,建设海外综合基地10个,力争远洋渔业捕捞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