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不育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药用植物桔梗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药用植物桔梗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解明坤;张金莲;苏碧玉;朱秀梅;杨光明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7(0)3
【摘要】采用桔梗茎尖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通过试验对比筛选出其最佳灭菌方法为酒精15 S+0.1%升汞10 min+无菌水6次,最佳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2 mg/L+6-BA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
mg/L+6-BA 2.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 MS+NAA 0.2 mg/L.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解明坤;张金莲;苏碧玉;朱秀梅;杨光明
【作者单位】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药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云南宾川671600;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药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云南宾川671600;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药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云南宾川671600;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药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云南宾川671600;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药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云南宾川67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药用植物菘蓝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2.药用植物桔梗的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3.桔梗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4.桔梗不育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5.药用植物桔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桔梗种质资源及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2891桔梗简要介绍桔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铃铛花,上部叶片互生,叶片边缘有锯齿,种子均为棕色或黑色[1]。
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不仅可作为传统中药,且药用方面也有利咽、散寒、宣肺、祛痰等功效;在一些东亚国家还常常作为蔬菜食用。
2 桔梗的种质资源研究桔梗原产于中国,安微为主要产区,也有些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半岛及前苏联远东地区。
野生桔梗遍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产量最为繁盛。
但由于人们对其采挖过度,导致野生桔梗资源越来越少,日渐枯竭。
魏建和学者为探索桔梗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对桔梗不同开花颜色类型进行了杂交,结论得出植物花种与花色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不同的遗传机制有有着不同的遗传关系。
2.1 种质资源调查桔梗种质资源共有六十属一千五百多种,而在我国有十七属约一百五十种。
而桔梗此科此属植物只有桔梗1种,西南偏多,都普遍生长于山坡草地和灌丛中且山坡海拔不超过1600米。
不同的环境造成了丰富的变异桔梗育种,芦金清学者研究推断出在湖北省内栽培的桔梗与野生的桔梗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2.2 花色变形变异桔梗花色共有四种不同的变异类型,其颜色包括紫、白、黄和粉。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紫花型主要属于人工栽培,在国内,魏建和学者是发现粉花型的第一人,他发现这种现象极大可能就是白色花和紫色花不同花色类型的杂交。
韩国学者(1992)选育出了白花品种和淡红色花的新品系。
桔梗的花瓣的外观是合瓣花钟形,这几年也有学者寻找发现了名为重瓣桔梗的新变种。
此外,在日本还发现了一种花冠桔梗,形态特征是淡红色漏斗状。
2.3 种子颜色变异桔梗的种子颜色一般都是种皮表现出的颜色,普遍为黑色或是棕色。
有研究表明,若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种子两端会变为黄绿至灰绿色,中部会出现棕色或黑色斑点,被称为颜色嵌合现象,是受跳跃基因的影响。
而若出现相同种子内结不同颜色的杂合果实就可能是果实直感现象。
种子的花通过自然授粉,种子颜色的深度会随花色的深度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表明种子颜色遗传和花色遗传存在直接关系。
桔梗种子繁殖技术

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选择适宜的环境
03
桔梗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要选择适宜的土壤、气候等条
件进行繁殖。
桔梗繁殖的历史与现状
桔梗繁殖历史
桔梗的繁殖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已有药用记载。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桔梗药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桔梗繁殖技术也 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桔梗繁殖现状
目前,桔梗繁殖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其中 ,种子繁殖是桔梗繁殖的主要方式,而组织培养则主要用于 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和珍稀品种的保存。
种子催芽
将筛选后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1-2天, 促进种子的萌发。
播种
将催芽后的种子播入土壤中,覆盖一层 薄土,并浇水保湿,然后置于适宜的光 照和温度环境下进行养护。
03
桔梗种子繁殖技术详解
圃地选择与整理
01
地理位置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圃地,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
长。
02
土壤类型
桔梗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有利
常温保存法
将种子放入玻璃瓶或塑料袋中,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低温保存法
将种子用塑料袋包装,放入冰箱或冷柜中,保持0-5℃的低温环境,可延长种 子的保存时间。
桔梗种子的处理流程
种子处理
将采集的种子用水冲洗干净,去除果皮 、果肉等杂质。
种子筛选
将洗净的种子进行筛选,挑选出饱满、 健康的种子用于繁殖。
,生根后移植。
03
桔梗根插繁殖
将挖出的健壮无病害的桔梗根,剪成5-8cm长,斜插于疏松土壤中,
覆土后浇水保湿,待生根后即可移植。
桔梗的栽培与管理技巧
选地与整地
中华桔梗花的繁殖方法

中华桔梗花的繁殖方法中华桔梗花(学名:Platycodon grandiflorus)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桔梗科。
它以其美丽的花朵和耐寒、耐旱的特性而受到广大园艺爱好者的喜爱。
繁殖中华桔梗花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繁殖方法。
一、种子繁殖1. 种子采集中华桔梗花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成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采集种子:•在花朵凋谢后,等待花蒂变干;•将干燥的花蒂摘下,并将其打开;•将里面的小黑色种子取出。
2. 种子处理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可以对采集到的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以促进其吸水;•可以选择使用一些生长促进剂来处理种子,如生根粉。
3. 播种与管理•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盘或小花盆中的湿润土壤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厚度约为种子的两倍;•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以避免种子腐烂;•放置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大约10-14天后,种子开始发芽;•在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进行移栽。
二、分株繁殖1. 分株时间中华桔梗花适合春季和秋季进行分株繁殖。
春季分株可选择在植株萌发新芽前进行,而秋季分株则可在植株进入休眠状态后进行。
2. 分株方法以下是分株繁殖中华桔梗花的步骤:•将整个植株从土壤中取出,并轻轻清洗掉附着在根部上的泥土;•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选择健康、有分枝的株进行分株;•使用锋利的剪刀或刀片将植株切割成若干个小苗,每个小苗应该具有至少一条主根和几片叶子;•将分株好的小苗移植到适宜的花盆或花坛中;•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三、扦插繁殖1. 扦插时间中华桔梗花适合在春季和夏季进行扦插繁殖。
春季扦插可选择在植株新梢生长旺盛时进行,而夏季扦插则可在植株长势较强时进行。
2. 扦插方法以下是扦插繁殖中华桔梗花的步骤:•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将枝条剪成长度约为10-15厘米的段落;•剥去下部叶片,留下最上面几片叶子;•在扦插材料的底部蘸一些生长促进剂,可以促进生根;•将扦插材料插入湿润的培养土或河沙中,插入深度约为1/3;•放置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保持土壤湿润;•大约2-4周后,扦插材料开始生根;•根系生长健壮后,可以进行移栽。
国内洋桔梗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2008(6):67~69 专题综述 国内洋桔梗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陈小凤,龚明霞,康德贤,方峰学(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7)摘 要:通过查阅现有洋桔梗组织培养资料,对洋桔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洋桔梗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练苗移栽等程序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洋桔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图分类号:S68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8)06-0067-03洋桔梗(Enstoma grandif lorun),又名草原龙胆,为龙胆科龙胆属观赏植物,原产于美国、墨西哥。
原本是一种普通的野花,随着育种领域的进步,特别是最近10a 间,洋桔梗的育种与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尤以日本为盛,已育有紫色、粉色、白色、蓝色、淡紫色、白花带粉边或白花带紫边等多种花色以及钟型花冠、漏斗型花冠等多种花型的品种,目前,日本市场上有300多个品种。
洋桔梗花姿高雅秀丽,妩媚动人,异常新异,且插花效果好,花条寿命可达2~3周,是国际上流行的切花品种,已成第一作者简介:陈小凤(1975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主要从事园林花卉引种、生产工作。
通讯作者:方峰学。
收稿日期:2008-02-26为荷兰鲜花拍卖市场十大切花之一。
我国近年来少有栽培,目前仍属引种栽培的初级阶段。
原因是洋桔梗种子细小,多数依赖于国外进口的F1代杂种,价格昂贵,且种子萌发缓慢、幼苗生长缓慢,从播种到定植(3对叶)有2~3个月时间,其间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育苗技术要求很高,种苗供应受限制,阻碍了洋桔梗切花的商品化生产。
在这种前提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洋桔梗来解决这个问题已十分必要[1]。
通过查阅现有发表的资料,对洋桔梗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是指第1次从母株上获取的用于组培的材料。
从理论上讲,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的任何部位均能作为外植体,在合适的条件下成功进行培养,但Presen t Develo pment S itu ation a nd Pon der to O rganic S tra wberry in Dand ong AreaLENG Chun ling(Agriculture College of Liaodong University,Dandong,L iaoning118003,China)A bstract:The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lies on chemical fertilizer to maintain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to a great extent,it's not only has consumed the massive non renewable energy and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cost,but also has the very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humanity's survival environment,therefore,the organic agriculture has now become hot spot of the world agriculture research.In the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cess,any chemical fertilizer,agricultural chemicals,w eed killer,grow th conditioner and technology of gene transfer and its products w ill be not used,but the na ture and the ecology principle will be follow ed to realize the nutrient cycle maximization within the anic food wa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and safe food through certification of independent certification organization.The organic strawberry production was still at the start stage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e question exis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organic strawberry according to several years s production practices in Dandong area and forcast pro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organic strawberry for learning and reference to everybody.Key words:Dandong;Organic strawberry67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08(6):67~69具体到某种植物不同的器官、组织的分化及形态发生能力各不相同[2]。
洋桔梗的快速繁殖研究

洋桔梗的快速繁殖研究
张子学;丁为群;乔华伟;崔广荣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对洋桔梗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mg/L+NAA 0.1mg/L,增殖培养30d平均增殖倍数达6.7;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6mg/L+IBA 0.1mg/L.其生根率可达85%以上.【总页数】3页(P1-3)
【作者】张子学;丁为群;乔华伟;崔广荣
【作者单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3100;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3100;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3100;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合
肥,23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桔梗不育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J], 陈庆亮;单成钢;朱彦威;王志芬
2.洋桔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 [J], 王艳芳
3.洋桔梗的离体快速繁殖 [J], 及华;温春秀
4.洋桔梗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J], 杨霞;徐康
5.洋桔梗F_1无菌播种和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J], 张淑娟;刘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桔梗种子育苗技术

CATALOGUE 目录•桔梗种子育苗概述•桔梗种子育苗技术流程•桔梗种子育苗关键技术要点•桔梗种子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桔梗种子育苗经济效益及市场前景分析01采集保存桔梗种子的采集与保存桔梗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根部具有止咳、祛痰、抗炎等功效,桔梗种子育苗技术对于桔梗的种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桔梗种子育苗的意义与价值价值意义优点缺点桔梗种子育苗的优缺点02准备阶段01020304选种土壤选择整地施基肥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播种密度覆土播种阶段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养护管理阶段移植时间移植方法移植后的管理030201移植阶段03优选品种挑选成熟饱满的种子精选种子土壤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育苗,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环境条件选择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进行育苗,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根据土壤质地和种子大小,控制好播种深度,确保种子能够接触到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播种间距根据品种特性和育苗密度,控制好播种间距,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播种深度控制好播种深度和间距VS合理施肥和浇水施肥浇水注意防治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幼苗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04种子发芽率低原因种子质量差、陈年种子、播种时间不当、土壤贫瘠等。
解决方案选择新鲜、健康的种子,提前进行催芽处理,提高播种土壤肥力,适期播种。
幼苗死亡或生长缓慢原因解决方案病虫害严重原因解决方案原因移植时间不当、根系受损、土壤污染等。
要点一要点二解决方案选择适宜的移植时间,避免根系受损,确保移植土壤无污染,及时浇透水,加强后期管理。
移植后适应不良05种植收益桔梗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根部可入药,具有止咳化痰、消肿止痛等功效。
桔梗的市场需求较大,种植收益较为可观。
种植成本桔梗种子育苗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费用。
经济效益分析通过比较桔梗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的收益,可以得出桔梗种子育苗的经济效益较高。
药用植物桔梗的育种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桔梗的育种研究进展作者:刘玉堂赵宪争杨迎霞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3年第11期摘要:介绍了药用植物桔梗在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桔梗的花粉特性、种质资源、育种方法以及育成的品种等方面。
关键词:桔梗;育种;种质资源;花粉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1.017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DC],别名铃铛花、包袱花,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40~90 cm,植株表面光滑,茎直立,分枝少。
中下部叶片对生或轮生,上部叶片互生;叶片近无柄,卵形或长卵形,边缘有锯齿。
花分为5个裂片,单生或呈疏生的总状花序。
果实为卵圆形蒴果,成熟时顶端开裂,内含多粒卵形种子,棕色或黑色。
根部肥大,既可入药,也可食用,有利咽、散寒、宣肺、祛痰等功效[1-2]。
1 桔梗的种质资源桔梗原产于我国,在前苏联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半岛也有分布[3-4]。
野生桔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产量最大。
由于过度采挖,野生桔梗资源正逐年减少,日渐枯竭。
桔梗的人工栽培越来越普遍。
安徽是桔梗的主产区,但河南、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和内蒙古等省份也广泛种植。
为了探索桔梗种质的遗传基础,魏建和等[5]对不同花色类型桔梗进行杂交,结果发现,桔梗花色和种色存在新的变异与分离,认为花色和种色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自身遗传机制以及不同花色类型之间的遗传关系复杂。
桔梗种质资源遗传差异性的描述通常采用农艺学性状、药用成分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农艺学性状通常采用根粗、茎粗以及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长、叶宽、分枝数、花冠直径、结果率等指标[6-7]。
严一字[8]研究认为,桔梗种质资源间总皂甙含量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桔梗种质资源的评价标准。
严一字[8]和魏建和等[9]对桔梗种质资源进行了RAPD分析,认为桔梗种质资源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几乎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以桔梗雄性 不育系为材料 , 对其组培快繁技 术进行研 究。结果表明 : 带腋 芽的 幼嫩
茎段 以组 培 快繁 技 术保 存 、 扩繁 桔 梗 雄 性 不 育 系是 可 行 的; 适 愈 伤 培 养基 为 MS - A 最 +6B 20m / +NA . g L 分化 率为 9. ; . g L A 02m / , 36 最适增殖培养基 为 MS 一 A 0 3m / +6B . g I +NA A 01 / , . L 增殖 系数为 67适合其生根 的培养基是 1 2 +P 矧 03 1/ +N A02mg L 平 mg .; / MS P . g L n A . / , 均每株 生根 数 为 8 6条 , . 平均根 长 6 3c 生 长的根 较 粗壮 ; . m, 练苗 7d后 , 入蛭 石 和草 炭 土 移 ( 1 的营养土中, 1: ) 移栽成活率 8 。 7 关键词 : 桔梗 ; 雄性不育系 ; 组织培养 ; 快速繁殖
1 2 试 验 方 法 .
质资源研究 中, 雄性不育材料 的发现为桔梗杂交育种及 生物学研究奠定 了基础[l 。然 而, 。 因雄 性不育 植株 的
121 外植体消毒处理 ..
从 田间采摘桔 梗雄性不育材
不育性和连续种植后根腐病发生严重等原 因, 导致桔梗 不育植株数量减少 。因此 , 现以不育桔梗幼嫩茎段为材
量 、 品种 的要 求 , 梗 种 质 资 源 成 为 研 究 热 点 新 桔 。 。种
1 材料与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 不育 桔 梗 ( l yoo rn i 0 ? Jc.A C ) Pa cdngadf 1 7 aq) D t l  ̄ 1( 株 系 , 源 于 山东 省 农业 科 学 院 药 用 植 物 研 究 中心 试 验 来 田( 南 ) 济 。
东省 农 业科 学院博 士科研 启动基 金 资助项 目(06 B 03 。 20Y S0)
收稿 日期 :0 0 0 —3 21 - 3 1
123 增殖培养 4 后将 分化的丛生芽切成 0 5c .. 0d . m
S u y o o i g Cut r e h i u s o c i im s e t d n Ro tn lu eT c n q e fVa cn u a h i
・
生物技术 ・
北 方 园 艺 2O61~4 O ( )4 1 L 1 :2 4
桔梗 不 育 系的组 织培 养和快 速繁 殖技 术研 究
陈 庆 亮 ,单 成 钢 , 朱 彦 威 , 王 志 芬
( 山东 省农业 科 学 院农 产 品研究 所 , 山东省 农业 科学 院 药用植 物 研究 中心 , 山东 济南 200) 5 10
Re d h t n vto a e S o si ir
WANG Da pn - ig
(n t u eo f ce ea d Te h oo y ,Ch n qn ie st fArsa d S in e ,Yo g h a I si t fLieS inc n c n lg t o g ig Unv riy o t n e c s c n c u n,Ch n ig 4 2 6 o gqn 0 1 0)
1 / +I A 0 1 / L A . mg mg L的培养基上诱导 。记录出现愈 伤时间( 接种 的茎 段有 5 出现愈 伤 的时 间) 分化 率 0 , (0d 4 时愈伤发生分化的茎段数 与形成 愈伤的总茎段数
比值 ) 。 等
省农 业科 学院 高新技 术 自主创 新基金 资助 项 目(0 6 C 0 8 ; 20Y X 0)山
料, 研究其离体培养 试验及 优化快繁技 术 , 为增 加其繁 殖系数、 缩短育苗周期提供依据 。
料幼嫩 主茎或 侧枝 , 中性洗 涤液刷洗 干 净后 , 用 流动 的
自来水 冲洗 0 5h吸干水分 , 7 酒精表面灭菌3 , . , 经 5 0S 无菌水 冲洗 5次 , 再用 0 1 H C 消毒 1 i, . g 1 0m n 无菌水 冲洗 5次 , 成 0 5 m 的 小 段 , 每 段 要带 1个 切 . ~1c 且
腋芽。
第一 作者简 介 : 陈庆 亮(9 2 ) 男, 士 , 理研 究 员, 从 事 药用 17 一 , 博 助 现 植物 生理及 育种 工作 。E m i c l u 16 cr 。 a :q a @ 2 .o l c n
通讯 作者 : 王志芬 (9 3) 男 , 士 , 究 员, 究方 向 为 药用植 物 16 , 硕 研 研 品种 选 育栽 培及 药 用植 物标 准 化 。 基金 项 目: 东省 农 业 良种 工程 资助 项 目( 0 5 2 8 2 ; 东 山 2 0 L 0 —0 ) 山
中 图分 类 号 : 8. 9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1 00 (00 1~O 4 —0 S621 A 10 - 092 1 )6 12 3
中药桔 梗为桔梗 科桔梗 ( l yo o rn il uq Pa cd nga dfo l t r ̄ ( c.A C ) J q) D .的干燥根 , a 有宣肺 、 祛痰 、 排脓之 功效口 。 ] 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 , 桔梗 已成为极具开发前景 的一种 药、 、 食 赏三 用 经济作 物 。为 满 足市 场对 桔 梗质 量 、 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2 愈伤诱导培养 ..
取消毒后长 0 5 m 桔梗茎 . ~1c
段接 种 于 ① MS 6B n/ + N A 00 g L ② + - A 1rg L A . 5r / ; a MS 6 A 2mg L+ N A 0 2 mg L ③ MS+ 6B + - / B A . / ; -A